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野生小龙虾,农民用什么方法捕捉野生小龙虾你知道吗?

悠然见东山


众所周知,小龙虾原产地并不在中国,属于外来物种。但是它来到中国后,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生存不下去的情况,反而是越活越滋润,在野外基本上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更有从业者把它当宝贝一样来养殖,只因它太美味了,太受人们的欢迎了。

在我的老家湖北十堰,养殖小龙虾的人不多,没有潜江那样的规模,但我们这里不缺水,更不缺小龙虾。怎么知道一个地方的水中有没有小龙虾呢?其实很好观察,只需看下水边有没有小龙虾打的洞。

小龙虾喜欢打洞,现在气温已经升高了,正是小龙虾活跃的时候,有小龙虾的地方就会出现它打的洞,小心点的话还会看到它静静的爬在洞口,这就证明水中有小龙虾。

在野外,有两种方法可以捕捉到野生小龙虾。一是用钓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省事,不需要花钱去购买什么工具,一个人就可以办到。先找一根长点的木棍,木棍的一头系上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头再系点鸡肠子放入水中即可。

就这么简单,不再需要多余的工具。这种方法就像钓鱼一样,感觉小龙虾上钓后,只需慢慢的把它提出水面,你会看到小龙虾用它的钳子死死的夹着你系在绳子上的鸡肠子不放松,等提到岸上它松开钳子了,你也就捉住它了。用这种方法捕捉到的小龙虾,虽然量不太多,但也够你美美的吃一顿。

第二种方法是用地笼,这种方法也较简单,就是需要先准备地笼,里边可以放入鸡肠子,第一天傍晚的时候把地笼放到水中,第二天早晨去收就行了。这种方法可以捕捉到大量的小龙虾,不仅够自己吃,有时候还可以出售。

由于小龙虾的生存力极强,就是在臭水沟里也可以存活,因此我们在野外捕捉小龙是的时候,应选择没有被污染的水域中进行,这样捕捉到的小龙虾吃的才安全放心。当然,吃的小龙虾还要经过高温加工熟透后才可以,不能生吃或是吃没有加工熟的小龙虾,避免感染寄生虫。


农村一山货


这我最清楚了,过去农民捉虾,都是用蛤蟆腿或鸡肠子钓,一天能钓好多。现在很多农民捉虾,用的都是地笼,因为地笼捉虾既方便,又省时,捉的还多。

上小学的时候每到暑假,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一起去野外捉虾,一开始我们都是用蛤蟆腿钓虾,后来我们都嫌钓的慢,就开始下沟里捉。每当很多农民在抽水灌溉农田的时候,沟里的水都会被抽干,我们这些孩子就下沟摸鱼捉虾。


我们也会在干旱的时候出去捉虾,我们当地夏天总有一段时间非常干旱,没水了小龙虾就会打洞,然后我们就到沟底寻找小龙虾的洞穴,遇到大的洞穴就直接用手掏,遇到小的洞穴就用铁锹挖。有时候手会被夹烂、划烂,但是掏的开心,挖的快乐,几个小伙伴半天能捉一小桶,回家的时候一人分一点。

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看大人们捉虾用的都是地笼,一天能捉好多,我们这些孩子就一人买了几个,第一次我让我爸给我买了5个地笼,然后就跟小伙伴们一起用地笼捕虾,确实既方便,又实用,一天能捉好几斤小龙虾。

现在很多地方野生的小龙虾都不多了,白天很难钓到,很多农民都没耐心钓了,想吃野生的小龙虾都直接用地笼捕。

小老蔡说水产


曾经有幸跟着哥哥去捉过一次小龙虾,而那一次是我人生记忆里看到最多一次的龙虾。

捉小龙虾要选择正确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及约几个比较灵活且胆大的伙伴。

那年哥哥说约好了伴晚上要去捉小龙虾,这让喜欢捕鱼捉虾的我瞬间兴奋了起来,跟着哥哥屁股后面一个劲央求带我去捉小龙虾。

夏天的夜晚没有凉风习习,有的只是空前的闷热,大概十点以后,哥哥和两个伙伴全副武装起来,那打扮简直是惨不忍睹,越热越穿了雨衣雨裤,甚至还有雨靴,只穿短袖的我还觉得热不可耐,他们几个竟然穿了厚实的雨衣,穿戴完毕,我们拎着三个铁桶,那仨人头戴着强光头灯,四个人浩浩荡荡来到村后的一个池塘边。

池塘里长了很多蒲草,蒲草开始结棒了,哥哥他们选择了坡度大、蒲草多的池塘东北岸边下水,一人手里拿着一根长木棍,很结实的那种,试探着往池塘里的蒲草丛中走去。


站在岸上的我只能傻傻的看着他们,终于走到了蒲草跟前,三个人呈扇子状分开,最先开张的是姓兰的哥哥发小,他说了句:俺滴个娘来,小龙虾在开全塘大会啊!说完就把手里的木棍插在水中淤泥里,开始一只手从蒲草上往下摘小龙虾。

