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花上百萬送孩子出國留學,但孩子回國之後月收入只有3000多,是用人單位不認貨還是其他原因?

有擋CVT變速箱發明人


你好,我是小麥苗子。作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來解答幫你解答這個問題。

怎麼判斷孩子的情況是否適合出國留學?

孩子是否適合出國留學,家長可通過孩子的英語水平、學習習慣和抗壓能力三個標準進行評價。

1、英語水平好不好?

到國外留學首先面臨溝通問題,英語水平是衡量孩子能否出國的首要條件。

比如,託福80分需要8000個左右詞彙量,相當於大學英語六級以上。再如,學校裡一般考試聽力的語速是每分鐘80詞左右,但託福是每分鐘200詞,語速更快。

2、學習習慣好不好?

出國留學,學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在沒有父母監督、關照的情況下獨自處理學習生活,對很多學生來說是個挑戰。

3、抗壓能力夠不夠?

比如到了美國,學習都是小組討論的形式。很多抗壓能力弱的學生不願意暴露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沒有勇氣被別人評判或評判別人。這就對後續學習不利。此外,同學之間因文化差異引起的矛盾,學習方式改變的不適等,都會給留學生帶來壓力。

孩子出國留學回國之後,含金量怎麼判斷

每年的大學生畢業季以及校園招聘都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特別是關於對招聘學校的選擇和限制往往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與此相同的是,那些留學生在招聘過程中並沒有佔多少優勢,有很多留學生恰恰成為了就業的劣勢。

首先,近幾年關於出國留學的投資回報低的問題比較突出

在改革開放初期,出國留學的人少之又少,國內對留學生是比較高看的,很多單位以吸引留學生就業為人才戰略。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留學生群體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人們對留學生的認識也逐步理性,用人單位對留學生的選擇也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幾年,就業競爭形勢的加劇,留學生和國內大學生一樣出現了畢業就失業的狀況,就業收入水平難以提高造成了留學生投入產出極不協調的狀況。曾經最著名的案例是,杭州女孩一家賣掉房子,花200萬元留學6年,回國求職月薪僅2000元。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畢竟留學生就等於人才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其次,只有世界名校的留學生才更有價值,同時現實中確實存在對一些留學生的鄙視鏈

國外的學校眾多,開始國內對國外的學校並不瞭解,所以很多留學生的學校出現一些魚龍混雜現象,甚至曾經出現過一些所謂的“野雞大學”留學生,類似於“圍城”裡的方鴻漸之流,嚴重地影響了國內就業單位對留學生的形象認知,也導致一些普通的國外學校留學生含金量下降。

留學的花費仍然對一些家庭是一個比較大的負擔,如果家庭經濟狀況並沒有那麼富裕,建議慎重選擇,畢竟如果家長和留學生本人對就業和收入的期望太高,將來會形成巨大的落差。

同樣,如果可以選擇,那麼世界著名的高校肯定是第一選擇,著名的高校師資力量和知識視野是一般學校無法比擬的。但是如果是一般的學校,就要在國內名校與國外一般學校之間進行比較選擇。

整體來講,出國留學從長期看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但是短期內不一定會體現出來,這就要求家長和學生要理性選擇。

我是小麥苗子,一名專注青少年成長的班主任。希望我的經驗和建議能幫助更多的學生及家長!歡迎關注我並和我交流有關教育方面的話題,請在下方留言~


小麥苗子


“海龜”成“海帶”,這個現象已經不是一個偶然現象了。

案例1:

我的一位高中同學,父母賣了家裡的一套房子送到英國,讀了四年大學和研究生,已經花了近百萬,花光了賣房子的錢和所有積蓄,最後在英國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國,先是在北京呆了三年,住在當時的所謂鴿子籠裡,父母實在於心不忍,就找關係給他弄到了省城的一個公司,幹了兩年,覺得公司太辛苦也沒有發展,談了個女朋友,發現省城的房子也很貴,買不起,於是又回到三線城市,在國企接了父母的班。隨後跟女朋友結婚,安安穩穩過日子了。

