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英文中有一句諺語,叫做killing the messenger。直譯過來就是射殺信使。與王小波先生提出的花剌子模信使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古羅馬共和國時期,亞美尼亞人建立了他們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大帝國。亞美尼亞的國王提格蘭二世通過與本都的王室聯姻,與米特拉達梯六世(也是他岳父)結盟。有了強力盟友後,提格蘭二世征服了敘利亞和西里西亞,以及小亞細亞半島腹地;並佔領了乞裡西亞,又洗劫了大部分卡帕多西亞地區,將亞美尼亞的勢力達到了巔峰。


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鼎盛時期的亞美尼亞


不過很快,也就是公元前70年,提格蘭二世通過聯姻結來的盟友米特拉達梯六世被西方的羅馬帝國擊敗,躲到了亞美尼亞境內。面對不可一世的羅馬大軍,提格蘭二世有兩個選擇,一是把岳父出賣給羅馬,換取一時的平安(政治聯姻從來都是利益關係);二是繼續支持本都王國,兩家互為犄角,繼續聯合與羅馬作戰。

但是提格蘭二世一條也沒選,因為羅馬軍隊還在黑海南岸收拾不願意投降的古希臘城邦,似乎一時半會兒打不到亞美尼亞。於是提格蘭二世把自己岳父軟禁了起來,靜觀其變。

羅馬軍隊的統帥盧庫魯斯很快就肅清了古希臘城邦的抵抗,完成了對征服地的控制。盧庫魯斯派自己的弟弟與亞美尼亞交涉,被亞美尼亞人傲慢的拒絕了。於是盧庫魯斯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9年,發動了對亞美尼亞的進攻。

提格蘭二世的外強中乾在此刻得到了體現。前線的信使向提格蘭二世彙報了羅馬軍團入侵的消息,正常人的反應應該是立刻組織軍隊迎戰。但提格蘭二世卻害怕羅馬入侵的消息引起內部動亂,斬殺了前來報信的信使。


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強大的古羅馬軍團


亞美尼亞在提格蘭二世的帶領下,東征西討,勢力達到了鼎盛。但是一來新徵服的地盤統治並不穩固,二來亞美尼亞內部仍然是鬆散的,提格蘭二世的威嚴沒有看起來那麼高,稍有風吹草動就搖搖欲墜。雖然憑藉多年的戰績坐穩了國王的位置,本質上提格蘭二世仍然是心虛的。因此強大的羅馬軍團入侵,對提格蘭二世來說,就是一個絕對不能洩露的消息。提格蘭二世通過斬殺信使,隱瞞了這個消息。在第一個信使被宰了之後,自然也就沒有第二個第三個不開眼的人前去彙報真實的敵情,一直到羅馬軍團兵臨城下。

很顯然,斬殺信使並不能讓羅馬軍團退兵。羅馬大軍遲早要打到亞美尼亞家門口的。事情再也無法隱瞞後,提格蘭二世才任命他最信任的兩位將領去應付邊境危機。亞美尼亞人密特羅巴贊尼授命率3000騎兵與輕步兵去拖延羅馬軍團的進軍步伐,希臘人曼西阿斯則成為新首都提格蘭諾塞塔的防衛總指揮。提格蘭二世自己則返回亞美尼亞本土去募集大軍決戰。只可惜為時已晚,在提格蘭諾塞塔,亞美尼亞軍隊慘敗於盧庫魯斯統帥的羅馬軍團,最終亞美尼亞在歷史上曇花一現後,就迅速分崩離析。


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提格蘭諾塞塔城遺址


人類有一種非理性的情感,就是直覺上願意相信好消息,於此同時拒絕壞消息。或者說,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話有點繞嘴,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就好像你舉例子說每年因抽菸致死了多少多少人,抽菸給肺部帶來多少多少傷害,圖文並茂數據詳實,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絕對無懈可擊。但老煙槍們最常見的反應就是:啊呀,嚇死我了,讓我抽支菸壓壓驚。


