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是怎样的?

随风履霜


周昌,字培公,宛城人,父母早丧。他的经历传奇,从一介布衣一夜之间跃升一品大员,三进平凉招降了王辅臣,最终病逝于盛京提督任上。

三藩之乱时,陕西提督王辅臣起兵策应吴三桂,杀大学士莫洛,对抗朝廷。康熙十五年,康熙派图海为大将军,赴平凉剿灭王辅臣。周培公面见图海,献上良策,图海把他收为幕僚。

王辅臣手下布政使龚荣遇的母亲是周培公的养母,参将黄九畴与周培公也是同乡。他二人曾劝王辅臣投降,王辅臣很犹豫。周培公得知这一情况,就自告奋勇进平凉城劝说王辅臣来降。

王辅臣被周培公说动,他提出了自己的保命、保军、保官、保境等几项投降条件。周培公答应回去报告图海。王辅臣就派了一个参将和他一起去见图海。图海听了王辅臣的条件,不敢专断,即派周培公骑快马赶到北京,向康熙皇帝报告。

康熙亲自召见了周培公,听他讲了前线的情况和对平三藩的想法。康熙非常欣赏周培公,即刻授周培公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并任招抚钦差,携带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降王辅臣。

周培公再回平凉,王辅臣领旨投降,派龚荣遇随周培公出城向图海交付相关印信。周培公再第三次进入平凉,完成对王辅臣部的收编。

当然,周培公领一品衔就是为了造成对王辅臣的招降,不可能就这样成为朝廷一品大员。战后,周培公因功受封为山东莱州道,他的父母都得到封赠。

几年以后,周培公辞职,回家赋闲。

康熙二十九年,葛尔丹叛乱,周培公再次被启用,任盛京提督。康熙四十年病逝。

历史上的周培公没有《康熙王朝》电视剧说的那么精彩,没有进入过中枢,也不是统兵打仗灭吴三桂的主将。真正的主将就是图海,他才是康熙朝配享太庙的唯一一个人。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

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康熙帝看清了吴三桂的战略意图,派出署兵部事的东阁大学士黄锡衮。与周培公一道毫不迟缓地调遣大军围剿耿、王叛军。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西北蒙古族首领噶尔丹率众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希望复起,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今沈阳)提督,负责戍边。

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任上。

周培公一生写过不少诗,曾在当时广泛流传。在其陕西军旅时写有:“老去辞家事远游,幽年何故久淹留,燕关秦塞长为客,露竹蝉风早报秋。半壁灯昏人破梦,一声鸡唱月当楼。此时离愁添多少,不见归鞍到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