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得零分表达对高考制度不满的蒋多多,近况如何?你怎么看待她的行为?

道道快谈


步入社会才知道,高考选拔制度才是人生中最公平的制度,你觉定不了你的出生,你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研究生考试,社会工作都充满着满满的不平等,而你还不得不得接收这一切,这就是现实。

假如没有现在高考选拔我想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翻身的机会,素质教育并不是不好,而是一旦素质教育平台考试,你会觉得连最后的公平都没有了,因为素质教育选拔制度对那些有权势的人来说操作空间太大了。

如果你真的想根据自己爱好来选择你的未来其实到处都是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喜欢为政就考公务员,喜欢学术就考研,喜欢技能就考技校,实在不行我觉得完全可以辍学寻找自己的方向,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不参加高考你就是社会最底层。

我很支持现在的应试高考制度,请有些愤青请不要因为自己的价值观不同,而忽视了中国还有更多的人需要这个平方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谢谢。


凌灬角


提起蒋多多,可能有人不太清楚这个人是谁,但是如果说2006年那个想考零分的女孩,大家可能会恍然大悟“哦,原来那就是蒋多多啊”。因为她的行为在当时可以用“惊世骇俗”、“离经叛道”来形容了,即便是放到现在也会惊爆眼球啊!

蒋多多是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蒋庄村人,就读于河南省南阳市八中,她原本是一个成绩不错也很乖巧的女孩,她父母一直寄希望她能考上大学,脱离下地劳作之苦,她也比较努力。在高二时开始严重偏科,醉心于写作,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对高考制度产生了抵触,她曾经向老师提过对高考的建议,但得到的却是批评,于是她准备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高考时,她在所有试卷的主观题答题区域写上了自己对高考制度的各种不满,四张试卷共计8000多字,而且她故意违规,用双色笔答题,还把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面。她希望各科成绩为零,自己写在试卷上的观点引起社会重视。结果是她得了114分,因为她所做的选择题,与她作弊的考卷不在一起。

她虽然没有得到零分,但是她如愿以偿了,她的行为引来了各路媒体的关注,但是她很快发现,大家都在关注她本人,依然没有人在意她的想法。而且事后,她感到很对不起父母,曾经有段时间压力很大,也很无助,甚至好几次有想死的念头。事件经过一段喧嚣之后,蒋多多事件寂然落幕,现在她应该三十多岁了,按照常规的人生规划,应该也结婚生子了吧。现在媒体上几乎看不到蒋多多的身影了,想必她已经被挟裹到世俗的生活洪流中,泯然众人了吧!

蒋多多事件之后,相继有其他考生效仿蒋多多,试图用零分试卷表达自己对高考制度的不满与反抗。比如2007年,浏阳考生陈圣章在高考中故意不答题,直接交白卷。2008年,云南考生吉剑试图故意考零分。因为答题时“闲着无聊”,胡乱做了些题,最终总分168分。2008年,安徽考生徐孟南试卷写满自己对教育体制的控诉,故意交白卷……

这些孩子的结局无一例外,都很艰辛。他们没有文凭、没有技能,都做过各种杂活,打过各种零工,为了生活,过得都很辛苦。高考制度的确有弊端,这一点有很多人在质疑在探讨也在改进。目前来说,高考仍然是相对来说唯一的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尤其是对于这些出身于农村或其他平民家庭的孩子来说,可以说高考是他们唯一的进身之阶。“比你起点高的人,比你更努力”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事实。相对于哪些生活优裕的家庭来说,所谓“寒门”的孩子拼素质、拼特长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因此,只有拼应试是最公平可取的方式。

所以,不要总是抱怨高考了,没有了高考,对那些不依赖高考也有很多成才途径的人来说无关痛痒,因为人家或许可以吃老本吃几辈子;可是对于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没有了高考,还有什么途径和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有什么资本和那些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的人竞争呢?我们应该感谢有高考,并借助它去实现梦想,而不是抱怨和抵触。蒋多多们的结局难道还不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吗?


