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和果敢斗了70年,为何还无法收复果敢?

zyl961955197


果敢是缅甸的一个自治区,面积约为2700 平方千米,人口约 22 万,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市的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以及保山市的龙陵县接壤。其中 90%以上为果敢族,以汉语为官方语言,保持着汉族的文化传统。

关于果敢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二,“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来,“果”是掸语的九,“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三,以中文释义,果敢则为果断、敢为的好词句。

果敢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秦时为哀牢,东汉时为永昌郡,东晋南朝时属宁州永昌郡,唐朝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宋朝大理国时属永昌府,元代时分属云南行省的镇康路和孟定路,明代分属永昌府镇康州和孟定府。清顺治十五年(1658 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兵败后一路出逃,退入缅甸。吴三桂一路追击永历帝,清康熙十八年(1661 年),缅王将朱由榔送交清军,次年 4 月,永历帝上吊而亡。

朱由榔的部下随从,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俱逃入科干山避难。其后,清朝在今腊戌附近设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难以切实治理,这一地区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

近代以后,英国通过武力和外交,将科干山从中国手里夺取,从此,果敢地区在名义上也脱离中国了。

抗日战争时,果敢土司杨文炳因抗日有功,与其子杨振声入境,在昆明被云南省主席龙云接见,随后又到重庆,被蒋介石召见。1948 年 1 月缅甸独立后,杨文炳次子杨振材担任缅甸政府上议院议员兼掸邦财政厅长,三子杨振声任下议院议员。在缅甸首届国会上,杨振材提出“果敢系缅甸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的合法公民权益”的议案,经国会通过。

1962 年 2 月,中缅两国划界,处于各种原因的考虑,果敢地区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此时的果敢其实脱离缅甸政府的管理,对缅甸政府来说这是不能容忍的。1963 年 8 月,缅甸政府军中央情报局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在仰光、腊戌、东枝等地抓捕果敢地区的头面人物如杨文灿、杨金秀、杨振材、罗星汉等。1965 年 4 月,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杨振声带着部队和家属西渡萨尔温江,南下泰国流亡。

同年 6 月,彭家声在果敢百姓的支持下成立“果敢人民革命军”,公开与政府军对抗。1967 年 7 月,彭家声部遭到政府军和杨振材部围攻,在弹尽粮绝、处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进入中国边境一侧请求援助。1968 年,兵败后接受缅甸共产党领导的彭家声打着缅甸共产党人民革命军的旗号再返果敢,其部队经过训练,改编为缅共人民军果敢一支队,彭家声任支队长。1969年 3 月,兵败的缅甸政府军放弃果敢,撤至滚弄,并强迫果敢 3000 多户百姓 15000 多人搬家。至此,果敢进入了缅共时代。

1989 年,彭家声在果敢杨龙寨召开会议,发表声明,宣布脱离缅共。驻萨尔温江以西的一旅、二旅、贵概县大队和原缅共果敢县大队共4 000 余人与彭家声一道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以下简称果敢同盟军),由彭家声任司令,接管了缅共在果敢的一切权力机构。果敢从缅共时代进入待彭家声时代。

经过谈判后,缅甸政府明确表明认同果敢同盟军的合法地位,果敢同盟军辖区被缅甸军政府命名为掸邦第一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果敢特区),把同盟军编为监察部队,彭家声既是监察部队的司令,又是特区地方政府主席。果敢特区名义上归属缅甸中央政府,但拥有独立的政府、军队、税收和法律制度,对中央政府不承担任何义务。至此,果敢地区开始了长达 20 年之久的高度自治性地方政权的历史。

虽然果敢此后与政府军没有什么大冲突,但是内部也是内讧不断。

1992 年,果敢同盟军发生第一次内讧,杨茂良兄弟打败彭家声,彭家声率残部投奔主政缅甸掸邦第四特别行政区的女婿林明贤。杨茂良成为果敢同盟军的司令,杨茂安为副司令。

1995 年 ,果敢同盟军出现第二次内讧,驻扎在勐固的果敢同盟军 128 师副师长李尼门发动兵变,举兵反杨,彭家声则趁机夺回果敢,杨茂良见势不妙,向缅甸政府军求救,

缅军也趁机进入果敢,之后一直牢牢控制着从清水河、老街至慕泰193 公里地段上所有的制高点。而杨茂良向缅甸政府求救时,缅甸政府提出的条件是交出军队的指挥权,以及武器库,这引起了他部下的不满,其部下白所成、王国政魏超仁、蒋忠明的又重新投靠彭家声。