原来夏天的夜里,水中的氧气和温度对于水里的生物来说太过沉闷了,有能力、可水路两栖的小龙虾会在夜里偷偷从水中跑出来,像人类一样爬到蒲草上乘凉,为了安全起见,它们会选择九点半以后出来,只是生活习性被摸清了,无论它们啥时候出来都没有安全可言。

三个人用头灯照着蒲草,就像是电影里的采茶女,一只手摘一只手拿桶,等一片蒲草被他们扫荡完了,每个人的水桶里已经装了上半桶小龙虾。

捉完了龙虾,四个人踩着接近十二点的月光凯旋而归,路上我问了他们,为啥穿雨衣,回答:防蛇,防蚂蝗。我又问:木棍的作用?回答:确定那里是稀软的淤泥,保证落脚的安全。

想吃野生小龙虾,要不辞辛苦,不怕危险,付出之后才能有美味小龙虾享受。


看农村说农事


高度来答题。


野生小龙虾的来历。第一次认识小龙虾,是一年放暑假。下大雨,发大水后的早晨,出门准备抓鱼,发现村外河沟路边的草丛中都是小龙虾,当时看到它们很好奇,竟然有这种红色大钳子的虾!高兴坏了,和同伴捡拾的小鱼网都装不下了。大人们闻讯赶来来,拿着筐子袋子等用具,都是满载而归。后来据说龙虾是河的上游,养殖户的龙虾塘,遭遇山洪被冲下来的。那几天每家都吃龙虾,全村都是小龙虾飘香的味道,每每想起抓虾的热闹场景,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心动。

小龙虾的生活习性。从此以后,村边的河道里,菜园边的小池塘,只要是有水源的地方,都有小龙虾的身影。这种可以陆地上爬行的水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大,可以打很洞藏在淤泥之中渡过旱季,一旦有水,马上繁盛。它们也不挑食,只要是腥荤之物,都是它的盘中餐。比如田螺肉,蚌类肉,小螃蟹,鸭肠子等等家禽的内脏,它都非常喜欢。所以人们根据它的喜好,想方设法抓捕野生小龙虾,从最早的钓龙虾,挖龙虾,演变为现在的下地笼抓龙虾,都是用小龙虾喜爱的食物做诱饵,屡试不爽。这个时期的抓小龙虾,也是农闲时人们的一种爱好,不单单是为了吃它,也许就是为了抓它中间的乐趣吧!


吃货们的强大。如今河塘里的野生龙虾快被人们吃光了。在吃货们强大的需求之下,野生小龙虾的命运也在悄悄的发生这变化,现在我们当地的河塘里,已经很难寻觅到野生小龙虾的影子。看来谁也阻挡不了吃货们的强大,为了应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人工养殖龙虾的出现,解决了吃货们强大的需求。野生龙虾在一些地区,繁殖的速度没有被抓捕的速度快,慢慢这种抓龙虾的乐趣也就消失了。


三农的高度


对于生在农村长在的我来说,捉小龙虾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记忆里小时候,农村的野生物种还是蛮多的,田间地头,小沟小河都是我们耍乐的好去处,每次到这些地方总是收获满满,比如野王八,黄鳝,泥鳅,最多的还属小龙虾。以前没有笼子捕捉小龙虾,都是采取手抓,下竹笼和钓竿钓的。

对于手抓龙虾那是乐趣最多的情节,龙虾一般在田间会打上洞,它们往往会在洞口堆一部分稀泥,有经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龙虾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时小伙伴就会撸起袖子下手掏,掏着掏着就会听到惨叫:“夹住手了,啊啊啊”,随后就会看到龙虾的两只钳子夹在伙伴的手指上,想想都是搞笑的。你们是不是也用手掏过?