道道快谈


文章最后,祝愿所有的寒门学子在今年的高考中均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微雨润苗


因高考出名的蒋姓女孩有两个,一个是蒋方舟,清华大降60分录取;一个是蒋多多,一个严重叛逆的女孩,用8000字将自己对教育制度和高考的不满,写在各科考试卷上,并故意违规,用双色笔书写,把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想以此举动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这两个女孩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热爱写作。蒋方舟从7岁开始写作,9岁即出版散文集,11岁在报纸开专栏,没参加高考前,已经是著名少年作家。蒋多多到高中后迷上写作,一天不写心里就很难受,可见痴迷程度。写了校园小说、武侠小说,甚至还写了电视剧,有40多本,但很多都没有完成。

同样酷爱写作的两个女孩,命运迥然不同,原因何在?一个虽然小小年纪已经功成名就,但是有规则意识,知道凡是都是有规则的。蒋方舟即使不上清华,靠写作生活也一样会闯出一番天地。但是,她知道上大学对自己的发展更好,而上大学,就要遵守高考规则。


所以,即使是已经出名趁早了,但还是遵守高考规则,认真学习备考。虽然清华大降60分,但也得自己考出成绩,如果她高考成绩很渣,像蒋多多那样只有114分,而不是561分的话,清华就是想收也做不到。

而蒋多多在成就上显然跟蒋方舟无法相提并论,蒋方舟已经是少年作家,而且是少年作家协会主席了,而蒋多多不过是热爱和痴迷,并没有取得任何被认可的成绩。但是,对于高考,蒋多多却是竭力地反对,希望用0分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诉求是什么,她自己都未必清楚吧?

一个功成名就但规则意识很强,一个还没有任何成就却蔑视规则,其结果是必然是天壤之别,一个在作家的路上奔驰,一个只能黯然回家种田度日。

凡是都有规则,高考制度也许是有弊端和毛病的,但是,这世上能找得到没有弊端完美无缺的制度吗?从来没有,永远也不会有。高考制度,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场相对公平的角逐,蒋多多想以8000字的表达就改变一个涉及千千万万人命运的制度,岂不是幼稚而可笑!

作为一个人,绝大多数的东西,都是你无法改变的。我们不能改变外部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蒋多多不懂。她那时候还小,现在的蒋多多应该早就懂了。

不知道现在的蒋多多是否还在写作,其实,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在这个媒体开放时代,她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笔者衷心地希望现在的蒋多多放下过往的执念,真正用自己的笔写出为世人所认可的作品,在写作这条路上有所成就!


当代师说


我也是河南考生。高三时同桌的爸爸是图书馆管理人员,每天都带书到班里看,我也蹭着看。一次看到一篇文章写着一位高考学生,为了高考,错过治疗白血病时间,在领到通知书的前一星期去世。瞬间我自己就炸了!这太不负责了!因为父母培养这孩子付出很多,自己为了高考却失去生命,家人承受丧子之痛。那之后我就放弃学习,生怕自己也累死了。原来最好的成绩是县2万名考生中前20名,持续保持前50名,擅长英语和数学。自从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不写作业,不背考试内容。毫无意外,考了二本。之后父母知道后,把在北京的工作辞了,回家照顾我陪读,惊动了姐姐姨夫一大家子。后来的后来,经过两次复读,才考上普通一本。

现在11年已经过去,再看看当时同学,我是混的最差的。北大清华博士,出国同学太多了。而我只是一名二流中介人员。

现在的我越来越感触到,体质教育下,要顺大势而为。

很多人反感应试教育,但是这是穷人翻身的一个机会。上大学,上好的大学不仅仅需要学历,还有人脉,精力,机会等等!

珍惜上大学的机会!


只是安静看新闻


“我今年什么大学也考不上。”这是2006年6月8日下午考完最后一科,蒋多多对等在校门口的父亲说的一句话。可以想象,一个把自己心血统统放在孩子身上的贫困农民,听到孩子这样的话,心理是何等痛苦与无奈。



1、蒋多多其人?