截止 2009年果敢事件爆发前,果敢同盟军编制为 4 个步兵营、1 个炮营和 1 个警卫连,总人数3000 余人,其中作战部队1800 余人。

对于这支武装力量,缅甸政府一直是欲除之而后快。2009 年8月8日,缅甸政府军借口搜查毒品,派出 30 名警察突然包围老街杨龙寨的果敢特区军械修理厂并准备搜查,遭拒绝后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形成对峙。


对峙期间,果敢同盟军发生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内讧,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白所成和魏超仁、刘国玺等率部哗变,成立果敢特区临时管理委员会,白所成自任主席,彭家声及其家族成员都被排除在领导成员名单之外。随后,白所成率部协同缅甸政府军在果敢老象塘向彭家声部发起攻击。缅甸政府军甚至动用大炮等重武器对杨龙寨等地猛烈进攻,彭家声余部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越过边界进入中国镇康县境内,并交出武器,政府军随即彻底控制了整个果敢地区。而彭家声本人也在兵败后不知所踪。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冲突中,约有1.3万果敢人逃入中国境内,中国政府在解除他们的武装后,都对这些人进行了妥善的安置。

这次事件后,彭家声便销声匿迹。2014 年 12 月中旬,隐居多年的彭家声公开声称,他领导的果敢同盟军已经复出,并伏击了缅甸政府军。2015 年2月9日,彭家声部实施“光复果敢”行动,并派311旅 4 个营近 600 人潜入果敢,对果敢慕泰、贡章、老街、道水等地发起攻击。缅政府军投入一个师 2000 人清剿彭部,“2.09 事件”全面爆发。随着战的推移,彭家声部逐步又投入 211 旅、411旅,兵力一度达到 3 000 余人。缅甸政府军则先后调集 6 个作战师、3 个作战指挥部,约 1.2 万人,对彭部实施清剿。

此次果敢冲突持续了4个多月,造成缅甸边民6 万人为避险、避战涌入中国,引发了诸如社会治安、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境赌博等等社会性问题。

2017年3月6日,果敢同盟军对缅甸果敢的军营、警察局和相关目标发动攻击的同时,还对中缅边界 125 界桩和 127 界桩之间缅军军营发起攻击,双方发生激烈交火,果敢冲突风云再起。据不完全统计,“3.06 事件”造成5 名警察、5 名平民在内的大约 30 人死亡。

2018年年末,果敢、德昂、若开三支武装在中国昆明发表和平声明,而随后缅甸国防部也发表了单方面全境停火声明,这似乎让人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不过和平之路依然曲折而漫长。

从1948年缅甸独立到现在,缅甸政府和果敢一直处于打打停停的状态,为什么果敢这么一小块弹丸之地,缅甸政府都一直没有彻底收复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果敢地区主体是汉族,对缅甸没有国家认同感

果敢地区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绝大多数人操汉语云南方言,在 1983 年被缅甸政府正式定名为果敢族,为缅甸 135 个民族之一。果敢族主要由 6 次大的人口流动所形成:一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商人马帮的后裔;二是追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并流落其地的官兵后裔;三是明末清初由应天府先迁居大理,再迁居果敢的上元县柳树湾大石板人杨高学的后裔;四是二战时期流落当地的国民党远征军、解放战争时期溃败逃亡缅北的国民党将士及其后人;五是缅甸共产党统治前期到果敢参加缅甸共产党的中国知青及相关人员;六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商、打工和逃避犯罪打击等各种因素定居果敢的中国移民。不难看出,虽然果敢族人具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但其构成和来源比较复杂,对中国有文化认同但无政治法律身份。同时,他们没有形成对果敢族的民族认同,多数果敢人因为没有取得缅甸的公民身证,对缅甸既无国家法律身份也无文化认同。

而缅甸的民族政策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缅甸一直实行大缅族主义,对缅甸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一直很不友好,一直试图武力征服,而不是和平相处,这也是缅甸境内这么多民族武装存在的原因。

二 缅甸政府军自身战斗力太渣

缅甸内部混乱异常,各党派相互攻击,军队内部腐败严重,想组织起来有效的战斗力本身就是一件麻烦事。初期的果敢军队是国民党遗留下来的,首先他们在装备上本就不弱于缅甸,战斗力方面,缅甸军队也不是对手。而且,果敢虽小,但是山高林密,缅甸政府军虽然能打败果敢军,但是一旦逃入大山,政府军也没有办法了。

