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记兴:有员工愿卖车挺企业,看好疫情后的餐饮业前景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让许多中小企业经历着生存的历练与考验。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紧张的防控工作全面开启。疫情之外,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增加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餐饮、酒店、旅游、实体零售业,其经营现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由此,一场经济界的“抗疫”之战已经打响。近日,新京报与来自一线的中小企业家深度交流,报道他们目前的生存现状和需要,以期引起外界的关注和支持,一起抗击疫情影响、谋求新的发展。




【同题问答】


问:目前最大困难是什么?答:主要是资金问题。我们这两年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账面的流动资金比较紧。目前,我们无法预测疫情的持续时间,如果时间较长,难免会有人员流失的风险,然后我们开业以后再招聘,人员的流动会影响我们的顾客满意度。我们的风险储备金不足,随着疫情的持续,我们给员工发生活费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问:最期待的帮助和扶持是什么?答:能克服的,我们自己想办法尽量克服。主要还是资金方面,最近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呼吁政策支持,我们也差不多,而且,我们看到财政部等部门也关注到了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相信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可以对行业起到很大的帮助。




“疫情无情,人有情!”这句话最近频繁出现在杨记兴创始人杨金祥的朋友圈中,其后紧随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万达免租一个月”、“厨芯免除咱们门店2月的设备租金”、“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可为给杨记兴减免服务费”……面对疫情突袭,杨记兴紧急成立预案小组,“目前营业收入为0,按照正常支付流程,账面资金很难撑过3个月。”2月5日,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本次疫情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但杨记兴近日陆续收到来自各方的支持,“我感受到了上下一心的力量,现在信心满满,十分看好疫情过后餐饮业的前景。”杨金祥说。


杨记兴:有员工愿卖车挺企业,看好疫情后的餐饮业前景


年夜饭食材损失约50万,1月份员工工资减半发放目前,杨记兴在北京有19家门店,员工总数约为500人,疫情暴发之后,“我们紧急成立了疫情预案小组,讨论当前形势,做好员工安排,以及开闭店的准备。”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随着疫情的持续,杨记兴陆续接到了来自顾客的年夜饭退订通知,“从1月22日开始,大概95%以上的客人都决定取消年夜饭,于是我们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开始退押金,消费者没有受到任何经济损失。”但是,杨记兴为了这些年夜饭订单已经提前准备了一些食材,这方面的损失只能由杨记兴承担。据杨金祥预估,不包括人力等成本,仅仅是食材,“损失大约为50万左右。”杨金祥表示,年夜饭食材的损失是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的普遍问题,“相对而言,我们的损失不算严重,因为我们的食材一直是由海底捞的蜀海供应链配送的,所以我们自己的存储量不大。”对于库存的处理方式,杨记兴选择一部分做员工餐,个别门店还进行了社区销售,但是对于过了保质期的食材,就只能“扔掉”了。杨记兴的门店主要分为街边店和商场店,商场店占70%,大年初一开始,所有的街边店停业,商场店由个别工作人员驻店,到了大年初四,商场店也开始停业闭店了。疫情当下,和很多餐饮企业一样,杨记兴也面临着严峻的资金问题,“就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按照正常的支付流程,账面资金很难撑过3个月。”杨金祥坦言,但是他目前正在积极处理这个问题。据了解,主要是从租金、人力、原材料三大成本入手。在租金方面,“我们的业主、房东没有在这个时候催交租金,我想大部分的业主、房东都会有减免,只是减免额度的大小会有不同,所以这方面我们现在是在等待减免额度。同时,我们也在和他们协商,是否可以把这部分分摊到未来几个月,这样就可以减轻我们在疫情期间的资金压力。”在人力成本方面,“目前我们从基层到高层的员工都积极主动表态支持公司的一切决定,高管们纷纷表示愿意放弃薪酬,跟企业共渡难关。具体计划,全体员工1月份的工资是减半发放,2月份的工资以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作为生活费去发放,等到疫情过去之后,企业恢复发展了,再补发所欠薪酬。在原材料方面,“我们已经和蜀海达成了共识,他们同意我们食材的货款可以顺延到后期开业之后再支付。”