蒋多多,河南人,2006年河南省南阳市八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考中,她把对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满,写在了各科试卷主观题的空白处,并将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 她所有试卷均用双色笔答题,希望各科成绩都被判为零分,以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结果她的文综科目被判为零分,总分114分。


据媒体报道,高中之前的蒋多多学习成绩优秀,但是高中之后,对小说特别入迷。有一次她把自己的小说投给了一家报社,小说被报社刊登,从此蒋多多开启了她的小说写作生涯。


但之后写的小说,投稿之后都石沉大海。蒋多多沉迷小说,老师和家长也十分心急。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打压,久而久之,蒋多多对高考和自己的写作之路都失去了信心。最后,自己在高考中,做出了和高考抗争的行为。




2、性格中的倔强


从媒体报道中,能够感觉到蒋多多的性格倔强:


曾经有记者这样问蒋多多,如果有人愿意出钱将她的小说出版发行,她是否愿意。她回答说如果是看中了小说的质量,她会考虑;要是单纯地同情或者炒作,她将拒绝出版。


“如果是精神上的鼓励,我非常乐意接受,并且心存感激。但物质上的帮助,特别是直接送钱,让人以为我这样做就是为了贪图名利,这是对我的侮辱,我不会接受。”蒋多多说。对于自己的考试违规事件和媒体的关注,蒋多多认为对她来说是一个悲哀。



3、错误行为,终悔一生


在我们的教育大环境下,高考制度是有它的不合理之处,但是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也是最公平竞争的机会。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是孩子们走出农村,走向自己更广阔的未来的“捷径”。在这个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中,只有自己过了桥,才能够走向自己美好的未来。


其实,蒋多多在高考中对于高考制度的抗争,可以看出来,学校和家庭忽视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对于小说的痴迷,被误会为不务正业。如果当时加以正确引导,说不定蒋多多现在已经是一个作家。


但是,她把自己的积怨转换成了高考中的抗争,虽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也并不能改变什么,最后,只能是断送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她的写做梦也这样戛然而止了。


蒋多多虽然并不是抗争高考的第一人,但是在自己选择抗争高考的时候,她也许没有预料到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而今,蒋多多也成为了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一时的错误决定,毁了自己的一生,这种做法太不值得了!


余争的世界


我不赞同这样的做法。高考尽管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依然是目前我们能够做到的比较公平的选拔方式。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合理。我想最大的公平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都需要自己去争取,去创造。


如果一味的抱怨,那么就会很难有什么好的结果。反抗高考的制度,那么你能够有更好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吗?

蒋多多喜欢写作,这本身是好事。但是如果认为高考挡住了自己的路,就用故意考零分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最后得到的是什么?

不少作家也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一定是踏踏实实地去写作,而不是轻易地发泄自己的怨气。每个人的出身不一样,天资也不一样。我们不能苛求大家真的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上天又是比较公平的,就是每个人都能够有无穷的潜力和能量去挖掘,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去使用它。


高考绝对不是终点,我也同样不认为高考就是人生的分水岭。蒋多多敢于用激烈的方式来反抗高考,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但是这股热浪很快就消散了,热点来得快,取得也快。人生靠的是自己不懈地坚持和努力,认准目标,不断前行。


这个世界上冲动的人很多,能够坚持的人很少。

高考尽管不是最公平的,但是值得用自己的努力来拼搏。即便是最后没有取得自己期望的成绩,至少是一种真实的体验。情绪发泄的对待这么重要的事情,绝对不值得模仿。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这个零分的女孩我看到他的报道,感慨万千。首先说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村家庭能供她上到高中也算不容易,在那个年代能考上高中也是不容易,可没有想到的是最后的关头她放弃了高考。以为凭借自己能闯出一片天,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 大家都在为她惋惜的时候,总以为是这个女孩太冲动,青春期太叛逆,除了她个人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所处的环境问题,在那个时候农村地区相对比较封闭。也就是那个那个年代刚刚有人走出农村去南方打工。而那时候南方好多老板连个小学文化都没有,却有大学生为他们打工。这样就会形成了读书无用论。

还有就是看着自己很早就辍学出去打工的同龄人都有相对还可以的收入时,她感到迷茫,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辍学,早点工作。作为农村出来的我深有感触。看不到希望的迷茫。曾经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受到这种思想的加持,对一切都怀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盼着长大和哥哥姐姐们一样打工赚钱。对一切都去所谓。人看不到未来才是最可怕的。

