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中年朋友说:父母再成功的事业也弥补不了自己的孩子不成器带来的遗憾,你怎么看?

蔷薇


一)做合格家长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二)家庭教育问题

1、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子女的好榜样。

2、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学习抚育、培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

3、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放任,不娇惯,不打骂。

4、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在农村的家长要保证适龄子女入学。

5、培养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或者

教育孩子,“三不四要”。

“三不”是:

1.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2.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挂在嘴边。家长重复这种无效的方式只能让孩子更厌倦学习, 产生精神沟通障碍,回避与父母交谈;

3.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四要”是:

1.家长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可以培养“阳光心理”,从而让孩子更自信;

2.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关注孩子的心情和感觉比关注成绩更重要;

3.家长要寻找与孩子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与孩子找到共同的话题,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4.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以及他们的隐私。

三)培养好习惯

1、向上的积极性习惯。使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热情有一种求胜的欲望、有目标、有追求。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会想办法去作好!

2、兴趣的积极性习惯。现在孩子主要的兴趣就是热爱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做好。

3、自信的习惯。自信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个人必须自信否则一事无成。

4、注意力习惯。不会集中注意力的人就做不成任何事情,只有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才能体会到快乐。

5、积极的毅力。培养孩子有持之以恒的心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输的性格。

6、要培养孩子负责任的好习惯,一个负责任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才是能做大事的人。

四)与孩子沟通

其实,亲子沟通并不难。像开车一样,只要记住红灯停绿灯行,堵车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亲子沟通红绿灯

1.制造亲子谈心花园

相对于晚饭桌上的沟通,敏感型的孩子也许倾向于在他的 “秘密花园”里说出他的“难言之隐”,比如某个街心公园,或小区游乐场的秋千上。轻松的环境氛围,更容易诱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作为回报,父母不仅应当为其保密,而且可以提供自己儿时的类似事件、类似经验让孩子放松。并在倾听的过程中经常对孩子说:“别紧张”,“没关系”,“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

2.固定谈心时间

要建立起 “常态”的沟通习惯,规定一周至少有一天关掉电视,一家人一起来谈“令我烦心的事”。注意,不是让孩子一个人谈,那样会造成“审讯”式的紧张空气,而是每个人都谈,通过平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诉孩子,任何遭遇都不会遭致家人的讪笑,你的背后有我们;也告诉孩子,倾诉是有好处的,倾诉会让大家感觉更亲密。

3.允许孩子以更多元的方式发泄

父母应当意识到发泄是沟通的基础,对于表达能力还很弱的孩子而言,学会自控还是后话。一个孩子被逼弹琴两个小时后,在纸上画了头发像电击一样竖起的妈妈,旁边写着:妈妈是个坏妈妈!妈妈看了,不应针锋相对地斥责她,而是等孩子的激烈情绪平复后,再找她谈:为什么恨妈妈?你要讲出一个让妈妈服气的理由来!

4,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5,所许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民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6,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7,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亲,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大磊子影视


孩子的事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在中国更是这样,为孩子的一生活得更好,全中国的家庭几乎都陷入焦虑中。一个孩子的不成器不知应该是个什么衡量标准。个人以为,一个年轻人如果不危害社会和人类,能自食其力都不能算不成器。现在的人们功利心太强,很多人把家族的荣耀、成功都附加在下一代身上,让孩子不堪重负,传递给孩子的也只有学习学习,发财发财,当官当官这样的信息,直到今日,中国人非但没有跳脱官本位的束缚,反而这种观念更加严重,这也许是体制带来的结果吧。所以所说的不成器其实很功利,众多的中国家庭,有多少父母能够放的开,依据人性的特点来培养孩子,让孩子自由自主成长?反过来,从孩子生下来就开始了桎梏牢笼般的培养生活,在带给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的统治也随之开始了,孩子活的没有自我,没有选择自由,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走,都是一个模子的样子。剩下的就是父母的虚荣心和无休止的攀比,今天的中国父母活得很虚伪,也很功利,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不从这个误区走出来,彻底改变培养孩子的初衷,那么,中国的孩子不是不成器,而是活得很可怜……