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抽菸者的肺,別抽菸壓驚了,戒了吧。


這種現象,用英文說,就是那句短語:killing the messenger。用中文說,叫花剌子模信使。該名詞由王小波先生提出,據野史記載,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喂老虎。花剌子模早已淹沒在歷史中,真實性已經無法考證。從提格蘭二世的行為來看,野史也是有現實根據的。我們經常看的古裝劇,往往有類似情節。即邊關被敵國入侵,告急文書如雪片一般發往京城。但奸臣把告急文書全給扣押了不放,與昏君繼續尋歡作樂。最終敵軍攻入京城,奸臣與昏君一起見了閻王。

古代史太沉重,古羅馬又太遙遠,我們用JK·羅琳女士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詳細分析一下這種斬殺信使的心理。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和電影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是西方魔幻文學的一座巔峰。一直以來,《哈利·波特》系列都被人當作兒童文學來看,但是當年電影製片方就曾一再警告:《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將一部比一部陰暗。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一系列小說,其完全可以稱為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絕不是簡單的兒童文學。


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復活的伏地魔


故事情節大家應該都十分熟悉了。在該系列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三強爭霸賽被食死徒滲透,本次大賽實際上是食死徒為了復活他們的黑魔王伏地魔而精心設計的一個陰謀,因為在防衛森嚴的霍格沃茲魔法學校裡哈利受到了嚴密的保護。通過一系列運作,年齡未滿十七歲的哈利被迫參加了這個比賽並最終和塞德里克一起勝出。三強爭霸賽的獎盃實際上是一個門鑰匙,門鑰匙將哈利和塞德里克一起帶到了伏地魔的父親——老湯姆·裡德爾的墳前。小矮星彼得帶著伏地魔虛弱的靈魂早已等候多時,當場殺了塞德里克,並利用哈利的血,老湯姆的屍骨,僕人的右手等東西,將虛弱的伏地魔徹底復活了。哈利在現場目睹了伏地魔復活的全過程,親耳聽到了伏地魔說阿茲卡班的看守攝魂怪將會加入食死徒的陣營,也親眼看到了盧修斯,克拉布,高爾等食死徒在現場向伏地魔宣誓效忠。最終哈利經過九死一生拿到門鑰匙回到了霍格沃茲,並把伏地魔復活以及攝魂怪叛變的消息告訴了鄧布利多,隨後鄧布利多也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魔法部部長康奈利·福吉。

而福吉的反應是這樣的:

福吉大驚失色,就像有人迎面給了他一記重擊。他暈暈乎乎的眨巴著眼睛,呆呆地瞪著鄧布利多,似乎不能完全相信剛才聽見的話。他結結巴巴地說話了,眼睛仍然登著鄧布利多。

“神秘人……回來了?胡說八道。別開玩笑了,鄧布利多……”


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康奈利·福吉


雖然哈利大聲的申辯,但是福吉始終對伏地魔復活和攝魂怪叛變的消息拒絕採信,並塞德里克的死被稱之為一場意外。於此同時,以福吉為代表的魔法部對哈利的態度也產生了變化。哈利不再是那個擁有神奇力量大難不死的男孩,而是一個成天胡編亂造撒謊的蛇佬腔。

在第五部《哈利·波特鳳凰社》中,一開場,在佩妮姨媽家過暑假的哈利和自己表哥達力遭遇了攝魂怪的攻擊,哈利迫於無奈召喚守護神咒驅趕了攝魂怪。未成年的巫師是禁止在麻瓜的世界中使用魔法的,本來只是一個行政案件,福吉卻抓住機會把哈利送上了魔法部高規格刑事法庭中。雖然經過鄧布利多的辯護,哈利被無罪釋放。但是魔法部的態度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他們是希望把哈利徹底趕出魔法世界。以免哈利將伏地魔復活的消息傳播出去。

