与地球相隔千里,他如何度过未知的340天?

嗨!问朋友们安。


49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71年的2月5日,美国阿波罗14号宇航员登月,这也是人类第三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浩瀚的宇宙啊,人类终于揭开了一点点它的神秘面纱。


与地球相隔千里,他如何度过未知的340天?


你有没有想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将看到什么样的景观,将面对怎样的风险,会有怎样的复杂情绪,又该如何适应这个未知的世界?


拥有20年NASA航天经验,作为人类在太空中连续工作时长新纪录的开创者,NASA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在他的新书《我在太空的一年》中生动的讲述了他在国际空间站连续生活的340天,还原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真实的生活场景。


斯科特认为:

“少年时代的冒险精神依然伴随着我。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有物理学无法控制的力量,有飞得更高的梦想,还有重力的危险。对宇航员来说,这些记忆在某种程度上令人不安,但这也是我另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每一次冒险后,我都能重新呼吸;每一次陷入困境后,我都能活下去。”


行星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同时也是本书的译者郑永春老师则总结了三点来评价本书,以这三点来告诉你,它为什么值得被阅读。


1

被一本书激发的太空梦


在我们的印象里,宇航员小时候都是乖孩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斯科特·凯利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并不是班里的优秀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很不好,老师教的内容丝毫无法引起他的兴趣,他上课总是开小差,很长时间都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在上大学之前,他一直都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所以毕业考试也考得很差。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一家书店,在展架上发现了一本书——《太空英雄》。后来,正是那本书改变了他的一生。那本书讲述了一些年轻人冒险征服太空的故事,写得非常真实。那些让人身临其境的生动场景激发了凯利内心追求梦想的冲动,他因此立志要成为驾驶航天飞机的宇航员。


冒险精神是宇航员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特质,凯利和他的双胞胎哥哥都具有这种特质。他们的身上伤疤叠着伤疤,他的哥哥小时候还差点被汽车撞死。这种冒险精神也源自他们的家庭传统,凯利的父母都是警察,一家人经常什么东西都不带就出海了,这种小时候出海冒险的经历为兄弟俩此后的职业生涯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在凯利小的时候,他的母亲下定决心想成为警察,还制订了详细的锻炼计划,每天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最终成功实现了梦想,成为男人堆里的一名优秀女警。这件事给凯利之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上大学的时候,有些课程他实在无法学会,但为了实现驾驶航天飞机的梦想,他咬紧牙关,强迫自己每天必须在座位上坐足够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做题,最终实现了从普通学生到优秀学生的逆袭,他后来甚至认 为在考试中得B比得A更难,因为你要得A,只要做到最好就够了,但是得B要比得A差一点,还必须考得比C要好,他觉得这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可以看到,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科学家也好,工程师也好,公众人物也好,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的人,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做贡献,做一些公益的事。这也是凯利在回到地球后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虽然他并无写作经验,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舞跟他一样心怀梦想的孩子。事实上,你会发现,凯利很有讲故事的天赋。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但梦想是需要被激发和启迪的。有很多人,比如大山里的孩子,可能他们的梦想一生都没有被激发,人生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可能性。这也是促使我翻译这本书、做科普报告、写科普书和参加科普活动的主要动力。我确实发现,有些人的一生,真的可能会因为我的努力而改变。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因此爱上天文学,爱上太空,成为未来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与地球相隔千里,他如何度过未知的340天?


2

揭秘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宇航员身上不能有伤疤吗?非也。凯利身上的伤疤不少,甚至有一次在航天飞机发射时,他腿上还带着伤,但在科学评估之后竟然如期发射升空。宇航员有时候也喝酒,凯利与两位宇航员同事聚会时,曾喝得酩酊大醉,最后只能借宿到附近的朋友那里。宇航员也并非完美,凯利遇到过情感问题,还离过婚,他的宇航员同事也有类似的经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为世界上航天技术非常先进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作风截然不同。美国人在航天飞机发射的时候,仪式感更强一些。而俄罗斯人对航天飞机发射的态度似乎更轻松一些,有时让人感觉漫不经心,他们甚至不会疏散火箭发射台周围的无关人员,很多人就围在四周观看火箭发射,大概是对航天飞机的发射已经习以为常了吧。


俄罗斯航天局对宇航员的补贴也与美国大不相同。俄罗斯宇航员的基本工资比美国宇航员要低得多,但他们在国际空间站飞行的每一天都会得到奖金。这也使俄罗斯宇航员对空间站上的一切问题的回答都是“很好”“没问题”,不然他们可能会被扣工资。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上工作时每天只能拿到5美元的津贴,但他们的基本工资要比俄罗斯宇航员高得多。


毫无疑问,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最大的基础设施,也是人类合作精 神的重要象征。国际空间站虽然是由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合作建设的,分为很多个舱段,但最重要的部分还是美国和俄罗斯的。美国宇航员和俄罗斯宇航员事实上生活在不同的区域,相互之间的工作和生活都分得清清楚楚,他们通过各种协议来确定双方的合作。如果宇航员之间需要相互帮助,两国航天局就必须进行谈判,等价交换。但即便如此,两国宇航员之间仍然可以保持私人友谊,他们每周五晚上都会聚会,当新的宇航员到来、离开或宇航员过生日的时候,他们就会安排一次有仪式感的祝福和聚餐。当货运飞船返回地球前还有剩余空间的时候,他们偶尔会把自己一方多余的垃圾偷偷塞进对方的飞船,这种行为当然没有协议约束,却行之有效。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的工作日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的,俄罗斯宇航员的时间却很宽裕,但即使闲着,他们也不能帮忙。两国宇航员的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俄罗斯航天投入受限的窘境。


