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老鼠对人类有危害,科学家为什么不想办法灭了它们?

小春城兴义市欢迎您


因为武汉新型肺炎事件,使得原本与人类素无瓜葛的蝙蝠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一时间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在部分新闻媒体的赚取眼球的描述下,蝙蝠坐实了“移动的病毒库”的称号,仿佛只要人类接触到了蝙蝠就会带来不幸一般。蝙蝠的境遇凄惨,作为与它“称兄道弟”的老鼠的日子也不好过,老鼠因为喜欢偷吃粮食,素来就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恶名。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就不理解了,“蝙蝠和老鼠对人类有危害,科学家为什么不想办法灭了他们呢?”接下来,科学驿站将带你们走进蝙蝠和老鼠的世界,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能消灭这两个物种。

蝙蝠和老鼠为什么招人憎恶

即使没有这次的武汉新型肺炎事件,蝙蝠和老鼠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也非常差,而令人憎恨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原因一:受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的影响。

细心的网友都能发现,蝙蝠和老鼠不管在小说中、影视作品还是古典诗词中的描写都是贬义的,在这些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人们自然“谈鼠色变”、“谈蝙蝠色变”。

01 老鼠:“贼眉鼠眼”一词就是以老鼠的外在形象来描述人的形象猥琐,偷偷摸摸,“过街老鼠”用来描述人的处境非常危险,人神共愤,“官仓老鼠大如斗”用来描写贪官的贪得无厌,类似这样的成语或者诗词我们听过的不少,我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中国古人不仅在诗词中有对老鼠的贬义描写,在习俗上也将对老鼠的憎恶和忌惮展现的淋漓尽致。例如,我国历史上曾有过老鼠嫁女节,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全家人坐在堂屋炕头,一声不响,摸黑吃着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

台湾居民历史上把大年初三的晚上作为老鼠结婚日,民间剪纸中的“老鼠娶亲”就是这种信仰的反映,这一天人们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盐,而且在第二天的早晨要上床,不影响老鼠的喜事,以免在来年受到老鼠的报应;

旧时上海一带有避老鼠落空的习俗,老鼠外出觅食,失足落地,称为“老鼠落空”,据说见者多为不吉利,非病即灭,破解的方法是沿街乞讨白米,谓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饭,食后便可化解;

浙江南部古时流行“打老鼠眼”的风俗,即在元宵节时,人们煮黑豆,然后在室内撒黑豆,撒豆人站在梁下,手抛黑豆至梁上,口中念叨:“西梁上,东梁下,打得老鼠光铎铎(断种之意)。”他们用这种迷信的方式来祈祷破解鼠患。

以上这些习俗无一不反映了人们对鼠的憎恨。

02 蝙蝠:正统文学作品中对蝙蝠的描写倒是不多,但小说如“倚天屠龙记”中吸血蝙蝠王的描写的心狠手辣,算是人们对蝙蝠形象的一种反应。

原因二:受动物外在形象的影响

我们老话里都告诫人们不要“以貌取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外在形象确实能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而老鼠和蝙蝠的面貌就特别不受人待见,他们五官紧凑,眼珠突出,且全身透黑,给人一种“面目可憎”的形象。相反,老鼠的天敌——家猫的形象就好多了,家猫的毛发干净,眼睛炯炯有神,受人喜爱。

原因三:受动物习性的影响

咱们都知道,老鼠和蝙蝠生存的地方都是类似于肮脏的下水道、桥洞、山洞里,而且往往都是晚上出没,白天休息,有的蝙蝠品种如“吸血蝙蝠”还饮血,这样的生存环境和习性就给人一种“黑暗”“阴冷”“肮脏”的印象!

蝙蝠和老鼠对人类的危害和益处

基于上述三个原因,人们自然对老鼠和蝙蝠产生了憎恨的情绪,加上这次武汉新型肺炎以及之前的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事件都与蝙蝠有关,所以很多人都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是你知道吗,蝙蝠和老鼠对人类来说不仅仅是有害的,反而在很多方面对人类大有益处!

01 危害:

首先说说蝙蝠。蝙蝠被称为“移动的病毒库”,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近些年来出现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及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都与蝙蝠脱离不了干系,下面一张图是蝙蝠携带病毒的生动展示。正因为如此,人们恨不得斩草除根,但你是否想过,蝙蝠虽然携带了这么多病毒但自己并没有发病,它的天敌果子狸等以蝙蝠为食也能正常生存,如果人类不去“尝鲜”,病毒又怎会传到人类身上来呢?

