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好,孩子不聽話很失望,給的建議也不聽怎麼辦?

A68悠然自在


多關注孩子平常的生活與學習,一般孩子在叛逆期時都會有反常很多表現。其中有很多孩子都表現為不聽父母的話,經常跟著父母對著幹;表現的太自我自大;脾氣暴躁易怒;或者經常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對父母的管教明顯很不耐煩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父母就應該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了,這說明你的孩子已經快進入叛逆期了。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父母應該多給一些耐心,不要硬碰硬,那樣會適得其反。而且要與老師多多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一起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挑逗老王


我兒子今年十二歲了,有時候也是不很聽話。但是回頭一想,不聽也對啊。如果全聽我的,不就和我一樣了!我只是一個師範大學普通畢業生,現在下海經商!

這可不行,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現在聽我的,長大聽老師的,參加工作聽老闆的,結婚之後聽老婆的,這一輩子肯定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所以,你的孩子不聽你的,你反而要高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想一下,你覺得對孩子好,就一定是好的嗎?你的思想,你的格局,你的標準是什麼?是不是最正確的?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是不是未來十幾年社會需要的?

你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有目標,有良好的習慣,正確的價值觀,我們要幫助孩子完成他的目標,他的希望,而不是你認為好的才給他!

如果你覺我說的有道理請留言,我會把下一步的方式,給你回信![祈禱][祈禱]



山東韓金承


讓孩子聽話的方法:大人說對話

1問題:很多時候能聽到家長恨鐵不成鋼的抱怨,軟硬皆施,方法用盡了,但孩子就是充耳不聞,似聽非聽

2原因:

孩子的違抗不服從指令,更多的時候和大人的撫養方式有關係,

家長不能過於專斷、或者事無鉅細的去管理去控制孩子。

家長也不能偏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宣揚著,我們要和孩子做平等的好朋友。

3具體方法:

一位好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恩威並濟,原則上的事情威,非原則上的事情恩,恩威都要適度。指令型溝通,僅用在原則性的好習慣的培養上。

學會區分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哪些要求是原則的 ,哪些要求不是原則性的。

對於一些非原則的事情,但是家長又希望孩子們聽從,巧用選擇這個策略最管用:巧妙的設置選項,讓孩子去選擇,讓孩子愉快的接受你的要求,減少逆反違抗的可能性。從而就養成更加和睦的親子關係。

該權威的要求孩子遵守規則時,指令型溝通的方法:走到孩子的面前,讓孩子看著你,獲得孩子的注意力。然後用溫和而堅定的口氣,給予一個簡短的、具體的、可以操作的一個指令要求。

4參考案例:《英國凱特王妃在婚禮現場訓哭小王子,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琪琪小館


青春叛逆期(初中以後)的孩子血氣正旺,四六不懂,犟勁上來,誰的話也不聽,尤其父母的話更是充耳不聞,頂的厲害。

就讓他吃點虧,讓他走投無路。當他欲哭無淚時會想起父母,惟有父母才是他最後的依靠。這時父母再出手相幫,他會從此聽話,知道何去何從。

我的經驗之談。😁


唱一曲大江東去


孩子的教育是個漫長且需要耐心的過程,父母是孩子身邊最好的老師,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成長影響深遠,從現在開始以身作則為您的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吧。



神迴復


凡事先關注孩子的情緒,因為孩子的所有情緒都是合理的

孩子是靠著皮膚和心靈的微妙的感覺在認識這個世界。他們活在夢裡,也不會按照常理出牌。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孩子成長曆程中跨不過去的一步。此時,孩子所有 的情感和情緒,不管再離譜,再不可思議,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應該得到尊重。父母必須要接受這樣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攔。

當然,儘管孩子不需要對自己的情感和情緒負責,但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壞性行為,父母就必須介入,通過規則設立以及恰當引導,幫助孩子通過其他方式去發洩自己的壞情緒。

研 究數據表明,除了少一部分孩子(大概10%)由於天生的氣質類型,會比較難養,脾氣會比較暴躁,40%的孩子其實都屬於易養型,剩餘為中間部分。更多時候 是父母自己脾氣不好,缺乏方法,卻還反過來覺得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期待有差距,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父母首先沒有接納自己的孩子,乾脆把自己的耳朵對孩子 “關閉”掉,就更加談不上良好溝通。

聽不聽話,先是孩子自己的事兒;立規矩前,先讓孩子知道

孩子3歲之後開始共情,能夠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我的有可能不一樣,這就給了他們理由要去和人溝通。而且,3歲以後,孩子可以聽懂大人的話,也有能力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呵護孩子社會化的最初嘗試。

我們常見這樣一幕:父母帶孩子去商場的時候,孩子就開始要買這個買那個,然後父母就會和孩子上演一幕意志力的抗戰。最後當然是父母贏了,並且對孩子冠之“無理取鬧”。

其 實這是可以避免的。父母可以在進商場之前,就和孩子約好:今天你可以買一件東西,咱們說好了,只買一件。如果父母不提前說,孩子可不知道父母的想法只 是:帶我隨便逛下,不打算給我買任何東西。相反,孩子的內心可是充滿了期待呢。最後,父母覺得孩子胡鬧、不乖、不聽話。大人們沒有想到的是,興許孩子還會 覺得父母不好溝通、不好說話。

