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再考研和本科直接考研,差别在哪儿?

一只漂亮的花狸


首先,就业门槛不同。如果是本科直接考研,毕业找工作,选择性就会多些,大多数岗位的薪水也相对高出些。另外,学历证书有所不同。如果工作后选择辞职报考全日制研究生,是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若是你考在职研究生,就只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没有研究生毕业证书,含金量相对不大。最后本科直接考研,大多数学生有盲目性,随大流,很少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只是觉得身边人都在考研,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并且每年报考人数较多。

还有就是毕业工作后或者几年后再考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并且在行动上也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认识。这时候考研很可能心态或者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考研的难度就会会加大,也会很多知识遗忘,尤其是公共课,如数学和英语。比应届学生也多花的时间可能也多,不过,目的明确,人的动力越大,恒心越足,也不是没可能。周围也有很多工作三四年考研的,成功的机率还是很高的。


荆门中公教育


实话实说,我更建议同学们本科直接考研,而不是想着工作后看情况考研。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时间问题。咱们上过大学都知道,一般大学生的大三阶段虽然专业课会多起来,但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尤其是到了大四阶段,学习时间会更充分,这个也是复习备考的最好时间,一定要珍惜。上班之后,不光是工作压力,更多的是生活压力;你想想,每天早起上班,拖着疲惫的身躯上一天班,然后下班挤着公交地铁到家,吃饭洗澡后你发现已经不早了,这个时候你再要复习,时间和效率都是有限的;这个还是正常状态,你要是在有点应酬,找个男女朋友,你的有效复习时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第二:知识的有效期。本科阶段,虽然有的同学学习不是太努力,有的时候上课也不是太上心,甚至很多的时候是考前一星期甚至是几天熬夜轮轴复习,但是毕竟平时还是能学到不少知识的;如果等你毕业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在大学中学到的很多东西都不用不上,而且很多同学毕业之后找到的工作技能性并不会太强,那这个时候你再想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就会发现失去了太多太多。除了专业知识,英语、数学这两科都是需要有不错的基础,且需要持续性学习的,如果中间段了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捡起来也需要更多的时间。

第三:含金量问题。在职人员有很多考研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尴尬的事情,就是要考全日制的还是非全日制的。如果要考全日制的,一般都代表着辞职读研,这种选择就会影响两类人:家庭基础不是太好的或者是现在在职单位不错的人员。如果考非全日制的,其实含金量并不是很高,所以如果你不只是为了个文凭的话,个人推荐考全日制的。

最后说下,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能在本科阶段就考,实在不行或者有其他的客观因素,你也可以选择工作之后再考研,而且我每年都会遇到很多在职的人员考上非全日制的或者全日制的甚至是985,211类学校的研究生,最终能否考上还是看你个人的决心和你为了考研能够付出多少。


张雪峰老师


这个问题很现实,拿自己和老公的考研经历说一下感受吧。

先介绍一下情况,我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考研成功,读了3年研究生。我老公则是工作11年后考研成功,今年9月即将开学,在职研究生,而非脱产。当初我考上研究生后曾在他面前炫耀,笑话他大学时没考上,可是,现在看来,这点“骄傲”并无多大价值。

2008年我大学毕业,当时纯粹为了学历高好找工作考的研究生。不可否认,大四那年拼了命在学习,最后终于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可是,接下来的3年,还如大学4年一般纯粹地按照学校安排的课程去上课,去考试,最终混到毕业。最后也找到了工作,当然学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工作后才发现,大学以及研究生阶段学的东西对于工作而言只起到很小的作用,要想干得出色,更多的是需要经验。同时,工作中遇到专业瓶颈时,自学起来反而比上学时效率更高,更有目的性。而且,再回过头来看学校教育,其实教的东西非常有限,如果真的带着目的去学,估计一年就能把几年的知识学完。

再说下我老公,本科毕业第10年时考过一次研,没考上,今年接着考,终于成功。拿个学历是目的之一,但他更希望通过读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工作后再考研好,而是想说明不管读本科,还是读研,我们一定要给自己规划好,而不是去盲目单纯地读书。


