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獲得世界大獎,攝影者並沒有高興,他說:我感到羞恥

你是否曾看到這張照片?

一個黝黑、骨瘦如柴的小手,

搭在一個豐滿、健康、雪白膚色的手上。

兩者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對比,

彷彿這個小手是外星人的,

彷彿這張照片的主題是“外星人與人類的第一次接觸”。

但,很抱歉,

事實是殘酷的。

這張照片獲得世界大獎,攝影者並沒有高興,他說:我感到羞恥

1、

這張照片叫《手》,

拍攝者是邁克·威爾斯

攝於1980年在烏干達。

這個國家的名字,可能沒多少人聽說過。

其實烏干達是位於非洲東部的一個國家,

總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

也就比中國廣西省略大一些。

這個小國工業基礎薄弱,主要以農業為主。

直到現在,烏干達一直都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因此,1980年的烏干達是什麼樣子,自然不言而喻。

當時的烏干達還遇上了天災和人禍——旱災和戰爭。

這張照片獲得世界大獎,攝影者並沒有高興,他說:我感到羞恥

超過30000人因此而喪失了他們的寶貴生命。

當時烏干達最乾旱的地區,是卡拉莫賈地區。

這個地區有21%的人口餓死,其中有60%是嬰兒。

烏干達在獨立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兩國一直有聯繫,關係也不錯。

所以在烏干達國內有許多英國的基金會,致力於救助兒童。

當時的邁克·威爾斯,是一位自由攝影記者。

他受到其中一家英國在非洲的基金會的邀請,進行拍攝工作。

邁克·威爾斯跟隨傳教士、工作人員來到卡拉莫賈災區。

其中一位神父分發食物給饑荒的兒童,

就是這個時候,

他拍下了這個經典的畫面、震撼人心的一幕。

而令人震驚的是,

這個瘦骨嶙峋的小手,

是屬於一位大概是4歲的烏干達男孩。

拍下照片的邁克·威爾斯,馬上把照片回傳給相熟的出版社。

當出版社看到這張照片後,敏銳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並沒有馬上出版,而是壓下了照片。

5個月後,出版社把這張照片送去參賽,

這張令人震撼的照片不出意外地獲得“世界新聞攝影獎”。

得知獲獎消息的邁克·威爾斯,臉上並沒有顯露出人們想象中的喜悅,

取而代之的是尷尬與羞恥。

他解釋說:“

當時神父把孩子的手放在他的手中,我馬上拿起相機拍下這張照片……

我並沒有想得太多,只是剛好這隻手是白的......

另外,我覺得這張照片非常粗俗,陳腐,沒有新意。

無論如何,從攝影的角度看,它算不上一張難得一見的照片。光線沒有趣味,構圖沒有趣味.....

我只是感覺這照片對喚起人們援助烏干達會非常有用。

世界並不知道地球這一角的饑荒,唯一令我感到高興的是這張照片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瞭解。”

邁克·威爾斯為獲獎感到十分尷尬與羞恥,彷彿他在吃“人血饅頭”。

他也告誡自己的同行與評委,

作為有良心的攝影記者,“垂死孩子和絕望父母”為主題的照片不應該贏得任何獎項。

2、

無獨有偶,同樣有一張以饑荒為主題的照片獲得普利策獎。

普利策獎,被譽為“新聞界的諾貝爾獎”,

可以想象,這對於新聞攝影工作者而言,是何等的榮譽。

獲得普利策獎,這應該是開心的事情,

但是對於凱文·卡特來說,卻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最終自殺了。

這是為什麼?在他身上又發生了什麼呢?

1993年的蘇丹同樣深受頻繁戰火與饑荒的摧殘。

南非的自由攝影記者凱文·卡特,

來到了這個充滿戰亂、貧窮、飢餓的非洲國家採訪。

在這裡,他看到了足以讓他一生難忘的一幕:

陽光貪婪地噴吐著火舌,

路面被烤得炙熱,

一個不著衣履、瘦得皮包骨頭的小孩……不,仔細分辨後是小女孩,

她趴倒在地上,前面沒過多遠就是食物救濟中心, 但她已經忍受不了了。

她在努力、掙扎著,想要站起來,

或許幾天沒有進食的身體明顯支撐不了她的想法。

而就在不遠處,蹲著一隻碩大的禿鷹,

正貪婪地、虎視眈眈地盯著地上那個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渴望地等待著即將到口的“美餐”。

這張照片獲得世界大獎,攝影者並沒有高興,他說:我感到羞恥

小女孩背後的彷彿不是禿鷹,而是死神,

而她在與死神僵持,看誰先堅持不住、倒下投降。

結果是如何,凱文·卡特已不得而知,

他在拍下這張照片後就已經離去。

1993年3月26日,全球首屈一指的美國報社《紐約時報》,首發刊登了凱文·卡特的這張照片,照片中那種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引起了人們爆炸性的關注。

接著,其他媒體很快將其傳遍世界,在各國人民中激起強烈反響。

再後來,這張照片順理成章地獲得普利策新聞大獎。

只是凱文·卡特高興的情緒沒有持續太久,

因為一個疑問開始廣泛流傳:

你為什麼不去幫助、去救那個小女孩?

人們紛紛質問,據說,甚至連凱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責他說,他當時應該放下攝影機去幫助小女孩。

普利策獎頒發之後,曾有電視臺的記者採訪了其中一個評委,詢問他對疑問的想法。

評委解釋說:

所有的評委都非常仔細地看了照片,照片裡面有註釋提示會有人來幫助這個小女孩,給人的感覺小女孩不是獨自一人在荒無人煙的沙漠裡。而且可以看到小女孩的手上有一個環,說明她當時受著人道保護,所有的評委都注意到了這些細節。在評審的時候,評委們都信任這個攝影師——如果這個小孩需要幫助的話,攝影師一定會施以援手的。

但是,這個節目在電視上播出的時候,這樣的陳述被無情地剪到了,節目還是對凱文·卡特和普利策獎進行了刻薄的指責。

最終,凱文·卡特承受不住社會的指責而自殺了。

這張照片獲得世界大獎,攝影者並沒有高興,他說:我感到羞恥

3、

攝影師也是人,相信能幫助別人的時候也會義不容辭。

他們離開自己溫暖和平的家,來到世界各國,出沒於戰亂和饑荒之處,

就是為了能拍攝到反映現場情況的照片。

而不是為了承受 “不幫助受害者”的輿論批評。

這張照片獲得世界大獎,攝影者並沒有高興,他說:我感到羞恥

只是健忘的人們卻忘了,正是他們的努力讓信息在世界範圍內傳播——

只用一張照片,足以讓我們知道世界上正發生著什麼。

其實世間所有事情,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

出版社可以直接把照片出版,說明攝影者的原委;

電視臺不需要考慮節目的收視,直接說出事實。

很顯然,各方的立場,人類的自私、貪婪,

為了利益,給原本相對簡單的人道救援增添了複雜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