另外,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們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機會跟孩子溝通。別看孩子小,一歲以內的孩子就已經有各種情緒了;一歲多的孩子就已經懂得“記仇”;兩三歲的孩子開始“撒謊”,甚至還會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要把孩子當成人一樣去看待。溝通的前提,一定是尊重。


活動執行官-卞Sir


這是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孩子都有逆反心裡,要學會和孩子交心。

孩子在每個年齡想發不同,幼兒園時候你哄著他就行了。基本沒問題。

小學嗎,思想為主,武力為輔。(適當懲罰)

高,中學嗎,基本上是叛逆期了。思想一定把握好。(看住了)

再以後嗎,給孩子建議了,(讓孩子適當的吃點虧,)

總之,對於孩子,我們只能引導,不經歷風雨,小樹是長不大的。


可愛的冬子


   孩子特別不聽話怎麼辦?為什麼家長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盧梭說過:事事講一番道理,是心胸狹窄的人的一種癖好。有氣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種語言的,他通過這種語言,能說服人心,作出行動。

  1、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

  讓她舉個孩子如何不聽話的例子,她講了這樣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樓五層,沒有電梯,走樓梯上下。最近女兒特別喜歡這樣下樓:一條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腳不用力地向下溜。媽媽不允許孩子這樣做,說樓梯扶手平時沒人擦,那樣會把衣服弄髒磨壞。

  但再一次下樓時,孩子又那樣,屢說屢犯,家長終於失去耐心,大發脾氣。孩子當著家長的面不敢那樣做了,卻找各種機會偷偷地那樣下樓,衣服袖子下面經常是髒髒的。

  陳述完事情後,家長用失望的口氣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別的孩子懂事,我其實挺尊重她的,不知給她講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聽。 ”

  我對家長說:“你既然已經發現講道理沒用,那至少說明在這件事上,講道理是不對的,發現不對,就應該立即停止。”家長一臉迷惑,情緒上略有牴觸地問我:“講道理不對嗎?那該怎麼教育她呢? ”

  我說:“很簡單,回家找兩塊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塊,自上而下把樓梯扶手擦乾淨,既做了公益,又滿足了孩子手腳並用下樓的樂趣,試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家長一聽,恍然大悟!我怎麼就光想著給她講道理呢?

  這位家長之所以沒想到,應該在於她一直以來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說得“有道理”,沒去想自己做得多麼沒道理。

  2、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

  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

  一位家長說他在沒孩子時,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覺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無能。他自己有了兒子後,遇到問題,總是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發現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來越行不通了。周圍又不時地有人對他說,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必須服從,不行就動用武力。

  所以,有兩次他和孩子發生衝突,真的沒能控制住,對孩子動了手。到這時,他才發現自己黔驢技窮,也墮落為自己曾經不齒的那類家長了。

  

  3、教條不重要,"教養"才重要。

  做“不講道理”的家長,並非完全否定言語的必要性,而是強調口頭教育的適度性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

  “講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給孩子講點什麼道理,必須首先確認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經常有心口不一的家長,比如有的家長明明自己對孩子的考試分數斤斤計較,向我討教的問題卻是: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他不要在意分數?

  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價值觀

  生活中可以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一些家長自己站位不高,卻熱衷於向孩子傳達一些並不高明的見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經驗。比如有的家長暗示孩子不必在學習上幫助別的同學,給別人講題既浪費時間,又容易被別人超過。

  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想要給孩子講出能讓他飛翔的道理,家長自己就要具有藍天的胸懷和高度。如果感覺自己的高度不夠,不知道該如何說,什麼也不說總比胡說好得多。

  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有一些家長確實很少對孩子講道理,他們很直接,三句話不對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這就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不講道理”,而是不講理了。

  更有些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卻在事後美化自己的行為。通過煽情來為自己的行為找遮羞布。這簡直是強盜邏輯,矯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層面的不講理。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發脾氣加虛偽是下下下策。

  總之,教條不重要,教養才重要。

  想讓孩子懂道理,家長就要口頭少講道理,行為符合道理,這樣孩子才能明白道理。這就是教育的道理!


慎獨164165614


首先,你這個方式都是錯的,什麼叫為孩子好?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個人一點淺顯的建議,如果你只是引導孩子的大方向,而不去插手他的生活,我覺得你會輕鬆,也會和孩子交朋友,你作為過來人的經驗建議很重要,但我覺得孩子是否過的開心更重要,人都是第一次活,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去規劃別人的人生,你又怎麼能去確定你孩子今後幾十年的日子?

說句題外話,孩子呀,本來就是生活的光和暖,你覺得呢?




誰敢說自己放肆醉過


孩子有時候真的不聽我的話,氣的火冒三丈,她說好像更有理,也許是各一代,希望她快快成長,能懂事,明白這個社會,沒有錢的日子是多麼殘酷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