案例2:

另外一位本科同學。上學時屬於混混級別,不愛學習,天天夜店酒吧,國內研究生考了兩年都沒考上。不過家裡有錢,出國先是讀了預科,又讀了個研究生,在英國居然一路開掛,成績不但不錯,還挺勤奮,勤工儉學,回來後考了人民銀行的編制,留在了上海。


教育投資的風險在於:

1.無法獲知孩子與教育的匹配度。

有的孩子適應國外的開放型教育,有的孩子恰恰是適合國內這種按部就班的教育。

2.無法獲知孩子學成後回國的適應度。

有的孩子在美國讀了博士就沒法回來了。因為國內工作需要處理很多人情世故,他們回來後就會非常不適應。

3.專業的風險。

就我所知,還有一些孩子學了國內所謂的高大上專業,比如金融,到了國外,這個專業卻需要大量數學理工知識,這孩子就很難畢業了。我的一位老師曾說,他的同學去哈佛讀金融學博士,他們一度很羨慕。後來他都評上博導了,他的那個同學還畢業不了,最終肄業回國,好不淒涼。


呼籲大家:不要攀比,理性出國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您吧。我身邊就有好幾個真實的例子,我家的親戚非常有錢,社會地位很高,每次一回到老家都是前呼後擁的那種,但是父母的拼搏並沒有感染到孩子,他們的孩子學習成績極差,如果放到普通家庭,我想可能連大學都上不了。可是由於家境殷實,其中一個孩子可以進入北京著名的985高校就讀,期間還去英國留學,回國之後在北京一個小公司工作,月薪也就4000左右。另一家的孩子沒有在國內讀大學,高中畢業就去了國外,在國外呆了十年,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遊學”,回國之後回到當地找工作接連碰壁,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均失敗,後來在父母的幫助下找了一個小單位上班。通過上述兩個例子,我分析他們回國不被認可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沒有上進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富人的孩子難成氣

,姑且不說這句話對不對,但這句話特別適合我家親戚的孩子。我和他們年齡相仿,他們的吃穿住用一直都是當時最前衛的,每次和他們見面都會刷新一次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對我既是鼓勵又是刺激。父母從小對他們更是寵愛有加,沒有讓他們吃過一點苦,受過一點累,這就養成了不思進取的習慣。試想一個人思想上不進步,怎麼可能有拼搏前進的動力和勇氣,就算有海外留學經歷,又能吸收多少國外的先進經驗創造出先進的成果。社會對這樣的人是不會認可的,這樣的“海歸”也算不得人才因此,我認為相當一部分有錢人家用金錢打造出一個不思進取的孩子。

2、成績普遍較差。我國留學生出國,有公派和自費兩種形式。比較而言,自費出國因門檻低深受廣大有錢人家的青睞。然而,公派出國需要經過國家嚴格的審核,需要各級部門層層把關,可以說每一個公派出國的學生都是國家真正意義上重點培養的人才,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成績優異,自強不息,銳意進取。因此,我也有理由認為絕大多數自費出國的學生都是因為走不了公派出國才不得以而為之。試想一個成績很差的人出國之後就能學習好了,就可以改變自己的狀態,就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生活,答案是否定的。

那種花費百萬在國外留學的孩子往往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這並不是在留學,而是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虛度自己的人生。何況就算在國內上學,招聘單位尚且要看一看成績單決定是否錄用,更何況是那些歸國的“人才”呢。因此,成績差也是這些“海歸”就業失敗的重要原因。

3、社會對國外教育認識的提升。現在不同於幾十年前,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能出國的學生後來都成為了我國各個領域知名的科學家,如錢學森等。這些科學家懷揣了對祖國和人民崇高的理想和使命遠赴大洋彼岸,學習先進技術並立志報效祖國,這些海歸才是掌握一技之長的人才。現在生活條件提高了,很多家庭都會把孩子送到國外求學,由此對歸國人才的審核也變得更加嚴格,那些在國外讀了“野雞大學”,也沒有任何成果的海歸,是名不符實的海歸。

