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就業率很低嗎?

無名小草374


普遍是比較低的,因為學法律的不是通過遞簡歷去人才市場等招聘的方式就業的,是去法院律師事務所登門求職的,而現在統計方式卻不是這麼統計。第二,社會以第二產業即工業為主,法律為服務行業,市場需求較少。第三,社會傳統解決糾紛的方式並不是訴諸法律。第四,法制並不健全,問題太多,我們也並非法治社會。最後,法學專業就業率並不低,而是沒有從事法學相關的行業。




儀笑堂搞笑精選


法學就業率低的三大原因



前不久,有調查機構發佈的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指出,法學專業連續三年成為就業率最低專業之一。我國正處於建設法制國家的重要時期,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為什麼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反而找不到工作,日前,在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舉辦的“法學教育在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和前景”國際研討會上,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薛剛凌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率直犀利,要言不煩,令人深省。

法學專業成為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之一,引發了一個問題,究竟是培養的過多了,還是培養的質量太低了,還是培養錯位了,

1、培養和需求不接榫

現在全國每年招收法學本科生超過10萬,在校的法學本科生超過了40萬。全國有600多所高校有法學本科專業,300多所大學或者是研究機構有法學碩士點。

這是法學教育飛速發展的體現,客觀講,這些年來,法學教育界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法律人才,但現存的問題也不少。現在面臨最基本的問題是學生的就業生存,還談不到培養的法學人才怎麼引領社會發展,怎麼參與國家、國際社會的事務與構建。



法學畢業生為什麼找不到工作,這需要做實證研究。一個是數量問題,是否供過於求,一個是質量問題,即學生的綜合實力和品質是否滿足社會需求,其中,專業需求的問題,甚至學科設計也有很大影響。現在我們法學學科有十個二級學科,多數和司法領域的工作種類有關。比如許多大學法學院都在發展刑法、訴訟法等學科,產生了大量同質化的學生。而另一方面,許多領域存在人才的空白,沒有人去研究,或者很少人研究。比如說研究人口法、城市法、衛生法、教育法的學生沒有,或者很少。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需要大量的法律制度建構和法律服務人才,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法律的人才,而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具有複合型的特點。

現在是一些部門招不到合適的法律人才,但同時我們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因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我們沒有,我們培養的人才同質量化,過剩。培養和需求不匹配。

2、三類法學的人才培養手段和目標不匹配

現在法學人才培養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本科教育,培養基本的具有法律素質的人才。一類是職業化教育,包括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和從業者職業培訓。第三類是法學學術人才培養。從這三個層次的培養來看,應該說都存在問題。


本科生培養中,專業過窄,其他的知識不足。這意味著學生出去後,如果找不到法律部門的工作,很難找到其他領域的工作。比如缺乏經濟、管理領域的知識,在其他領域就業有相當難度。本科階段本應注重學生素質培養,比如基本的法學知識、人文素質、關注社會的能力、分析方法等。現在的法學本科不以素質教育為主,側重“專”,但是又達不到職業化要求。這個可能是跟社會需求不太對路子。

職業化的教育方面,現在最缺的是技能訓練。但是現有師資力量不具備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90%以上的老師是搞研究的,他自己就沒有實踐技能,要怎麼去培養學生的技能,尤其是我國社會情況複雜,書本和實踐很多情況下是兩張皮。學生仍然是知識學習,沒有實踐技能的提升。培養手段與目標不匹配,所以整個培養體系必須轉型。考知識而不是考能力,教知識而不是教方法,這都迫切需要改革。

在學術人才培養方面,最大的一個問題可能是方法。仍然用傳統的規範分析、價值判斷等方式,而不是一種純粹的研究方法。我每年都評閱很多博士論文,學生用的都是一些簡單的規範分析和價值判斷等方法,對於實踐的關注和回應社會的能力非常弱,這種方法決定了研究只能是泛泛而談。可以說我們還是處在比較淺層次的法學教育階段。當前法學學術人才培養要求具有國際視野,注重比較研究,但是這個比較性研究也是淺層次的。把國外的法律制度簡單拿來,沒有把相關的法律制度放在國家治理的大的背景下研究,不去做深度的社會、歷史、文化分析,就制度論制度,結果導致誤讀。另外,西方的制度能不能在中國適用,缺乏對中國和西方社會的背景研究,就很難判斷。