那些和我一样为了学历去读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一定要尽快长大成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个规划,尽可能多的进行社会实践,了解自己未来工作中将用到的知识,趁有时间多多涉猎。时间流逝中人会长大,但在职场里比在学校更易长大,尽早地了解社会,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更为现实。


济南时报


你好,北京新与成商学院免联考MBA薛老师来回答:

大四毕业直接考研和工作后考研的第一学历都是本科,但是毕业直接读研是应届生,工作后读研就是往届生,这是区别之一。

工作后年龄至少要比同届研究生高个1-2岁,毕业的时候有的城市也会卡年龄。

大四的时候一般是没什么课了,这个时候时间很多,也是决定自己未来方向的最重要转折点,很适合考研或者找工作,或者朝着自己的人生方向走,而如果在工作后考研,一般是很难集中精神去学习的,这个时候干扰自己做决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

大四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会考研,这时候很有气氛,可以和同学一起复习,这点很重要,如果工作后,你就基本一个人单独复习了,而且这时候你对考研相关的咨询和信息也很难了解的比在学校的时候清楚了,因为工作的时候你的信息渠道不像在学校时候那么广。

很多好的学校都更喜欢应届毕业生,而工作之后的人相对来说就会更加没有优势,关于全日制还是在职的问题,是看自己报的时候怎么报,和你是在职还是应届没有关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知识报考点不同。

如果工作后选择辞职报考全日制研究生,其待遇就与你大四毕业直接考研相同,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如果你考在职研究生,就只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没有说是研究生毕业证书。

毕业之后头几年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耽误不起,对于热门的岗位来说,年轻本身就是优势,比如公务员,35岁之后就不允许报考了;走学术的道路,如果40岁才从学校博士毕业,别人都依靠一定的研究成果当上博士生导师了,去企业工作之后,就会发现企业里更是年轻人的天下,甚至许多IT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下,年纪大了还从底层做起,是非常不利于自己身的发展的。

所以如果可以大四就准备考研,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工作后准备考研,那就读个在职的吧,工作后读全日制研究生成本太高。

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职MBADBA薛老师


很多小伙伴在毕业时都会纠结于考不考研这一问题,有些是直接选择了考研,还有些是工作一段时间后才选择的考研。有些是直接选择了考研,到底是工作后再考研还是本科直接考研,其实这两种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从学习的角度来看

1、知识是有一定的有效期的,如果工作后再回炉复习以前的知识,知识显得有些“夹生”,不如上学期间的水到渠成。

2、是边工作边学习还是辞职全职考研,这都是问题,毕竟考研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那时候和大学时期的精力比,自然没有那么旺盛了,这些都是问题。

3、大家公认在校直接考研的难度系数要低于工作后考研的难度,毕竟这个时期知识还是最新鲜,记忆最深的时候。

4、研究生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虽然没有高考的难度那么大,但是淘汰率也不低,没有万全的把握,很多学生还是会选择先就业再深造。

二、从就业的角度来看

短期薪水收益和长期薪水收益的区别。有的专业本科就业市场不景气,发展空间太小,只有毕业时考研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而一些热门专业不愁找不到高薪工作,如果考研的话,那也是工作之后继续深造的事了,所以,从薪酬角度来看,要根据你专业的就业情况来考虑。

三、从环境的角度来看

本科生在校时期环境单一,没有人际的困惑,没有社会的喧闹,这种环境毕竟适合学习,而工作后很可能面临来自上司,来自人际,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压力,你能保证内心清净,安心备考吗?单位能答应你脱产学习吗?家人都支持你吗?这些都是未知数。

本科直接考研和工作后考研的区别还在于:

1、报考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而考在职研究生,就只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而没有研究生毕业证书。两种考研获得学历证书是不同。

2、工作后对职业规划有更深的了解,那时候带着问题考研目的性更强,而本科学生选择读研,一部分有逃避社会压力之嫌,另一部分是对自己选择的研究生专业并不是很了解。

所以本科后考研还是工作后考研,需要你综合考量以上的因素,并没有哪一种是绝对好的,但是相对来说,工作后考研的难度的确是要大一些。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


