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我弟媳婦預產期將近,在這非常時期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雅雅


有一些孕媽媽已經不幸被感染,新出生的孩子也有幾個感染了,所以孕媽媽屬於易感人群,一定小心防範了。

接近預產期,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分娩前的問題,接下來是分娩問題,只是是坐月子的問題,我分別從這幾個方面來說一下注意事項。

分娩前的問題

01、需要做的產檢:

接近預產期,以前規定的每週一次產檢可以不按時去,只需要做必須的產檢。

懷孕38周左右需要評估分娩方式、評估身體指標,為分娩計劃提供依據,這是必須要去做一次產檢。需要檢查的項目是身高、體重、血壓、宮高、腹圍、胎心率、胎心監護、心電圖,化驗生化項目、輸血8項、血常規、尿常規、凝血、B超。

02、這些異常情況要及時諮詢醫生

出現身體不舒服的情況時,及時在線諮詢醫生,確認需要去醫院治療的再去醫院。

宮縮:接近預產期可能會出現宮縮,有的是假宮縮、有的是真宮縮。假宮縮的特點是沒有規律,小時一次或者十幾小時一次,幾乎無痛感,即使有痛感也是像大姨媽一樣的痛,可以忍受。這時不需要去醫院。真宮縮的特點是有規律,逐漸腹痛難忍。幾小時一次、幾十分鐘一次、幾分鐘一次,如果每3-5分鐘一次宮縮,持續1分鐘左右,就說明快生了,要及時去醫院。

見紅:也會出現見紅的情況,但是至於什麼時候生是不確定的,有的在一週後生,有的24小時內出生。正常的見紅是黑褐色黏稠液體,量不大。如果出現鮮紅的液體、量大,伴有腹痛,一定及時諮詢醫生,可能有異常情況。

破水:臨近預產期也會出現破水的情況,破水嚴重的情況下能聽到“砰”地一聲響,有的也是悄無聲息的。主要表現是想憋尿憋不住,流出大量清亮淡黃的液體。這說明破水了,要諮詢醫生如何處理。一般是墊高臀部,平躺著去醫院,防止胎兒臍帶脫垂。

胎動異常:注意數胎動,每天早中晚各數一次,記錄胎動次數和規律,如果發現胎動次數突然增多或突然減少,要及時諮詢醫生,尋找原因。如果胎兒沒有入盆會出現胎動特別頻繁的情況,如果胎兒已經入盆了,胎動會比較少。

03、產檢時注意的問題

  • 提前預約掛號,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醫院,檢查完後迅速離開。

  • 去醫院時戴好口罩,儘量少的帶一些包裹,越簡單越好。隨身攜帶消毒物品,出醫院後及時消毒。

  • 回家後將鞋子放在外面,將衣服、孕婦手冊放到陽光下晾曬一天。立即用肥皂徹底洗手。

04、居家注意事項

不要外出,就在家中待產,一切生活物資由家人供應。一律閉門謝客,防止交叉傳染。如果家人有從外地來的,不要跟孕媽媽見面。如果家人有身體不適的,感冒咳嗽的,也自動和孕媽媽隔離。全力保障孕媽媽的安全。

分娩問題

攜帶好所有的待產物品,防止來回往返醫院和家中,也避免到處去購買物品,如果有臨時不夠用的,可以在最近的商店購買,避免長途跋涉。

去醫院時最好開自己的車,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現在一般家裡都有車,問題不是很大。如果家裡沒車,可以叫一輛救護車,也比其他不確定的車輛強一些。

全家都要戴口罩,既要保證孕媽媽的安全,也要保護家人的安全,因為生孩子之後還需要家人照顧。

02、病房的選擇

如果能訂到單間,最好訂單間,減少和外人接觸的機會。如果訂不到單間,只好住2人間或者3人間,那也不要過於擔心,因為醫院回非常認真負責地把檢查住院人員身體情況。但是同樣要保持警惕,減少和其他產婦、其他家人的交流,戴好口罩,注意洗手消毒,防止感染。

03、分娩後

生孩子後,一般會有親朋好友探視,疫情當下,謝絕一切探視,等春暖花開時再說,現在不需要急於表達感情。根據身體情況,諮詢醫生的意見,能早出院就早出院。出院的時候,將外包裹進行消毒後再進入車內。回家後將在醫院使用的衣物等用品徹底清洗,用熱水燙、用太陽嗮都是比較好的方法。

坐月子問題

只要回到家中,就相對安全了,但是一樣不能放鬆,沒有特殊情況不能出門,安安心心地在家待42天,等到那時差不多就安全了。

在家裡同樣繼續謝絕外人來訪,最好不要請月嫂,因為現在不能確定外人身體狀況,多加一個人就多一份風險。就由自己家裡健康的老人、親屬照顧即可。

坐月子期間也要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通風時產婦暫時交換到別的房間就可以,不能吹穿堂風。

坐月子講究均衡飲食,不要太單一。照樣吃蔬菜、水果,不需要吃太多的魚、肉這些食物,母乳需要更多的營養,破除以前的舊思想。

坐月子也要注意清洗,刷牙,只要用溫水就不用擔心身體受到傷害。順產的產婦一週可以洗澡、剖腹產的產婦兩週可以洗澡。

坐月子也注意適當活動一下,在房間裡散步、做些簡單的家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有利於身體恢復。

放鬆心情,多和家人朋友聊天,可以看書,不要看手機上的任何壞消息,保持情緒穩定非常重要。

總之,疫情當前,即將到預產期的產婦需要注意的事項還是很多的,除了謹慎小心之外,放鬆的心情也特別重要,現在控制得很嚴,只要熬過一段艱難的時光,櫻花一定按時開放。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