3、改革:重新設計培養體系,並提高辦學、入學門檻

法學教育,確實需要改革,而且需要革命性的改革。那麼如何來改革,

可以考慮本科階段要減少專業課時,規定十門或十二門核心法學課程精修,同時重點加強拓展學生的素質。素質教育是培養基本合格的、能夠融入社會的人,所以大學教育可以說是一種普適性的教育。實際上,無論學哲學也好、學歷史也好,學生最終都要具備一些最基本的素質,只不過在這裡多一點法律方面的知識而已,和其他門類的知識教育沒有太多的差異性,就是一個入門學習。我國傳統上是倫理治國,行政至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法治發展,因此,法律思維的融入、理性精神的培養,對社會來講非常重要。應該說在整個法學教育體系中都非常重要,不限於本科法學專業。法學本科教育如果定位在素質教育,就要適當縮小規模。



法律職業性的教育,是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難在傳統的東西太多了。老師轉型很困難,考試方式轉型學生不認可,有思想觀念的問題,也有國家評價體系的影響。評價一個學校好不好,看你有多少篇論文,不看你培養的學生技能有多高。此外,課程、管理體制等有需要轉的問題。包括法學教育的社會環境。實踐技能的培養沒有社會的支持不行。法學職業定位的教育改革,首先要有一個系統性設計,有高端的目標和強力推行的手段。現在的情況是有目標沒手段,有期待沒條件,所以社會不滿意,我們自己也感到無奈。法律碩士和法學碩士的培養要重新設計。現在法學碩士最後90%多的學生都去從事職業性工作了,不是搞研究。研究和職業是兩碼事,培養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徑。目前的法學碩士類似於是專業性的法律碩士。而法律碩士大部分由別的學科考進來,其培養近似於知識性的傳授,它的職業化教育也不夠。

法學職業教育要求學生邏輯思維一定要好,因為法學就是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如果一個學生邏輯思維不好,學不好數學來學法律,是有問題的,學生不具備相當的邏輯思辨能力。所以入學門檻必須調高。此外,還有法學教育的辦學門檻太低。1977年,全國只有三所大學招收法律專業學生,全國法律專業學生不到200人。現在全國600多所高校有法律專業,有幾個教師,十幾個老師就開法律專業的學校也不少,是否具備法學職業教育的能力,很難說。


法學研究人才培養,我覺得更多的是要從方法論上面去解決。中國社會太多價值判斷,太少分析工具的整合。法律是最講技術的,但是我們的技術含量非常低,其結果是培養的法律精英人才不具備對社會的回應,或者說服務於社會的、引領社會發展的能力不強。


真味商務快餐


1.從就業領域看。除了在傳統的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部門就業外,現在政府部門(經濟、政治、國防、外交、文教衛體、農林等)都需要法律人才。

2.從就業地域看。北上廣深佔法律人才就業的40%多,其他約60%,一次建議大家到經濟稍發達地方就業,機會相對多一點。

3.從就業率來看。大概是80%左右,還好吧,應屆薪資約4000左右。

目前社會上比較認可的是五院四系的畢業生,我喜歡的是西南政法大學。



三期六班


法學就業率之所以不高,連年被亮紅牌,原因是司法考試的難度。學法語的人基本都想從事司法工作,但是司法工作的門檻是司法考試,年過級率之前為6~7%,現在是10%左右。所以不是法務人員飽和了,恰恰相反,法務人員將是我國一個需求缺口,我國對於法律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如果想學法,就得有過司法考試的準備,過了這個關,前面一馬平川。


鄒博士生涯教育講壇


名校的法學專業就業率不低,其他學校的相對來說比較低。只要精通學好,就業自然不是問題。


凱寧洞察力


不一定的,法學專業這個目前來講就業率還是偏高的。


空白868758491671


學的好就是何以琛,學不好就是張益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