三各个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缅甸势力太过复杂,这这么小一个国家,内部竟然有150多个民族,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那么这么多的民族对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噩梦。果敢同盟军有着克钦独立军,德昂解放军,佤联军等有力的支援者,缅甸政府军想要击败果敢盟军,就需要面对这么一大股势力。而缅甸政府军恐怕没有势力一口吞下这么多民族武装。


一卷青史


战斗力只有五的缅甸军队。

当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和平解放之后,国民党残兵败将三万余人退到缅甸的果敢地区。当时缅甸军政府派大军来围剿,结果均被国民党军队击败。不仅如此这些军队还严重威胁到了云南边境的安全,经过中缅两国的协商,解放军入缅作战,成功消灭了大部分国民党军队,剩余的国民党残兵退入老挝、泰国境内才逃过一劫。事后这些国民党军队有的返回缅甸的果敢地区,有的留在老挝、泰国境内的金三角地区。

这些剩余的国民党军队在果敢和当地的土司家族融合,使果敢地区武装实力大为长进。后来缅甸政府军虽武器装备先进,多次出兵攻占果敢地区,但每次等装备落后果敢地区的军队重振武装之后,政府军就被赶出果敢。果敢地区丛林密植,有着“果敢王”之称的彭家声数次被缅甸政府军击败,在缅甸军队大兵压境都不能消灭果敢地区军队的主要力量,也为日后的果敢地区反复易主埋下了先决条件。不过缅甸在2015年攻下果敢地区,开始在果敢强制推行缅文教育,这或许是缅甸要收复果敢的一个信号。


陆弃


缅甸和果敢斗了70年,为何还无法收复果敢?


我们知道,在中国云南与缅甸之间,有个地方被称为果敢,2700平方公里,还不到我国一个县大,人口也只有25万,是个弹丸之地,但是拥有67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人口超过5000万的缅甸政府却和果敢斗了70年,始终无法收复果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具体原因是:

一是果敢人民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战斗意志强。果敢虽然面积很小,人口不多,但86.57%是汉族人,而且都是明朝军队以及近代国军后裔。在明朝末年,清军打入中原,明永乐帝朱由榔带领残军旧部被迫逃到此,后来吴三桂带部队来到此地,逼迫缅甸王交出朱由榔,朱由榔就被吴三桂带回国内,并且在云南施以绞刑。朱由榔虽然死了,但是他带领的残军旧部一直留在了果敢,这也是最早的果敢汉人,至今他们都还声称自己是明朝军队的后人。朱由榔死后,一同过去的将领杨高学及其家族率旧部在此建立了杨氏土司政权,并且世袭传承。清朝中期,果敢不断扩大自己领土,并承认自己是清政府领土,为清政府守卫边疆,并且多次被清朝政府嘉奖。因此果敢人继承了汉族人强大的战斗意志,并且果敢人一直都生活在战乱中,他们不仅有着非常强的战斗能力,而且打起仗来根本不要命,缅甸的军队和这些不怕死的人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正是因为果敢人抵抗强烈,所以缅甸军队才不能彻底征服这里。

二是缅甸内忧外乱,不能全身心收复果敢。我们知道,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总共有13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武装,最大的有克钦独立军,还有佤邦的军队,这些军队都是缅甸的劲敌。自从独立之后,缅甸的局势一直十分混乱,多次发生分裂和内战,混乱持续了几十年。而作为掌控军权的缅族,则又实行大民族主义,不断排斥其他民族,就连主张名族平等的缅族首领昂山将军也被暗杀,一直到2005年,迫于国际压力,缅军才放弃独裁,实行了民主选举。所以,缅甸政府不仅要应对外部国家的战争,还要应对时常会出现的内乱,缅甸政府建立以来,70年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忙于围剿,这就让他们的政府变得非常贫困,国内的实力也有明显下滑,很难去应对果敢。

