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最可悲的5個細節:繁華背後的喪鐘,結局早已註定


《紅樓夢》裡最可悲最觸動人心的細節,在小編個人看來既不是寶黛的愛情悲劇,也不是賈府的無法挽回的衰敗。

誠然黛玉之死、賈府覆滅以及後來的樹倒猢猻散等情節也是極悲的,但這都抵不過曹公每寫到繁華極盛處,在細節中所透出的那一絲的寂寞與淒涼。

在文學的世界裡寫繁華容易,寫哀傷也容易,可是把繁華寫到哀傷裡就非常難了。因為唯有富貴與幻滅同時經歷過、體驗過的人,才會同時清醒地看到這兩樣東西。

《紅樓夢》最可悲的5個細節:繁華背後的喪鐘,結局早已註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元妃省親

在《紅樓夢》中最繁華的就是第十八回: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了。嫁入皇家的女兒元春做了貴妃回家了,也同時把賈府的榮華富貴推向最高潮,迎接場面聲勢極其浩大。

為省親專門大興土木修建的大觀園裡,賬舞蟠龍,簾飛綵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

總之,奢華富貴至極就是了。這按理說本應該是全書最喜慶的地方,可真正讀來時只覺傷感和辛酸。

因為和這富貴繁華的省親盛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元春始終沒有擦乾的眼淚。一個十幾歲嫁到宮裡的女兒好不容易回家,祖母、父母要跪在兩邊,而她只能讓太監把他們扶起來,戴著鳳冠霞帔,機械般地不斷說著“免”。

好不容易她到了賈母正室,才能在自己最親的人面前露出真情,卻還是忍不住滿眼淚垂,見到祖母、母親後是滿眼垂淚;見到姊妹親人是嗚咽對泣。

剛說了不知自己多早晚才能再回來,不禁又哽咽起來;和家人一一見過後,又不免哭泣一番;和父親隔簾相對,說話是含著淚的;

一見到幼弟寶玉,一語未完又淚如雨下;時辰已到,太監啟奏請駕回鑾,還是不由得滿眼滾下淚來。

細細讀來,這一段是《紅樓夢》裡最繁華也是最辛酸的一段,讓人感覺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富貴背後那不為外人所知的哀傷,令人讀來頓生悲涼。

短短的幾個時辰,七次墮淚。當然這裡面有多年和家人骨肉分離之痛的客觀因素,可是元春這全程止不住的淚水也太過不正常了。

唯一的解釋就是元春她過得不開心、不幸福、很壓抑,甚至在偌大的皇宮裡她可能根本就不得寵。

《紅樓夢》最可悲的5個細節:繁華背後的喪鐘,結局早已註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王熙鳳生辰

同樣的細節還出現在《紅樓夢》的第四十三回,在這一回裡,曹公對比了兩件看起來毫不相干的事,一件是賈家紅人王熙鳳過生日要“攢金慶壽”, 另一件是寶玉偷偷地去祭奠一個已經過世的微不足道的丫鬟金釧兒。

一邊是歡天喜地地去慶祝生日,伴著一整天的唱戲、家宴,熱鬧至極;另一邊卻是在天矇矇亮的時候出城,只和一個書童到城外的荒郊野嶺祭奠,冷清至極;祭奠後歸來,被人問起,還要找說詞,說是去為友人死去的姬妾探喪。

這兩件事一前一後交互地放在一起,讀起來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曹公在這裡寫到的兩件事,其實更多地在向讀者展現一種生命狀態,熱鬧和冷清永遠是相對而同時存在著的,當大家都往熱鬧地方去的時候,總有人是在冷清之中的。

而他同時把這兩種人世間不同的境遇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自己去感受,便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種感覺也是無法用言語說清楚的。

“燈花燦爛,卻無人聲”,繁華與落寞、熱鬧與淒涼,這兩類截然相反的境遇之對比,其實一直是曹雪芹對人生狀態的另一種體悟。

他認為兩者總是相反相成的,人一旦領悟到這種空幻,就會發現到熱鬧處有生命的淒涼,寂寞處也有生命的風光,而不是簡單地一刀切地把人生分成好與壞兩種狀態。

《紅樓夢》最可悲的5個細節:繁華背後的喪鐘,結局早已註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賈府設宴