雖然哈利被證實是遭到了攝魂怪的攻擊才被迫使用魔法的,因此被無罪釋放。但是魔法部並未放棄對哈利以及鄧布利多的打擊。魔法部通過插手霍格沃茲的教育,將口蜜腹劍的烏姆裡奇安插進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擔任黑魔法防禦術的教授。烏姆裡奇抓住一切機會打擊哈利,將哈利用生命帶來的消息斥之為撒謊;並施詭計趕走了鄧布利多,又利用關禁閉的機會,給哈利上了私刑,讓哈利的胳膊變得血淋淋的。


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給哈利上私刑的烏姆裡奇


魔法部曾經經歷過伏地魔統治的黑暗時代,對那個時代的痛苦是深有感受的。從常理說,伏地魔復活的消息傳來後,魔法部應該立刻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伏地魔從新掌控魔法世界。然而魔法部部長福吉以及烏姆裡奇等人始終拒絕相信這個消息,對帶來這個消息的哈利可謂恨之入骨。雖然當著鄧布利多的面,福吉無法對哈利做什麼。但是一有機會,魔法部就對哈利進行相當嚴重的打擊報復。就好像提格蘭二世斬殺信使隱瞞羅馬軍團入侵的消息那樣,魔法部抓住一切機會要把哈利趕出魔法世界隱瞞伏地魔復活的消息。

這就很奇怪了,因為魔法部要對抗伏地魔的話,鄧布利多是一個很強大的助手。當年伏地魔勢力最強大的時候,也不敢染指霍格沃茲。但是伏地魔復活後,魔法部非但不與鄧布利多聯手抵抗伏地魔,反而將鄧布利多趕出學校,並要盡一切可能讓哈利封口。


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阿不思·鄧布利多


斬殺信使並不能讓羅馬軍團退兵,堵住哈利的嘴也並不能讓伏地魔良心發現。隱瞞消息是一個很愚蠢的行為,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其實從福吉和鄧布利多的爭吵中,也能看出一二。

鄧布利多的聲音裡沒有絲毫威脅的成分,它聽上去只是一個聲明,但福吉卻暴跳如雷,彷彿鄧布利多正舉著一根魔杖朝他逼近。

“好啊,好啊,鄧布利多,”他威脅著揮動著一根手指,說道,“我一直給你充分的自由。我一向對你尊敬有加。我也許並不贊成你的一些決定,但我總是保持沉默。沒有多少人會允許你聘用狼人,留用海格,或不請示魔法部就擅自決定教學生什麼東西。不過,如果你準備同我對著幹——”  

“我惟一想要對著幹的,”鄧布利多說,“是伏地魔。如果你也反對他,康奈利,那麼我們還是同一陣營的。”

福吉似乎想不出該如何回答。他的兩隻小腳站立不穩,前後搖晃了片刻,用雙手旋轉著他那隻圓頂高帽。最後,他說話了,聲音裡有一絲企求的成分,“他不會回來的,鄧布利多,他不可能……”

從福吉的反應來看,福吉雖然擔心伏地魔復活入侵,但是更擔心自己丟掉魔法部部長這個位置。就好像提格蘭二世雖然擔心羅馬軍團,但是自己的王位才是第一順位看重的東西。

福吉自己心裡知道,鄧布利多是一個偉大的魔法師,只要鄧布利多願意,鄧布利多很輕易就能威脅到福吉部長的職位。雖然鄧布利多一再表態對部長的位置毫無興趣,但是福吉始終對此十分擔憂。因此鄧布利多說伏地魔復活的時候,福吉第一反應是鄧布利多在利用哈利製造恐慌,然後趁亂謀取魔法部部長的位置。對官位的迷戀,讓福吉失去了正常的判斷力。

雖然福吉心裡隱隱的覺得伏地魔復活的消息是真的,以至於福吉的聲音裡帶了一絲祈求的成分。但是福吉是絕對不會公開承認這個消息,因為一旦承認了這個消息,後續的連鎖反應太大了。福吉心裡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是無法掌控局面的。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福吉使出了一個官僚政客最常用的手段。

