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是一名教師已結婚,節假日旅遊順路探望遠嫁姨媽,不買任何東西是單純還是不懂禮?

墨客204


小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永遠不要空手去吃誰家的飯。永遠都不要欠人情,欠債好還,人情難還。


當然這話有點絕對了。常來常往的親戚偶爾可以空手。但是去看很久不見的長輩空著手,又沒有一點表示,就有點不懂事了。說好聽的是單純,說不好聽的,就是沒家教。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就是這個道理。

既然是旅遊路上順便看望,一定是不方便帶東西,那可以隨手買點水果,或者小的伴手禮,見面的時候,再給幾百塊錢,不在乎多少,就是表達下心意。

當然,作為長輩,都是自己家的孩子,也別太介意。孩子大老遠來了,自然是熱情招待,家裡要有什麼稀罕的,就給孩子帶點。實在沒啥給,又是真的不缺錢,就把錢塞到孩子的包裡,然後電話告知。

現在親友請客大都是直接去飯店,就很隨意了,也免去了很多禮節。不要擔心家裡有老人孩子的,還得考慮帶什麼禮物。

我喜歡熱鬧,同學朋友有空聚個會都喜歡喊我,說我會暖場。哈哈。我就習慣去的時候帶點啥,比如瓜子、小零食,或者洗好的水果。花錢不多,圖個樂呵。

親友平時就是要多問候,多走動,少計較,吃虧在前。你來我往,越處越親。誰家有事就盡力幫忙,有錢出錢,沒錢出力。遇到自己有事了,人家才能不遺餘力。

有的人,對誰都是一毛不拔,人家有事都是能躲多遠,就躲多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自己家有事了,人家當然是不聞不問。然後就感嘆人情冷漠,世態薄涼。其實,這都是你先前種的因,怪不得誰。

晚輩對長輩多一份關愛與尊重,長輩對小輩多一些呵護與寬容。想讓別人怎麼對你,你要首先變成你希望的樣子。親戚朋友能遇到一起,就是今生的緣分。一輩子不長,下輩子不一定能遇到。


阿莉ali


我想這麼久沒有看望過姨媽,即使是旅遊也應該懂禮。中國有句俗語叫“禮輕仁義重”,即使是很“輕”的禮,也要表示一下心意,不然讓人覺得你很不懂禮,不懂規矩,沒有家教。也許是你忙於旅遊,無暇顧及買禮品,或者不知買什麼禮品,但是起碼給姨媽包個紅包表示一下心意,就這樣什麼也不帶未免太自私不懂人情世故了,這種情況在美國也許沒什麼,但是這是有幾千年傳統美德的中國,禮儀之邦不是嘴巴說出來的,也要用行動證明的。


歲月靜好笑說


見怪不怪,現在社會就這樣。

我這個人窮大方,哪怕負債累累生活壓力很大,也要熱情的把別人接待好。這些年來同學戰友等接待人無數,基本上都是提兩個雙拳來的,在這裡吃喝玩住,一般花銷少則幾百,多的兩三千。要是招待太寒酸了,咱也拉不下來臉。這麼多年就一個老家的同學做生意的,來時間帶了蠻多水果。其他人從來沒有,好像都是欠他們的一樣。這兩年生意難做,然後也看透了這些東西,我老家的那個同學就跟我說你不要再大方請客了,講了他的故事,一幫同學找他都空著手,吃完飯呢,都在門口兒等著他結賬,沒有一個人主動的,但吃飯的時候都吹牛,自己幾套房幾套房。

如果戰友來了,我們再叫上別的戰友,呼呼啦啦一大幫,每次不是我買單,就是另一個戰友買單,玩個兩三天,一人花個幾千塊。後來我倆一合計,外地來的戰友主動給我們打電話,我們就接待,不打電話在戰友群裡,喊他到哪裡了,有人沒有?我們就不管。所以說習慣就好了,見多了就見怪不怪了。

我到外地如果見同學或者戰友,總覺得給別人添麻煩。如果在外面直接吃飯,我就會給他的小孩兒200塊錢,算個見面禮吧。如果要是直接到家裡,我就會買呃幾百塊錢的禮品,不能讓別人過後罵我不懂事。欠別人人情我心裡會不舒服。

前年過年回老家。幾個戰友打電話說聚一聚,我說可以,大家是兄弟肩膀頭兒一般高。都成家了,一家老小都不容易,這麼多人聚會誰出錢都不好。每個人出100塊錢多了退,少了我來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返鄉農民小偉


