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自己的父母亲是否说过“我爱您”?

明哥畅谈三农


从来没有,作为一名80后,在那个通讯都不便的年代又成为了留守儿童,一年才回来一次的父母自然就跟我有了陌生感,不愿去跟他们亲近更不会去表白。长大了

虽然懂得了父母当时的无可奈何,但是我与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也从小形成了不爱沟通不爱表达。


秋yu燕zi


我清楚的记得说这句话是今年的5月28号。

先说一下背景,5月20号我去深圳参加一个为期一周的课程,期初我以为只是一些励志鸡汤课,毕竟是公司出钱上的,所以抱着不听白不听的态度去了。

全程是封闭式的讲课,具体讲课内容就不透露了,主要是自我觉醒的过程,让你发现自己不一样的人生,对自己人生的觉醒,课程到结尾的时候,我哭了,我觉得自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了。

28号从深圳回到家已经晚上十点多,我爸妈还没睡觉,看到我回来了,立即开始热饭,我对我妈说:“妈,我来吧,您歇着吧。”(注意我用的是“您”),当时我妈楞了一下,没反应过来,“哦”了一声,说:“那我去把你的行李箱的脏衣服收拾一下”,“不用了,您坐着,我有话跟您讲”,我妈显然对我的话语感到很不习惯,像做错事的小孩一样坐在那儿。

我说:“妈,好像自从上了大学到工作这些年,我们没好好聊天了吧,以前对于你的问候也是挺敷衍的,有时候还觉得你挺烦人的,都不想跟您多讲几句”,我妈听了感觉慌了神:“阳阳,你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还是工作上出问题了?”“妈,我没事,只是觉得挺亏欠您的,这次公司组织的课程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我简单的把课程给我妈讲述了一遍,我妈听完只说了一句:“至少现在能天天看见你我就很满足了。”我站起来弯下腰拥抱了我妈妈,说了一声:“妈,我爱您” 我好像看到我妈流眼泪了。

其实,父母的要求很简单很实在,但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却很少把心思放在他们身上,忽略了他们的感受,认为只要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就足够了,他们真正需要充实的是内心孤独的世界。

现在跟我母亲之间的交流比之前多了许多,甚至有时候也能开一些小玩笑,我发现母亲的笑容好像比之前多了一些,我并不是推崇那个课程,我也见到跟父母相处很好的例子,不同的家庭环境会有不同的人生吧,其实多跟父母交流,他们也是愿意和我们分享的。

写的比较随意,都是真实的自己,希望各位多多包涵吧。


职场修炼人


我们真的很吝啬

用一篇我的文稿回复这个问题。与大家共勉

父亲节的尴尬

父亲节那天的清晨,很早,我还未起床。电话铃声把我从迷糊中叫醒。“喂”我的接听显得随意略加不悦,“爸爸。节日快乐”,电话那天传来女儿带着羞涩的笑声。“女儿啊!今天什么节日啊?”我话音刚落,她就说:“你真笨,今天是父亲节”。“不和你说了,我要刷牙准备上学了,我爱你老爸”。电话那天传来了“嘟……”。

这通电话彻底叫醒了我,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个父亲了,有资格过这个节日了。原来当父亲可以这么的幸福。无论传统节日还是什么杂七杂八的节日,我总能接到女儿打来的祝福电话,收尾大多都是“我爱你”。虽然仅仅只是一通言语电话,但是我内心的喜悦就像止不住的泉井涌出来。

沉浸在喜悦里,电话又响了,还是女儿。“喂,爸爸,你给爷爷打电话了吗?哦,还有老太爷”。我刚刚想回话,电话那头就传来了女儿催促穿鞋准备上学的话语,我猜想,手机肯定被她搁置一旁了。我自己轻轻挂断了这通电话。

女儿提醒让我意识到,我不仅仅是父亲,我还是儿子。我是该给父亲打通电话了,无论这个节日是不是洋货,但是它代表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一看手机显示的时间才7点多,我心里不禁冒出一句话“太早了,待会儿再说”。八点多、九点多、十点多……,这通电话我始终没有拨出去。直至晚上八点多,我心里又在告诉自己,“父亲可能在给爷爷洗澡”,在等等,时间走到了九点了。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父亲显得有些疲惫,但又意外。急促的问道:“这么晚有事啊”!我结结巴巴的说了一些问候的话,直接转入正题说:“妞妞说今天是父亲节,让我给你打个电话,小丫头还要检查呢”!父亲哈哈大笑说了句:“她有心了!”。简单的寒暄之后,电话就挂了。

曾几何时,我们对自己的恋人,无不是终日爱挂嘴边,但是真的面对父母、亲人连一句爱的话都说不出口。我很羡慕女儿,她现在可以毫无顾忌的随性向家人送爱,我向上天祈祷,我的今天不是她的明天就好。


辞明


没有!

这个跟年代有关,

跟家庭整体素质有关!