《紅樓夢》第五十三到五十四回,曹公花了相當多的筆墨描寫賈母設家宴的繁華,以一種遠景鋪開的形式把賈府的過年、祭祖和鬧元宵的場景刻畫得極為細緻生動,然而,正寫著大場景下的燈火輝煌之時,作者竟然突然把筆鋒一轉,寫到了襲人。

賈母因道“襲人怎麼不見?她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單支使小女孩子們出來。”這句話其實略帶有批評意味的,意思是襲人她是不是覺得自己了不起便不來了。

王夫人趕緊起來回答說,“她媽前日沒了,因有熱孝,不便前頭來”, 原來襲人是因為母親去世而回家守孝去了。

然後在諸人的對話中又提到鴛鴦的母親也過世了,賈母便立即想叫他們兩人“一處作伴兒去”,這裡面其實有種慈悲情懷在其中。

只是曹雪芹的描述突然從元宵節的熱鬧突然轉到死亡,讓人猛然感受到一陣淒涼。不禁讓人意識到這個家族所有的繁華背後的空幻,再熱鬧也會有家敗人亡的那一刻。

《紅樓夢》最可悲的5個細節:繁華背後的喪鐘,結局早已註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賈母壽宴

《紅樓夢》的“繁華處顯淒涼”的細節還有很多,再比如第七十一回寫賈母盛大的生日宴會,又突然轉到賈家管理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尤氏無意中看到有一個門沒有關,就叫丫鬟去看看誰負責值班,結果發現看門的兩個老婆子喝醉了酒,後來王熙鳳命人把著兩個老婆子綁起來,丟在馬圈裡讓人看著。

偌大的家族在這個極其重要的日子裡居然連起碼的安全工作都沒能做好,可見家族內部管理體制的弊端已經十分明顯了,家族內部糾紛也愈演愈烈了。

這個小情節又不禁讓人聯想到此前第七回中的老家臣焦大在罵罵咧咧中抖出的諸多賈家醜事,以上種種再回看此時賈母生日宴會之繁盛,便有種說不出的悲感油然而生。

這也是用作者用熱鬧的大排場去呈現荒涼的典型細節,這裡曹公寫的其實全都是外在的繁華,有點像一個導演一直在拍熱鬧的場景,可那一絲淡淡的哀傷就像一曲配樂,一直在背後隱隱作響。

《紅樓夢》最可悲的5個細節:繁華背後的喪鐘,結局早已註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萬千悲喜同歸一夢,結局早已註定

寫到這裡,我們再回想小說第的一回,在那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有一株草和一塊石,被一個跛腳道人和一個癩頭和尚帶到人間,說要讓他們經歷人世的繁華。

然而,偏偏又在那繁華盛極之處,忽然看到了前世,看到了宿命中的那個地方。

既然如此,那有沒有可能在說,是不是所有生命早在誕生之初便註定了一個既定的已知的結局?

又或許曹公要寫的其實是自己一生的夢幻,繁華根本就是一場夢,所謂的結局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他只是想告訴我們,在所有的生命裡,在全部的人生旅途中,那些權力、財富、愛情,全都是空的,“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但同時,他還要告訴我們,即使知道一切最終都將是空,還是會有很多人一如既往地執著,縱使為此變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是的,世人就是這樣,知道歸知道,執著歸執著,明明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但是每一刻又都在執著,並且會一直執著下去,這才是曹公筆下的人生。

以上的種種細節就是小編個人覺得《紅樓夢》中繁華處最可悲的地方了,這種揪心著的繁華以及隨時可能破滅的感覺幾乎一直伴隨在我閱讀的旅程中。

這種感覺大概也就是曹公一直在強調著的“假作真時真亦假”, 始終覺得自己現世的東西,不管物質、財富、權力,甚至愛情,都是既像是真的又像是假的,恍恍惚惚,如夢如幻,一觸即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