三是果敢占据地形优势,善于打游击战。从地理位置上看,果敢位于缅甸北部,这一地区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而且气候炎热,树木繁茂,最适合打游击。一旦果敢军队在战事中受挫,他们就会躲进树林中,缅甸军队的优势无法发挥,而且果敢人对这一地区的环境和地形更为熟悉,可以通过游击战的方式弥补人数不足的劣势。复杂的地形也为果敢人对抗缅甸军队提供了极大地帮助,时不时出来打个冷枪,搞得缅甸政府军没办法长待。即使到现在,缅甸政府军虽然进入果敢,但是果敢的独立军进入山区,随时给予缅甸打击,防不胜防,剿又剿不灭,这也是果敢地区难以征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缅甸政府军的战斗力太弱。因为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他们的政府军也是多民族军队,各民族之间矛盾已久,所以军队凝聚力不强。再加上缅甸常年内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strong>展,从而不能购买先进的武器,缅甸政府军还有厌战情绪,因此造成战斗力不强的结果。二战时期那些逃窜到缅甸金三角的国民党残部,仅就这些在我们国内只能算是三流的部队,就能把缅甸政府军打的落花流水。国民党残部在从云南逃到缅甸之后,曾数次遭受过缅甸政府军的围剿,只不过最后的结局都是以他们获胜、缅甸政府军落败而归告终。

五是果敢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武器。我们知道,果敢地处金三角,一直是制毒贩毒的发源地,毒品贸易使得果敢武装拥有很大的经济实力,因此可以购买先进的武器,对付缅甸政府军简直是游刃有余。

六是果敢有其他“盟友”的支持。在缅甸北方地区存在着大量独立的军阀势力,这些军阀势力的存在,其实无形中为果敢分担了很多缅甸政府军施压而来的压力,这也是果敢军阀势力后来一直能存活到2010年的原因之一。

所以,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原因,无论是是从经济实力、还是战斗力方面,缅甸都不容易收复果敢。


葛大小姐


首先说明一点,果敢的确曾经长期处于高度自治状态,甚至拥有自己的武装和行政体系,但自从2015年3月之后,缅甸政府已经基本上控制了果敢地区。

果敢地处中缅交界地带,面积只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万人。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其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解释。

其一,果敢的名字源于“科干山”,英国殖民者曾以此山称呼整个果敢地区,后来当地人又将“科干山 ”音译为“果敢”。

其二,“果敢”是掸语九户人家的意思,后来演变为整个地区的称呼。

果敢在历史曾长期属于中国,清朝时期这里一直是由杨姓土司镇守。

(果敢地图)

杨氏土司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当时抗清名将李定国旗下有一员大将叫杨高学,他在李定国去世后投降了清廷,清廷于是在缅北地区设立木邦宣慰司,委任杨高学世袭统治该地。

在这里要先介绍一下明清时期的“羁縻制度”和“土官制度”。“羁縻制度”是中央王朝统治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重要方式,是由中央赐予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官职,然后由当地首领负责向中央缴纳赋税和维持治安,而少数民族首领的官职则可以世代相传,这些世袭官员就被称之为“土官”。

说白了,明清的“羁縻制度”和“土官制度”就相当于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央封你在此世袭当官,你替中央维护在当地的统治。

“土官制度”看似是君臣有别,但实则是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斗争的无奈妥协之举。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推行“改土归流”,废弃“土官”改为“流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过皇帝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对于一些偏远山区,中央还是坚持了“土官制度”,果敢地区就是如此。

在杨高学死后,杨家第二代首领杨猷才基本控制了果敢地区。由于果敢地区地处偏远山地,清廷对这里的统治力较弱,不愿意大动干戈,于是就册封杨猷才为“诰封奉正大夫”,此后杨家世代镇守果敢。

乾隆年间,缅甸国力逐渐强大,开始骚扰中缅边境,果敢也饱受缅甸的侵略,时任果敢首领的杨维兴多次请求云贵总督支援。在屡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乾隆皇帝下令进兵缅甸,清缅战争打响。

清缅战争打了八年时间,双方基本上算是打了个平手,缅甸侵略云南的野心没能得逞,而乾隆皇帝灭掉缅甸的企图也没达成。但清军此战至少为云南赢得了上百年的和平,果敢地区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也没有再经历大的战争。

至1840年,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的那年,云贵总督李星沅念杨家守土有功,册封杨猷才的曾孙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杨家正式成为合法土司,杨家的土皇帝位置更加稳固了。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缅甸逐步被英国人吞并,英国开始蚕食中缅边境。而面对从南面来的英军,杨家第六代传人,同时也是杨氏第二代土司的杨春荣投降了英国。

