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了,你知道你家最好吃的東西嗎?至今還感覺得到回味無窮的感覺嗎?

家味啊森哥


我是來自河套平原的一個孩子,巴彥淖爾被譽為“葵花之鄉”,所以從小葵花籽是我們必不可少的零食,家家戶戶都有一片葵花地,孩子們會將成熟的向日葵掰下來坐在田壟邊上一邊吃一邊比誰家的葵花籽大,也或者是父親將成熟的葵花籽曬好之後放在鍋裡不加任何的調料一頓翻炒,那種清香可以傳到好遠好遠,我們也總喜歡拿著剛出鍋的瓜子跑到小朋友面前顯擺,然後誰家炒的好吃,門口總有一幫小孩子圍著一人一把的嗑起來。


三胖蛋


從東北迴到山東已經三十多年了,最忘不了的最是東北的酸菜燉豬肉。

記憶中的情景是,每到農曆的十一月裡,每年家裡都是殺一頭豬。當天切上一大鍋酸菜,巴掌大的豬肉片子。晚飯父母就會邀請村裡的叔叔大爺們來家裡喝酒可勁地造一頓。剩下的豬肉就會都剁成大地,裝在大缸裡,用雪埋起來,在倉房裡儲備起來,這就是那時的冰箱,這樣就能吃到過年的二.三月。那時基本上家家過年都殺年豬,因此也很少有人買,大都是自己家吃一頭年豬。那時的豬肉真香,一般的都是喂上一年,都是靠挖野菜來餵豬,那才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總忘不了晚上爺爺和爸爸媽媽半宿不唾覺,用大鍋煮大骨豬頭和豬下水,我都是吃完晚飯玩夠了先睡一覺,然後就聞到那和撲鼻的香味,再也睡不著覺了。饞的披上棉襖,坐在被窩裡等著啃骨頭。骨頭上的瘦肉特香,還不膩歪人,就是好塞牙縫。煮肉的時候是不放酸菜的,一年一次殺年豬,是我童年最難忘的記憶。豬肉燉酸菜也是我一生中最愛吃的家鄉菜,只的惜多年不曾吃到了。


側身天地我蹉跎


我仔細一想,下面要說的這個事距今恰好30年。

那年天津大學四季村,現在洋味食屋位置的邊上還是個小副食店,偶爾和父親從東局子下班回家總會去那裡買點東西。這個副食店和當時的國營副食店不同,好多貨源都是南方,像極了現在的代購超市。我在那裡發現了一種叫“蟹味素”的小包裝調料,藍色的袋子,大概和身份證尺寸差不多,封面印著兩隻橘色的煮熟的海蟹,非常誘人。包裝袋後面寫著使用方法,可直接做湯、也可拌入餡料等等。說白了,它的用途像極了90年代開始流行的方便麵裡的粉包,但是,還不完全一樣。

回到家拆開包裝,是紅白相間的粉末,倒入碗裡再加上剛剛做好的開水,一碗“鮮湯”瞬間完成。品嚐一口,這湯是真的天然的鮮,淡淡的,還有微微的回甜,不像現在的雞精一樣,味道濃到讓人不住的喝水來“解膩”。現在每每想起來都會不住的咽口水。


真哏兒


小編很小的時候就是一個吃貨特別喜歡吃別人家的東西,為什麼喜歡吃別人家的東西呢?因為在小編的概念裡,別人家的東西總是最好吃的。小的時候我家的鄰居和我的媽媽總會把自己的孩子互換一下去別人家裡吃飯,小孩好像會吃得更香。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住在我家鄰居的那個阿姨從小給我做過的那些美味佳餚。

小編的鄰居呢,是一個上海阿姨。那個上海阿姨為什麼會來到我們那個小地方?小編又不在這裡就細說了,但是呢,那個上海阿姨特別會過日子。那個上海阿姨的生活理念,在現在看來,小編也還是覺得很時髦,很懂生活過得很精緻。那個是阿姨,不僅喜歡買衣服,也喜歡逛菜市場,在那個海鮮都不太發達的地方,也就是小編的老家,那個上海阿姨居然會託自己在上海的親戚用空運給自己運過來四斤大閘蟹中秋佳節的時候給自己醃製了一大缸香香的醉蟹。