再说说老鼠。老鼠的害处还真是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鼠素有“破坏王”称号。老鼠习性喜欢磨牙,因为老鼠的牙齿几乎每天都在生长,如果不每天咬东西磨牙的话就会进食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家里的家具、电缆、衣服甚至墙角等建筑物都会沦为老鼠的磨牙石,所到之处都会被啃食破坏,建筑物也会有局部塌方的危险,所以老鼠素有破坏王的称号。

二,老鼠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一方面,老鼠本身携带的病毒很多,因老鼠二传染的疾病可达35种以上。它是许多病毒寄宿携带体,对人类生命健康有重大威胁,中国古代的鼠疫影响很广,每年因鼠疫死亡的人数不在少数,所以历朝历代都将鼠疫治理作为朝政大事,灭鼠也成为人类除四害之首。另一方面,老鼠不仅本身携带病毒,它们喜欢到处走动,大大增加了病毒的传播概率。被得病的老鼠啃食过、或被粪便污染过的粮食一旦被人活牲畜食用,往往会被传染相应的疾病。

三,老鼠偷吃粮食。虽然在当今已经算不得一件大事,因为很少有人在家囤积很多的粮食,但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件令人头疼的大事。

02 益处:

先说一下蝙蝠。正如上文所说,蝙蝠虽然携带了这么多病毒但自己并没有发病,它的天敌果子狸等以蝙蝠为食也能正常生存,如果人类不去“尝鲜”,病毒又怎会传到人类身上来呢?所以说人类不能将所有的病毒事件全都推脱到蝙蝠的身上。蝙蝠的害处真的不多,但它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好处可真不少:

好处一:捕捉害虫

蝙蝠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对人类有益。

好处二:传播花粉

和依赖动物传播种子一样,很多植物也依靠蜜蜂等动物传播花粉,蝙蝠也是重要的传粉者。事实上很多植物的花高度特化甚至专门在夜间开放,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蝙蝠来进行传播花粉,这些依赖蝙蝠来传播花粉的植物包含葫芦树和仙人掌等。

好处三:仿生技术研究

咱们人类的军工领域对蝙蝠的研究非常多,比如雷达定位等技术都是以蝙蝠的定位原理进行放生研发而来,除了定位以外,蝙蝠的休眠等习性也往往被军事专家所青睐。可见,蝙蝠的存在对于人类的科技发展也至关重要!

谈完了蝙蝠,再来看看老鼠对咱人类有什么作用吗?它是否一无是处呢?答案当然不是。

好处一:医学贡献

“小白鼠”可以说是老鼠对人类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了,由于老鼠与人类的器官机理类似,所以“老鼠虽小,五脏俱全”它成为了医药研究的测试对象,人类诸多医学成就的问世,哪个没有拿老鼠做过实验的,可以说,我们的今天的健康是建立在一只只老鼠的奉献上面。

好处二:经济价值

并不是只有大型动物的皮毛才有用处,老鼠的皮毛同样具有一定的经济作用,比如说做皮革,还有由于老鼠的繁殖速度快,价格经济,他的肉也常常作为食物饲料。

好处三:对生态系统的贡献

老鼠身为生态系统里不可缺少的一环,与它的捕食者和下层植物的生存息息相关,可以想象如果老鼠灭绝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蝙蝠和老鼠可以彻底消灭吗?

根据上面我们的讲述,其实老鼠和蝙蝠除了长得丑了点,身上脏了点之外,似乎对人类及大自然的好处也非常多,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不去消灭他们。但总有些小伙伴们想去完全灭绝他们,这在技术上可行吗?人类目前的科技可以灭绝老鼠和蝙蝠吗?

据悉,蝙蝠是世界上唯一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是出人类以外数量第二多的哺乳动物,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广泛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而且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所以人类想依靠纯粹的物理武器来消灭蝙蝠其实是异想天开的。不过,人类研发出了能够让蝙蝠绝育的“病毒”,只要给某一种群注射了绝育药,相信经过几代的交配,蝙蝠的种群数量肯定会降至低点。

结论

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老鼠和蝙蝠是面目可憎的有害动物,尤其是经历了SARS、埃博拉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爆发实践,人们对“满身肮脏”的它们充满了憎恨。然而,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动物确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对人类也有诸多益处。所以,我们何不去反思人类的行为是否触犯了自然法则,这些病毒的爆发是自然对我们的警告!而不应该去对蝙蝠和老鼠赶尽杀绝!