归心雨1


这是实话。我有个朋友,农村人,但是特别勤劳能吃苦,给人修空调,最热最冷的时候他最忙,经常高空作业,他老婆给他打下手给人洗个滤网递个工具什么的,但是他们非常注重下一代的教育,虽然不是有钱人,对两个女儿却是很疼爱,两个女儿也争气,211大学本科,985的硕士,两个女儿也特别孝顺,两人现在整天乐呵呵的,我觉得他是我身边最成功的,可以想象他们后半辈子一定会很幸福。


M钥匙链链M


父母事业再成功也弥补不了自己孩子不成器带来的遗憾,深以为然。因为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姑姥家的儿子,我叫三舅,做生意的,身家几千万,一出门前呼后拥,车接车送。可是他的孩子们,却没有一个成材的。

三舅对孩子和孩子妈都是舍得投入的。他给大媳妇和二媳妇分别买了好车,大儿子送到省城最好的初中,配备保姆和司机,小儿子也是从小就开始早教,什么英语、口才、表演之类的,只要孩子感兴趣,全部花大价钱去学习。

因为两个儿子分别属于不同的媳妇,所以两个当妈的也比赛似的都想把各人的孩子培养好。

然而,大儿子却连高中也没考上,最后三舅托人让他直接上了一个五年连读的专科大学。据说大儿子从此变得很消极,整天只是闷头玩游戏,即使放假回到家里也不爱与别人交流,一旦有人提及他爸爸是谁,他就特别反感。

小儿子更是被惯得不像样,一上学就以小太子自居,只要老师一说班级有活动需要家长赞助的,他就特别积极,他曾自己主动举手赞助过班级一个大书架和几大箱学生课外读物。



后来,大儿子毕业了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一直在家里呆着,除了吃外卖就是玩电脑,把自己养成了一个大胖子。

三舅一提到大儿子就伤心得直摇头,说当年把很大的希望都寄托在大儿子身上了,没想到他妈也不好好管孩子,就知道成天打麻将,以至于孩子落到现在这般颓丧的光景,一个挺好的孩子现在完全就是废了。

接着提到小儿子三舅也是唉声叹气的,说孩子像个小霸王一样,在学校为了让同学们喜欢他,买东西时总是愿意充大款,回到家里就知道跟妈妈要钱,他妈一旦不给,就暴躁得像个小兽,又摔又打的,实在是让人头疼。

三舅感叹着说,我现在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没劲,孩子都这样了,你说我这一大摊家业,以后连个能撑起来的接班人都没有,这可如何是好啊!

这时旁边恭维他的人马上接话了,老板您的基因这么好,就应该多生几个,龙生九子,指不定哪个能出息呢?

三舅马上就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亲戚们聚到一起时谈起来三舅也会说,挣多少钱有啥用,孩子没有一个成气候的,孩子培养不好,再大的家业也有败光的那一天。

李嘉诚就曾说过: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所以,人生至要莫过于教子成材!


桃小毛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一个人无论多成功,如果有个不成器的孩子,人生总是有缺憾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个同学的妈妈,人长得漂亮。文采还特别好,走到哪都是焦点。 年纪轻轻的就已经出版了好几本诗集。那时候,能出书的人都是真正有才华的人。

同学妈妈走到哪儿都被人尊重。在父辈的眼里,她就是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了 。

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同学和他的哥哥成绩都不好。

后来大儿子长大成人之后,谈了一个女朋友,一言不合就把女朋友给杀了。

知道儿子杀人,同学妈妈一夜之间就老了很多,深居浅出,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她。想必她的余生都是不快乐的。

这是从身边人说起,如果从名人说起,那就更多了。

比如像李双江,全国著名的歌唱家,学生遍天下。 那时候所有的人见他不尊称一声李老师。可是养了一个不成器的儿子,却大大地折了他的面子。

还有著名影星张国立老师,年轻的时候什么苦没有吃过?甚至还去南极考过察。 从专业到人品,都没有什么能被人诟病的。

可是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傍着父亲那么一大棵树,不好好利用这先天的条件,反倒处处惹是生非。 先是在电影学院打人被开除,进了娱乐圈又因为吸毒被人举报。 张老师一辈子的努力,全都付诸流水。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无论父辈再成功,如果教育出了问题。父辈再多的光环,再多的财富,都不够不孝子孙败的。