因此,家長朋友們要提高認識,不要再認為出國回來就一定會有精彩的人生。父輩能積累豐富的財富一定是基於紮實肯幹和吃苦耐勞,希望父母們能把這種精神傳遞給自己的孩子,不要一味的寵愛。金錢決定不了人生,也決定不了未來,唯有掌握一身本領才能打造自己的天地,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簡單的科學世界


評論員門寧:

一些父母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花費重金送孩子出國留學,回國後並沒有期待中的高薪,有些甚至養活不了自己。這不是因為用人單位不識人才,恰恰是用人單位理性用人的結果。

在很多年之前,在出國留學的人還不多時,很多人認為“海龜”是稀缺人才,掌握了世界最尖端的知識,於是各家用人單位搶著聘用。但最近這些年,留學的人越來越多,除了一些有真才學識的人,還有一些是花錢“買”來的野雞學歷。

用人單位面對形形色色的海歸畢業生,逐漸拋棄了過去的優待,越來越關注海歸畢業生的綜合能力。簡歷可以包裝,經歷可以編造,但能力和學識無法偽裝,到底是國內走投無路去了國外還是為了深造出國,出國之後有沒有把精力投入在有助於職業發展的事情上,很容易就能看出。

那些沒有真材實學的海歸,市場價就是3000元每月,沒人關心你上學時究竟花了多少錢。

而那些優秀的海歸畢業生,仍然會被用人單位爭搶。我們公司有兩位年輕研究員就是海歸,兩位都非常優秀,高考都已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國內前十大學,本科畢業後去了全球top的大學留學,回國後被我老闆花重金留下,如今已經成為公司研究的中堅力量。


首席投資官


當然不是用人單位不認貨,因為有些本身就是水貨。現在早已今非昔比,留學生的待遇可以說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當然我說的是平均水平,有些海外人才還是相當牛的。

現在用人單位,私營企業看中的是你能不能用、實不實用,管你是不是海外留學;一些央企倒是喜歡招高學歷人才,包括海外人才,但基本上都是名校的,怎麼說也得是常春藤的。能有這種學識的不可能給月收入3000的,連實習也不止啊。

這幾年來,作為二級私募公司,我們招聘海外人才有一個很突出的感受:海外留學生回來的人數越來越多,沒有以前那麼難招了。我經常問留學生一個問題:為什麼你會選擇回國發展?他們的答案大多比較一致,覺得國內發展的機會更多。

從這些出國留學歸來的孩子來看,也可以說是良莠不齊,有一些是在海外名校畢業的,本身就是在國內重點大學本科畢業,然後去了美國、英國讀碩士、博士,像清華、中科大這些學校都比較常見。可以說這些學生本身就是學霸,回國後不可能拿收入3000多的月薪。我們就招了一個本科在中科大畢業,後來去了美國讀碩的物理學專業碩士,還在美國的投行工作了兩年,回來專門搞量化研究,他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只是在公司兼職,我們照樣也得給他開月薪3萬。

當然,確實也有一些出國留學的孩子,有些就是學渣,靠的是家底厚。這些孩子只是出去混兩年,說是鍍金毫不為過,他在海外的接觸的圈子也是中國人、華人,結果幾年下來,甚至連英語還是說不順溜,這樣的孩子回來了能做什麼?月薪3000就已經不錯了,還不如國內畢業的大學生呢。

至於說父母花百萬送孩子出國留學,這不也是很正常的嗎?許多根本不需要百萬,至於真能花百萬的,也無所謂,這樣的父母有的是錢,人家步長製藥為了孩子入學,出手就幾百萬美元呢,這能算得了什麼呢?

不要以窮人的思維來考慮這樣的問題,人家給孩子讀書、去海外留學,是為了給孩子謀個好前程,哪怕是開眼界鍛鍊也行,回來接手家族事業,怎麼能以拿多少錢工資去衡量呢?