杨记兴:有员工愿卖车挺企业,看好疫情后的餐饮业前景


为自救转战线上市场,有员工愿卖车力挺企业当下,由于堂食停止接待,很多餐饮企业开始靠外卖求生,但是杨记兴的外卖业务开展时间尚不足一年,其营收九成以上来自堂食,所以目前处于“收入为0”的状态。疫情之下,杨记兴的自救措施是什么呢?杨金祥说:“我们也在密切观察形势,原计划是从2月10号开始,个别门店开展线上业务,比如外卖等。我们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骑手的安全、店员的安全、消费者的安全如何保障,骑手的数量是否充足、原材料采购能否通畅等。”但是,“外卖业务上线之后,对企业利润的支撑我觉得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外卖本身的利润远低于堂食,受疫情影响,销量不会很大。我们只是借这个机会尝试性的探索一下市场需求,但是外卖解决不了企业利润保本的问题。”据杨金祥介绍,在餐饮行业,做不同菜品的利润不同,就杨记兴而言,外卖利润远远低于堂食利润。所以杨记兴计划的自救方式是:“把堂食的产品通过规范的工业化生产转变成可以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产品。”然而,工业化产品和堂食产品势必会在口感等方面有所差别,对此,杨记兴如何应对?杨金祥称:“这点我们也考虑到了。比如,外卖和堂食存在区别,对此,消费者也有心理预期。其次,线上产品的价格肯定会低于堂食,这方面也可以冲抵一些消费者对于口感欠缺的不满。”“另外,我们把线上的To C产品分成两种,一种是半成品,这部分我们会提供食材配料和食品等,同时还会提供视频指导,让消费者在家里通过很简单的操作就可以80%的还原餐厅的味道。”杨金祥介绍,“第二种是成品,我们正在寻找具备加热后不降低传统口味的食材和工艺,然后生产成品菜品,让消费者在家里只要经过给食品加热就可以享用到餐厅的味道。”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计划尽快研发产品,能够走入超市和电商平台。”据了解,这段时间,杨金祥和他的团队一直在积极寻找各种自救方法,他本人也对团队的支持十分感动。“他们绝大部分都力挺公司的一切决策,包括我的高管会说疫情期间可以不要工资,等到企业恢复生产之后再说。另外,很多高管和基层员工对我说,可以用他们的积蓄来支持公司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员工说要卖车来支持公司的发展,这也出乎我的意料。”杨金祥说。


杨记兴:有员工愿卖车挺企业,看好疫情后的餐饮业前景

杨记兴:有员工愿卖车挺企业,看好疫情后的餐饮业前景


杨金祥说:“这次疫情也是对我们团队的考验,能反映出来我们的企业文化,未来我们会把这些公示在企业里让大家都看到,疫情面前,上下一心的力量有多大。”从街头小店到餐饮连锁,撑过非典后迎来企业上升期杨记兴创始人杨金祥是安徽人,2001年进入餐饮行业,2002年来到北京创业,最初只是个街头夫妻小店,经过多年努力,把杨记兴臭鳜鱼打造成一家知名餐饮连锁品牌。作为入行19年的餐饮老兵,杨记兴的经历比较丰富,从30平米的小店做起,也遭遇过很多挫折和失败,“我们尝试过多次转型,后来开始聚焦臭鳜鱼特色单品,才慢慢发展壮大。”杨金祥也经历过非典,“当时信息的传播没有现在发达,所以我们的感知相对较弱,大家主要是恐慌。那时我的店比较小,在一个社区里,非典严重了,我们就开始停业,大概停了不到两个月,后来情况好转,我们也几乎维持不下去了,于是就开业了,开业以后我们的生意非常火爆,反而是在那个转折后,慢慢发展起来了。”多份研报显示,当年非典时期,餐饮行业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在疫情结束后迎来“报复性”增长,很多企业成功崛起。


杨记兴:有员工愿卖车挺企业,看好疫情后的餐饮业前景


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每次大的事件过后,餐饮行业都会发生变化,模式上、政府的要求上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上,都会和之前有所改变,比如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对透明厨房和阳光厨房的关注等,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会加大消费者对线上平台的依赖。对于餐饮企业而言,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直营店,其次是加盟店。这也会引发餐饮行业的思考,我们未来是以重为主,还是通过资源整合以轻为主?包括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电商产品的开发,这都是我们在疫情中和疫情后要思考的。”如今,此次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有目共睹,随着一些中小型餐饮企业倒闭,“离职潮”一说甚嚣尘土。对此,杨金祥认为:“即使没有疫情,在餐饮企业,赚钱的也是少数,所以说,大家本身就在漩涡中挣扎。疫情突袭,很多小的餐饮企业没有抵御能力,所以就加速死亡了,这些小餐饮企业的倒闭,属于行业的正常洗牌,对此,我们没有必要恐慌。”“至于员工失业的问题,我相信疫情过后,餐饮行业会很快恢复,这些人不会造成社会负担。”杨金祥说。新京报记者 阎侠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世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