有趣的是,英国人处理偏远山区的方式与清帝国是完全一样的,对于这些地区英国人也懒得管,他们感觉杨春荣对大英帝国还算恭敬,于是就命他继续在果敢当土司。

1895年,大清国在甲午战争战败,英国则趁机强迫清廷签署了《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果敢并入英属印度。(缅甸被吞并后就是划归英属印度管辖)

二战爆发后日军席卷整个东南亚,缅甸也未能幸免,果敢也成为了日本占领区。

日军占领缅北之后就立马召集当地土司,勒索各种军用物资,时任果敢土司杨的文炳不堪日军勒索,率部逃往云南,向重庆国民政府表示愿意率土重归。

原本这是一次中国收复果敢的大好时机,但是在抗战的大环境下,蒋介石不愿意和英国人闹翻,于是婉拒了杨文斌的请求,没有接纳果敢。不过蒋介石还是嘉奖了杨文斌,并将他带来的人马编入国军。

对于杨文斌的内附,驻守在云南的国运认为杨文斌内附不过是权宜之计,他内心其实并不想放弃权利,他所谓的内附不过是想借助国军的力量驱逐日本人而已,因此云南当地的国军对他很不信任。

1943年因为怀疑杨文斌私通日军,国军将杨文斌给逮捕了,直到1947年才将他释放。此次被逮捕的遭遇也使得杨文斌和国民政府之间彻底决裂。

二战后缅甸获得独立,杨文斌则代表果敢加入了由缅甸政府倡议的《彬龙协议》,果敢正式成为缅甸的一个自治区。

但是在1960年,随着奈温发动军事政变上台,缅甸中央政府一概往日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不断地收拢地方自治权利,引发了缅北地区的大动荡。

而就在此时,大批在内战中败退的国民党残军进入缅北地区,当地土司便与这些国民党军联合起来,一同对抗缅甸政府军。

面对着菜鸡一般的缅甸政府军,国民党残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他们打得抱头鼠窜。随后为了补充军事人才,国民党残军联合杨氏土司首领杨振材在缅北举办了军事训练班,这里培养了大量缅北风云人物,曾经的果敢王彭家声也是出自这里。

(彭家声)

彭家声自称祖籍四川,汉族人,早年间参加过国民党残军的军事培训班,之后他跟随杨振材,直到1967年他与杨家决裂,双方互为仇敌,展开了对果敢的争夺。到1989年彭家声成立果敢同盟军,击败了世袭果敢三百多年的杨家,逐渐过得了果敢的统治权。

但是杨家毕竟树大根深,果敢的内讧也一直没有平息。而缅甸政府也抓住时机,在2009年进攻果敢时,面对缅甸军政府的大军,身陷内乱的果敢同盟军迅速各主要城镇,退入深山老林打起了游击。时至今日,果敢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缅甸国防军所控制。

(今天果敢与遇云南的边境地区已经被缅甸军方所控制了)


千佛山车神


果敢的现状是,缅甸政府基本掌控了果敢的大局,正在逐渐进行缅甸国家化认同。虽然果敢的彭家声部还在反抗,双方时有交火,但果敢整体上还是控制在缅甸中央政府手里。

果敢曾经在历史上长期割据,缅甸政府军拿他们没有办法。



在缅甸和中国交界,美丽的掸邦高原上,有一块神秘的地方叫果敢。它的面积有2760平方公里,跟中国的国境线有250多公里,紧挨着中国云南。

当地的民族以果敢族为主,可是果敢族其实是学术界的说法,实际上,果敢族就是汉族。

这里的人说汉语,写汉字,甚至流通人民币,用的是小米、华为手机,装的是中国移动和电信公司的手机卡。到家里看看,空调是格力,电视机是海尔,洗衣机是美的。更不可思议的是,果敢地区使用的电力还是我们中国的南方电网通过云南输变线路输送到老街变电站的。

满大街行走的都是中国人面貌的果敢人,如果不知道,还真以为是在云南的边境小镇呢。



果敢目前在缅甸的政治地位是自治区,首府在老街市,紧邻我们祖国的云南省,跟云南的镇康县隔江相望,一条萨尔温江像一条纽带,把同为黄头发和黑皮肤的两岸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我们不敢夸口说,果敢地区的常驻人口都是汉人,但25万果敢人,最起码有23万都是华人。占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九左右。

果敢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一直被中国政府管辖,早在中国元朝时期,果敢就是中国政府的管辖地,并且在100多年前还是中国领土。

