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軍三打南昌城

國民革命軍自1926年7月9日廣州誓師北伐以來,進展頗為順利。當革命軍追出長沙、岳陽時,就開始策定對江西的作戰計劃,決定在攻克武漢後乘勝入贛。但蔣介石要改變這一決定,想提前進入江西。這一決策的改變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孫傳芳的出師援贛首先觸動了蔣介石的神經。孫軍謝鴻勳師、楊鎮東旅入贛後,即向贛西北的武寧、修水一帶進軍,其目的在於進擾瀏陽、平江、通城等地,威脅國民革命軍的側背,阻止其進取武漢。為此,蔣介石會同朱培德制訂了一項迎戰計劃,以第二、第三軍入贛,進攻萍鄉、萬載、袁州等地,在將該地區之敵撲滅後,以必要兵力協同第六軍夾擊修水方面孫軍。急於建功立業也是蔣決心提前入贛的重要原因。有人批評蔣介石,說他“迫不及待地要鞏固他在湖南已經動搖的地位,因此不讓加倫得知就決定主動進攻孫傳芳”。的確,長沙軍事會議後,由唐生智指揮主力第四、第七、第八軍奪取武漢的局面已經形成,“武昌指日可下”,唐生智聲望大增,這令蔣坐立不安。蔣在其日記裡稱:“入湘以來,為其當道懷疑抱恐,拒之不得,迎又不願”。這裡所說的“當道”,即指唐生智。除唐生智外,他害怕地位受國民黨內“迎汪倒蔣”之流的排擠。蔣介石覺得自己的地位已受到嚴重挑戰,他必須迅速在江西戰場上去開闢一片新局面,來提高自己的威望。

北伐軍三打南昌城

北伐時期的蔣介石

一佔南昌 得而復失

江西戰場的開闢無論早晚,都會成為北伐軍與孫軍雙方關注的中心。對孫傳芳來說,如果江西戰場打輸了,不僅江西不保,而且危及蘇、浙、皖、閩各省,厄運難逃。所以孫傳芳對江西志在必守。江西戰場對北伐軍來說,關係重大,勝則蘇、浙、皖、閩極易得手;敗則危及兩湖戰事,並使廣東處於不利境地。為爭取主動,雙方都在運籌帷幄,採取對策。

當時,國民革命軍第二、第三軍集中醴陵,第六軍集中通城,為了加強力量,蔣介石並調他的嫡系第一軍第一師至瀏陽,為總預備隊。9月2日,蔣介石電告程潛,在他本人未入贛以前,第六軍暫歸朱培德指揮。5日,國民革命軍開始進攻。鄧如琢本來和孫傳芳有矛盾,又新遭父喪,曾於8月20日致電吳佩孚、孫傳芳辭職,吳、孫不同意,孫並授以第一方面軍司令之職,於是鄧便“墨絰”出師。他採取誘敵深入策略,節節撤退,國民革命軍進展迅速。9月6日,第二、第三軍佔領萍鄉。7日,新近歸附北伐軍的賴世璜部及第二軍第五師潭道源部收復贛州。11日,第六軍佔領修水。在勝利的鼓舞下,蔣介石急匆匆地於12日電令朱培德快速進軍,儘快拿下南昌。

南昌城西北有一條漳河,系贛江支流。當第六軍進抵河岸尚未渡河之際,第三軍也從吉安方面向南昌進擊,與之形成鉗擊南昌的態勢。孫軍為誘第六軍深入空城,全部撤出城外,主力集中城北南潯鐵路一線,保持進可以攻,退可以守之勢。此時的南昌主力都在樟樹,城裡只有一個騎兵團和少數警察,不過600人左右。因此,程潛決定變更原定攻擊德安和塗家埠的計劃,搶在朱培德之前奇襲南昌。他找到幾隻帆船,率領指揮機構,準備渡河進城。經向俘虜的一名南昌警察所長了解,在漳江門右方約兩百米處,竟然還有一個城牆缺口可以攀登。9月19日,第十九師便衣隊200餘人從缺口潛入南昌城內,在工人、學生和省長公署警備隊的響應下,向鄧如琢的騎兵團發動攻擊。南昌警備司令劉煥臣和省長李定魁僥倖逃了出去。

