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叶枯病是怎么回事?

小高的幸福生活


题主你好!我来说说水稻的叶枯病是怎么回事?

水稻叶枯病分两种,一种叫水稻白叶枯病,另外一种叫水稻条纹叶枯病。下面我针对水稻这两种病害做个详细介绍,看过后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第一种】、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详细介绍。

(一):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分布有哪些特点?

水稻白叶枯病又名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除新疆外,各稻区均有发生,以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水稻白叶枯病为细菌性病害,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以苗期和分蘖期受害最重。该病可侵染水稻各个器官,叶片最容易侵染。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瘪谷增多,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

(二):水稻白叶枯病的识别症状是什么?

由于品种、环境和病菌侵染方式的不同,病害症状有以下5种类型。

☆1:叶枯型。即典型的叶枯型症状。苗期很少出现,一般在分蘖期后才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后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加宽而扩展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组织交界明显,呈波纹状(粳稻品种)或直线状(籼稻品种),有时病斑前端心不有鲜嫩的黄绿色断续条状晕斑。显度大时,病部易见密黄色珠状菌脓。此病的诊断要点是病斑沿叶缘坏死,呈倒“V”字形斑,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

☆2:急性型。叶片病斑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可使全叶变成青灰色或灰绿色,呈开水烫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黄色珠状菌脓。

☆3:凋萎型。一般不常见,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呈现失水、青枯,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仅1~2个分蘖青枯死忘;病重时整株丛枯死。如折断病株茎基部并用手挤压,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剥开刚刚青卷的枯心叶,也常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这些特点以及病株基部无虫蛀孔,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4:中脉型。在剑叶下1~3叶中脉表现为淡黄色症状,沿中脉逐渐向上下延伸,并向全株扩展,成为发病中心,这类症状是系统侵染的结果且在抽穗前便枯死。

☆5黄叶(化)型。病株的较老叶片颜色正常,新出叶片均匀褪绿呈黄色或黄绿色宽条斑。之后,病株生长受到抑制。在病株茎基部以及衔接病叶下面的节间有大量病菌存在,但在病叶上检查不到病菌。

(三):水稻白叶枯病的侵染途径和诱发因素有哪些?

☆1:侵染途径。水稻白叶枯病病菌可在带病稻种、稻草、稻茬和茭白、紫云英、马唐等多种植物上越冬。翌年播种时,越冬病菌遇水,大量释放病菌,经流水传播至秧田,从秧苗叶片的水孔或伤口侵入,成为带菌苗。当带菌苗移栽至大田后,到分蘖末期,稻株抗病力下降时开始发病。病株叶面或水孔溢出大量病菌菌脓,借风雨、露水、灌溉水、昆虫及人为因素等传播,不断进行再次侵染。

带菌稻种调运是水稻白叶枯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源。老病区则以病稻草为主要侵染源。此外,病田长出的再生稻和落粒自生稻病株,也可成为初侵染源。

☆2:诱发因素。一般中稻发病重于晚稻,籼稻重于粳稻。矮秆阔叶品种重于高秆窄叶品种,不耐肥品种重于耐肥品种。同一品种苗期抗性较高,到分蘖末期抗性开始下降,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易感病。稻田地势低洼、生长过旺、土壤酸性、大水漫灌/串灌均有利于病害发生。适温、多雨、风速大和日照不足利于病害发生。特别是台风、暴雨或洪涝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更易引起病害暴发流行。

(四):如何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防治策略是在控制菌源的前题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

☆1:检疫控制。杜绝种子传病。无病区要防止带菌种子传入,保证不从病区引种,确需从病区调种时,要严格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种子消毒方法有:80%抗菌剂“402”2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

☆2:种植抗病品种。各地都有抗病丰产性能较好的品种。籼稻抗病种有青华矮6号、华竹矮、扬稻2号等;粳稻抗病品种有秀水48、矮粳23、盐粳中作等;杂交稻抗病品种有抗优63、七星占、两优5189等。

☆3:控制压低菌源。及时清理带病稻草、稻桩、再生稻及田边杂草,防止病菌与种、芽、苗接解。避免用病草催芽、盖秧、扎秧把、堵水口。

☆4:培育无病壮秧。选用无病种子,选择地势较高且远离村庄、草堆、场地的上年未发病的田做秧田,避免中稻、晚稻秧田与早稻病田插花;整平秧田,湿润育秧,严防深水淹苗;秧苗3叶期和移栽前3~5天各喷药1次(药剂种类及用法同水稻大田期防治)。

☆5:加强肥水管理。应做到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严防深灌、串灌、漫灌;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使用过猛、过量。

☆6:化学防治。喷药防治除应抓好秧田防治外,在大田期特别是水稻进入感病生育期后,对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应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防止扩散蔓延。常用的杀菌剂有: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等。

【第二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详细介绍。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分布有哪些特点?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具有暴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的特点。水稻从苗期至孕穗期均可感病,其中以苗期至分蘖最易感病。华东、华北、东北、西南、中南部分省市均有分布,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毁面性病害之一,俗称“水稻癌症”。一般地区失治田块病丛率超过50%,重发地区病从率超过90%,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

(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识别症状是什么?

