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的“三伏不尽秋来到”,到底是不“进”,还是不“尽”呢,今年立秋在三伏吗?

悠然见东山


下次刚刚过去没有多久,我们已经感受到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但是其实现在还完全没有达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段,我们都知道每年最热的时间是三伏天,三伏天天气燥热,人很容易生气,而且容易中暑,所以在三伏天,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喝水吃一些比较容易解暑的食物。今年的三伏天是从7月12号开始入伏的,8月20日三伏天结束。所以今年三伏天持续40天左右的时间,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时间非常长的三伏天。



农村老话说,三伏不尽秋来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三伏天还没有完全结束,秋天就已经到来。按照今年立秋的时间来看,真的验证了这句老俗话。因为今年立秋的时间是在8月8号的凌晨3点12分57秒,按照农村传统来说今年属于早立秋,而农村有句俗话是说早立秋凉飕飕。也就是说如果立秋早的话,那么天气就会比较凉爽,所以从今年立秋的时间点可以看出属于早立秋,但是是否会凉爽,这个真的很难说。


因为今年立秋的时间刚好是在三伏天,三伏天结束是在8月20日,但是立秋的时间却是在8月8号距离三伏天结束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们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段,而且8月8号刚好处于中伏,是最热的时间段。所以这个时候即使立秋,天气也不可能变得凉爽,毕竟这个时候处于三伏天最热的时间段。从今年立秋的时间来看,可能在三伏天结束之后,天气就会立刻的变得凉爽,毕竟三伏天结束的时间段已经距离立秋半个月的时间,按照往年来看,立秋半月之后天气已经会逐渐变得凉爽。


一般三伏天分为30天和40天的时间,也就是在中伏的时候多出10天的时间,而今年立秋刚好在三伏天阶段。所以今年我们要度过一个相当长的三伏天,但是也有可能在三伏天的时候天气就已经变凉,所以我们可能在三伏天还要预防冷空气的到来。因此今年的三伏天将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间段,因为刚好碰到了立秋。


少三番


夏至过后,一天比一天热,但还远没到真正最热的时候,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的桑拿天才是真正的上蒸下煮的桑拿天,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黏糊糊、热烘烘的闷的上不来气的季节,三伏不尽秋来到,也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一句老话,到底是不进三伏就要立秋,还是三伏没有过完,也叫做不尽,才能立秋呢,不进和不尽,老话说的是哪一个呢?

其实这句老话,说的也是不进三伏,秋天必定来到,每年的立秋都是在中伏期间,是没有进入三伏,在中伏期间,立秋就会很准时的来到我们身边,立秋一般是在每年的8月7号和8号之间,农历的转换虽然很容易出现日期差距很大的情况,但立秋却不会出现在三伏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不得不赞叹我们的天干地支循环更迭,三伏是按照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的时间的。

夏至三庚入伏,也就是在夏至节气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真正的步入三伏天气,而每年入伏之后的庚日,决定着今年的三伏天数是多少,在夏至和立秋之间的庚日多少,造成了有些年份的三伏是三十天,而有些年份的天数是四十天,像今年的三伏天数,因为在夏至和立秋之间拥有了5个庚日,今年的三伏天数则是为40天,这样卡定了三伏的天数,那么在立秋之际,也就决计会处在中伏期间,是肯定不会进入三伏的,所以这种三伏不进秋来到,说的是没有进入三伏,而不是不尽,不进入三伏立秋是必定会到,这点是肯定的。

今年的从7月12号开始入伏,而立秋是在8月8日,按照进入伏期的日期推算,立秋节气也是正处于中伏期间,相对于这期间的气温,已经是经过了小暑、大暑最为炎热的季节,也是已经处于中伏的末端,炎炎酷暑已经属于强攻之末,也没有了前一段时间的那种高温,虽然白天还会依然的燥热高温,但随之而来的是傍晚和早晨的习习凉风,节气的更迭对于炎热的气候是有决定性的改变。

由于今年的三伏天数是四十天,其中中伏的时间就占据了二十天,而且中伏的期间还包括了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节气,所以最热的阶段也就处在了中伏期间,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当属在大暑期间,对于炎热的夏季,一定要做好防暑准备,避免在高温期间外出活动,要合适的选择出行时间和注意饮食,安全的度过这个炎热的苦夏,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当然是不尽,是还没有过完的意思,不是进退的进。不管什么日子,都是过一天少一天,怎么可能不进?如果三伏一直不进,那我们岂不是永远停留在三伏天了,那么高温的天气,一个月人们就已经受不了了。我宁愿生活在雪花飘飘的寒冷冬天,也不愿意过在闷热不透气的三伏天。

夏至刚刚过去一个星期,离入伏的时间还有将近半个月,人们又开始讨论起三伏天的日期,以及三伏天里是多雨还是少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如何等等,由于入伏的日期不相同,所以不能确定每年立秋会是在中伏的哪一天,不过立秋的时间肯定还是在三伏里面。这里的三伏不是指末伏,而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当然也就是说立秋的时候,三伏天还没有结束,也就是未尽。