差别如下:

学制选择的区别

本科直接考研的同学大多是读全日制的研究生,学费在8000至12000左右,有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奖学金等福利,可以覆盖学费和一部分生活费。而工作后的同学考研大多选择非全日制,照顾到工作后的同学时间与精力有限,非全日制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但是没有助学金等福利。当然工作后也可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那就需要与应届毕业生竞争。

考试学习能力的区别

本科同学在大三暑假甚至更早就开始准备考研复习,在大三整个学年里,专业课是学习的重点,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很有帮助(有的同学说大三没有好好学习,但是泡在专业学习的环境里对你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相对工作的同学会更容易接纳知识),成绩较好的同学会选择报考学硕。而工作后的同学对考研相关的知识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尤其是工作多年的同学应试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在职准备考研时只能安排工作闲余时间复习,所以大多数选择报考非全或者专硕。

心态的区别

工作后的同学往往是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的短板,对行业和职业规划有更深的了解,那带着问题重回校园学习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本科同学有一部分是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选择读研,有逃避面对社会压力之嫌,有一部分是有志于在行业里成为学术领头羊而选择深造。

选择余地不同

有一些研究生学位要求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比如报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所以对于工作后的同学来说,可以选择的机会也更多。工商管理硕士MBA对本科生或许有些陌生,但是提前了解对你的职业、人生规划可能也会有所帮助。


最后,奔向学术道路的同学越早读研越好,把最年轻、最富有创造力的时光用于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是最有价值的。而把读研作为工作、事业、婚姻的跳板的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现在读研的机会也不少,毕竟三年的青春只有一次,要充分考虑。


博雅汇MBA


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观点正好和“张雪峰”相反。我认为,本科毕业之后,最好是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头来考研,这样在读研期间,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原因如下:

第一:心态问题。从小学一年级算起,到大学毕业,你至少已经读了整整16年书,对于上课学习这种模式,思维已经或多或少地僵化了,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已经是强弩之末,即使成功考上研究生,也不过是多读两年书而已,你会觉得很累,也会对人生的未来感到迷茫。然而,如果你是先工作再考研,心态就会完全不一样。经历过工作的压榨,你才会明白上学的时光是多么幸福,因此学习的动力就会非常强大,心态才会摆正,成绩也会有质的提升。我是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的,在这2年期间,我曾经无数次想退学,因为太着急出门赚钱,所以,根本没学到太多;而我现在的妻子,她是先工作后考研的。经历过工作的洗礼,她就非常珍惜上学的时光,不仅过得充实,也很愉快。

第二:思维问题。本科毕业直接读研,思路的模糊的,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或者说能做什么。即使读研,也没有深度挖掘的方向,类似于无头苍蝇,极容易虚度这珍贵的两年。而工作后再读研,此时你已经明白职场上需要什么,你应该重点学习什么,期间你会很有目标感,思路是清晰的。

第三:资金问题。本科毕业后直接考研的你,身无分文,还得跟父母要学费和生活费才能维持生计。人穷志短,当你需要买科研辅助工具时,你也是迟疑的。会觉得自己像个loser,过得很煎熬。如果工作一年再读研,你就能够攒一些钱,自己交学费,靠自己生活,也不必觉得丢家长的脸。理直气壮地去上这个研究生,这种感觉是很骄傲的。

总之,你需要现在职场上历练一下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推迟一年上研究生不会有什么遗憾,遗憾的是你的研究生在浑浑噩噩中白上了。


思敏原著英语教研室


一、时间上的差异

一般本科直接考研,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这个时候大家还没有正式毕业,住在学校,可以像准备高考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复习。

工作后再考研,一种是一边工作一边考研,一种是辞掉工作专心考研。如果是第一种,那么时间完全不充裕,而且一心二用,考上的几率几乎为零。第二种的话,表面上的时间和在校生直接考研一样,但具体的复习时间,可能会因为学习地点,家庭琐事等问题,不能做到完全充分利用。