☆1: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稻、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细弱扭曲、呈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

☆2: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式穗小畸形不实。

☆3:拔节期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可结实,但也有枯孕穗和畸形穗。

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也有别于蝼蛄危害造成的枯心。

(三):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播途径和诱发因素有那些?

☆1:传播途径。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只能通过介体昆虫传播,其他途径均不传病。传毒的昆虫主要是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带毒,并可经卵传毒。灰飞虱刺吸感病稻株汁液时,病毒粒子通过口针进入灰飞虱体内,经过5~20天(多数为7天)的循回期后,可连续传毒30~40天,1头带毒灰飞虱一生传毒株数为1~29株。

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麦田越冬的灰飞虱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后迁飞至水稻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水稻收获后,迁回冬麦和其他寄主越冬。

☆2:诱发因素。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主要与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虫量、带毒率、品种抗性及水稻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传毒高峰期的吻合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1:灰飞虱数量,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灰飞虱虫量大、带毒率高,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发病重。

2: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杂交稻和籼稻抗病性强,粳稻易感病,但不同粳稻品种抗性也有明显差异。

3: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差异大,以苗期及分蘖期最易感病,在分蘖期达发病高锋,拔节后田间病情趋于稳定。

4: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移栽时间,发病轻重不同。常规移栽田重于小苗抛栽田;麦田套播田重于常规移栽田;直播田重于移栽田;早播田重于迟栽田。

另外,水育秧田发病重于旱育秧田;孤立秧田重于连片秧田;田间、田埂杂草从生及与虫源田较近的秧田、大田发病重。

(四):如何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以后,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故在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策略:治虫防病、切断毒源,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

☆1:开展虫情监测。水稻条纹叶枯病对水稻生产存在着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加强灰飞虱色虫情监测。在5月初,对稻区麦田、油菜田和冬闲田进行仔细观察,灰飞虱虫情是否严重,做好灰飞虱带毒率测定,为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2: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种植,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熟期和早、晚季节作物间迁移传病。忌种插花田,秧田不要与麦田相间。调整水稻移栽期,一般往后延迟15天左右,可明显降低该病的发生。

☆3: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抗虫水稻品种。一般水稻条纹叶枯病粳、糯稻重于籼稻的表现特性,建议在上年偏重发生稻区扩种籼稻或种植盐稻8号、徐稻3号等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尽不选用易感条纹叶枯病的粳、糯稻,如协优58、协青早、渝优10等品种。

☆4:铲除田边杂草,降低虫源基数。在早春时节铲除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栖息场所,可以起到阻断灰飞虱向水稻本田迁移的桥梁作用。

☆5: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秧苗素质。可调整育苗方式,全程覆盖防虫网,阻止灰飞虱接触秧苗。不覆防虫网的育秧田要远离麦田,统一时间集中育秧,适当延迟播种期、移栽期,避开灰飞虱发生高峰。其次,在灰飞虱迁入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另外,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秧苗早发,中期健壮。再次,对病田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促进健株有效分蘖,增强后期补偿能力,减少病害损失。

☆6:灰飞虱的化学防治。在灰飞虱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常用药剂有:10%呲虫啉可湿性粉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等。

☆7:条纹叶枯病病株的化学防治。在历年发生条纹叶枯病的地区,在秧田期或移栽后7~15天,每亩用40~50克1%抗毒丰加6克燕化扫飞(80%烯啶.吡蚜酮)喷雾,连防2次,既预防水稻条纹叶枯又防治灰飞虱。

发现条纹叶枯病感病稻株后,应及时用50%氯溴异氰尿酸(灭菌成)可溶性粉剂、0.5%香菇多糖水剂、2%宁南霉素(菌克毒克)水剂等进行防治,可控制病害蔓延。

以上答复是针对水稻“叶枯病”做出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用。

谢谢!!!


赣鄱农事通


能引起水稻叶枯病的病因较多,可能是生理性病害,也可能是是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甚至是病毒病。有人回答说叶枯病是白叶枯病,也有说是条纹叶枯病,但并不仅限这两种。

1、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一般患病植株的叶片上会出现暗绿色病斑,重者全叶青灰色会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蜜黄色珠状菌脓。因此,白叶枯病还是比较好诊断的,看叶片叶色,主要在田里的稻叶上能否查到菌脓粒。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噻唑锌、春雷霉素、松脂酸铜、噻菌铜等防治细菌性的药剂进行防治,严重时间隔5-7天再喷1次。

2、条纹叶枯病

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病毒病,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苗期发病在糯稻、粳稻和高杆咸蛋上出现稻心黄白,卷曲下垂,成枯心状;分蘖期多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症。

防治方法: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种衣剂+碧护进行拌种,秧苗期用药控制灰飞虱,可选用宁南霉素+噻虫嗪进行防治,当田间初见病株时,少量拔除病株。