我媽姐妹三個,我姥姥28歲就沒了,那年我媽11歲,我最小的姨3歲,可以說我姨是我媽一手帶大的。帶她出嫁,給她找工作,幫她成家。前幾年我姨沒了,我表弟當時年薪100多萬,家裡還有公司,來看我媽,啥也沒拿。我媽退休工資每月1000多。我就覺得不是在乎那點東西,覺得心寒。


孫家老疙瘩


我老公的哥哥還是校長呢,每次來我們家都是在樓下大喊大叫,(因為每次我們都搬新家)搞得我們宿舍的人都問你家誰來了?進家從來兩手空空,坐下就牛皮轟轟,好在吹完就走,我不留他吃飯,因為一喝就醉的人,很心虛!在人家裡醉讓人討厭!我女兒結婚請親戚吃飯,他喝到要開酒店房給他住。每次來了回去就學你弄魚缸,栽盆景啊,養小狗🐶啊,掛畫……看我一盆盆的玉雕沒辦法學又不好意思問?總之沒自己生活品位,來一次學一樣,總也超不過!像買房買車啊什麼的,我都換五次車了,能追得上嗎?

她媽更好笑,我生女兒滿月(在我媽家)要回單位上班,請了保姆一起坐飛機回單位,她一聽保姆都坐飛機,自己沒坐過,就說自己的孫女要自己帶,我心想這麼好?誰知道坐了飛機後說跟在房子裡沒什麼區別,過了十五天就說這裡人說話聽不懂要回去,害得我保姆又臨時請不到!在回去時看我結婚人家送的禮物一大堆,想要,我說你拿得動拿吧,真可笑!連他兒子都覺得沒意思!從此自己都覺得沒臉再來!

不要去太在意這些,自己有比什麼別人的都強,有人懂人情世故懂禮數的是怎樣都會做,有些是眼紅你什麼都有,總想粘點。我從來都不喜歡跟人一樣的,我從來都討厭那些世俗生活的人,所以我都跟人家的不一樣,要有自己的風格,過自己的日子!


手機用戶52279397874


侄女是一名教師,已經上班,旅行路過,探望遠嫁的姨媽,不買禮物是單純還是不懂禮節?

我也是教師出身,我也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困惑,我來回答,保證比較客觀。

~~這是不懂禮節的事情,不能原諒。

1、遠嫁,必然見面少

姨媽既然是遠嫁的,勢必見面機會非常少,這樣的長輩,你見一次就少一次,叫你專程去看望她,不太可能。現在的人,非常現實,同時也是迫於經濟壓力,叫自己花大錢大老遠跑去看望一個親戚,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

既然路過,不進去看望,就不近情理。現在去看望了,有了這份心,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2、已經上班,有了工資

既然是已經上班了,就有了收入,有了一點可以支配的錢。中國人老話說,“其實,看望一個人,不在於要花多少錢,買什麼禮物”,話雖這麼說,但是事情不是這樣的。

你是否懂得這些話?“口是心非”,“禮多人不怪”“求人不送禮,送禮不求人”。這些話是非常經典的,若你不懂,說明你不瞭解中國人。

既然有了工資,上門看望,就要送禮物。一提雞蛋,一掛五花肉,三五十塊錢一箱牛奶都是禮,五十塊錢一個小紅包,也是禮,難道你不願意出血?多少不重要,但是一定要有啊。

3、既然是路過,機會難得

既然是路過,機會難得,剛好可以做個順水人情,這是上天給你的一個機會,讓你表現表現,萬一哪天你要人家幫忙了呢?

擇日不如撞日,遇到的事情,不論好壞,都要好好利用起來,就變成了機會,若是貴人相遇,那麼你也就有了好的運氣。

所以,這樣的情況,沒有帶上一點禮物,就是你最大的無視禮節,不能原諒。

4、教師不懂禮節,不應該

你的職業是教師,應該是最講禮貌的,但是沒有想到你那麼不懂禮節,這與你的職業不相符啊,這是講不過去的。說明這幾種情況:要麼你媽媽姐妹她們感情不深,要麼你父母親沒有教導你成長,要麼你老公不懂人情世故。無他。

5、推己及人

人在江湖,你怎麼待人家,人家就怎麼待你。有這麼一句話“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貴人”,是說在家裡不會待人接物,出門在外就沒有朋友了,道理是一樣的。

你將心比心,你的晚輩如此待你,你會以為她是一個懂禮節的人嗎?萬一哪天她有事求你幫忙,你會放在心上嗎?不可能!