直到1894年,中国跟当时殖民缅甸的英国方面重新划定边界的时候,中英双方签订协议,果敢地区被划入了缅甸。

要知道中英确定果敢地区归属的时候,鸦片战争已经爆发了50年,中国政府签下这份协约很大程度上是身不由己的。

了解到这里,你也许明白,果敢人为什么一直要求独立了。因为果敢这片土地生活的就是地地道道的华人,他们在血缘上、感情上、文化上跟缅甸大多数居民还是有点隔阂,自然缺乏情感认同。



果敢在划归英属缅甸之后,虽然那里的中文被称为果文,汉语不叫汉语叫果语,那里的汉人也叫果敢族了,但名称可以改,中国心改不了,当地人对于“缅甸人”这个说法,始终是没有什么认同的。

但中国政府始终尊重果敢地区的现状,尽管果敢地区在抗战爆发后还踊跃参加抗战,但国民政府并没有对果敢施加影响。尤其是六十年代,中国政府跟缅甸重新确认中缅边界再次重申果敢的归属。因此,在果敢闹独立的时候,中国政府是不予承认的,国际上更没有几个国家承认他们独立。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独立,必须要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要该地区大多数居民认可,然后要么是所属国政府点头,要么是背后有俄罗斯这样的霸道势力力挺。而果敢地区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所以独立是镜花水月,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无可否认的是,果敢地区长久以来的抵抗,曾经让缅甸政府很头疼。


缅甸政府自己的政策有很大的问题,缅甸中央政府采取的是“大缅族”主义,对果敢的人民采取了歧视政策,没有尊重“少数民族”的利益。经济上不支持,政治上也不尊重大家的权益。因此,果敢人民对缅甸军政府非常失望,跟政府离心离德。

其次,果敢地区的武装势力不愿意受制于人,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

所以,在果敢人民的支持下,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有了人民的支持,政府军按倒葫芦起了瓢,被搞得晕头转向、疲于奔命。

果敢地区地形复杂,丘陵林立,森林密布,政府军在那里无法开战大规模行动,而分离武装却如鱼得水、机动灵活。靠着地形优势和民众支持,政府军在战斗中很难讨到便宜,即使出动数倍于果敢军的人数,也很难消灭果敢武装力量。

另一方面,缅甸北部的半独立地区远远不止果敢一个,如克钦邦、佤邦等地的情况和果敢大同小异。这些半独立的割据政权彼此互相结盟,牵一发而动全身,缅甸政府无法将他们各个击破,因此缅北局势迟迟悬而未决。


但从长远来看,果敢地区的独立势力也注定掀不起大浪,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t没有一个有号召力,有能力的众望所归的组织,山头林立,矛盾重重。开始是缅共跟杨氏的土司武装水火不容,内斗不止,给了缅甸政府可乘之机。

后来出了个罗星汉当了叛徒,跟杨氏的部落武装大打出手,相互火拼。到了九十年代,缅共自己窝里反,军阀彭家声又另立山头。

第二,\t他们拉山头,闹独立是为了团体的利益,跟果敢人民的幸福无关。从现实上讲,果敢的地方武装并没有给当地带来什么繁荣和福祉,反倒是缅甸政府出于各种目的为当地兴办教育,建设基础设施等。

第三,他们的独立克里米亚独立不一样,他们没有认同哪个国家和民族,只是为了搞独立王国,而且意识形态、政治理想都是统统没有,跟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注定不会成功。

所以他们闹独立的时候,美、中、英、俄大国没有一个支持。

因此,尽管果敢地区闹独立曾经那么凶,政府军镇压的时候,炮弹曾经落到了中国境内,但中国始终保持克制,从未想过要干涉。 因此,果敢的独立运动注定走不远。

2011年3月,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缅甸中央政府正式控制了整个果敢地区。其后虽然果敢武装不断发起抵抗,但大局已定,不会再有反复了。


小约翰


果敢地区原来是我国的领土,隶属云南省,现在全称是“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属于缅甸了,人口大约有25万人,其中90%人口为果敢族,大部分人就是华裔了,果敢紧邻云南省临沧市管辖下的几个县,位置特殊。

缅甸和果敢斗了70年,为何还无法收复果敢?主要是文化和民族差异太大,说的语言和习俗都不一样,无法融合吧。

果敢人心理上更认同自己是汉人吧,

只是因为历史原因,又已经是缅甸人了。

果敢原来一直就是属于我国的领土,在13世纪至14世纪,果敢就是元朝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管辖的领地,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朝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反清复明”失败,被吴三桂在昆明的逼死坡缢死。