3、生理病害

可能是突遇低温致稻根吸水能力突然下降而引起的生理性青枯病,可导致叶片、穗部局部发黄或枯死,严重时整株枯死;也可能是土壤干旱,水稻根系吸不到水,导致稻株体内严重生理性缺水,可检查病稻株根系,如果仅是根不好,生理性缺水的可能性比较大。除此外,生理性缺钾也可引起水稻出现叶尖枯黄,根系等生长不良,肥水供应不足,水稻老叶也会早衰,出现叶尖、叶缘黄枯或白枯。

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水肥管理,遇低温可灌深水调温,遇干旱应及时灌水,在水稻生长期内平衡施用施肥。

4、药害

水稻不正当使用水胺硫磷、三环唑等会出现烧苗,也会导致水稻出现叶枯病,病斑均匀分布叶片,可区别与病害。水稻除草剂药害往往轻者使稻叶发黄,重则快速枯死。

防治方法:对于药害主要是及时施用碧护、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等缓解药害,加入多种微量元素肥,促进水稻快速恢复生长。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云众地


水稻的叶枯病是怎么回事?

种植水稻的朋友都知道,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经常能遇到水稻病害虫害的发生,这其中,就有一种叶枯病,对水稻的收成造成很大的破坏。

水稻叶枯病,又叫白叶枯病、茅草瘟,在我们那里又叫地火烧。这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叶枯病发生的条件

①暴风雨。种植水稻的朋友,很多都害怕水稻生长过程中发生雷雨大风天气,剧烈的暴风雨,会对水稻的叶片造成大量的伤口,病菌感染,便诱使叶枯病迅速发生。

②高温多湿的天气。叶枯病病菌在高温多湿环境下非常活跃。

③稻田积水多、受涝不排水;田间水稻种植密度大,易发生叶枯病。

④水稻田施氮肥过多,易发生叶枯病。

⑤稻田种植杂交稻易发病。粳稻、糯稻很少发病。

二、叶枯病发病的症状

水稻发生叶枯病时,开始是病株叶尖和叶片边缘长出黄绿色斑点,然后整个叶面变成枯白色或黄褐色,最后枯死。发生叶枯病的水稻植株,茎秆疲软,极易倒伏。稻穗会受很大影响,秕谷大量产生,所以对水稻产量影响非常大。

三、水稻叶枯病的预防及治理

①种子的控制。选用优质的抗病毒种子,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0%多菌灵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250倍液浸种24小时,效果良好。

②稻田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或硅肥,有抑制叶枯病少发病的作用,同时,也补充水稻生长过程中对钾元素、硅元素的需要。因氮肥会诱使叶枯病发生,建议少使用或不使用。

③水稻田要注意水量的合理管理,尤其是有泉水的冷水田。建议适时适当的放水晒田。水涝田易产生叶枯病病害,需引起重视。

④稻田内稻株栽植不可过密,保持稻株间的通风及光照良好,降低田间湿度。

⑤如果发生叶枯病,可及时使用40%多菌灵药液或40%稻瘟灵粉剂,全田稻叶喷雾杀毒。

以上就是关于水稻叶枯病的一些知识,主要还是要预防为主,平时多做功课,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发病概率,从而保证水稻的稳定生长,最后实现稳产、高产。


德哥在乡村


条纹叶枯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与灰飞虱的数量有重要的关系。除了喷防治病毒的什么什么霉素一类的,还要喷一些杀虫药来防治灰飞虱。另外再喷一些叶面的吸收肥料,快速增加植物营养,提升抗性,常用的有氨基寡糖素之类的。


肉肉苦瓜


水稻叶枯病,病株叶尖及边缘出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属于细菌性病害。


黑龙江亿利达物流


水稻叶子干枯,首先要判断是那方面原因,找到病因,最好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什么时候放水,什么时候排水,肥料是否跟上,预防钻心虫吃心,或其它病。

可以选用25%毒三唑80—10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18%杀虫双水剂250毫升,90%虫杀手可溶粉50克,每亩。

上述药剂任选一种施用,兑水50公斤常规喷雾。有叶瘟的田块,另加7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田间保持水层1—2寸,但水不能淹过秧心。

施药注意

一、施药量要充足且喷洒要均匀,每亩需喷足药液60-75公斤;

二、喷药时要尽量对准适宜部位,钻心虫多集中在中下部或基部为害,喷药时要对准稻丛中下部或基部;

三、施药时田间要保持一定水层(以保持3-5厘米左右的浅水层为好);

四、高温天气期间应避免中午施药;

五、喷药后3小时内遇雨,天晴时要补施药。


逆维思


水稻病害之一,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防治法:利用不同品种抗病性的不同进行防治,从无病区留种,种子消毒,清除病稻草,合理施肥和浅水勤灌,增强水稻抗病力和秧田、大田喷代森铵、杀枯净等药剂。


海水稻体验馆


有可能是气温偏高,加上降雨量少,这样水稻得不到充分的吸收水分,另一个是虫口多而引发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