大家都很想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吃什么。如今,一些太空食品已经出现在了超市的货架上,满足了普通人猎奇的需求。很多人以为,宇航员吃的东西都是压缩饼干或像牙膏那样的膏体。但事实上,宇航员的食物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有脱水鸡蛋、饼干,他们每天早上还能喝到加了奶油和糖的脱水咖啡。当新宇航员到来时,凯利还有机会吃到新宇航员带来的地方特产,比如知名品牌冰激凌和哈萨克斯坦的奶制品。由于每份食物都是小分量独立包装的,所以他们每顿饭都可以吃到不同的食物,而且宇航员可以自主决定今天吃什么。除了新鲜蔬菜和水果十分短缺之外,太空中的饮食与地球上并没有太大不同。为了解决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问题,凯利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栽培作物,为今后在太空中的生活提供更多食物选择。


国际空间站建成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外壳已经伤痕累累。空间站内部的很多设备,比如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尿液净化装置等,经常会出现故障,所以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维修和更换各种各样的设备。有趣的是,尿液净化技术也是美国和俄罗斯的一种交换,俄罗斯人喝刚送来的新鲜的水,美国人负责收集和处理尿液。


3

宇航员是具有牺牲精神的勇士


很多人都知道,培养一位飞行员非常不容易,培养一位战斗机的飞行员更不容易,而培养一位在航空母舰上执行任务的战斗机飞行员,更是难上加难。在航空母舰上驾驶飞机起飞或降落,被形象地比喻为刀尖上的舞蹈,而凯利正是从航空母舰的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宇航员。所以,培养一位宇航员的难度可想而知。


太空探索是冒险者的游戏。凯利从一个海军学院的学员起步,在海军训练时,一个房间住着20个人,床铺都分为上中下三层,这使他练就了在狭小空间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他后来在太空中狭窄空间的工作大有裨益。


领导力是每一位宇航员的必备技能,而凯利是一位既有冒险精神又有领导力的宇航员。在海军训练队的时候,有一次他组织船上派对深夜从船尾坠入水中,差点被淹死。凯利求学的阶段正好是美国载人航天事业大发展的时期。那 时,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办了一个国际性的宇航员培训班,学员来自日本、欧洲、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有意思的是,这些他的同班同学,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他的宇航员同事,这为他们在太空中开展合作降低了很多沟通成本。


宇航员是具有牺牲精神的勇士。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代表全体人类出征太空的。他们获得了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经验,这些经验最终也将为人类在太空中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奠定基础。凯利是目前为止在太空中连续生活时间最长的人,在国际空间站上生活的一年中,他每周都要进行各种生理和心理指标的测试,目的是研究将来飞往火星的漫长旅途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幸运的是,凯利的哥哥也是一位宇航员,他们两人的基因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甚至脾气性格也非常相近。通过他们之间的差异对比,我们就可以明白太空生活到底会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与地球相隔千里,他如何度过未知的340天?


想想凯利在太空生活时面临的困境和做出的牺牲,我们就会对这些太空勇士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在一次前往国际空间站之前,凯利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他在手术之后再次出征太空,这本身就会有风险。在几次太空飞行中,他都能感觉到眼球充血,这对他的视力造成了明显的伤害。他甚至能感觉到高能量的宇宙射线穿透了他的身体。国际空间站上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并不稳定,当有人锻炼身体时,或宇航员人数太多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超标,他们的心情、工作效率、身体状况都会受到影响,这一切都可能损害宇航员的身体健康。


一名宇航员尤其难以忍受的是远离家人、独自一人生活的孤独和无助。凯利错过了和他的两个女儿、女友艾米蔻、他的父母、祖母一起共处的很多重要时刻。当他在太空工作时,有的亲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跟他的女友长期分离,造成感情生疏。他的嫂子,也就是他双胞胎哥哥的妻子,一位国会议员,遭受枪击,但他因为身在太空而无能为力。他看到曾经驾驶过的航天飞机在太空中爆炸,便组织了很多志愿者去碎片落下的地方,搜寻航天飞机的残骸和宇航员好友的身体残肢。明知发射升空危险重重,他还要冒险坐上飞船,这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


从2003年杨利伟首次成功飞天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展十分顺利。目前,中国的空间站建设也正在抓紧进行,预计在2022年左右,中国人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也许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前往太空,都有这样特别的人生经历,但通过这本书,你会了解空间站上的生活。



今日推荐

《我在太空的一年》

与地球相隔千里,他如何度过未知的340天?


斯科特·凯利,

玛格丽特·拉扎勒斯·迪安 / 著


长期太空飞行有哪些艰难挑战?

宇宙辐射会对人体产生怎样不可逆转的影响?

面临与太空垃圾相撞的灾难性风险,宇航员该怎么办?

与所爱之人相隔千里,远离地球的安逸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凯利是一个在太空中生活了近一年的人,是NASA火星计划中颇具野心的任务之一——双胞胎实验计划的参与者,他曾在国际空间站连续生活34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