这里是科学驿站,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哦!

科学驿站


有几次,我家室内,不知怎么飞进了蝙蝠,我用网具捕捉到,看见蝙蝠这模样,我想一脚把其揣死,后尔,记得童年时,听奶奶说过,这东西,这东西夜晚专门去捉蚊子吃,认为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又把它放回大自然。小时候,我奶奶喜欢养猫,因为家里养了猫,家里的谷子和红署随便乱放,要不然,都会被老鼠吃掉。有一日,我在家里捉到只老鼠,我想把它弄死扔掉,奶奶说,把它放生,留给猫吃,猫是专吃腥食东西。如果你赶尽杀绝了老鼠,我们养不这只猫。


1方方肖通勇


蝙蝠和老鼠身上携带着大量病菌,对人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另外老鼠还通过它的活动,污染我们的食物、水源,破坏农作物、啃食家具、衣物等,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那么为什么科学家们不想办法把它们消灭掉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老鼠。“除四害”这项工作,其实从建国以后全国上下都在实施,“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消灭老鼠的各种招法其实已经都用上了,但是老鼠的数量就是没有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老鼠的繁殖能力太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太高,人们消灭的老鼠数量,在短期内就会被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和新生力量所填补,科学家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另外,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地球的任何生物,在一个或者多个生态链中,都会占有特 定的生态位,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老鼠也不例外。假如老鼠消失了,那么以老鼠为食的动物,比如老鹰、蛇、黄鼠狼等就会在短期内面临着食物短缺的问题,数量也将下降,直到找到新的代替老鼠生态位的动物作为食物来源,那么作为替代者的生物也将面临数量下降的情况。同时,老鼠经常捕食的昆虫类动物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从而也会影响农作物和林木资源的生长,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再来看一下蝙蝠。虽然蝙蝠身上携带着大量对人体致病的病毒,但由于它们的活动方式是夜间活动、白天休息,活动区间是一些悬崖峭壁、洞穴和角落,与人们的活动区域已经没有太多的重叠,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更重要的是,蝙蝠不是一种有益动物,它们经常以危害农田作物的害虫为食,对植物花粉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医学上免疫、病毒等方面的重点研究对象,因此根本没有必要消灭它。但是,现在由于人类的欲望特别是食欲的推动,很多地区的人们也把手伸向了蝙蝠,把它们作为餐桌上的食物,造成了世界上蝙蝠数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更为严重的是引发了一些病毒在人体的感染和传染疾病的传播,真的是人为的灾难呀。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提到蝙蝠,人们就想到它是2003年非典病毒的元凶,据说是那次非典是蝙蝠把传给果子狸然后把病毒传染给人,这次新冠病毒元凶据说也是蝙蝠,蝙蝠是含有病毒最多动物,所以不要捕食。老鼠这个随处可见的小动物更是讨人厌恶,据说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对人类传播的疾病存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57种,真的让人有些害怕。

既然蝙蝠和老鼠对人类危害那么大,科学家为什么不想办法消灭他们呢?其实凡事都有有利有弊,各种动物的存在就是一种生态平衡,我们人类不能刻意去消灭它,否则违背生物链,对人类也有危害,尽管蝙蝠容易将病毒传播给人类,可是蝙蝠的存在让我们人类发明了飞机的超声波,飞机夜间飞行就是根据蝙蝠夜间飞行原理发明的。就现在,蝙蝠在维护自然汕生态平衡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的蚊子、夜蛾、金龟子等害虫,一夜可以捕食3000只害虫,对人类还是有益的。

当然老鼠这个人人喊打的动物,繁殖能力强,危害大真的对人类没有什么好处,就应该灭绝。


舞动人生124


1.蝙蝠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五千万年,人类未出现时,鼠类已经存在了四千七百多万年,我想说的是,两者均是生存的高手,不是想消灭就能让其灭绝了的。

2.蝙蝠同样是植物传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角度来说,其所处的地位相当重要。

3.在蝙蝠数量丰富的地区,它们对农林业的害虫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农林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减少了由于农药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4.在生物学,仿生学以及生物链的作用自不必说,请自行百度。

这段时间蝙蝠是热门,老鼠在此就不多说了。

最后说一句,蝙蝠并不会主动招惹人类,难道我们不应该想一想那些吃这玩意儿的奇葩是否同样有一定的责任吗?