凡是以花費多少錢給孩子的教育,希望收回投資成本的想法都是窮人思維,如果把孩子讀書當做一門生意來看待,那多半是一筆虧本買賣,至少也是風險投資,所以說本身就不能這樣計算!再說了,有錢人家的孩子可不是為了拿那幾個破錢和工資,連塞牙縫都不夠呢。

所以,我們作為普通人,不要笑話人家拿3000塊錢的海歸留學生,你根本不知道人家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實力和背景,真的不能比。

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關注我瞭解更多。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喻派職言


現在我的小孩就在國外讀書,不是藤校,但是國家承認的大學。孩子是高三出去的,國外就讀一年高中後申請的大學。

孩子在國內學習成績一般,但考個二本是沒有問題的。經過考察國外大學師資力量後,我們認為多花些錢送孩子去接受好的老師引導,這很重要。

事實上,孩子在國外的學習生活很緊張,自主學習性更強,平時作業、小測試、期中、期末等成績加權才是最終成績,還有一些小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作業,這些都培養了孩子自信、自強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早在孩子留學前,我們就和孩子說好了,父母是工薪階層,前半生積蓄只夠供你留學,畢業後,我們將不負責你找工作、結婚、買房等一切生活費用。所以,孩子在思想上很獨立,不盲目與人攀比錢財,而是與一些看重自身發展能力的孩子交往。

孩子還沒畢業,我無法預料孩子將來工作後掙3千還是3萬,但是,至少有掙3萬以上的可能。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

1、只要是國外的正規大學,文憑都不會輕易獲得。

2、不只是藤校海歸有錢途,靠實力畢業的普通海歸一樣可以發展得很好。

3、月薪3千的海歸,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和吃瓜的也沒什麼關係,畢竟沒花你的錢。


別人的心事你別猜


首先,正兒八經去留學的,要麼是考上的,要麼是花錢上的,所以良莠不齊是很正常的。我有個同學的妹妹出去留學,正是因為國內的大學考不上,才不得不出去留學的。但是說到留學這個問題,其實說白了,不管是什麼樣的大學,都有出類拔萃的人才,都有碌碌無為的庸才。光憑留過學就說是好還是不好,是主觀臆斷的,與其說用人單位不認貨,倒不如說,你回來,用人單位給你開3000多,你接受了,就證明你只值這個價錢,如果有真才實學的,覺得是千里馬的,大可以找自己的伯樂。

曾經在深圳的時候,那時候我剛出學校,親眼看見一個留學馬來西亞的女孩,簡歷很漂亮、會好幾門外語、然後由母親陪著去面試一個文員的崗位,掙3000多的工資,最後還沒通過面試。

作為一個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用人向來是價值論的,不是你的父母花了上百萬送你留學,然後你回來工作,你就真的值上百萬了。花多少錢讓孩子去讀書是父母的樂意,孩子畢業了能掙多少錢是孩子的實力,往往父母再樂意也不代表孩子有實力,這裡本來就沒有因果的邏輯。

再者就是如果你真的有實力,但是你應聘的單位給不起呢?或者是不需要給呢?本來崗位招的向來都是最合適的人,如果人一個沒畢業的小學生能做到的事,公司開3000就夠了,為什麼找個出國留學的回來做,可能給開5000多還沒開3000的姑娘盡心。

以上都是廢話.................................................

