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為了聯通西歐,奮戰一生終於有通西歐出海口

俄羅斯沙皇伊凡雷帝自從把東進西伯利亞的重要戰略國家喀山汗國滅掉後,西伯利亞128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就這樣進入了俄羅斯帝國的版圖。即使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巨無霸國家,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出海口,以致伊凡雷帝繼續向南沿著伏爾加河流域把阿斯特拉罕汗國也打下來。

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為了聯通西歐,奮戰一生終於有通西歐出海口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但是想從裡海、黑海方向找出海口途經地中海,再進入大西洋,卻被攔在中間的日耳曼土耳其帝國擋住。只好向北方尋求出海口,希望可以通過芬蘭灣經波羅的海,或直接在波羅的海,然後進入北海到達大西洋打通與西歐國家的海上貿易航線,實現海洋國家夢想。從而和北方的瑞典、立陶宛、丹麥、烏克蘭等國持續了二十五年的戰爭,到伊凡雷帝去世,也不能實現這一夢想。

自從伊凡雷帝去世後,由於自己的一時動怒錯手擊殺了王儲而引起了帝國將近一百多年的動亂,從此尋找出海口的願望一直被擱置了。

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為了聯通西歐,奮戰一生終於有通西歐出海口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時間到了1700年,已經成為沙皇的彼得大帝,通過不斷向西歐國家學習先進的造船技術,不斷的在國內加大對造船投入、各種人才的培訓,還為此而掌握了製造戰船的技術。還有就是按照西歐的體系對俄羅斯全國實行了全方面的改革,使得俄羅斯的國力大大的提升。

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為了聯通西歐,奮戰一生終於有通西歐出海口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雄心壯志的彼得大帝,又燃起了對北方尋找出海口的爭奪戰。於是他集結了四萬多的軍隊直接向在佔領著出海口的瑞典奔去。到了1700年11月底,彼得率領的四萬軍隊把瑞典的納爾城給包圍,而得到信息後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馬上帶領著援兵對俄軍發起了突襲。沒有防備的俄軍,加上又是由幾個不同的地方一起調集來的隊伍,軍心不一,最後被不足一萬的瑞典軍打敗,損失慘重。

這次戰爭的失利,完全暴露了俄羅斯軍隊的設備落後、指揮混亂、軍紀不明等問題。作為總指揮的彼得並沒有氣餒,而是認真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加以改進。改良設備,在西歐軍事顧問的幫助下,製造了了大型火炮,加強火力支援,從西歐國家採購先進的槍支,積極加強軍隊的訓練。

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為了聯通西歐,奮戰一生終於有通西歐出海口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而瑞典方面的查理十二世取得勝利後,對俄羅斯軍隊沒有給予重視,帶著軍隊越過波蘭、途經白俄羅斯到烏克蘭攻打波爾塔瓦城。遠離本土作戰的瑞典軍,開始展開了對波爾塔瓦城的圍攻,彼得大帝於是帶著軍隊來支援。這次的作戰,俄軍是有備而來,做了相當充足的準備,雙方戰鬥非常激烈,瑞典軍受到了裡應外合的打擊,雙方打到都赤膊上陣開始直接刀鋒肉膊,十分慘烈,瑞典軍拼到最後只剩下千把人,見形勢不利,查理十二世帶著殘部逃到了土耳其避難。

彼得大帝乘勝出擊,出兵攻打被瑞典佔領的地區,很快佔領了芬蘭灣的愛沙尼亞、里加灣地區和立陶宛等周邊地區。

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為了聯通西歐,奮戰一生終於有通西歐出海口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到了1714年,已經組建多年的俄羅斯海軍,經過長期的訓練和演練,第一次在芬蘭灣與瑞典海軍展開了海戰,結果俄羅斯海軍取得了勝利。到了1720年,俄羅斯海軍在彼得大帝的指示下,從荷蘭灣到達波羅的海,與瑞典的海軍再一次海戰。瑞典海軍再次敗落,致使俄羅斯海軍直接對著瑞典本土進行打擊,很快佔領了瑞典的沿海地區,直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軍隊的節節敗退,使得當局擔心形勢進一步的惡化,不得不在1721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俄羅斯簽訂了和約。

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為了聯通西歐,奮戰一生終於有通西歐出海口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經過二十多年的戰爭,在彼得大帝的統領下,俄羅斯帝國終於取得了芬蘭灣沿海地區、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地區、里加灣地區、立陶宛地區等出海口。

伊凡雷帝持續打了二十五年的出海口之戰的願望,在彼得大帝這裡終於得以實現。正是有了這個出海口,俄羅斯可以把與西歐各國的對外貿易、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便捷的途徑。也為俄羅斯成為歐洲大國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