但是小編就不太喜歡吃那個阿姨的醉蟹,因為醉蟹雖然香,但是實在是太麻煩了,缺一個電話給我半個小時的時間還吃不進去,兩口肉。你從小最喜歡的就是那個阿姨醃的鹹鴨蛋。那個阿姨總是會回到濟源的農村裡去找到哪裡最正宗的野鴨蛋,至於為什麼要找野鴨蛋小編也不知道,但是阿姨說鹽鴨蛋蛋黃更大,醃好以後蛋黃裡的油更香。

小兵,小的時候經常被那個上海阿姨抱在身邊,看著他做東西,小編,小的時候也很喜歡蹲在那裡看著阿姨做,所以說小編對醃鹹鴨蛋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阿姨,經常會用白酒把鴨蛋清洗乾淨,泡個十分鐘左右。泡的差不多了的時候Joe把鴨蛋取出來,然後,就去找一些草木灰,現在鴨蛋的表面上滾一圈食鹽再滾一圈草木灰。這樣的話丫蛋就變得髒髒的,但是阿姨說這樣醃製的鴨蛋蛋黃才會流油。之後阿姨就找來一個大罈子,把鴨蛋一個一個的緊緊密密的落在罈子底部大概半盆左右,然後去外面找一些黃泥,把罐口封住,把口封住後把罐子放在陰涼的角落裡放半個月左右。半個月以後鹹鴨蛋就被起出來了。

小編,現在對鹹鴨蛋的形狀都記憶猶新,阿姨,慢慢的剝開,那個鴨蛋拿筷子一戳裡面金黃的油就流了出來油是閒的也是面的,你們的蛋黃,尤其的好吃,我從小就不喜歡吃那裡的蛋白,因為蛋黃實在是太誘人了。

除了醉人的鹹鴨蛋,阿姨還會做許許多多的魚。阿姨說她的老家原本在江蘇,所以他從小都是吃著魚肉長大的。他在監獄之前會選最好的黃河魚拎回家來,把魚處理乾淨,以後把魚的身上切上幾片,然後往魚的片片裡塞上幾片生薑去腥。然後阿姨就會在鍋裡放油,放白糖放醬油等等調料,把魚放進去慢慢的尖尖的那些小黃魚滋滋拉拉的響,那小黃魚加錢的同時就發出誘人的香味。阿姨,有的時候會用自己驗那些酸菜和那些堅果的小黃魚燉一鍋湯,簡直營養十足,美味十足。

大家家裡有什麼好吃的美食就給小編推薦一下吧!


蔥油餅不帶蔥


最愛的是酸菜燉粉條子啦。😍😍😍

白菜被稱為“菜中之王”,不僅隨處可見,起功效也有不少。因為富含水分,有利尿通便,解渴生津的功效,而白菜中富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具有清熱消毒、解熱抗感冒的作用。在東北,很多農村人都會在家裡存很多的白菜食用,而且還特別喜歡將白菜做成酸菜做菜吃。而最出名,也最有特色的一道農村美食就是酸菜燉粉條了。



不過,很多的南方人卻都覺得這酸菜燉粉條不怎麼好吃,看著一大鍋都沒有什麼食慾。一個口味不一樣,二個也是大家沒有吃到正宗的酸菜燉粉條。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這個酸菜不地道。不過現在網上也有不少的酸菜可以買到,在外地生活的北方人也可以到網上去買來做喲。



而對於那些思鄉心切,卻不懂得做菜的北方妹子們來說,簡單的酸菜燉粉條,就是最好的一個選擇了。當然如果南方的妹子如果找了一個東北的男朋友,也可以學起來給男朋友做做看哦!
一,首先酸菜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家鄉的酸菜,可以到超市或者是網上購買。先粉條用水浸泡,然後將酸菜洗乾淨,瀝乾水分,切成細絲,最後將蔥薑蒜切成末備好。



二,再將豬肉切成片,可以切大塊一點,這樣油脂會在煮的過程中,慢慢的吸入到酸菜中,使酸菜的味道更好。豬肉切片後,鍋中放油,油熱後放入五花肉翻炒,將豬油煉成一些出來。



三,然後,放蔥薑蒜炒香,再放酸菜翻炒,讓酸菜均勻的吸收鍋裡的油脂,炒出香味,然後加一些料酒和水燒開,水要沒過酸菜。再加上泡好的粉條,最後小夥慢燉就可以了。



四,等到鍋裡的湯汁收的差不多了,再加上適量的鹽、雞精和香油調味,翻炒均勻後裝盆。



簡單易學的酸菜燉粉條就做好了,東北農村特色美食,酸菜燉粉條最正宗做法,吃一次想吃第二次,你們想試一下嗎?