出来打工学手艺,辗转好多年。进过厨房进过工厂,做过技术员一样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一直不知道知识的可贵。知道14年进了一家工厂做自动化开发维护工作,说白了就是给那些工程师跑腿的,看着一台台自动化机器被他们设计出来,我很震撼。我第一次感受到知识的震撼,第一次看他们有点年薪30万,我知道知识是有用。

后来在别的小工休息的时候我多和他们后面学,两年做了助理工程师,可最终因为学历低好多事情无法理解,只能做个基层的管理者。改革开放初期市场是一片蓝海,只要胆子大就有你的一片天。但随着野蛮是的发展,这种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年代一去不复返。

综合以上种种,早成这样后果有一下原因:

1生活环境的问题,

2生活的时代问题

3自身的原因

如果她早生20年说不好就是一个五百强的老板


叫我赵波士


看了相关资料和报道,对这个蒋多多的环境和行为,根本不觉得同情与可怜,也不需要对其同情与可怜。

蒋多多的近况,没有人去关注,因而湮灭在人们谈论的视野中。自然,对于她的生活困境,想必她也很后悔,怪自己当时的冲动。

蒋多多出身于农村贫困家庭,她很聪明,成绩比同龄人都好。只是更具有极其强烈的固执行为,而过于执着,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受到应该的惩罚。

她因为偶尔的文章发表获奖,而偏科语文,其它科一塌糊涂。想通过高考0分获得关注,从而改革(变)高考制度。这个农村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凭自己努力获得的学习成绩,在没有成绩更优或者耐心教师等人指导下,形成狂热偏执的态度。这个,有相当贫困家庭孩子,都存在这现象。只是,有的醒悟较早,没有造成更大后果。

事实上,我国都在进行高考改革。而且目前情况,高考是最公平的一种制度,暂时还没有其它比它更公平的制度替代。

蒋多多的狂热偏执,从医学和生理学上看,完全是一种精神偏执狂。当然,还没进入精神病状态。这种偏执,注定要被现实淘汰。因而,她的情况,虽说有点婉惜,然冷静思考,她的行为,根本不值同情与可怜。


愤怒野虎


想用得零分表达对高考制度的不满,说实话,勇气可嘉,行为愚蠢!

一个人敢于拿自己的前途命运向一个运行经年强大无匹的制度宣战,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一般人真做不来。但他们是不是鲁迅先生说的那种真的勇士,“可以直面惨淡的人生”呢?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将会造成的影响完全是错误的预判,说白了,只是一腔热血之下,太高估自己而做出的冲动行为罢了,最多只能感动当时年少轻狂的自己,却让将来的自己尝尽年轻时冲动的惩罚!

首先,他们是无知的。

他们并不知道社会的分层是必然的,每一个人终将在属于自己的层次里生存生活。但社会同样给予大多数人以向上晋升的通道,通过努力人们可以向更高的层次流动,这是人类勤奋刻苦的动力。只是,有些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些人的人生开了挂,有些人则必须要玩命打拼才能看到上一层的一线曙光!毫无疑问,高考是一条相对来说更加公平的开启通道的方法,没有背景、资源的普通人如果连这一条路也自行放弃了,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和赞叹!

其次,他们是盲目的。

一方面对于自己的认知是盲目的,他们天真的以为单凭一己之力就可以撬动一块苍天巨石,却根本不知道这分明只是蚍蜉撼树。另一方面对于未来的认知是盲目的,他们根本没有想过高考考零分、交白卷之后的事情,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压根儿想象不出来。人类的悲哀里面有一种就叫做太把自己当回事,他们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悲壮的,但除了他们的亲人和他们自己,谁在乎啊?谁关心啊?

最后,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

与其在没有话语权时以卵击石,自不量力,不如留得青山,努力成长,等自己说话管用、行事有影响力的时候再来行动。不过,真到了这一天,他们或许已经明白自己当年是多么幼稚了。当然,他们错还错在自己并不是状元之才,而是成绩一般。是以他们的胡乱答题,违规答题也算不上自我牺牲,根本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高尚,只不过是一些懵懂少年的愤世嫉俗、离经叛道之举罢了。不值得惋惜,反倒该痛骂!

多少寒门学子在拼命,他们这般放弃,只是懦夫行径。您认同吗?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