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现在够用了吗?院士们都在忙些什么?


核酸检测现在够用了吗?院士们都在忙些什么?目前哪些新的诊疗技术投入应用?母婴会垂直传播吗?

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当前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的有关情况。


核酸检测现在够用了吗?院士们都在忙些什么?



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确诊的轻症患者,已从全国及当地抽调了2000多名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调集了移动P3实验室,可以快速地通过PCR检测以后入住到方舱医院当中。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方舱医院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化扩充容量,降低感染率,为此配备了专门的感染控制团队进行指导,在诊疗过程中还需要排除流感等其他的呼吸系统疾病,所以不会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当然,在其他城市,最好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况。

目前,第五版诊疗指南把疑似病人的诊断标准放宽了,可能疑似病人会有增加。轻型病人是没有肺炎的,只是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如发烧,这样的病人可以在基于方舱医疗条件下进行隔离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大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我们会有一系列的办法来控制那些可能变重的人进入到方舱医院,比如要筛查流感,对于老年人,年龄大的,还有基础病的这部分人群,会放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保证病人得到有效治疗,避免再次造成疾病传播。


第四版防控方案出台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方案基于前三版的基础上,从更有效地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方面,统筹考虑基层实际工作需要,做了四方面的调整:

一,增加了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学特征的阐述,既便于基层防控人员掌握其传播的特点,又便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和自我防护的手段。

二,调整了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描述和判定原则,发现传染源的可能性和敏感性提高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潜在的传染源。

三,加强了潜在传染源的管理措施,切实减少聚集性病例发生的可能,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医学观察,强调了无症状的感染者原则上应当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四,减轻了基层对疑似病例报告的工作压力。


核酸检测现在足够使用


核酸检测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重要的确诊手段。它可以快速分流病人,病人确诊了,轻型的进入方舱,重型的到定点医院,疑似病人经过核酸检测以后如果是阴性就可以回家了,使医疗机构的压力大大减轻,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疑似病人在社会上造成更多的传播。王贵强说,现阶段,核酸检测的能力已经有很大提升了,近期在武汉地区及全国各地,核酸检测都不是问题。国家发改委昨天已确认,核酸检测的试剂是充足的,足够使用

国家卫健委还鼓励只要有PCR条件的医疗机构,都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尽快遴选出需要治疗和隔离的人群。


ICU医护人员缺口很大

武汉地区医护人员,特别是重症医护人员已长期连续工作,身心疲惫。为此,国家卫健委对武汉的援驰力度在不断加大,医护人员驰援力量已经11000多人,其中3000多名都是重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同时在武汉还有全国最强的、水平最高的重症救治的专家团队。郭燕红说,

其他湖北地市,也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


院士们在忙些什么?

郭燕红说,目前,钟南山院士团队、李兰娟院士团队、王辰院士团队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强重症、危重症和疑难病人的会诊、诊治和指导。同时他们还在协助修订诊疗方案,把一些行之有效的诊疗经验纳入到诊疗方案当中,指导全国的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的诊疗方案也是在这些院士团队的指导和组织下不断进行完善。这些院士还为疫情的防控提出科学的判定研判和建议,完善疫情相关防控措施。此外,这些院士还为科研攻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些科研攻关聚焦提升临床医疗水平,尽快地将科研攻关的成果应用到临床,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医疗救治水平。

目前,新的诊疗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使用。比如恢复期血浆治疗,在深圳三院已经开始使用了,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血浆置换、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也初步看到了很好的苗头。

这些新的诊疗技术,结合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会进一步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重症患者不单纯是病毒性肺炎的问题,常常有基础病。武汉的数据是,85%以上重症患者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30%多合并高血压,20%多合并糖尿病。王贵强解释,重症患者需要综合把控治疗,所以多学科的专家团队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国家卫健委也派遣了大量的专业团队到武汉参与救治,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将得到有效控制。

母婴会垂直传播吗?

2月5日,武汉儿童医院确诊了2例新生儿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小确诊的婴儿出生仅30个小时。王贵强介绍:“客观来说是否有母婴垂直传播的问题,目前数据还不充分,因为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分泌物等会和新生儿有接触,这种接触传播可能性更大。从目前来看,冠状病毒主要存在于呼吸道,个别在肠道中可以查到核酸。血液中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并不高,如果是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屏障这种母婴传播,血中病毒要很高才可能造成垂直传播。现在我们还没有定论,初步判断新生儿接触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这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手套、口罩怎么用?

针对出行、上班等日常生活中的防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今天还回答了大家对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的疑问。

出门必须要戴手套吗?吴尊友说,棉纱手套、布手套都能减少手的污染,没有必要戴医用乳胶手套。不管是否戴手套,都不能取代洗手,坚持洗手,才能减少由手污染造成的接触传播。

在火车站、机场过安检时要取下口罩,会不会造成传播?吴尊友说,在安检过程中,人脸识别需要短时间取下口罩,只要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这么短的时间取下口罩一般不会造成传播。

50秒、15秒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吴尊友说,是否会感染,关键在于你和病人的距离以及你是否采取了防护措施。如果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的时候,你近距离和他接触,又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是容易发生感染的。在疫情没有控制以前,我们去人员集中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口罩能不能重复使用?吴尊友说,在家没有必要戴口罩,如果所在社区没有病毒流行,室外也没有必要戴口罩。到人员集中的地方去,戴一般的普通口罩就可以了。一次性口罩也没有必要戴一下就扔了,一天到两天换一次就够。对于口罩的使用,我们不必过分恐惧,觉得越高级、越贵,防护效果越好,其实只要科学合理的使用,达到防护的目的就可以了。


END

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

记者:敖 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