纵横交错兮天下之局



世界上有一千多种蝙蝠和一百多种老鼠,两者的生物数量远远超过人类。人类不需要杀死蝙蝠和老鼠,事实上,如果你这么做了,你可能在违反了动物保护法律,某些蝙蝠和老鼠可能是保护动物。蝙蝠、老鼠造成的问题不一定能100%有效,100%永久解决。有适当的蝙蝠、老鼠驱除控制措施就可以了。



蝙蝠和老鼠是自然食物链的一部分。故意消灭蝙蝠和老鼠是不行的。蝙蝠是对人有益的动物,它们吃许多有害的昆虫。有些热带蝙蝠能对香蕉等作物授粉,还能传播果实种子,在生态环境中起重要作用。老鼠虽然没有蝙蝠那么有益,但以老鼠为食的动物太多了,灭绝了老鼠,其他动物比如鸟类、蛇类、小型食肉动物也会数量大减,造成生态系统不可弥补的破坏。

蝙蝠不像老鼠,老鼠不断繁殖,寿命很短。蝙蝠每年只有一只幼崽,每只蝙蝠可以活20年。它们一辈子能吃掉几百万只对人有害的昆虫。老鼠寿命只有一二年,它们即使被杀死,其他老鼠也会过来填补真空。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都是美丽惹的祸1


你见过鸡瘟猪瘟吗?这种疫情一发生,全村子的家禽都得死,但传不到人的身上,只要把家禽深埋就行了,至于蝙蝠,本身就有一身危险的病毒,但由于经过上亿年的进化,免疫系统十分成功,它自己不得病,但你人类非得吃它,那不做死吗?那不就等于你非得把瘟鸡,瘟猪刨出了吃吗?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带有危险的病毒,比如,果子狸,麻雀,野鸡,猴子,狒狒等,他们和人类和谐相处,只要人类不打扰它们,它们的病毒和人的不一样,两条道,没有中间宿主,很难传染到人的身上。再说蝙蝠,古代就有人吃,为啥现在瘟疫才发生呢?这就是概率问题,俗话说“长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你天天把瘟鸡,瘟猪刨出来吃,早晚也得得新型的瘟疫,就是时间的问题,所以说,改变不科学的饮食陋习是关键,管住自己的嘴,别在给国家添麻烦了。


青岛来一箱


蝙蝠昼伏夜出,而且它在黑暗山洞里森林里人们很少能遇见它,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打了一辈子了,也没打少,只因它繁殖太快外加上无孔不入,要想彻底铲出很难很难,鼠出了人类以外它是地球上最高智商的物种之一,所以十二生肖它排第一位。


风吹麦浪老闫


上世纪60年和代70年的人们,对蝙蝠和老鼠一点都不陌生。甚至,可以称是在蝙蝠和老鼠群生活着。

那些年,人们只知道老鼠对人类的危害就是偷食的粮食,其它危害都是未知。在物资缺乏的年代,人们常在夜晚捕捉山鼠或田鼠填补肉食空缺。烹饪方法通常是煮或烧烤,但从没听说过因食鼠而中毒。

那些年,人们通常视蝙蝠为人类益友。每当夜幕降临时,它们便从瓦缝中爬出来,成群结队的绕着房顶和园坝飞捕蚊子,从来没有人意识到蝙蝠有何的危害?

那些年,农村儿童没有玩具,抓捕到老鼠和蝙蝠就是玩具,而且特别有幸福感。当然,不小心指头被老鼠和蝙蝠咬一口也是有的事。按照老人的指导,12岁以下的儿童自己撒尿洗洗伤口就完事,必定老鼠和蝙蝠牙细,看不出什么伤口。最后,指头小肿一下,晚上睡一觉醒来也就无妨了。

如今,专家把老鼠和蝙蝠对人类的危害描述得极其恐怖,对普通人而言并不在意。老鼠和蝙蝠的繁殖力强、警惕高、隐蔽深,很难直接捕杀,只能诱捕。要灭老鼠和蝙蝠工程浩大,人类没法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