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透露出的哲理是什么?如何理解?

流水有声9999


说起人无完人,最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思是说没有完全纯的金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很直白,通俗易懂,老少皆知。但这句话真的这么简单吗?它背后所透露出的哲理真是如此吗?本人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现在就请大家就跟我一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一下它背后所蕴含的大道理!

我们平时看待一件事情或是思考一句话,无外乎两个方面,即置身事内与置身事外。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置身事内来看的,如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是如此。那今天我们就置身事外用宏观的角度,也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来分析一下,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不一样的哲理。

首先讨论一个什么叫完人?他具体的标准和定义是什么?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对于完人每个人的看法和眼光都不尽相同。而要用这不能统一的标准想要去找出一个能满足所有人的审美的完人,可想而知,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之所以“人无完人”,其根本原就是大家对于“完人”的标准不一样。不仅是这一句话,包括所有事情都是如此。

而这不一样的标准背后又能引出什么呢?思维方式?认知层次?宗教信仰?性格爱好?文化背景?学历高低?

本人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


红尘路过客


准确的说法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金子也没有十足之赤。人有优点和缺点。

出处:宋代戴复古的著作《寄兴》

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释义: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白玉都会有一些微小的瑕疵,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愿意在您的家里终老。

扩展资料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用于劝诫人。

例句: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作教师的就不会苟求学生。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反义词:十全十美

(1)、释义:意思是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2)、出处:《雪月梅传》《周礼·天官冢宰下·医师》。

(3)、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

(4)、例句: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江湖人说江湖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透露出了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尽善尽美的人和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人做事就要懂得取舍,用人之长,谁都能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用人之短,无人可用,江郎才尽。

世界上没有优秀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取长补短,就能打造一支互补的优秀团队,无往而不胜!



一樽墨趣


完整的成语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直译就是没有百分百纯度的金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字面的意思较好理解,个人而言,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诠释这个成语的含义:

第一:从“待己”的角度

纵然再优秀的人也难免有缺点,这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自古形容谦虚的数不胜数,如“谦谦君子”“谦虚谨

慎”“虚怀若谷”“自知之明”“泰而不骄”“戒骄戒躁”等等,都是从“待己”的角度诠释“人无完人”。

第二:从“待人”的角度

这个角度,简单说就是要有包容的心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必过分苛求别人,要有容错的胸襟。正如古人所云:“海纳百川”“明月入怀”“宽大为怀”“豁达大度”“幕天席地”“心宽体胖”等等。

第三:从“待事”的角度

这个角度,也就是告诫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古代用兵打仗,通常都有谋士,所谓“谋士”就是共同参谋的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所以自古就有“集思广益”“公听并观”“广谋从众”之说。千百年来,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扫榻以迎”、“以人为镜”等等典故,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零点拾韵


西方有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世界顶级艺术大师娶了一个女子,该女子有倾国倾城之姿,有冠盖群雄之才,有富可敌国之资……大概聚集了天下所有美好于一身,独右下巴有一颗芝麻粒大小的黑痣,不够完美,于是大师穷其一生耗资无数,终于研究出可以融掉那颗痣的药水,遂让这个女子服下,果然那颗痣变淡,继而消失,最后女子如愿变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然而三日后这个女子便魂归天堂……

明朝才子解缙,才华横溢,官至内阁首辅,一日皇帝问他当朝官员如何,解缙把满朝官员数落了个遍,在力求完美的解缙眼中没有一个是良才,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皇帝听罢脸上很是难看,心里想原来自己周围全是一群酒囊饭袋,难道自己是个昏君?解缙最终落得醉后被活埋于雪堆之中……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完美的东西往往不真实



楚襄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容忍他的缺点和不足。

人无完人,不仅仅说,人有缺点和不足,时势变化,人也难免发生变化,普通人如此,伟人也是。唐明皇李隆基,一代明君,开元盛世创造者,晚年,独宠杨玉环,躺在温柔乡,不理朝政,奸臣当道,朝政颓废,天怒人怨,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由此一举不振,令人扼腕叹息!

人无完人,同样警示我们,完善制度,完善监督体制,用完善的制度去约束公务人员不可以犯错误,而不能指望用道德和自律去约束。

人无完人,告诫我们,凡事换位思考,知人易,知己难,时常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水口村夫


这句话的上一句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一个成语,原句出自于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大意是: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也很难有十全十美的人。

比如军事奇才“兵仙”韩信,用兵打仗非常厉害,还能够忍辱负重,懂得报恩,但却居功自傲,拙于交际,不善保身。

比如被称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勇武过人,胆气十足,讲求名誉和气节,有英雄气概。但脾气暴烈易怒,不听人劝,做事不彻底。

比如“一代枭雄”曹操,有着过人的胆识、魄力、谋略和才学,爱惜和善用人才,诗词这方面也非常厉害。 但曹操容易骄傲轻敌,容易疑虑,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心胸狭窄,骄傲轻敌。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很难让每个人都能够满意!可能在别人眼中,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一些缺点,应该积极发挥长处,缺点也要修改和隐蔽。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不管是什么职业的人,我们也要设身处地的多方面思考,不能只看见一个人的缺点,可以多看别人的优点并且可以赞美。再优秀的人,也可能有不好的一面,再圆满的事,也可能有遗憾的瞬间。不能一味追求的完美,事事留有遗憾可能也是一种美。

一代名臣曾国藩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月未圆。他为了警示自己,特意一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缺斋”,以此来告诫自己惜福求缺。

还有句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满的东西。太阳只要一到中间,马上就会偏西,月圆,马上就会月亏,而且有些即便看似完满,也就会立即不完满,做人要“求缺惜福”。


觉智师兄


每个人都有过去,有的甚至是失败的往事,过去的错误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人的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作为,人无完人,就算是伟人也会犯错误,命运的熔炉会锤炼各种各样的人,只有经的住考验的人才能百炼成钢。过去不能代表什么,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抓住当下,着眼未来。



湘西土家汉子老孟


古人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实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各种知识,既接受先进的,好的东西,也会收到坏的,罪恶的东西的影响。我们后天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我们父母,社会,家庭,成长环境的综合影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什么叫做“完人”?从字面看,应该是完美无缺的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哪怕是先贤哲人,孔孟之流,也无一例外是存在缺点的。孔子都说“三人行,必有吾师”。谁又能完美无缺?话说回来,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不是人间烟花熏陶的凡人。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哲学上的人无完人,只是说我们每个人应该尽量修正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德行,加强自己的修行。尽量做到真善美而已。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