說白了,就是,給你開多少就是多少,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就拉倒,你父母送你出國讀書是情懷,用人單位可是物美價廉的實在。


腦客NK


看看,又製造焦慮了不是。

站在一個:曾經的留學生,後來回國工作,現在成為自由職業者的立場來說,我覺得討論留學到底值不值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確幾個概念:

首先,【出國留學】,並非是【找到好工作】的充分條件。

反過來也是如此,二者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留學也並不能為你將來找到好工作打保票,闡述這個觀點主要是想說明:

如果你是為了將來找個好工作,而選擇留學,那我勸你大可不必費這個勁。

你還不如用這個錢,在國內讀個大學,再讀個研究生,多出來的錢你還可以吃吃喝喝或者乾點別的,真的,完全不影響你就業。

其次,出國讀書,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去認識一個更大的世界,認識更多不同的文化。

你會知道“啊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語言,這樣的人,以及這樣的生活方式”。

注意,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平常所說的諸如“眼界”“視野”“見識”是什麼?

其實就是“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存在,而我們要去包容、認可,而不是坐井觀天的去排斥和不承認”這種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比性格啊出身啊之類的重要很多,思維方式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第三,如果你只是單純想比別人多掙錢,那你就去研究掙錢的路,不要想著通過多讀書而去掙錢。

我不是說學歷不重要。

而是說,掙錢有掙錢的路子,學習有學習的路子。這兩條路子偶爾會相通交叉,但本質上是兩條路,兩套不同的邏輯。

試圖通過留學鍍金,期望將來能找個好工作多賺錢,其實是繞了一個大圈子,你沒必要這樣的。打個比方:

如果你想賺錢,那你攤煎餅也能賺錢,你甚至不需要認字就可以開始這項工作,難道攤煎餅需要讀大學才能攤嗎?就是類似的道理。

所以,千萬不要把留學想成很功利的事情,因為,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麼多半你會失望的。


如果你一開始就想清楚這些,是懷著“去看更大的世界,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目的去留學的話,你會更快樂,同時也會體驗到更多美好的事物,這才是留學意義的最大化。

如果只是為了給學歷鍍個金,除非是世界知名大學的學歷和學位的確會讓人高看你一眼之外,國外一般大學的學歷,跟國內大學也差不到哪兒去。

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隨便讀一個國外不知名大學,同樣四年下來,性價比是很低的。

很有可能出現題主所說的,海歸身份卻仍然月薪三千的情況,到那時候,人的心裡會非常不平衡的,還要忍受旁人的酸言酸語。

說實話,我留學時候很多同學,他們從畢業之後找工作,到現在,留學學費都沒賺回來的大有人在。

但是,僅僅因為這一點,就能完全抹消留學的意義嗎?不會的。


有些事情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況且,一般人所謂“混得好”“留學值還是不值”這種想法都是很主觀的。

你並不能完全明白另一個人真實的生活狀態,多數人也僅僅是憑著外在的標籤,去判斷一個人“混得好不好”,比如房子,車子,存款,旅行地,收入,職位等等等等;

但這些東西說到底都是外在的,可能在別人看來,我那些同學現在月薪五六千,可當時留學花了幾十萬,按照這工資得啥時候能賺回來哦?

可是,留學時候的所有的經歷,經驗,在異國他鄉作為外鄉人體驗到的一切,快樂,心酸,好的壞的各種感受,這些也都是留學生們的巨大收穫。

而且這種收穫是唯一的,排他的,只有特定小部分群體才能體會到的,非常寶貴,可以銘記一生。


最後,我們還是會回到文首的觀點:

出國留學之後,人的眼界會有不同程度的擴展,思維方式也會比以前有所提升(簡單的說就是不再鼠目寸光了),這才是出國留學最大的意義。

如果你出去了一圈,眼界也開了,思維方式也提升了,卻還是拘泥於什麼“出國留學值不值價錢”“能不能確保找個好工作”這種問題,那我覺得,你這個留學的確是浪費了,因為你根本沒有get到留學最大的意義啊。


吉姆妮成長日記


其實這種現象是存在的。在2014年,我在公司招聘的時候,就遇到一個海歸的女求職者,應聘一個月薪3000元的文員崗位。我記得她簡歷上寫著26歲,只看到網上發來的簡歷,並沒有接觸過真人,在澳洲留學的,讀的是一間不知名的大學。