南昌既克,全城居民張燈結綵,歡迎北伐軍的到來。22日,召開群眾大會,到會1萬餘人。第六軍政治部李世璋在會上宣講了北伐軍的政策,對各界表示感謝。江西群眾也慷慨激昂地登臺發言。當時,正值中秋前兩天,市民殺豬宰羊,抬著月餅勞軍。中秋之夜政治部派出宣傳隊,掛起煤油燈在街頭演出,南昌城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動人場景。正在萍鄉的蔣介石聞訊大喜,他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安源煤礦,當晚出席萍鄉各界的歡迎會,在演說中一再感謝各界民眾對北伐軍的支援。

繼第十九師之後,指揮總預備隊的王柏齡也率領第一軍第一師部分人員進入南昌,他們入城後分別向北伐軍總部報告:“南昌是我們首先攻下的。”朱培德指揮的第二軍、第三軍本已離南昌不遠,因聽說南昌已下,便勒兵不前,在原地休息了一天。這樣十九師便成了深入敵巢的孤軍。

按程潛原計劃,當第十九師奇襲南昌之際,王柏齡所率第一軍第一師王俊部應向城西南潯鐵路上的牛行車站急進,奪取該站,向北警戒;第十七師應向城南靠近贛江西岸的生米街急進,並由該處渡江,向南警戒。但直至20日晚,第一師僅有兩營到達。次日,進攻牛行站,守敵頑強抵抗。第一師幾乎無法支持,靠第六軍第十七師、第十九師的支援,至22日才逐漸得手。

得知南昌失守後,孫傳芳立即命令他的兩張王牌:盧香亭和鄭俊彥乘北伐軍第一、六軍立足未穩,迅速反攻南昌。同時又命令聯軍江西總司令鄧如琢自樟樹、豐城回攻南昌,並限48小時以內,收復失地,否則,軍法從事。9月23日,幾路大軍匯聚南昌城下,盧香亭和鄭俊彥都是孫的得力干將,其部戰鬥力在孫的五省聯軍中,首屈一指,且盧香亭曾經擊敗過張宗昌部白俄僱傭軍,名震天下。反觀此時的北伐軍,雖來勢很猛,但後勁不足。當孫軍反擊時,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王柏齡正在妓女的床上大肆尋歡作樂,黨代表繆斌臨陣脫逃,一軍軍中無主,第一師一敗塗地。南昌得而復失,王柏齡和繆斌遁逃避禍。王柏齡自知軍法難容,匿跡後方,不敢露面,遂被宣告“失蹤”。直至北伐軍底定南京,他才於上海露面。

孫元良時任第一師第一團團長,當時負責駐守牛行車站,戰鬥剛一打響,孫元良驚慌失措中率先逃跑,致使部隊群龍無首,戰略要地失守,南昌門戶洞開。事後,孫元良團被程潛派駐奉新,向東警戒,掩護主力部隊集結,但孫卻拒不執行命令,一聞敵訊,便繼續西撤。

第一軍接連出了這樣的家醜,蔣介石非常憤怒。他下令:“第一團團長孫元良沒有得到命令便退卻,應照革命軍的《連坐法》來槍斃……”

很快,孫元良從大家的視線消失了。不料,到了1928年,孫元良突然又出現在公眾面前,而且以後仕途坦蕩。這是怎麼回事呢?郭汝瑰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我們留在後方的同學,當時竟認為蔣校長大義凜然,執法如山,真是孔明揮淚斬馬謖的重演。事後才知道蔣校長一面下令通告全軍槍斃孫元良,一面卻給路費讓孫元良化裝逃跑。以後還送他進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還聽到一師的同學說,第一師代師長王俊確有叫孫元良遇優勢之敵進攻,相機撤退的命令。後見責任重大,又不敢承擔責任,就把責任一概推給孫元良。當時全師黃埔生不服,曾聯名寫報告給蔣校長為孫元良辯冤,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第六軍在南昌城內只有一個團的兵力,南潯鐵路事先沒有切斷。孫軍源源不斷開來,夾擊南昌。這種情況下,總指揮程潛只有撤出南昌,撤退時挑了鹽務局慰勞北伐軍的五六萬銀元,邊扔邊走。敵軍只顧搶銀元,他們乘隙突出重圍。全軍退往蓮塘,但聯軍依舊不依不饒,跟蹤追擊,六軍傷亡慘重。程潛為了躲避追兵,只好剃鬚去袍,靠江西老俵的領路,乘一頭水牛渡江才得以逃出。渡江的過程比較滑稽,隨程潛一起撤逃的政治部主任李世璋說,當時眼看程潛即將接近江岸,不料,因他身軀較重,水牛負荷不起,以致顛翻入江。事後,白崇禧譏笑程潛的這次遭遇為“曹孟德潼關遇馬超”。退到牛行車站的一軍,被孫軍包圍,傷亡過半;第19師在萬河一帶被鄧如琢截住,苦戰兩晝夜,殺開一條血路,但也折損了七成以上的兵力,17師也幾乎全軍覆沒。此戰湘軍最精銳的第六軍近3萬人馬被孫軍盧香亭部不足8千人正面擊潰,戰後程潛不禁大為感嘆,湘軍在清末橫掃百萬江浙太平軍的驕傲歷史已一去不復返。