今年三伏的日期比较长,按照农历计算,今年立秋的日期是阴历七月初八,相对于往年六月份立秋,今年算是晚立秋了。今年立秋在中伏,距末伏还有四天。俗语说晚立秋热死牛,不知道是不是能热死牛,但是今年三伏天的时间,的确是比往年要长一些,因为季节与气候和农作物的生长是紧密相连的。由于今年气候返暖的晚,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都晚了一个节气,本该清明就下种的一些庄稼,都拖到了谷雨以后,所以三伏自然而然要往后拖日子。


八月八号立秋以后,中伏尚未结束,立秋当然还在三伏之内,半个月以后才处暑。当三伏已尽,处暑已过,农村人所说的秋老虎就来了。不过秋老虎的时间,更是不确定,有时候十几天,有时候二十几天,甚至时间更长。秋老虎来势凶猛,中午的时候要比三伏天的温度还高,只不过早晚的空气已经凉爽。起码晚上休息的时候,不至于像三伏天那样,闷热的透不过气。

时间快的让人来不及回味,转眼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马上就到了三伏天气。提醒大家三伏天一定要注意养生,别喝凉水,别洗凉水澡。为了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水份,应该多喝温开水,尤其多喝点绿豆汤,清热败火。多喝水出汗多,倒是可以利用三伏天排毒祛湿。


灵子


之前姐姐刚刚作过一个关于早立秋,晚立秋的回答,这里又是一个立秋的话题,看来人们在这炎热的夏天点耐不住了,盼望着立秋之后的秋高气爽和温暖宜人了!




“三伏不尽秋来到”与我们这里的另一句老话非常相似,那就是“秋后还有一伏”,而且这一伏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比立秋之前的数伏天更要热呢。中午的时候,就是干烤,把人烤得像要脱了皮一样。

三伏不尽秋来到中的“三伏”,是指整个的三伏天,而不是单指末伏,即第三伏。

三伏不尽秋来到,说的就是三伏天还没有过完呢,立秋节气就来了,但立秋节气之后的暑伏天还有多少天,仅仅是末伏的这十天在这立秋节气之后,还是中伏天就进入立秋了呢?每年都是不一样的!而老百姓所说的末伏有时候也叫三伏,这样两种情况综合起来,所以准确地讲就是“三伏不尽秋来到”,而不是“三伏不进秋来到”。



今年的立秋依然在三伏天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三个伏天。今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8日,初伏的时间是7月12日。具体的三伏时间如上图。所以8月8日正好在中伏天。

其实呢,每年的立秋都在三伏天,这也就是“秋后有一伏的来历”。但有时候,立秋时间是在第三伏也就是末伏,而不是中伏。这样的话,狭义地讲“立秋就在第三伏”了!

至于为什么有“三伏不尽秋来到”和“三伏不进秋来到”的区别,那就缘于人们对三伏天的不同理解了!有的人以为三伏天就包括所有的初伏,中伏和末伏。而有的人以为三伏天就是指末伏!这样才有了两种说法,大家不必死较劲儿。

再有十几天,就是今年的数伏天了,大家多弄点儿绿豆什么的防暑用品,做好准备就好了。但愿大家都能度过一段安全的暑热天。


村姑说村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三伏是人们根据二十四节气来推算出的一年最热的一段时间,两者的时间是交叉的,农村老话三伏不尽秋来到,就说明了两者的交叉关系。立秋的时候三伏天的头伏,中伏已经开始,到了末伏的季节,所以还没有出伏,人们就把这种时间上的关系说成是三伏不尽秋来到。

就拿2019年的三伏和立秋的时间来看,2019年的头伏日期是7月12日,而末伏是8月11日开始,8月20日结束,而今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8日。所以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在三伏中的末伏里,这里的三伏指的是整个的伏天,意思是说伏天还没有过完,立秋就已经来到。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因为这段时间内是地球表面逐渐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最多的时候,并且这个时候的地球吸收的热量远远大于散发的热量,所以这个时节是最热的季节,人们常说:“热在三伏”就是这个道理。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有的时候中伏是10天,有的年头中伏是20天。具体中伏的天数需要专门按照历书来计算,但是头伏的时间是确定的,民间百姓一般简单地用“夏至三庚是入伏”的说法来计算入伏的时间,无论三伏天的天数长短,三伏天总是会出现在二十节气之中的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因为立秋的节气总是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所以总能对应着三伏不尽秋来到的说法。

三伏不尽秋来到:正因为是这种时间上的对应,所以虽然节气已经立秋,但是天气却没有立即凉爽下来,立秋以后还有“秋老虎”的说法。

农村老话说的三伏不尽秋来到,到底是不进,还是不尽呢,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正确?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数着手指头过日子,盼着炎热的三伏天赶紧结束,立秋以后天气会慢慢变凉快,三伏不尽秋开到,是尽不是进,意思是说没等三伏过完,秋天就来到了。


能代表秋天开到的不是温度,而是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告诉我们秋天到来的一个节,每年的立秋都在最炎热的三伏天里,因此有,三伏不尽秋来到的说法。