吉祥三個寶兒


以前小的時候由於爹媽忙碌,我是在爺爺奶奶帶大的,吃喝都是在爺爺奶奶家。老人思想觀念比較保守,認為雞精、味精之類的調味料有害健康,所以我奶奶做飯用的調味料就只用那傳統的幾樣:鹽、料酒、醬油、醋、白糖…單調的調料並不能阻止奶奶烹飪出一些無比美味的菜餚,尤其是蒸肉蛋、荔枝肉、酸菜肉片湯這三道菜餚,過去這麼多年了,依舊是讓我難以忘記。

蒸肉蛋

蒸肉蛋,我奶奶的做法是將豬瘦肉切成小碎丁,加入適量鹽巴料酒調味,之後打入雞蛋,之後再蒸熟即可。

這是我奶奶經常做的一道菜,我奶奶做蒸肉蛋只選擇用瘦肉,我吃了十幾年也習慣了只有瘦肉的蒸肉蛋的味道。按理而言蒸肉蛋肥瘦相間吃起來會有點油油的,口感會更順滑,但是我已經習慣了吃只有瘦肉口感有點乾乾的蒸肉蛋,吃肥瘦相間的蒸肉蛋會覺得口感有點怪怪的。

荔枝肉

荔枝肉我奶奶的做法是:先將瘦肉切片洗淨,之後裹上地瓜粉漿,下鍋炸熟。再用蒜仔、鹽、料酒、醬油、醋、白糖、蔥花調出料汁,和炸好的肉拌勻即可。

這道菜我非常的愛吃,小時候一度以為除了酒席上的食物,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就是這道奶奶做的荔枝肉了。

這道荔枝肉我雖然愛吃,但是卻很少能吃到,一年經常就只能吃到幾次,很多時候還是親戚家的小孩來我家做客怕沒菜吃才煮這道菜的。少吃荔枝肉並不是家庭條件不允許,是因為我奶奶認為油炸食物太上火,應該要少吃,所以才很少煮荔枝肉。不僅是荔枝肉,我奶奶家裡油炸的食物也是極少烹飪的。

現在長大了工作了,也有時間到處走走遊玩,也吃過正宗的荔枝肉,但是我已經還是喜歡我奶奶做的荔枝肉,雖然口感和調味並沒有飯店大師傅做的那麼好,但是我就是喜歡那個味道。

酸菜肉片湯

這道菜大致做法是:瘦肉切片,再加入鹽、醬油、料酒、地瓜粉漿拌勻。鍋燒熱,加入蒜仔薑絲炒香,再放入切好的酸菜條炒勻,之後倒水燒開,加入少量的鹽巴、醬油、醋調味;之後再倒入肉片攪散煮熟。最後出鍋前撒入蔥末和芹菜末即可。

這道湯菜通常冬天才吃,溫熱溫熱的,酸酸的很開胃。我經常愛用這酸菜肉片湯拌飯吃,只要有這個湯拌飯吃,吃飯我都不需要菜配飯。不過我每次吃湯飯都要被爺爺奶奶狠狠數落一頓,他們總說這樣吃是在吃“貓食”。因為在我這邊老一輩人是不喜歡飯菜湯混在一起的,他們觀念裡只有給貓狗的食物才是這樣的。

奶奶的飯菜在我心目中永遠是第一的!不容反駁!


