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出生的农村人现在大部分都在干什么?

乡村老崔


命运弄人,1966年出生的农村人,经历的教育改革的阵痛最多,许多人的命运就此被改变,过上了像祖辈农村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那时候,农村讲究8岁上小学,小学5年,毕业时,正赶上中国教育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对小学来说,由原来的冬季毕业,改成了夏季毕业,1966年出生的农村人,小学由此多了半年。


初中两年,毕业时全国首次统一开考初中英语,而我们全县的20个乡镇(那时候还叫公社)中学都是没有开设英语课程的。在总分中占100分的英语把绝大部分农村初中生拦在了中专门外。流星本人也是因0.5分之差没有考入中专学校的。不仅如此,许多人因为没有英语基础,上到高中时英语课也跟不上趟,最后不得不弃学务农,留下遗憾。

虽然大家理解,只要是改革,就会有人经历改革的阵痛。但像1966年出生的农村人一样,因城乡教育的差别和教育改革叠加影响形成的阵痛。现在想起来,多少还是有一点无奈和苦涩。


飞火流星905


我是1963年出生的,小时候,家里非常的贫穷,缺吃少穿,配图是我小时候的住房。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高中。父母就打算不让我上学了,说到生产队劳动给家里多挣点工分。跟我谈话的那天晚上,外面下着大暴雨,我光脚站在暴雨中,父母不答应我上学,我就坚决不进屋。

当年高中的食宿费每月12元,我强硬的说服了父母,终于读上了高中。我没让家里拿一分钱,星期天到山上砍柴,5毛钱一捆卖给学校顶伙食费,平常还能割小柳条卖钱,到山上采药材卖钱,很辛苦地读完了高中。

高考的时候,仅仅以三分之差落榜了。考虑学费的问题,没有条件再复读了,就毅然决然的当了兵。到部队的第二年考入了军队院校,毕业后当上了排长,在部队一直干了34年,现已经退休在家。

小时候吃了不少的苦,好在运气挺好,在部队工作得比较顺利,没有太多的挫折。



老班长1982


60年出生,今年59岁了,69年出生,今年50岁了,这个年纪的农村人,现在在干嘛?

第一个群体,待在家里,干点农活,晒晒太阳。我们村子这个年纪的人,基本不出去打工了,因为,已经打不动了,在家干点农活,给子女带带孩子,晒晒太阳。

干农活,也不会使劲干了,因为,农村种地太不挣钱,干农活,就是能够供应自己或者家人一年吃的,如水稻、蔬菜等。如我丈母娘,以及我的堂哥等,都是60年代出生的人,目前处于这个状态。这个群体属于目前农村比较多的,他们是留守人群中,比较多的一个群体。



第二个情况:继续打工。如65后的出生的人,今年54岁以下,还能干点活,所以,他们外出继续打工,或者在县城近一点的企业、工厂当门卫,一个月有个1500元到2500元之间,不过,这个群体属于少数。


第三个情况,给子女带孩子。大多数这个年纪的人,子女成家,有了孩子,那么,他们就去给子女带孩子。有的子女在城市工作,就进入城市,给子女带娃娃。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六零后我生在农村,家境贫寒。经历了吃不饱穿不暖辛酸。童年的苦难从幼小的心灵深感无奈,那样的处境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更多的是缺少父女和母爱!从创伤的心灵学会了坚强。小学的时候除了忍受饥寒,还要面对学费的困扰。一元,两元,三,五元的书本费,不知要哭多少次……。那个时代社会的不重视,百分之八十没上初中都一一的退学了,是我的无畏的坚持上了初中,深知没文化的可怕。

初中要面对从前那些困境,又增加了新的困难。上学要途步往返十六公里的路程,迟到是经常现象。饥饿,寒冷,晕倒都是要面对的困境啊!不仅这些,家里有忙活的话,家长根本不在乎学习,强制把你留在家干活是经常的事。在那种条件勉强读完初中……这就是我们六零后最大的悲哀!

初中的二百多名学生也就二十几人上了中专。其他的我们只有务农,别无选择!那个时也许是命运安排吧……。

走向社会,务农,打工养家。我们这一代除了苦就是累,负出了多少坚辛啊!传统的思想和多方面的家锁束缚住了我,没能有更大的发展,现状只能如此。余生只求健康,快乐,平安!


7792741673115


60年出生的农村人现在大部分都在干什么?

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现在已经成为了老农民,他们最年轻的已经有五十岁了,最老的则有了五十九岁,在过1年就到了城市居民退休的年纪。然而这部分老农民却过着和城市里老人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的父亲就是一位六零后,因为目前的身体状况还很好,所以依旧选择在外面的工地上干活,也管理着家里的几亩土地和茶园。父亲一年休息的时间很少,可能加在一起还不到办个月的时间。在农村像我父亲这样的老农民还有很多,虽然他们已经操劳了大半辈子,但年老后依旧在忙忙碌碌,只是大家忙碌的方式不同而已。

  • 在土地上劳动

这是目前大部分六零后所在做的事情,他们年轻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学到很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只能靠着种植土地来养活一家人。在年老后,又没有精力和头脑去学习新的知识,只能够再次拿起放下的锄头,在土地上劳动。

六零后是如今农村种植土地的主力军,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没时间管理土地,而且他们也不善于种植农作物;更老的一辈人虽然也在土地上干活,但是因为年纪太大的原因,种植的效率低下,往往取不到好的收成。此外六零后种地也是希望子女和孙子辈回家,自己有能够招待他们的东西。