至此,北伐軍主力一軍和六軍由於未能截斷南潯鐵路,加上指揮失誤、配合不力等因素,遭到孫軍主力的南北夾擊的重創。事後,蔣介石十分震怒:“這次失敗是我們革命軍最不名譽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頁。”

北伐軍三打南昌城

孫傳芳

二打南昌 慘敗而退

而此刻江西另外一個戰場,李宗仁指揮第七軍,正不斷取得重大勝利。李宗仁本來奉蔣介石的命令去攻打九江,但中途情況發生變化,他於是擅改了蔣的作戰計劃。結果,在箬溪與孫軍謝鴻勳部相遇。9月30日,李宗仁下令全軍出擊,鏖戰近一日,謝軍全線崩潰。李部俘獲2000餘人,謝鴻勳受重傷,不久在上海死去。謝是孫傳芳的心腹,謝部又是孫傳芳的精銳,此役為國民革命軍入贛後的第一個大勝仗。10月3日,第七軍乘勝進攻德安。德安位於南潯路中心,是敵人補給要站,有重兵駐守,且構築有堅固工事,經激戰後於當日攻克。這一切都刺激著蔣介石的神經,他一定要親自指揮拿下南昌,以立威信。為了保證勝利,除了一軍,他還調動了二軍的兩個師和三軍全部,幾乎整個右翼集團都被他帶到了南昌城下。

10月5日,劉峙率一軍二師攻佔樟樹;6日,佔領豐城;9日,強渡贛江。進抵南昌城下。與此同時,二軍和三軍也陸續抵達南昌。孫軍守備南昌的大約有五六千人。為了使北伐軍攻城時,失去屏障和依託,唐福山和張鳳歧下令懸賞兩萬大洋,命令400多名工兵,連夜搜索城內所有商店貯存的煤油。隨後,派兵在城門頭上用水龍頭將煤油噴射於附近的民居屋上,並潑灑大量的硫黃,實施了毀滅性的縱火行為。一時間,惠民門、廣潤門、章江門、德勝門附近的商鋪民居火光沖天,城內財政廳也被燒了。大火藉著風勢,延燒了三日三夜,總計燒燬房屋在萬戶以上,著名的滕王閣也毀在這場大火之中,只留下了一塊寫有“滕王閣”三個字的青石匾牌。有人趁火打劫,很多居民的財物遭到了洗劫。惠民門有戶姓江的居民,竟然被搶了十五次之多。生活材資一時極度缺乏,引起物價飛漲,白米原價每石八元,現在飆升到三十八元。一些淪為餓殍的窮人,都紛紛逃到外地去行乞了。

12日凌晨,北伐軍開始攻城,南昌被炮火所籠罩。攻擊部隊在炮火和機槍的掩護下,架起雲梯開始登城,守軍居高臨下,依託城樓,用機槍、步槍和手榴彈,北伐軍幾次衝鋒,均無功而返。戰鬥最激烈時,蔣親赴南昌,召集白崇禧、魯滌平以及蘇聯軍事顧問加倫將軍、鮑羅庭等人開會,研究對策。

白崇禧認為南昌城過於高大堅實,在缺乏重武器的情況下,面對堅城,又背水而戰,應該儘快考慮撤兵。蔣介石求勝心切,哪裡肯撤。加倫將軍和鮑羅庭都站在蔣介石一邊,白孤掌難鳴,於是找來了工兵營長,命令他去贛江上秘密搭建兩座浮橋,以備不實之需。“小諸葛”畢竟是“小諸葛”,未雨綢繆,後來證明這兩座浮橋不僅保住了整個右翼集團,也保住了蔣介石的性命。