伏地魔復活後,福吉面臨的選擇無非就是公開承認或者隱瞞真相。福吉作為一個政客,第一選擇就是先公開否認消息,如果能偷偷解決掉最好,大家升官發財;實在解決不掉,自己可以用不知情來開脫,最多就是個失察之罪免了職。如果選擇了公佈真相,那麼很自然,福吉作為魔法部的部長,就要擔任起維護魔法世界秩序,抵抗伏地魔入侵的責任。伏地魔是黑魔王,魔法世界最厲害的黑巫師,福吉個人的能力是肯定無法對付。到時候鄧布利多或者其他人有了更傑出的表現,那麼對福吉職位的威脅將會更大;如果抵抗失敗,福吉作為部長要負最大的責任。這就不是簡單的失察了,是要擔任指揮失誤的責任。一般敗軍之將都要上軍事法庭,福吉的無能葬送了魔法世界,那不是簡單的丟了官就能完事的。就算魔法部這邊放過他,伏地魔也絕不會放過他。因此,無論伏地魔復活的消息是真是假,在福吉看來,必須是假消息,鄧布利多必須趕出霍格沃茲,哈利必須乖乖閉嘴。雖然隱瞞消息並不能阻止伏地魔的入侵,但是隱瞞消息成功的讓福吉多幹了一年魔法部的部長。


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伏地魔與鄧布利多在魔法部大戰


後面的事大家也知道,魔法部的內耗浪費了阻止伏地魔反撲的絕佳時機。伏地魔和食死徒經過猥瑣發育,堂而皇之的攻入了魔法部的神秘事務司並和鳳凰社成員大打出手。此時的福吉再也無法隱瞞,被迫發表了一個聲明,那個名字都不能提的人又回來了,並再一次展開了活動。

魔法部部長康奈利·福吉在星期五晚上的一個簡短聲明中證實了那個連名字都不能提的人又回到了這個國家,並且再一次展開了活動。  

“我不得不十分遺憾地宣佈那個自詡為魔王的巫師——噢,大家知道我指的是誰——還活著,而且又在我們當中活躍起來,”福吉在向記者們致辭時說,他看上去既疲倦又狼狽不堪,“同樣遺憾的是我們要報道阿茲卡班的攝魂怪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它們已經表示反對繼續為魔法部工作。我們相信這些攝魂怪目前正在為那個魔頭效力。  

“我們強烈呼籲魔法界的民眾們保持警惕。魔法部正在出版家庭及個人初步防禦指南,並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免費分發到所有的巫師家庭。”  

魔法部的此次聲明引起了魔法社會的警惕與不安,儘管他們剛於上週三接到魔法部的保證:“無論當前盛傳什麼謠言,而神秘人正又一次在我們中間活動的說法純屬一派胡言。”  究竟是什麼促使魔法部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詳細情況尚不清楚,但是可以確定一點,那個連名字都不能提的人帶領一幫追隨者(大家知道是指食死徒)於星期二晚上進入了魔法部。

福吉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試圖說服大家“伏地魔已經回來”是鄧布利多說的謊言,哈利·波特是個愛搗亂、甚至精神不穩定需要收拾的無良少年。伏地魔則趁機大力發展,對非黑巫師以及麻瓜發動了新的戰爭。為此食死徒毀壞了一座大橋,殺死眾多麻瓜,並釋放了英國西南部的巨人,導致大量財物損失和人員傷亡。眾多事件發生後,福吉自然不可避免的下臺了。接替福吉的是傲羅出身的魯弗斯·斯克林傑。只可惜為時已晚,食死徒還是攻破了曾經牢不可摧的霍格沃茲魔法學校,伏地魔也從新掌控了魔法部。而那個積極打擊哈利和鄧布利多的烏姆裡奇,在伏地魔掌權後很迅速的就投靠了伏地魔。如果不是鄧布利多臨死前的精心佈置,斯內普的深沉隱忍,哈利,羅恩,赫敏,納威等人的勇敢和智慧(主角光環始終是存在的),魔法世界只怕至今還在伏地魔的控制之下。


魔法部為何隱瞞伏地魔復活——再談西方的killing the messenger

納威幹掉了最後的魂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