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懂京劇嗎?

幸福17208


老朽,聽戲、愛戲、接觸京劇約七十餘年。直到現在不敢說一個"懂"字。聽戲:因餘生也晩,"四大名旦"聽過二位,其於像上海的黃桂秋,言、童、李,關肅霜;北方的杜近芳、吳素秋、趙燕俠,張君秋…等。"四大老生"也只聽過二位,麒老牌到是聽過幾次,李少春及一批中生代老生差不多也聽一邊一些。武生有髙盛麟、歷慧良、王金璐、梁慧超等…有幸看過蓋老和侯喜瑞的內部教學示範…。自已有師乃蓋老師弟,會兩出武生戲;也能哼幾句老生,有些許業內人士朋友…這些只是愛好,說"略窺門徑"也還免強吧。每當有故,心煩唯聽段二簧腔方可適緩。諸位見笑,老朽愚,痴戲耳!


發啟五半齋主


謝謝!喜歡國粹京劇!從小就是戲迷,現在喜歡看央視十一頻道戲劇頻道!當然懂京劇呀!

我愛國粹美京劇!

湖北京劇發源地!

譚派七代美傳承!

譚派發源在江夏!

我愛京劇,因為湖北是京劇的發源地!悠悠的皮黃,拉出了人間喜,樂,哀,仇!皮黃來源於湖北,播種紮根在京城!

小時候我家開飯館,我的父親特別喜歡戲劇,他常常在晚上留母親晚上在飯館營業,則帶我和姐姐到武漢民眾樂園去看戲,他特別喜歡看京劇,民眾樂園專門有一個場子專門買戲票才能進去,父親則稱到大京班去看京劇!而我和姐姐受父親愛看戲影響,甚至花2角5分錢帶著乾糧從中午到晚上連看兩場戲!我的姐姐為了要我陪她到武昌去看戲,還用金錢收買我呢?一家四人三人是戲痴!

我愛看四大流派之戲,梅,程,尚。荀加張派!

梅派大師梅蘭芳:代表作《貴妃醉酒

程派大師:程硯秋:代表作《荒山淚》等等!

荀流大師:荀慧生:代表作《紅娘》《賣水》等等!

尚派大師:尚小云:代表作《昭君出塞》

張派大師:張君秋:代表作《鋤美案》!等等!

京劇的皮黃是從湖北漢劇引進到北京的,它早於京劇。沒有湖北漢皮黃就沒有現在的京劇!譚家七代代代傳承京劇!武派有高派《挑滑車》由武漢高盛麟調到北京傳承發揚!我愛京劇,更愛我們家鄉湖北漢劇皮黃!

以下照片是本人在新民眾樂園四樓《戲劇人生》一人飾男女拍的!


巾幗球迷大武漢楊老師


這題目簡單五個字問的真的很難回答,因為懂與不懂的標準無法量化界定。懂與不懂是和誰相比也沒有確定比較對象。京劇作為國粹,從內容到表演形式有它自己一套獨有的程式和規律,漫說也許愛好者,就是專業演員也不敢說都懂。畢竟京劇有那麼多行當劃分,行當內又有那麼多細分的不同流派,懂文戲的不一定能懂武戲,即使文武都懂,京胡、鑼鼓也不一定都能拿起來。

作為一種博大精深的表演曲種,提問“你懂嗎”,其實本身提問者就不懂。

那就簡單說說:

1:從小喜歡樣板戲,76年逐步恢復傳統戲後,至今幾十年,幾乎來津演出的京劇名家我都看過,包括馬長禮、譚元壽、李宗義、李和曾、梅葆玖、新豔秋、李世濟、方榮翔等等。

2:在頭條每天上傳多段京劇視頻,時常發表一些京劇方面的文章,幾乎有關京劇的“悟空問答”都積極回答,並百分之百的被“推薦到首頁”。

3:我能拉京胡,能唱老生,雖會的不多,但還算規矩,有所學,有所宗,不是胡唱瞎拉。

4:和懂的比我算不懂的,和不懂的比,我算懂的。

提問者你覺得我懂京劇嗎?

明揚51,個人淺見,歡迎指正,期待關注。





明揚51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大了。聽了半輩子京劇,也有幾位梨園行兒的朋友,可就是不敢自稱懂京劇。京劇是一種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藝術。從演員行當的劃分,到樂隊文武場的配置,再到畫、服、道中的特徵化的臉譜、特色鮮明的行頭、簡約的道具置景,這一切無不顯示出其程式化藝術的特徵。

更不要說固定套路的曲牌、過門兒、鑼鼓經,無一不是極其繁複的程式化設定。

故此,即使研究一輩子京劇,都不敢輕易說一個懂字。


碧伶居士


這個問題問的太大了。因為京劇太博大精深了,無論是唱腔、白口、做派、開打還是文武場、行頭、臉譜甚至包括龍套都有自己的規律和講究,如果說真的懂京劇非要和劇團裡的各種人員都有接觸,真正懂京劇不見得是演員和票友,在京劇團裡有時反倒是後臺管事、鼓佬和幹了多年的龍套懂得多一些,業外的人,真正敢說懂京劇的恐怕除去劉曾富、吳小如等少數幾位戲婁子之外,恐怕沒有幾個吧?


八大棍


談不上懂!只是愛聽京劇!!願意聽李勝素,孫疏敏,劉長瑜,袁慧琴,於魁志……


凱旋36575


不懂!

卻愛聽,

聽京劇唱故事。

很愛看,

看京劇演故事。

這些故事,

都是知識的精典。


牛裁縫


懂:京劇雅俗共賞 旋律優美 服裝典雅 扮相豔麗 都可以說 京劇比較好懂 易懂。

不懂:京劇博大精深 一場大戲 包括太多 文學 歷史 美學 音樂 肢體 服裝設計 化妝美學 簡單的內容 複雜的表演 能做到六場通透 難如登天


119滅火30871219


京劇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什麼十三轍,尖團字,上口音,湖廣韻,中洲音,等等。學習京劇要有一副好嗓子,什麼練聲,喊嗓子,坐科等,實在不易。


鄧必純916


喜歡京劇半個多世紀了,傳統的各種流派一聽就知道,現代京劇也愛聽,大多行腔也能哼幾句。朋友們都知我迷京劇,但我略知皮毛,不敢稱懂京劇。稱懂京劇的人真的不多,且都是大家。愛京劇的人很多,教京劇的人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