10月12日傍晚,蔣介石來到南昌城外二師陣地,總攻就要打響了,一軍的黃埔系將領信心十足,紛紛表示不成功就成仁。突然,殺聲震天,黑暗中,孫軍敢死隊蜂擁而至,打正準備攻城的二師一個措手不及。原來鄧如琢組織了敢死隊反擊,並懸賞5萬大洋,捉拿蔣介石。這些敢死隊員從南昌城下的水閘偷偷潛出,躲開了北伐軍的監視哨,摸到陣前,吶喊著殺入陣中。攻城部隊背水列陣,頓時秩序大亂,自相踐踏。正準備攻城的二師六團已經被包圍,幾乎全軍覆沒。此時南昌城門大開,城中孫軍主力全數殺出,北伐軍潰不成軍,一直敗退到贛江邊。幸虧小諸葛白崇禧事先已在贛江上游搭了兩座浮橋,他大聲命令“全軍沿贛江南撤,至上游由浮橋渡江。”當退到浮橋邊時,混亂的秩序導致不少人被推入江裡。白立即告知各將領,再往上,還有一座浮橋可過,這樣,軍心才初步穩定。黑夜中,邊打邊撤,逐步退往贛江西岸,死傷無數。直到天亮,才穩住陣腳,一查點,才發現部隊損失大半,裝備物資大多丟棄,二師五團團長文志文等陣亡。

蔣介石親至南昌南門外指揮攻城,大漲了前方將士的土氣。然而,南昌城垣甚為堅實,北伐軍屯兵堅壁之下,背水作戰,犯了兵家之大忌。二下南昌以慘敗告終,蔣介石自感又羞又愧。他在日記中寫道:“因餘之疏忽魯莽,致茲失敗,罪莫大焉,當自殺以謝黨國;且觀後效如何。”蔣介石陷入極度自責中。

三攻南昌 圍而不攻

蔣介石進攻南昌失利後不久,各種小道消息漫天飛舞。有人稱看到“蔣在南昌附近受傷嚴重,系子彈中其腹部,因而致亡。俄人鮑羅廷、加倫等也受傷,均抱頭鼠竄而去”等等。消息並未經過核實,孫傳芳在九江的聯軍總部參謀處還是就此事進行了通電。一時間,吳佩孚等紛紛通電慶賀。結果成了一大笑柄。

除第七軍正在進行的王家鋪之役外,江西戰事暫時處於休戰狀態。北伐軍檢討攻贛無功的最大原因為通訊不靈,各軍彼此不能相顧,各自為戰。蔣介石發電給陳果夫說:“如能有500裡以上無線電臺10餘部投入使用,則贛局早已解決。至今戰局之所以停滯不前,是因為敵人利用鐵路運輸及九江的交通便利,而我方消息遲滯,聯絡不確,以至於被敵人各個擊破。”所以在南昌戰役之後,總司令部趕購新式無線電機和在各地建築臨時飛機場外,並自若溪經奉新、高安至樟樹一帶架設有線電話,以便各軍切實聯絡。然後,各部隊進行了兵員、彈械的補充。至於指揮方面也應重新部署,使職權統一,指揮靈活。多年以後,臺灣的《國民革命戰史》檢討北伐南昌戰役時,認為革命軍兩次作戰失敗之原因,可從三個方面加以彌補:一、在戰略指導上,加強左翼軍之兵力,俾能確實切斷南潯路,以打破敵利用交通線以相互支援之利;二、在戰術指導上,強調各軍間之協同作戰與相互支援,以避免各自為戰之弊;三、設立兵站機構,注意補給事項,以免再犯因補給之不繼,而致影響前方作戰之害。

由於兩湖戰場進展迅速,蔣介石立功心切,產生了輕敵情緒,他對孫傳芳部戰鬥力及軍事策略顯然估計過低了。從最開始“兩個拳頭打武漢、江西”再到“打下江西喝重陽酒”的豪言壯語,無疑成了宣傳鼓動的興奮劑。二下南昌的受挫表明,革命軍缺乏攻打像武漢、南昌等重要城市的有效戰略戰術。