  • 照顾孙子辈上学生活

在农村,老农民男人干得是力气活,而六零后出生的农村老妇女则在帮子女照顾自己的孙子辈。按照年级算,这个年纪她们的孙子刚好在上小学,于是在子女和自家丈夫的支持和需求下,她们在农村集镇或者县城里租房子,照顾孙子辈上学的饮食起居。

除了照顾孙子辈上学期间的生活外,她们还会找一些勤杂工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比如说在餐馆里打杂、洗盘子等等,等到孩子放学的时候就去接孩子回家吃饭、休息,虽然看似不要在地里劳动,然而实际上她们一天的劳动量可能比在地里干活还要大。这是因为她们还要操心孙子辈的学习成绩,忙着忙那,时间不自由且很少有休息空闲。

这就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主要干的活路,其实他们所做的事情很好理解,主要都是为自己的后代而考虑,是希望自己的后人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此外这个时代出生的人也开始考虑到自己养老的事情,因为他们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


爱茶者九号


我是59年生的,我老婆6o年生的。她初中毕业后,进了村办厂,农忙时回队参加农业劳动。我高中毕业后,回队劳动三年。79年按排到社办厂工作。到8|年分田到户,我们分到三亩田,成了星期天农民,当时确实很苦,没有休息的时间,好在我们这里的机械化比较好的。现在女儿在政府部门工作,住在城里。老婆己退休4年,拿24OO元,但她那在原来的工厂工作。她说在家无了。我今年退休,老板说了,退休后,还留用我,还加50o工资。说实话,我们不缺钱,我们都获得城保待遇。但在家徐了打牌还是打牌。再说我们多是有点技术,工作很好。老二口住在农村觉很好。


桂林5910


60年出生的农村人现在大部分都在干什么?

60年出生的农村人,现在也都要60岁了,在农村60岁的人,只要身体健康,他们都还出外打工挣钱,还有一些人在老家也是非常拼的,做农活做零工边带孙子,大部分的农村老人都是这样,就是没有闲的,也不愿意闲下来,不像城市里的老人60岁了可以退休,还有退休工资,一天就看看电视,打打牌,喝喝茶过着老年生活。前阵子我见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在搬水泥,车上有60袋水泥,看到他搬了几包水泥感觉好有点吃力了,于是我就过去帮他一起搬,老人说不用不用帮忙,还说现在老了要以前这点都不算什么,说他们那时候刚做瓦房没有木头,都要走30多公里路去深山里砍木头扛木头回来做房子,一根木头基本都是一百斤以上的,老人说现在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跟老人聊到不要做这体力活了,老人却说干完今年,要是明年干不动了也就干不了了,就不做了,然后跟老人边聊边搬,用了一个小时这样完了60袋水泥。


拉茶阿甘


我生于63年,那个时代的农民基本没什么差别,以生产队为单位,按劳而分。后来分田到户各显神通,苦过累过穷过。

现在的我两个女儿都已结婚,我没有要过彩礼,我知道张口强要天价彩礼终究也是苦了孩子们,只要他们过得好才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现在57了,身体还可以,但还在深圳当环卫工人,能劳动就坚持劳动,农村人还没到闲着的时候。当然我还是有计划和雄心的人,虽然现在存款有70多万,而一百万是我的目标。

为了晚年不过多的拖累孩子们我必须有点积累。努力奋斗到六十岁退休,我还有一位88的老妈妈。身体也还可以!!


用户365011487464


60年出生的农村人现在大部分都在干什么?

60年出生的农村人现在大部分都快60岁了,其实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是活到老干到老,不像城里人有退休工资,可以解决温饱,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一辈子干的都是苦力,他们60岁了任然在种地,有的甚至还在工地上当小工等。


他们基本从小就是过苦日子过来的,可能从小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么有吃的穿的,对于60后的农村人来说,他们特别节俭,省吃俭用了一辈子,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挣钱不容易,他们以前可能给人当过长工,工地上当过小工,搬过砖,扛过水泥,挣的都是辛苦钱,可能有的到头来,还要不到工钱。所以即使现在他们60岁了还在劳务市场等待挣钱,种地,为生活奔波。

拿我父亲来说,今年也快60岁了,我们姊妹三个,从小到大基本不买衣服,每年过年才给我们每人买一件,在我们记忆中小时候对父亲的记忆很模糊,因为常年都不在家,在外面打工,工地上,最开始一天20块,然后30,40,一直涨到现在一百多块钱,只是每年过年才会回来,直到把我们三个养大成人,现在我们三个成家了,妈妈身体不佳,所以父亲还是在种地养家,有活了就去砖厂干活,或者工地上当小工,对于农村人来说,干了一辈子活,他们是闲不住,活到老干到老。


对于农村人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种了一辈子地,老了还是种地。


农村身边事


我六一年生人,小时候缺吃少穿,三九天穿一件棉袄,沒有内衣,西北风呼呼响,那个冷现在想想都后怕。棉袄只有一件整冬都不换冼,袖头被鼻涕涂成柒一般光亮。到上学年龄,没有课桌,没有书本,稍长,遇到批林批孔批周公,批学而优则仕。混到高中,以两分之差未考上大学,成了地道的农民。

家庭联产承包后,我一个没做过农活的人实实吃尽了苦头,地不会梨,苗不会留,人家增产了,我和老人每年都不夠吃,想来让人心酸。

没考上大学,是人生失败,但几年学确实没白上,市场开放后我做起了粮食的小生意,且如鱼得水,我成了家,生了子。

抱着满心的希望,我要让儿子完成我没上大学的愿望。上天不负有心人,儿子在我的严励教育下考上了大学,进了国企又很优秀。

人只要奋斗了,就会有成绩,老天会照顾有心人的。

如今,我在上海带孙子,拉着孙子的小手,看东方明珠高耸云端,听黄浦江海鸟歌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