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拜年,你的家乡还有磕头的习俗吗?

赵勇6336


提起这个就烦,我婆家那儿过年就是磕头拜年,我自己父母这边还不让磕头呢,都是恭恭敬敬鞠个躬拜年。结婚后到了婆家,每年过年都要磕头拜年,主要是我婆婆对我和我孩子又不好,恶言恶语的爱找事,很少见她那样当老人的,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给她磕头,公公人好,还是愿意磕的。


箫玉2


我老家河北邢台隆尧的,每年大年初一是村里给大辈拜年的传统,几十年了从未改变,虽然别的地方取消磕头了,但是我们那一直保持这个传统,大年初一一早洗把脸和手,男女老少一家子会组队一起去,挨家串户去拜年磕头,到各家的时候,主家都说不用磕头啦,特别热情,但是拜年的都是传统还是该磕磕,主家会发烟和瓜子糖,我们那没结婚的是不用拜年磕头的,初二是姨夫姨姨家舅舅家磕头,初三是去姑姑家拜年,初四去外公外婆家磕头!


曹大鹏


我是辽宁喀左县的,我们当地的风俗有一半的地方都是磕头的,相差十几公里或者只有几华里,有的地方却也是不磕头的。

磕头的风俗大多数来源于山东等地,从清代年末迁徙到北方大部分山东后裔们至今保留着这种风俗习惯!

磕头的风俗并不是一种陋俗,相反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尊敬长者的一种行为!

我们家都是年三十晚上在燃放鞭炮、吃完水饺后,男性就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晚上去磕头拜年的都是至亲家族。

女性在当年三十晚上是不出去磕头拜年的,要在家中守着,未出嫁的女性只问过年好不磕头,但媳妇却要磕头拜年的。

到了初一早上吃过早饭后,男性就要在整个自然村落挨家挨户的磕头拜年,这时候的磕头是不区分姓氏的,最近些年磕头拜年的形式才逐渐的淡化,外姓氏的也只问好握手不在有磕头的。

女性则只在自己姓氏的家族之间磕头问好。

磕头的拜年方式从初一持续到正月十六以后才结束,但个别地区也有持续到正月末的!



古韵利州1


我是辽宁丹东东港人。

在我的家乡过春节也磕头,但头不是随便磕的。

在新年头一天,也就是除夕夜子时开始。如果家里供奉祖先,就要对着供桌给祖先磕头。然后小辈要给长辈磕头,也是对着供桌磕。但是磕头的时候要大声喊出来。比如孙子给爷爷磕头,孙子就对着供桌边磕头边大声的喊:爷爷,我给您磕头了!

一个家族的宗亲互相拜年,只要是被拜年的家中供奉祖先,也是对着供桌磕头。都是先给祖先磕头,然后再给这个家中的长辈磕头。如果这个家中有祖父辈,父辈,那就要依次给祖先、祖父辈、父辈,以及兄长磕头。当然,如果辈分大,只需对着祖先磕头即可,不必向年龄比自己小辈分比自己小的人磕头。如果辈分小,那就需要向比自己辈分大的人磕头。年龄小的要向年龄比自己大的同辈兄长磕头。所以最吃亏的就是年龄小辈分还小的人,那磕的头就多了。

如果被拜年的家中不供奉祖先,那么就不需要磕头,只是依次向长辈问一声过年好即可。

如果是上亲友家拜年,亲友家也供奉祖先。讲究老礼的人都会对着供桌向亲友家的祖先磕头,然后再对着供桌向这个家中的长辈磕头拜年。但是这个礼节现在讲究的人越来越少,基本没有了。

所以在我们当地,过年磕头的礼节已只是局限于一个姓氏的宗亲家族之内了。而且随着老人的故去,年轻人也不太讲究这些,过年磕头的礼节已逞逐渐淡化的趋势。


朝天阙1


磕头是过年,初一拜年的重要礼节,也是为了感恩老一辈的养育之恩,经常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或是家族为单位一起结伴去,更能显现后代子孙繁荣昌盛,在屋子里已跪一大片,说些过年吉祥话,长辈们会赶紧搀扶起来,拿出好烟糖果来招待。



我从小记事开始就磕,现在三十多了还是要磕的,每年大年初一,还没起床,我父亲都得叫我一起去我奶奶家给我奶奶磕头,奶奶今年九十有五,身体健壮,自己生活。



一般在我奶奶家磕完头坐会等我叔家,和大爷家哥哥在一起去大爷家,二大爷,三叔,小叔家挨着去磕一边,最后几个哥哥在聚一起去村里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家磕。磕完以后就聚一起喝酒聊家常。



虽然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都不在磕头,长辈们也不让磕头了,但我认为还是要磕的,因为这是一份亲情,一份小辈对老辈的尊敬,也是一种对老辈的感恩。


新农村二代


以前磕头,后来家里的族长老人说,要与时俱进过年作揖问好就行,于是磕头这个习俗就慢慢淡化了,但是至今过年爸爸会给爷爷磕头,我会给爸爸磕头,工作原因今年过年不能陪他们一起过年了,或着最近的五六年都不能陪她们过年了,心里特不是滋味,说不出来的感觉,看到别人大包小包回家,心里特失落难过。哎 !祝愿我的家人健康快乐


漂漂卅卅


必须磕头啊,我们村里年年都磕头,早晨四五点钟起来,给神仙们上好香火,摆上贡品,然后就和堂兄弟们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一家一家的拜年磕头!还好我家在村里辈分是比较长嗯,磕头的不多!要不然得磕上一大早晨!但是感觉现在好多地方都不磕头了,慢慢的可能这个习俗都没有了!感觉挺可惜的!要不然过年真的没啥意思了!



惠家联商


我每年都回家过年,因为有老娘在,今年99岁了,我也66岁了,有妈在真好,有地方去过年,有家的感觉,每年三十,我就早早地往妈家走,因为都在市内一般的都比较的就到了。

先问候老妈,之后玩的玩唠磕的唠唠嗑。下午年饭最好了,我一个哥,两弟弟,三个姐和老妈坐一圈,举杯共庆,祝老妈长寿,大家又长了一岁。我们年年给老妈嗑头,这是最后的谊事,之后各回各的家。


手机用户55822804593



我的家是川东之渠县,我是六零后,我终生没有给任何人磕过头。只是我的两个女孩子在与其大妈的女孩子给先人(死去的先辈)烧香时要跪地磕头,都是乞求考上大学之类的。我们只是作揖,真诚的烧一些纸。

人人都知道,在我们那一代的小时候,集体分几两肉,我们就奔着这几两肉而把年味烘托得足足的。人人都是笑脸相逢。

如今可不一样了,虽然有吃不完的肉莱,喝不干的酒水。但是没有多少人吃,也没有多少人喝了。逢人只是几句话,过春节与平时好不了多少,最大的差别就是每家晚上或早上放点冲天炮。增添一些年味。



遗稿守护神


问答活动

过年那些事:提问得20元,回答瓜分10万

征集10万个神提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