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你們是最美基層“逆行者”

  有一群人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城鄉每個角落一個口罩就是他們的全部防疫裝備

  當大家足不出戶自我隔離的時候他們卻要敞開大門嚴陣以待確認著居民的個人信息

  他們不是醫生不是護士卻活躍在最前線他們放棄休假選擇勇敢逆行彙總數據、排摸情況……

  他們是開福戰“疫”不可或缺的部分


  社區書記曬家信給防疫一線小年輕鼓勁

  “老婆,看到你柔弱矮小的身材,卻如此堅強勇敢,讓我這個當過兵扛過槍的男子漢也很感動!”日前,這樣一封情深意切的家信,燃爆開福區通泰街街道西園社區工作群,給在社區防疫一線單身小年輕們餵飽“狗糧”,讓大夥感受到了疫情肆虐之下親情和愛情的力量,更讓西園社區黨委書記程蓉過年未能陪伴家庭的愧疚感得到釋然。

致敬!你們是最美基層“逆行者”

  大年初一一早,看著疫情逐漸擴散,程蓉毅然從益陽桃江鄉下老家直奔長沙,第一時間向社區全體黨員發出號召,成立一支黨員突擊隊,帶頭衝鋒在疫情防控前線。作為公安民警,程蓉的丈夫每天也奔忙在維護治安和防控疫情的一線崗位。這段時間,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全家能在一起說說話。

  “大肚子”書記的胎教

  留芳嶺社區是湘雅醫院所在地,轄區內酒店多、家庭旅館多、流動人口多、餐飲門店多,疫情防控的風險遠大於其他社區。為了保證轄區居民的安全、健康,從1月22日到現在,有著8個月身孕的社區黨委書記鄒綺玥帶領的團隊已經連續十幾天沒有休息。

致敬!你們是最美基層“逆行者”

  社區工友們心疼她,每天一看到她就要她回去,但她卻說:“我在家裡真的坐不住。黨員是群眾的標杆,黨組織書記是黨員的標杆,這個時候我不能退縮!我要給寶寶做好胎教,讓他感受到媽媽是一個勇敢的人!”

  迎戰疫情,這對母女攜手逆行

  “媽媽,注意安全,今天要加油哦!”“萱萱,媽媽今晚不回家!”能想象這是春節期間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兩母女早晚的對話嗎?但這卻是真實的存在。常惠,通泰街街道鹽道坪社區黨委書記,她的女兒朱文萱也是開福區另一街道的工作人員。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母女倆每天奔波在街道、社區、街巷、衛生服務中心或醫院之間。

致敬!你們是最美基層“逆行者”

  自一級響應以來,常惠至今未休一天,有好幾次都是直接睡在社區辦公室,她說“我不敢回家,睡在社區我還安心一些”。因為女兒需要到防疫主戰場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聯繫工作,作為母親常惠雖擔心卻也僅僅囑託了一句“一定要做好防護,媽媽相信你能應付得來,我們一起加油!”這就是一名黨員母親在疫情面前的表現,雖然在情感上擔憂,但在行動上卻始終以工作為先。

  你在前線我做後勤,捎上兒子一家人

  袁小輝是高嶺社區負責衛生健康工作的專幹,也是服務社區居民30多年的老婦女主任,每個居民小組微信群中都有她,社區居民有什麼事情也喜歡告訴她,為了方便工作開展,她還特意配備了兩個手機,免得群眾找不到她。自從大年二十九開始防疫工作以來,她的兩個手機就沒有停過,每天的工作就是收到群眾反饋的信息後,迅速安排人員上門核查。

致敬!你們是最美基層“逆行者”

  袁小輝還把老公和兒子“徵兵”過來。春節期間,由於所有的飯店都停業了,工作人員沒地吃飯。她的老公每天給所有工作人員做好飯菜;社區沒有宣傳車,她的兒子將整個私家車的車身,都貼滿了宣傳標語,開著車在各小區,放著音響巡迴宣傳,至今油錢都是自己墊付的。

  社區書記主任職責一肩扛 社區就是他的家

致敬!你們是最美基層“逆行者”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期間,湘春路社區書記休產假,主任邵紫陽一人肩負起了組織帶領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重擔。從大年二十九開始,他日夜奮戰在社區,每天連軸轉,除了每週三次送母親去醫院做血透,其他時間他以轄區為家,天天奮戰在防控工作一線。

  身殘志堅 他們選擇守護居民

  “老媽,祝您生日快樂!兒子不能陪您過生日了,您多注意身體啊……”春節期間,新河街道棲鳳社區工作人員羅佳放棄回廣州中山陪母親,主動請纓堅守防疫崗位。

致敬!你們是最美基層“逆行者”

  因身體原因不便外出上戶摸排,他承擔了接聽電話、核對及錄入信息、資料整理、發放消毒器具等工作,每天記錄居民反映的問題並耐心回覆,登記疫情排查人員情況,詳細告知居民居家隔離的注意事項。

致敬!你們是最美基層“逆行者”

  “看著社區工作人員天天排查從早忙到晚,我實在是在家裡坐不住了……”1月27日一大早,伍家嶺街道科大佳園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黃楠在爸爸的陪同下,來到社區服務大廳,主動要求加入社區抗擊疫情隊伍。因為早產窒室導致痙攣型重度腦癱,黃楠不能獨自出行,她便協助社區核查近期從疫區進出的人員情況。

  用我們的辛苦,換群眾的安心

致敬!你們是最美基層“逆行者”

  “我願意加入街道突擊隊伍,駐地定點酒店!”在接到街道號召人員援助疫源地人員開放定點酒店的通知後,湘民社區副書記傅瓊芳積極響應,衝在一線。平時的他總是默默無聞的扛著社區大小事務,小到修理社區電燈開關大到衝在最危險的第一線。傅瓊芳是一名共產黨員更是一名退役軍人,危難面前他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可他也是一個家中的獨子,春節期間他沒顧得上陪伴父母,一人留在長沙守在工作崗位。他說:“用我們的辛苦,換得群眾的安心,值得!”

  每個人多做一點,疫情就能早一天過去

致敬!你們是最美基層“逆行者”

  疫情發生後,洪西社區居民給社區送來了一臺霧化車支援消毒防疫。但因春節放假和疫情影響,消毒霧化車專配的駕駛員無法返崗。洪西社區書記彭德海得知此事,立即學習操作、駕駛車輛對洪西農安小區公共場所開展消殺工作,進一步阻斷病毒傳播渠道。他說:“社區的工作人員從大年三十起就一直在崗開展人員摸排和宣傳引導,我作為社區書記,更應該以身作則。每個人多做一點,疫情就能早一天過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社區被看做是第一道“防禦線”。數萬名社區工作者集結成戰隊小隊,守土有責,防疫排難。日日夜夜的排查,冒著未知的風險走千家進萬戶,只為離最新的數據更近一點,讓居民們安心。

  致敬

  每一位在一線抗疫的社區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