6、人生存靠口碑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是為自己而活,是為家人,是為丈夫老婆孩子而活。活著就要靠口碑,若你不懂得禮節,人家視你無物,會認為你要麼小氣,要麼他在你的心裡沒有價值,那麼,以後人家會理你嗎?我看難。

人是感情的動物,這些人情世故是必須要懂得的,在親友們面前不能失禮節,一旦丟失了禮節,彼此之間的緣分就淡了,親近感也就不存在了。

好了就說那麼多,我是頭條號“徒較瘦來我家喝茶”,覺得我說的不錯,就點贊評論加關注吧。





成齊八卦


不用扯別的,就是家裡沒教好,不懂禮數。已經成家,代表著妥妥的成年人,有收入,有家庭。逢年過節,無論路過還是專程,就是到朋友家也沒有空手的,何況長輩!中國是禮儀之邦,哪怕再親,或者再疏遠,適逢節日或者許久未見,那是絕對不能空手的,無非是根據親疏遠近,提的東西不同而已罷了。一個原則:真親,就根據長輩需求買東西,最合人心;普通親戚,找好看性價比高的特產類的,既顯得親切又務實;遠親,買點大眾款的,不用貴,別太寒酸,意思到了就行。但是哪一種,空手上門討飯都是扯淡。你姨媽姑姑不計較,你還有姨夫姑父呢不是?


里奧胖子


結婚後,蜜月旅行的時候,老婆說:“去我姨媽家吧!他兒子很有錢,房子又寬敞,我們住在那裡,也可以省開銷。”我覺得這不妥當,住在別人家裡,是在干擾了人家的生活呀!

老婆說:“姨媽的房子大,又特別喜歡我,你別想太多!”再怎麼著,也不能空著手去吧,總要買點兒禮物什麼的。老婆說:“姨媽家不缺這些,我們買了去,人家還瞧不上呢!”就這樣,我們住進了姨媽的房子裡。

白天,我們出去看風景,晚上回來姨媽就做好了飯。飯菜很可口,每天都有魚蝦和“東坡肘子”,都是姨媽自己做的。有一回上廁所經過廚房,只聽裡面傳來說話聲:“媽,你每天買這麼多的東西,花了不少的錢吧!你又沒工資,不知你那兩個親戚,還要住多久呢!”

不用說,這是姨媽的兒媳婦在說話。我趕緊走到房間,對老婆說:“明天,我們就走。”老婆傻乎乎的說:“你急什麼,才住了一個星期啊!”我二話沒說,定好了票,第二天就往別處去旅遊。臨上車時,我塞給姨媽一個信封,裡面裝了兩千塊錢。

想起老婆說姨媽家的富裕,又看見姨媽在買菜做飯,不停的做家務……心裡就不免難過起來。哎!別人過得好不好,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啊!





一蝶詠


單純不是萬能的遮羞布,一個受過教育的成年人兩手空空看望多年不見的長輩,一是缺教養,二是自私小氣。

缺教養,與家庭教育有關。尊敬長輩,光是甘言美語,而無半點物質孝敬,說不好聽的,這樣的口惠而實不至,很難說是發自內心地孝敬長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身體力行孝敬尊長,就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使其懂得感恩、孝敬長輩。我妹妹的兒子兩年前暑假打工,閒暇來看我們,累巴巴地抱著兩個大西瓜來。東西不多,但我特別感動。今年剛工作,520那天,給每個姨媽發了一個紅包,猶如春風溫暖著我們。

自私小氣多半也與家庭有關。自己尚且自私,母為子師,孩子又怎能豁達慷慨?還不就有樣學樣?家裡有個親戚自己就特別自私,沒本事掙錢,就會與父母爭利。有次表哥給她父親寄來2000元,她主動替父去郵局取錢,可取來後她全部納入囊中,分文不予其父,再三討要,她才氣急敗壞扔下100元,還怨恨不已,“錢錢錢,就知道錢!”她兒子求學期間她家特別困難,我們定期定額支助他。孩子工作後收入很高,從來沒來看過我們,一個問候電話都沒有,我是有點失落和後悔的。他媽媽這樣跟我們說,“你們給錢讓他讀書,是我欠你們的情,跟他沒關係。”她愛子心切,“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也泯滅了孩子回饋、感恩之心。我想題中這位空手看望姨媽的女子其父母與我這親戚大概可堪“千古知己”吧。自私、不知感恩的人對誰都不會太好,果然,親戚有次跟我講,“這孩子白養了,過節連個電話都沒有。”


玄真子桑


這個侄女教師是缺乏教養及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也就是無知不懂禮術,再加上教師在社會上給人的印象是比較自私愛斤斤計較,這也許就是“職業習慣”吧,我曾經聽聞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負面”評價,可後來多年與教師(有兩個親戚是教師)交往當中,印證了傳聞,的確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