终于数到了一伏结束,明天是中伏,今年的中伏有二十天,立秋往往固定在每年的8月7号或者8号这两天,今年立秋是8月8号,

立秋是在每年的阳历8月7~8号,而且每年的立秋,都会在三伏之内。而且立秋之后,都会还有一伏的,因此也就有了三伏不尽秋来到的说法。


如果说三伏不进秋来到,那就成了还没到暑伏,秋天就来了,这种情况,是不会存在的。因为夏至之后,就会是小暑,然后是大暑,再后面才是立秋的。每年的大暑,都正好是在伏天里的,所以立秋不可能在大暑前面的。因此说三伏不进是不对的。

今年往年三伏天里我们单位总是组织抗洪抢险救灾队,大家随时候命等待抗洪抢险,三伏天是我们这里的雨季,往往下雨一下好几天,大雨滂沱那样下。

可今年的三伏天,从入伏到现在还没下过一场雨,庄稼此时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急等一场救命雨。唉,三伏天,我们盼着老天爷来一场最金贵的大雨,让庄稼赶紧缓过命来,眼瞅着都要死掉了。

三伏不尽秋来到,是不尽的尽,要是三伏不进秋来到,估计没有大热的天气了。


看农村说农事


三伏不尽秋来到,是不尽,对你没有看错,就是不尽,的确是三伏不尽秋来到。不是今年立秋在三伏内,而是每年立秋都会在三伏之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容姐就来给你说道说道。

三伏不尽秋来到,到底是进还是尽呢?

立秋是在每年的阳历8月7~8号,而且每年的立秋,都会在三伏之内。而且立秋之后,都会还有一伏的,因此也就有了三伏不尽秋来到的说法。

如果说三伏不进秋来到,那就成了还没到暑伏,秋天就来了,这种情况,是不会存在的。因为夏至之后,就会是小暑,然后是大暑,再后面才是立秋的。每年的大暑,都正好是在伏天里的,所以立秋不可能在大暑前面的。因此说三伏不进是不对的。

今年立秋在三伏吗?

每年的立秋都会在三伏之内的,这是不变的规律,不止是今年,以前的每年都是,而且今后的每年也都会是的。这一点是不用考虑的,否则也就不会有“秋后一伏”的说法了。

综上所述,三伏不尽秋来到,的确是不尽,每年立秋都会在三伏之内的,所以说三伏不尽秋来到。今年立秋刚好是在三伏之内,而且是在中伏的。


容姐花语


农村里有很多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谚及俗语,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多年观察和总结出来的,对于农民进行农事活动的安排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过去,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天气预报。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给农民造成损失,所以古代的劳动人民就把一些有特征、有规律的气候现象进行了总结。现在正是三伏天,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间段,农民们田间管理的任务也是变得繁忙起来。那么你知道哪些和三伏天相关的俗语呢?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暑”在古代是热的意思,而小暑就是小热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暑节气天气并不会太热,而真正热的时候是大暑。因为大暑一般都是在中伏前后,而在民间也有着“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这句俗语,放在大半个中国也基本适用的。

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

这句话真的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因为三伏天是最热的怎么会和最冷的三九天联系在一起呢?其实,这路的“九”和“伏”分别是指“冷”和“热”的意思。所以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说的是即便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不一定每天都很热,会有那么几天很凉快。比如这几天受台风的影响,各地就普遍降雨降温了。而在一年中的最冷的三九天,同样也有几天不是特别的寒冷,所以也就有了“三九有一伏”的说法。这话在今天依然还是很有道理的,你们说呢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有米也不煮饭?难道要饿肚子吗?这是因为自从进入小暑以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闷热了,而在三伏天人也是最没有食欲的,何况在以前煮饭既要烧火,又要烧菜,在灶房里是热上加热。所以也就有了“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的说法。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煮饭了,可见天气是多么的闷热。

六月盖棉被,新米倒比陈米贵。

一般在农历六月的时候,天气都是比较酷热的。而如果哪一年的三伏天不但不热,反而晚上睡觉还需要盖棉被的话,那这一年的收成就自然好不了了。这样说也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的农作物是最需要阳光的,高温强光照才利于其生长,反之则收成受到影响。因为没有什么收成,老百姓就得去购买大米吃,所以也就新米要比陈米贵。类似的说法有:“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不过现在科技发达了,农民也不完全是靠天吃饭了,所以很少再出现不够吃的情况了。

附录《夏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你还知道哪些三伏天相关的俗语呢?分享出来吧。这首《夏九九歌》你还会背吗,交给收藏起来教给孩子们吧!


    精彩视频片断余小波


    是的,今年立秋是8月8日,在末伏里。

    2019年三伏天从7月12日开始,8月20天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

    中伏: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

    末伏: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跪射俑


    三伏,即末伏,三伏不进秋来到。是不进三伏就立秋了,而不是没过尽三伏。夏至三庚入头伏,是指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比如:2019,7,12日:庚戌日;入伏。因为数伏没有固定日期,为了立秋节气不进三伏,中伏(二伏)就20天,伏天40天,比如今年。伏天30天年份一般是中伏末,三伏头一天立秋。大家可以查一下万年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