我是77年生的农村娃,母亲没有读过书,父亲读到小学4年级。这种家庭环境,仅限于多一个孩子多一双筷子的生存状态,每天一睁开眼,父亲除了地里的庄稼就是外面接的民房的材料和泥瓦匠的工作安排;母亲除了洗衣做饭就是地里的庄稼。对于孩子,顶多就是“作业做了么?”再就是到饭点了在家门口,扯个嗓子喊“景儿,回来吃饭。。。。。。”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们,从小不可能说出“我爱你”这么肉麻的话给父母听的;成人以后更难启齿。

好像大约十年前,看过一个“对父母说声我爱你”的电视节目。电视台在路边随机挑选参与对像,就是让他们打通家里的电话,接通后直接说“爸爸/妈妈,我爱你!”接受挑战的应该是95左右的孩子,那时候正读大学。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都是有些懵,停顿几秒后说的第一句话基本上都是“是不是没有生活费了?”记得有一位妈妈的反映有些意外惊喜,直到喜极而泣!

00后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都相对较好,父母的文化素质相对升高,影视剧中的情景也很多,所以三年级之前的孩子会比较频繁地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到小学三年级以后,会偶尔说出“妈妈我爱你”,而到了初中以后,可能就很少很少了;这是人的成长必然,会害羞!

我觉得,是否对父母说出“我爱你”,并不能代表对父母的爱和依赖,仅仅只是个表达方式而已。

没有必要太较真!


临川熠锅


哈,我看大家都没怎么说过。

我就不一样了,我经常说。

我父母也很爱听。每次嘴上说着:什么爱不爱的,养育子女不是应该的么?可是脸上还是笑开了花。

最开始的时候是说的‘想’,后来大了不好意思了不说了,再后来离开了家,反而能够说的出来了。尤其每次归家,见面都会先亲亲妈妈。妈妈会特别开心,爸爸回头就会和妈妈吃醋。后来就也亲亲爸爸的脸颊,开心的不得了。

如今有了孩子,也每天会对孩子说:爱你哦。孩子最早会说的词除了称谓之外就是:爱你哦!

千万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吝于和父母表达爱意,他们如果能听到你说爱他们,他们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觉得很快乐很幸福的!


半夜三点熄灯拔蜡


我没当面说过“我爱您”,但我是从心里真的爱!刻骨铭心的爱和惦念,十分的敬重!我会牢记他们对我的抚育、教导,他们也对我是真的爱,对我默默地付出了他们的全部。我从17岁离家,他们也是一直的牵挂,若时间长一点没有我的信息,他们会吃不好、睡不着,所以我会经常联系,回家探望,让父母放心。我也会很好的孝敬他们。愿所有好人的父母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生命之光


从没有。

可能是父亲从小特别严厉凶悍吧,我对他敬而远之,从不亲近。很久很久以后我到了中年,开始慢慢理解父亲望女成凤的心情,只是他太着急了些,太刻于言表和行动,稍不如意就棍棒相加,他信奉棍棒出贤子。只是局于智商限制,他没能看到学霸和高大上的子女,有时候想想,我对不住父亲的苦心。反而越发游离出去,亲情疏离。

人生来到一半关口,再也难能如他所愿光宗耀祖。他释然,我也释然,云淡风轻。一辈子极短,健康平安不容易。我默默祝福老年的父亲健康久点,开心多点。

母亲勤劳慈祥,是最普通的农村老太太。从小看她艰辛艰难,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当她女儿,妈妈太辛苦了,我心会碎。

内向内敛的我不会大声说我爱你,借这里祝福父母老年无疾无病,和睦开心。



细数人生果


老实说,当面我从来没有和我父母说过,但我发过一次短信对我父亲说我爱他。虽然他没有回我信息,但我能想象他当时的情绪。我第一次给他们买保暖内衣时父亲他都能哭着鼻子给我打电话,可想这话的杀伤力。楼主您如果想说,那就说出来,这句话定能温暖您父母的心❤。虽然咱们中国人的爱大都是含蓄的,但也不妨适当的时候把它明确的表现出来。

祝大家的家庭都和和美美,快快乐乐!


昌江边上打鱼的


没有,但是我实际行动。比如爸妈去地里干活我都会看他们有没有带水,然后跟他们一起去干活,重的我来扛。帮他们洗衣服,帮他们分担家务。每次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已经深睡了,我检查水壶有没有水提前煮好 ,凉的也快,这样一大早他们就可以有水带出门干活了。有时候也会帮爸妈分担烦恼。

小时候,爸妈都是为我们负重前行,长大后,我想为爸妈负重前行🙂


每天都要加油哈


对于我来说,我一直是一个内向的人。而且由于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的原因,我不善于和家人表达我的感情。所以,我到现在也没有和父母说过这样的话。不过,自己一直都很像这样做。

其实我也很羡慕那种家庭氛围很好的家庭。但是,对于我来说,做这样的事情可能对于我来说都算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是,我对于父母的感情是不会变的。只是不能够表达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