再攻南昌的失利使蔣介石冷靜了下來。10月14日,他通知各軍暫取守勢,主力集結於南潯路以西地區整頓,準備第三次進攻。南昌之役,付出了血的代價,蔣介石這才深感自己的嫡系部隊問題嚴重。他“痛誡”一、二師長官,責罵王柏齡、王俊“根本不是帶兵人才”,開始對一師的領導班子進行整頓,考慮物色新師長的人選。同時,決定調在兩湖戰場上屢建功勳的第四軍及賀耀祖的獨立第二師來贛。

鑑於孫軍主力集中在南潯路九江、德安、建昌、塗家埠等地,得交通之便,可以及時轉移兵力,相互增援,因此,第三次進攻以截斷南潯路,殲滅孫軍主力為主,而不急於奪取南昌。在兵力配備上則分為三路:右翼軍,由第二、第三軍等組成,朱培德指揮。其中又分左、右縱隊;中央軍,由第六軍組成;左翼軍,由第七軍及新近調贛的第四軍與獨立第二師等組成。此外,另設總預備隊,由第一軍的第一、二師及炮兵團組成,劉峙任指揮。

擔任中央軍的第六軍主要以樂化為進攻目標。10月29日,第六軍奉命從安義出發,於11月3日拂曉驅逐當面的孫軍前方部隊後,向樂化逼近。在攻佔樂化車站時,戰鬥十分激烈,孫傳芳的第四、六兩旅約6000餘人死守火車頭,架設野炮隨行隨射,第六軍部隊被炮擊陣亡達400餘人,陣勢頓形鬆懈。正值危急時刻,政治工作人員全體加入前線督戰。高呼“為南昌被屠殺人民報仇!”,同時,第一師第一團加入西側面攻擊,第六軍正面部隊士氣大振,在總預備隊第一、第二兩師與炮兵團支援下,發起衝鋒。這時,恰好盧香亭另派一部增援車站的隊伍中,有人不慎走火,前方作戰部隊誤以為是北伐軍抄後路了,一湧而退,不可控制。北伐軍終於攻佔了樂化車站。時任第六軍第十九師第五十六團團長張軫,後來向人講述了攻打樂化戰役的激烈和殘酷。此次戰役雙方傷亡都很大,使用手榴彈攻擊頻繁,第六軍官兵在缺乏手榴彈的情況下,充分利用了對方投擲過來的手榴彈,把它拾起來原物擲還,結果收到了奇效。隨後,第六軍在南潯鐵路作戰時,為了提高士兵攻擊精神,又提出了四個戰鬥口號:“收復南昌”“打到九江”“為已死同志報仇”“為南昌人民報仇”。今天回顧北伐江西戰場的戰鬥時,軍隊政治工作被認為起了重要作用。孫傳芳雖然也有政治部,曾提出標語:“打倒蔣介石”;“建設共和國”,兵士證章上寫著:“兵以衛民,民以衛國,為國為民,兵以思存”的口號,但並未在士兵中建立起作戰信念。士兵不知道自己打仗價值所在。

第一、六軍奪取樂化後,程潛即令十九師追擊塗家埠,不久十九師完全佔領塗家埠。其餘各部隊也先後佔領了牛行車站、德安等要點。南潯路大決戰後,第一軍一部集結於南昌城下,第一軍第一師、六軍大部由白崇禧率至牛行車站附近,且由第六軍的兩師監視南昌城內之敵。此時,南潯線及南昌城郊的孫軍已全部被擊潰,南昌城內僅餘唐福山等殘部兩三千人。不久,城內殘敵投降,退出城外。11月8日,革命軍在工人的引導下光復了南昌。朱德培的一份通電報告了革命軍入城後熱鬧場面:民眾歡騰,往日蕭條寂寞景象陡變為熱鬧市場,男女老幼,擁擠道途,爭相瞻仰革命軍旗幟之飄搖。9日,蔣介石進入南昌,南昌戰役結束了。

南昌戰役的勝利標誌著北伐軍在整個江西戰場的勝利結束。經過三次殊死搏鬥,南昌才終於再次為北伐軍所攻佔。90年過去了,作為北伐戰史中重要的一筆,南昌戰役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將不會被人們遺忘。( 劉俊平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軍事教研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