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抗疫財稅支持政策:給錢、免稅、貼息多措並舉

新型肺炎疫情依然嚴峻複雜,確診病例已經突破3萬例。為支持防疫,截至2月7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出臺了十多項財稅支持新政,幫扶跟防疫抗疫相關的企業和個人。

除了財稅優惠政策外,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在2月7日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目前各地疫情防控經費有保障,中央財政將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需要,繼續做好經費的保障工作,並管好用好資金。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月6日下午5點,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667.4億元,實際支出284.8億元。

“這輪財稅支持政策非常及時、全面和必要,而且精準施策針對性很強,將降低特定企業和個人的稅費負擔,對戰勝疫情起到重要保障促進作用。”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

支持重點防疫企業擴產

在這輪防疫大戰中,部分醫藥等物資短缺是當前面臨一大挑戰,目前政府動員相關企業復產、滿產、擴產,改變醫藥物資等短缺窘狀。

而防疫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擴產,離不開購置新設備。為了鼓勵企業擴產,財稅政策在稅費負擔和現金流方面給予支持。

財稅部門公佈的《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給了兩條支持政策:一是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新購置的相關設備,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二是這類企業按月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

施正文分析,企業擴產購置生產設備一般需要按年分期(一般為10年)折舊扣除,500萬以內設備在2020年底前可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這次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購置設備則免除了500萬金額限制。分期扣除改為一次性扣除,意味著企業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減少,少交企業所得稅,增加利潤,擁有更多的現金投入生產。

企業購進生產設備還需要繳納增值稅進項稅,當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時,就會產生增值稅留抵稅款。目前我國對增量留抵稅款有所限制,比如對非先進製造業企業來說,必須連續6個月增量留抵稅額大於零,且第六個月大於50萬元;退稅金額按照60%比例來退等等。

施正文表示,此次針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則大幅放寬了條件,可以按月足額退還增值稅留抵退稅,這將改善企業現金流。

不僅如此,中央財政對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衛生防疫、疫苗生產及檢測、醫藥產品、醫用器材等重點保障企業貸款給予貼息支持。即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

“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顯著降低,會降至1.6%以下,所以這是一個重大的利好。另外支持企業範圍有所擴大,辦理程序簡化。”餘蔚平說。

為了鼓勵企業保質保量增加緊缺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生產,財政部還明確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N95口罩、防護服等),全部由政府兜底採購收儲,給重點生產產品的企業一個定心丸。

此外,財政部對相關的防疫藥品、醫療器械免收註冊費,加大對藥品和疫苗研發的支持。

重點物資生產出來後,如何及時快捷運輸到疫區也是防疫重要工作,為此財稅政策加大對相關運輸企業支持力度。

財政部明確,對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

“這就降低了運輸企業增值稅負擔,鼓勵企業擴大運輸支持防疫。”施正文說。

防疫人員給予補貼獎勵並免個稅

在此次疫情中,醫護等工作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奮鬥在一線,為抗擊疫情做出重大貢獻,為此財稅出臺多項支持防疫相關人員舉措。

財政部明確,對於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病例標本採集和病原檢測等工作相關人員,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補助;對於參加疫情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補助。

2月7日,財稅部門發佈的《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明確,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規定標準取得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施正文發現,給予冒著生命危險參與疫情防控人員相關補貼收入並免徵個稅,有利於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而且由於普通個人積極配合,做好防護也是防疫重要方面,因此在這方面也給予了優惠政策,有利於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防疫。

財政部上述公告明確,單位發給個人用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藥品、醫療用品和防護用品等實物(不包括現金),不計入工資、薪金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另外,財政部還明確了,確診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中央財政補助60%;疑似患者由就醫地制定財政補助政策,中央財政視情給予適當補助。對參加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員,可享受工傷待遇保障政策。

支持受疫情影響困難行業企業

餘蔚平表示,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不少採取了一些管控措施,對交通運輸、生活服務等事關百姓生活的民生行業影響比較大。此次,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比如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快遞、民航等行業給予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費的優惠,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具體來看,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企業,虧損結轉年限在現行結轉5年的基礎上,再延長3年至8年。

“比如一家餐飲企業今年虧損100萬元,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假設未來五年累計盈利50萬元,由於可以虧損結轉後(-50萬元)仍沒有盈利,也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但之後盈利不能虧損結轉,盈利就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但是現在虧損結轉延長至八年,這意味著這家餐飲企業還有50萬元虧損額可以在後面三年來抵扣,少交企業所得稅。這求是就相當於政府是企業合夥人,企業虧損結轉相當於政府也承擔一部分損失,少徵稅。”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

他認為,虧損結轉時間延長,有利於增強困難企業戰勝疫情決心,體現了政府與企業同舟共濟。

另外,財政部還明確,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

此外,中央財政延長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期限,降低對小微企業貸款的融資擔保費。比如對已獲得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的個人,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可展期一年還款,展期內財政給予正常貼息,消除受疫情影響群眾創業後顧之憂。

捐贈優惠政策放寬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了支持疫情防控,財稅部門調整多項捐贈稅收政策。

首先,財政部等擴大了疫情進口物資免稅進口範圍,並對對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組織進口的直接用於防控疫情物資免徵關稅。

其次,為了鼓勵企業和個人捐贈,財政部允許他們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現金和物品,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

“目前企業捐贈支出超過利潤總額12%部分,可以在以後三年內結轉扣除。個人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此捐贈都有比例扣除限制,也需要納稅。但是為了防疫,此次允許全額扣除,就是鼓勵大家捐贈現金物品來防疫。”施正文說。

以往捐贈都需要通過公益性組織、民政部門等間接捐贈才有稅收優惠,此次為了防疫,財政部擴大範圍,首次明確企業和個人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

“這也就鼓勵企業個人直接捐贈物資給醫院做好疫情防控,但僅限於物品,而不能是資金,這主要是防止避稅。”施正文說。

除此之外,財政部還明確,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或者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無償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免徵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施正文解釋,比如一家生產防護服企業,捐贈價值100萬元的防護服給醫院。按照現行增值稅法,企業無償銷售視同銷售徵稅,需要繳納增值稅等。而上述規定則免徵了增值稅等稅種,鼓勵企業等捐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出臺的不少稅費優惠政策實施日期從2020年1月1日起,截止日期視疫情情況另行公告。

施正文表示,這次新政是針對疫情防控的短期性的非普惠性政策。隨著疫情防控結束,這些政策也將被宣佈到期。

稅務總局總審計師兼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王道樹在發佈會上表示,稅務總局將狠抓幹部培訓、精細化規範操作、做好宣傳、創新納稅服務舉措等來確保各項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稅收政策落到實處。比如,稅務總局即將發佈支持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指引。

上海交通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樺宇告訴第一財經,這次防疫稅費優惠政策及時、全面、精準,可以有力地支持防疫工作。

“下一步,我們還將跟蹤政策實施情況,對各方面反映的一些突出問題及時研究政策預案,確保政策聚焦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餘蔚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