而现在为了方便和效率高,都采取了下地笼的方式捕捉小龙虾了,不过也缺少了儿时的那种快乐了。





魔性的法师


在我们那里一般都用地笼来捕获小龙虾,在年轻的时候,我没少和伙伴们到野外沟渠里头去扑捉小龙虾。

那时我们村子四周的野生沟渠也特别多,我们都在事先看好渠塘的周围环境以及,水流上下的速度,以及沟渠水流的深度,我那个发小,对捉小龙虾特别在行,他有十多个各地笼,我们一般都是在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在提前寻觅好的野外沟渠里悄悄的下好地龙,在地龙下水之前,我们已经准备好十多斤,在菜市场买来的鸡杂,所谓的鸡杂一般都是鸡的内脏鸡肠的等东西,在每一个地笼里都扔一些鸡杂骨头,然后将地笼由两个人牵着顺着水流泡入水中,一般水的深度都必须没过地笼,当然啦,地龙也必须拴好,别让水流冲走,然后逐渐一个挨一个的将地笼布置在周围,一般布置完这十几个地笼,得需要两三个小时,布置完地笼以后我们就会倒在荷塘的草地边,听着时而传来的蛙声,晚风轻抚过我们的脸颊,这时候往往星星已经出来了,仰望布满星辰的夜空,默默的吸着烟,谁也不说话? 仿佛怕打扰了小龙虾,有时我那发小会突然间掏出两瓶啤酒和两个泡椒凤爪,来慰劳我,那时候是最遐逸的,一边喝着酒,在微风中,淡淡的品味麻香的凤爪,静听着远处传来,忽上忽下的蛙鸣声,在那时不由得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来,我俩一般都是在午夜时分去起地笼, 我的发小说这时候的龙虾龙虾是最活跃时期也是收获最多的时候,我内心总是想他是怕地龙被别人捞去,怕别人白捡个便宜而己,我的发小往往看的地形是特别准,每次起地笼的时候,每一个地笼都会有十好几斤的小龙虾,当然了,还有些活动乱的小泥鳅,都收获满满的,但是他从来不在同一个地方下第二次地笼,我们收获小龙虾以后就匆匆的回到家,搁到盆里,第二天清晨到集市上卖一部分,剩下的我们到晚上的时候好好的做一大盆麻辣小龙虾,买了几瓶啤酒,一醉方休,想想那时的生活也特别潇洒,也特别快乐,现在想起来家乡的小龙虾已经都是养殖的,野生的特少了,前几年我回家的时候,看到有水的地方都承包出去了,都搞小龙虾养殖了,野生的水渠,沟塘已经没有了,儿时那种捕捞小龙虾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


海納百川1210


你好!我是楚乡农,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童年的时候,那个还我们村里都还没有养殖小龙虾的,想吃龙虾都是需要自己去野田沟里去抓才有得吃。虽然有时候一上午野抓不到几只,但是每抓一只那个激动的心情现在都还记得。


小时候经常和湾子里的小伙伴一起去水沟或者水塘里去钓龙虾,用田螺的肉自己随便弄一根棍子,再弄一根绳子把那田螺肉绑在绳子一头坐在水塘旁边钓就行了。尤其是快要下雨或者下雨之后,那个时候特别容易钓。运气好的话一上午都可以钓1-2斤,有些小龙虾只要钳子夹到肉了提出水面了它都不会松。有些就比较狡猾,只要你轻微一体它就跑了,大部分都是快提出水面的时候再用一个小网子抄到水下面捞住它。



如果是在野沟里,我们就会直接一段截流直接把水舀干,打赤脚直接下泥巴里去逮。很多把水一放干后很多龙虾洞都看得到,直接上手去掏,记得有几次还掏出来蛇了!嗯,那个时候也不怎么怕因为知道基本是水蛇无毒的,但是现在想起来缺后怕了!真的是越老越胆小啦。那时候也有几乎很少有放地笼,因为一个地笼又贵我们小朋友都没有钱,要是说和大人要钱买地笼逮龙虾,大人们肯定是不会同意的!那时候小学一期的学费就要几十块钱,他们觉对不会拿十几块钱给我们买地笼!
以上就是我童年时候抓龙虾的办法和情形,大家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逮龙虾的吗?我是楚乡农,希望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下小时候的经历吧!


楚乡农


在我小时候小龙虾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一般在菜农地区才有,产稻区是没有的。

逮小龙虾我最初用手掏,找洞口有像燕子窝一样的排泄泥土的,一掏一个准,毕竟是小孩嘛,顺便在田沟里用两手轻轻摸,也能摸到。再不行就把小沟水淘干,直接逮,除了小龙虾也可以逮到小鱼和泥鳅等。

钓小龙虾是文明的捉法,我很少用。

青少年时就用自行车钢丝磨尖扎成排叉,晚上用手电筒照水沟的小龙虾,浮在水草边的小龙虾用电筒一照,眼睛是红的,一叉就一个。


永不消失的蓝天


我们这里小时候,很容易捕捉到小龙虾。地龙,撒网,这些是大人的玩法,小时候妈妈带我和妹妹钓小龙虾,既当假期娱乐,又可以弄到一顿小菜。用铅丝绕圈,用芦苇当杆,蚯蚓或者小蛤蟆小青蛙当饵料。半天钓个半水桶很轻松。

小时候小龙虾这种真的是吃腻了,大闸蟹、刀鱼差不多,都是不想吃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大自然的馈赠从来不认为是多么好的东西,都是最普通群众餐桌上的日常菜,不是因为条件好才吃,而是别的太贵吃不起。


宝妈之日常


哈哈,谢谢楼主的这个提问,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我99年的,当年小时候在老家乡下上小学,这个事情印象太深了,还勾起了我的回忆。

当时其实水稻田了,真的太多龙虾了,在早稻刚下去,四月到六月的时候,抓龙虾全靠🐸🐸青蛙。

直接在田里抓一只青蛙,无论大小,直接抓住腿一分为二(虽然这很残忍,但是小时候嘛,也没那种概念,再加上又是小孩子。)只需要拿一根绳子一端绑着青蛙腿。就直接放到一米多高的水稻田里,钓一只龙虾只要五六秒,一下午就可以搞到两桶。哈哈哈

现在想到都好开心,但是现在生态不行,田里很少见了。希望大家能在下面评论,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另外看到这么辛苦手打的过程,给我一个赞呗,谢谢各位大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