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休矣,那些所谓的“灾难文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大地肆虐,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危难时刻,各行各业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着对奋战在抗疫一线英雄的敬重,贡献着或物质或精神的力量支持,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文艺工作者们也以各种形式“发声”,一幅幅饱含深情的画、一曲曲深沉动情的歌、一首首激情飞扬的诗、一篇篇形式多样的曲艺作品,传递正能量,鼓舞信心,舒解压力,给人希望,成为助力战“疫”的有力“武器”,文艺正在危难时刻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

可休矣,那些所谓的“灾难文艺”

然而近期,也出现一些所谓的“抗疫作品”,披着“灾难文艺”的外衣,出现在微信公众号、网络等媒体上,为了博人眼球、哗众取宠,标题和内容却毫无敬畏之心,频频突破人性的底线,令人气愤。下面让我们盘点一下近期出现的所谓文艺作品。

可休矣,那些所谓的“灾难文艺”

1、近期一首名为《“感谢”你,冠状病毒君》的诗作在微信圈里流传,诗中写道: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众志成城!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们看到一种甘露叫——勇往直前!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们看到一种甘露叫——视死如归……恕难摘录更多。无论作者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段,如此博人眼球的标题与内容,枉称为诗,引发广大网民极大愤怒和强烈批评。

可休矣,那些所谓的“灾难文艺”

2、近日,发明“公式相声”的李宏烨写了一个相声小段,名叫《万事如疫》,让人感到惊呀!被骂缺德,网友纷纷质疑这种谐音梗真的合适吗?按李宏烨的说法,此段相声的立意是寓教于乐,开头设计了几个“误会”和“歧义”小包袱,围绕‘谈鄂色变’现象进行了讽刺和说明。但是,无论相声内容是什么样的立意,这种利用疫情制造谐音来抖包袱的行为,是一种非常低级低俗的幽默,应该受到谴责。难怪网友评论说:在这全国人民都为疫情揪着心的关键时刻,你竟然起这样一个名字,把传统文化里“万事如意”的美好祝福之意都给“祸害”了。啥叫“万事如疫”? 有这么一起疫情已经够糟糕的了,你还想让万事都如这疫情一样吗?

可休矣,那些所谓的“灾难文艺”

3、2月2日,云南昭通市彝良县文联主席、昭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衍强,在网上发表了一首名为《仰望天空》诗歌:“为防止武汉的疫情蔓延/我在云南彝良/不仅以驻村扶贫的理由/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来我家过年的想法/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随时仰望天空/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且不论这算不算得上一首诗,仅就内容而言,格调不高、境界低下,令人不忍读下去。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非常时刻,这首充斥着“湖北佬”“九头鸟”的地域歧视的所谓诗歌,是对人性的玷污!

可休矣,那些所谓的“灾难文艺”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曾说过,从古至今,那些伟大的作家,从未放弃对家国天下、对民族命运的责任,他们的作品呼应着人民的忧乐,深沉地表达着把中华民族从根本上凝聚在一起,使人们向上、奋进的思想和情感。


可休矣,那些所谓的“灾难文艺”

是的,不是每个文艺作品都能不朽和伟大,但是身为文艺工作者,对文字应有起码的敬畏,对现实应有基本的观照,特别是对社会的忧患、人民的苦难、民族的危难,更应有最起码的悲悯情怀。反观上述这些所谓的文艺作品,看不出悲悯,也看不出良知,更看不出敬畏。相反,充斥着浅薄的沾沾自喜,夹杂着轻佻与冷漠,缺失了基本的是非观念,这样的作品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一部能走进人心的好的文艺作品,需要正义的高度,需要情感的温度,需要人文的关怀,需要人性的光芒。如果你认为这些要求太高了,请至少保留“人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