二、知识上的差异

本科在校生直接考研,不管是英语,政治,还是专业课,脑子里的知识还是热乎的,复习考研的基础和效率会明显高于工作考研生。而且对于复习资料,复习内容获取的更准确。

相反,工作后考研上述优势就不具备了,但是工作后再考研,可能会因为阅历和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精力上的差异

在校生考研,完全可能全身心投入。

工作后再考研,可能会有些精力不足,注意力不记集中,有“年级大了,不得不服老”之感。也可能也会因为一些生活,家庭,社交上的琐事,分散考研精力。

四、考研氛围的差异

在校生考研,学校学习氛围良好,大家结伴考研,你争我赶,充满考研热情。还有来自身边同学,老师,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工作后考研,这种学习氛围不太有,可能还会有周围人的不理解和泼凉水。

五、考研心态不同

在校生考研,可能是随大流,大家考我也考,也有逃避就业的,再在大学潇洒几年,更多的应该是想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和知识。但是因为大家都是初出茅庐,对考研的的专业选择比较迷茫,缺乏明确考研目标。

工作后再考研,一般是工作不如意,或觉得学历或者知识不够用,选择去考研深造的。一般这样的在艰苦的考研复习中产生两种结果:一是随便考考,考上就去,考不上大不了再去找工作,二是孤注一掷,一定要考研成功。

六、考研门槛的差异

在校应届生考研,是考研主力军,除了专业大类选择受限外,一般没有学校和专业选择的门槛。

工作后再考研的呢,可能很多学校和专业会有一些年龄限制,会“卡”你的报考资格。考研录取比率可能也会低很多,毕竟大部分高校还是优先录取应届生。

七、报名手续的差异

在校应届生报考,手续简单,只需拿自己的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以,现场确认也比较简单。

工作后再考研,报名繁琐,会牵扯到你的户口所在地,档案问题,报名流程等可能只能自行摸索,相对比较麻烦。

总之,不管是工作后再考研,还是本科直接考研,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还是贵在坚持。不管你是参加即将到来的2020考研,还是在蓄力准备2021考研,都要加油哦!


今跃寄宿考研


从难易程度上来说,工作后考研比直接考研更难。

第一,工作以后,你能为考研付出的时间更短。因为工作以后,工作才是本身,考研是我们提高附加值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放在工作上面。而在学生时代,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考研这件事情上面。

第二,工作以后再考研,你的顾虑会更多。工作以后,你会扮演更多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你要完成工作、要照顾家庭、要还房贷、要负责子女的教育……工作后再考研,就意味着你要失去一部分的收入来源,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顾虑也会更多。

但是,工作以后再考研,往往比直接考研的更有收获。

第一,工作以后再考研,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积累更多的技能和资源。工作以后,你的年龄和阅历会增加,你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也会变化,这个时候再考研,你会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更有目的的去积累资源和人脉。而如果是直接考研的话,可能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迷茫的阶段,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

第二,工作以后再考研,你可能学得更快。学校是一个线性的世界,而职场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你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的思路,会慢慢的锻炼你的大脑,增强你应对挫折的能力。经过整合以后,会成为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容易让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实际上,考研什么时候都不晚,关键是你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考研?考研付出的这几年的时间,你能够得到什么?如果这几年的时间,你去做别的事情,你能不能获得的更多?能不能做更喜欢的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小姑娘学习笔记


肯定有很大的差别的,这就跟你高中上完上大学和上班之后再去参加成人高考上大学是一样的。


首先含金量会大大降低,上班之后你考的就是在职的,你可以上北大,清华,人大,中国传媒,可是有多大用处你自己心里是知道的,而且学费偏贵,本质上你就是拿钱去买了一个学位。


其次说一下学位类型,在大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甚至是在职硕士你都能考,你有三种学位类型可以选择。


但是大学毕业后学术型硕士就不能再考了,只能考专业型硕士和在职。


当然,有部分院校他们只找已经就业了的专业型硕士,但是很少。


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和在职的硕士之间有什么差别不用说也知道,能上学硕就不上专硕,能上专硕就不上在职的。


最后是时间问题,在学校你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上班之后你能吗?你要不付出比别人至少多十倍的努力你肯定是考不上的。


因为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有时间,比你更努力,比你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希望能够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