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四腳蛇”

“四腳蛇”俗稱蜥蜴和石龍子,因為它有“蛇”字,許多人怕被它咬後中毒.其實,四腳蛇既不是蛇,也不會咬人。

四腳蛇全長約20餘釐米,尾極長,約佔全長的2/3。全體披有鱗片。吻鈍圓,吻長為眼徑的1.5倍;鼻孔在鼻鱗的中央;鼻鱗、吻鱗、第1枚上唇鱗之間各介有 2~3枚小鱗;頭部鱗大小不等,均具稜;有鼓膜,鼓膜處覆有小鱗;眼瞼發達,能動,瞳孔圓形。背鱗及體側的鱗較小;背中央有鬣鱗,愈向後愈小,至尾部消失;其兩外側各有1行稜鱗。


奇特“四腳蛇”

四腳蛇,又叫小蜥蜴,全世界大約有1275種,屬石龍子科(世界性分佈的側生齒蜥蜴的一個科)。主要分佈在熱帶地區以及北美的溫帶,其中以東南亞及其附近島嶼的種類最多。石龍子的軀體是圓筒形的,頭是錐形的,尾巴又長又尖。體長一般在20釐米以下,最長的也有超過66釐米的。它們棲息在地底下或者洞穴裡。眼睛覆蓋著一層透明的鱗片,取代活動下的眼瞼,在掘洞的時候也不怕沙粒傷害自己的眼睛。

石龍子中也有樹棲和水棲的,它們都吃昆蟲和小的無脊椎動物。體型較大的種類是草食性動物。有些種類的S石龍子產卵,有些則在體內把卵孵化,再生下小石龍子。

稜石龍子是石龍子中最常見的一種,它們屬於半水生動物,分佈在東南亞到澳大利亞北部的地區。南石蜥屬石龍子大約有105種,屬地棲動物,廣泛地分佈在全世界的熱帶地區。沙石龍子棲息在地洞裡,分佈在非洲北部和亞洲南部的沙漠中。細石龍子大約有300多種。它們有厚實的尾巴,腿有些退化,眼瞼部分透明,分佈在舊大陸的熱帶地區。蛇眼石龍子的色彩變化最為豐富,分佈在全球的熱帶區域。斑紋石龍子大約有60種,大部分身上都有縱向的條紋。它們是北半球溫帶地區除了歐洲以外最普通的石龍子。


奇特“四腳蛇”

四腳蛇全長約21釐米。周身被有覆瓦狀排列的角質細鱗,鱗下分佈骨片;鱗片質薄,光滑,鱗列24~26行。吻端圓凸,鼻孔1對,鼻後鱗缺如;眼分列於頭部兩側,眼間距寬;舌短,稍分叉。體背面粘土色,一般有3條縱走的淡灰色線;鱗片周緣淡灰色,因而呈現網狀斑紋。四肢發達,前肢5指,後肢5趾,指、趾端均有鉤爪。尾細長,末端尖銳,易斷,斷後能再生。棲於山野草叢中,爬行迅速。分佈長江流域和以南地區。


奇特“四腳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