當時我們的公司規模並不大,員工加上領導就只有10個人左右,我也想不明白她為什麼要選擇我們的公司,應該是海投,然後剛好我收到她的申請吧。最後,我們綜合考慮後,還是覺得不要約見了,免得浪費大家的時間。


第二件事,是發生在我初中那年,當年,我聽到班上謠傳,那個成績靠後,不愛讀書,調皮搗蛋、只愛打扮談戀愛的女生即將要出國讀書了。那時候,在我們小縣城裡,第一次聽到身邊有同學要出國,那種羨慕的眼光我至今也能記起來。


沒辦法呀,誰讓她家有錢,爸媽做大生意,哥哥嫂嫂是又繼承岳父的生意,整個家族財大氣粗的,即使這女同學不愛讀書,家人也能提供最好的資源給她消耗。就這樣,中考完了後,她就去了新西蘭留學了。


我們同學們只能通過QQ空間來偷偷看她在新西蘭的生活,草原、羊群、牛群、農場、金髮外國人……


過了5年後,我在讀大學,聽同學說她回來了,爸媽安排她在一個親戚家打工,耗著日子等找個門當戶對的好人家。


因此,我看到題主說的情況,我覺得挺正常的。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1、能出國的,確實是有財力支撐,但能出國的人,未必都是優秀的人。

就像我的女同學,她本來就是班裡成績靠後的,不愛讀書,只愛打扮和談戀愛的人,難道一出國了就變成了學霸?在本土熟悉的環境和人際中,也不好好利用學好,到了陌生的異國他鄉,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大的環境中,能把書啃透切嗎?


這個是很現實的問題。


用她父母的話來說,就是讓她去國外見識一下,換一下環境,重新包裝一下,回國後就不一樣了,起碼有“海歸”的頭銜,也有閃光點吧。總比在國內,被人披上“逃學”、“早戀”、“壞女孩”的稱號強多了。


因此,我們不要以為,能出國的人都能學有所成的歸來,說句難聽的,有些學子在國外沉浸了一段時間後,變得更加開放,野性,不受管了。這類人即使帶著“海歸”頭銜歸來,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


2、文化差異大,不瞭解國內情況,無法適應國內企業文化,只能從低做起

這個情況也不少見。正是我第一個案例中,我收到的海歸投來的簡歷,看得出,她對自己在國外所學的專業跟國內企業崗位要求並不熟悉。於是就通過海投的方式,不斷的面試去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以及瞭解自己所學專業能往哪些崗位發展。這也會出現,從底層做起,慢慢熟知國內企業運作模式和習慣後,才更好地選擇出自己心儀的工作。


3、用人單位也有顧慮,不敢輕易招聘海歸人員。

以我們公司為例吧,當我收到海歸投來的簡歷時,第一反應就是:請不起、用不起!我們公司不大,還處於運作起步階段,公司會考慮到人才與崗位匹配、沉沒成本、用人成本等問題,會拒絕招聘海歸人員的,大公司除外。即使是招聘了,也是處於觀望狀態,要考察海歸人員的專業水平,素質和經驗值等而再定奪薪酬。


以上是我的愚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

羊仔的職場之路


幾個角度,一是為什麼花上百萬送孩子出國留學,二是為什麼用人單位僅給3000多的工資,三是留學歸來的人為什麼仍願意待在這家公司。

首先,為什麼花上百萬送孩子出國留學。原因可能有這樣幾個,孩子在國內成績太差而家裡又有錢,送出國選個花錢就能上的好學校;家長認為國外教育更好而不惜花重金把孩子送出國;為孩子打造上流交際圈。

其次,為什麼用人單位僅給3000多的工資。根據上述原因,可分別得出這幾個可能性,孩子能力實在是不行;醉翁之意不在酒,為了在大平臺積累經驗;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此處規律上班,其他地方處處開花。

最後一個問題其實已經解決了,為什麼留學歸來的人仍願意待在這家公司,不缺錢咯,不管是積累經驗,還是尋個正經職位,都是因為不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