公子菲H


孩子身上的问题,其根源都来自于家庭,尤其是父母。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成器,整天在外面惹是生非,整天表现得很没教养,别人在指责的时候绝对不会说是老师没教育好,也不会说小伙伴把他带坏了,只会说:“这孩子家教不好!”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一个孩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成功,虽然他们的父母嘴上说着“没有刻意教育,顺其自然而已”,但是人家在孩子习惯、性格、人品上的默默努力,别人是看不到的。

一个孩子也不会无缘无故就变得没出息,找来找去,肯定能从他的家庭、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说到底,一个孩子未来的路能走多远,跟成绩无关,跟家境无关,重要的是教养,是人品,是德行。

没有教养、人品、德行来托底,成绩再好也会有跌落的那天,家境再好也有败光的那天。

可生活中,却到处都是这样的父母。

生活中,应酬不断,长了一身的肥膘,却要孩子多吃蔬菜、勤于锻炼;

下班后,拿着手机躺在沙发上看剧刷微信,却要孩子勤奋多读书;

半夜后,却还在打牌看球玩游戏,却让孩子早睡早起;

······

不是孩子做不到,是你做不到。


皖北妹子


如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过份骄惯,使孩子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張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家中小皇帝,我家附近就有个个例,今年21岁,每天在家玩电脑,看手机,有时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吃喝,父母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在家,父母回来劝他跟着去打工,不干,让去当兵不去,因我和她爷爷是表兄弟,一天提及此事,他爷爷奶奶也没办法,你说他他也不做声,也不理你,再说就说我这么大了还不知道怎么活吗?用不着你们管,每天早晨睡到九点多钟才起床饭

顺口就吃不顺口去超市买东西吃,父母春节回来说他也不听,而且这样的孩子还不断在增加,如果不加强教育,这样的孩子占一定比例,也是个大问题。


生不逢时566


其实,教育孩子也是父母事业的一部分,在我们家,基本上是我一直管孩子的学习,现在孩子也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虽然我在工作上不成功,但我自我感觉很好,老公负责挣钱养家,在我碰到大的问题时,都有老公给我坚强的后盾,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说孩子的教育老公也功不可没。


用户87811908400


我觉得孩子不成器和教育有关,和父母事业是否有成关系不大。

在孩子幼年时,他们对父母的事业和成就其实没有太客观的概念。他们只会概括“我爸爸是大律师”“我爸爸是老板”“我妈妈是领导”,但是不会具体到“我爸上一个案子挣了多少”“我爸上一单生意赚了多少”以及“我妈手下有几个职员。”

相反,他们关注的是“今天隔壁小花穿了好看的裙子”“同桌二狗给了我一颗糖”“老师又批评谁谁谁了”。

这时候,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会缺失安全感,缺少父母引导的孩子容易被奇奇怪怪的信息影响,产生反向的好奇心,缺少父母界限教育的孩子会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重大障碍......

这些和父母在事业上需要锻炼的能力并无交集,甚至是两个领域。

所以一个成功的人若是孩子不成器,只能说,是他自己没有做好父母最基础的事情,不是该遗憾,是应该自我检讨吧。

还有一种可能,父母事业有成,孩子却相对普通。比如一对成功企业家的父母,夫妻二人也都是学霸,却生了一个勉强读个二本的孩子。这时候觉得孩子不成器,感到遗憾。

那就遗憾呗,每个人的资质强求不来,只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幸福的,心理是健康的,成人以后是一个踏实诚实的人,那没什么不好。

无论有多少财产,人要先成为人啊。遗憾作为生活的点缀吧,也不错啊。


悠哉的隔壁老王


完全同意。儿子国外留学回来后,我跟他说,从此以后我可以保证你基本生存的条件,免费在家吃住,公交、手机充值可写借条跟我借,但必须还,其他消费一概不借。之后,他非常主动去找了工作,一分钱没跟我借过。现在他过着很优越的生活,工作积极向上,我很欣慰。我不会为我当时的狠心后悔,事实证明他也没记恨我的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