蟹小廚


是的,永生難忘的是奶奶做的菜。

那些灶頭上燉的各種湯我就不說了,重點說說奶奶做的道後後來再也沒有吃到過的醬菜:醬蘿蔔、醬刀豆、醬豆角、醬瓜等等。

先是把蠶豆磨成豆瓣,然後將豆瓣放在乾淨的茅草上,讓蠶豆瓣長出白色的酶,然後與鹽和剁好的辣椒醬拌在一起,裝在一個陶瓷缸裡,用一塊玻璃蓋上,在太陽底下曬上一個月,就做成了豆瓣醬。

然後,只要田裡有當時吃不完的蔬菜,如刀豆、豆角、蘿蔔和香瓜,這些輸出或瓜還很嫩的時候就將它摘下來,在太陽底下曬乾水氣;蘿蔔則是要在水中醃製過後再曬,曬到乾癟金黃為止。

然後將他們放在豆瓣醬裡放一段時間,又脆又香,回味無窮。


一個人的電影院


《最具陝北風味的健康飲食》

我自小在陝北延川出生長大,陝北有不少地方風味的特色飲食,既健康又簡單,而且味道美,是當地人們最喜歡的一種飲食文化。

一,豆錢飯

將黃豆,黑豆用水泡軟,在碾子上壓成像銅錢大小的豆錢,加入小米,豇豆,紅豆,綠豆等,慢火熬成比粥稠一點的稀飯。

這是陝北人家家戶戶經常吃的一種飯,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二,黃米饃饃

陝北種植的糜子分為軟糜子和硬糜子兩種。黃米饃饃主要是用硬糜子碾的黃米加少量軟米,用老酵發酵,中間包上用紅棗,豇豆和紅小豆做的餡。

黃米饃饃是陝北農民們一冬天必備的食物,甜美可口。

三,洋芋擦擦

是用洋芋在擦子上擦成洋芋絲,用麵粉拌上,在鍋裡蒸熟。

熬點西紅柿醬,或油炸蒜蔥拌洋芋擦擦,非常好吃。

也可以炒洋芋擦擦,放點蒜苗,姜蔥調料,這是陝北最普通的一種吃法,深受大家喜愛。

四,攪團

攪團是用蕎麥麵或者高粱面,在鍋里加水,倒入麵粉,不停攪拌,做成的麵糰。

然後用蒜泥,芝麻,香油,辣椒做成的調料湯,蘸上吃,非常美味。也可以燴攪團吃。

五,米茶

米茶是用小米,也可以加入點軟米,炒熟,加芝麻,杏仁,有的還加入核桃仁,在碾子上壓成粉。

吃時把米茶放入水中,慢火燒開,小火煮上一會就可以喝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六,雜麵

雜麵在陝北是主打的主食,是用曼小豆,紅小豆,豇豆,加上一點小麥,高粱,蕎麥等各種雜豆調在一起,磨成粉。

吃時加入點沙蒿粉,擀成長雜麵條,淹酸菜,洋芋,胡蘿蔔切成小丁,拌雜麵。也可以做羊肉臊子拌雜麵。

七,稠酒

是用陝北的軟米,加部分黃米,鍋裡蒸熟,加入老酵母粉發酵,大約需要十天時間,就會發酵成醇香味美的稠酒。

這是陝北人正月裡招待親戚朋友時,必備的一道美酒。

八,抿節

抿節是用雜麵 或者是白麵,加水和麵,在一個特製的抿節床子上抿下來,然後加入蔬菜,做成的一種美食。

現在,有好多飯館賣燉羊肉抿節,加上些紅油辣子,非常好吃。

九,饅饅

饅饅也叫素丸子,是用洋芋絲加少量的胡蘿蔔絲,磨碎。在加入澱粉,少許麵粉,各種調料,做成丸子一樣,在鍋裡蒸熟。

調好蒜泥,蔥姜,西紅柿湯,用饅饅蘸著吃。也可以用油炸的方法,炸好後在鍋裡蒸一下,更好吃。

十,剁蕎麵

剁蕎麵是陝北的一道主食,它跟刀削麵,壓麵條,手擀麵都不一樣。它用一種長條剁面刀,把蕎麵和好後,用剁面刀剁進鍋裡。

剁蕎麵最講究的是哨子,現在大部分人喜歡吃羊肉香菇哨子剁蕎麵,味美熱量足,是冬天最美的一道美食。

如上說了這幾種陝北人喜歡的美食。還有不少,如:碗坨,圪坨,棗角子,果獻,幹爐,麻湯飯等等。

看了央視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國,可以說是世界飲食文化之最了。我們陝北的飲食文化,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希望朋友們來我們延川縣做客,品嚐一下陝北的風味飲食。


老賀故事


陝西涼皮是我最愛,家鄉的特有味道


堅強的曉剛


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吃的的味道最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