永历皇帝是死了,可是他的部属还是很有骨气的,只有少许的人投降清军,大部分人都在永历帝部下杨高学的带领下进入果敢地区避难,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其实也是汉人了。

杨高学去了果敢后,当地进入了300年左右的杨氏土司政权时代,需要说明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果敢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了,但是果敢的时任土司杨文炳还是不愿意给日本人卖命,他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我国的官员坚决要求:率土重归,参加抗日战争。

可以说,果敢人也是很积极抗日的。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1960年,中缅两国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把果敢地区直接划给了缅甸,可是这里的人却大部分都说的是汉语,和缅甸是格格不入的。

1965年,缅甸废除了将近300年的杨氏土司制,时任果敢土司杨振材之弟杨振声带着600多个人南下泰国定居,缅甸政府军的步兵第6营和第39营宣布接管果敢。


可是没有过多久,杨氏土司的一个部下彭家声宣布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又开始和缅甸政府军抗衡,还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他成了领头羊“果敢王”。

彭家声率领的果敢军和政府断断续续打了20多年,并于1989年宣布成立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是特区主席,果敢人成了缅甸境内135少数民族之一,果敢族。

不过之后的果敢也是内乱不断,

彭家声还被赶出了果敢地区。

不可否认,彭家声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例如禁止罂粟种植,在果敢内乱不断的情况下,他们还发动捐款,给汶川大地震捐款一百多万,要知道当地的果敢人可是一点也不富裕的。

多年之后因为战乱,果敢难民无家可归,很多人涌入云南境内,都得到了较妥善的安置,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的,因为这些人其实也是华裔了。

彭家声试图在2014年重新收复果敢,但是失败了,他也销声匿迹了,缅甸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一边缘地带,在控制了果敢之后,引入了很多缅语教师,让他们也学习缅语。

只是这里还是用的临沧区号0883,全境都有我国电信和移动网络,特区政府的《果敢特区报》、《果敢民族报》等报刊还是用的中文,我国也有很多老师过去支教,果敢这里要想真的彻底融入缅甸,估计还是长路漫漫,需要很长的时间了。

纵观历史,果敢人也是汉族后裔了,

希望他们都幸福,得到善待吧。


湘西小木鱼


首先纠正题主一个错误,果敢地区早在四年前的2015年,已经被缅甸政府控制。但在2015年之前,果敢地区一直保持高度自治,形同割据,是实际上的独立王国,缅甸政府对此无能无力。

果敢又名麻栗坝,相传果敢人是南明李定国部的残军后裔,这个地区属于驰名世界的“金三角”的一部分。这个地区长期由地方土司杨氏世袭统治,形同土皇帝。

上世纪中期,杨氏土司统治者杨振材、杨振声兄弟被缅甸政府驱逐出境。本为杨氏兄弟部下的彭家声崛起,他在缅甸政府和缅共的夹缝中求生存,势力逐步壮大。

1989年,彭家声成立果敢同盟军,脱离缅共宣布果敢地区独立。开始了对果敢地区20多年的统治。但是他的内部并不牢固,叛乱时时发生。1992年,彭家声部下杨茂良驱逐彭家声,坐上了果干地区的土皇帝。


1995年,彭家声东山再起,击溃杨茂良复辟,但他的威望逐步下降,使得缅甸政府看到了收复果敢的希望。2011年,缅甸政府控制果敢部分地区,2015年,果敢完全被缅甸政府控制。

果敢地区之所以能长期独立,得益于缅甸政府军事实力的弱小。而果敢地区的军队得益于扬威金三角的国民党残部李国辉、李弥当年的训练,拥有高于缅甸政府军的战斗力,这就是果干地区能长期独立的原因。


林屋公子


这已经是过去了很长时间的陈年旧事了,虽然说以前缅甸政府搞不定果敢,但并不意味着缅甸政府就一直无法解决果敢的问题。

在10年前,缅甸政府就通过里应外合的方式从彭家声手中夺下了果敢的掌控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缅甸政府军一直苦恼万分的果敢问题成为了已经被解决的定论,根本就不存在缅甸还无法收复果敢的问题。

在4年前的时候,失去了对果敢掌控权的彭家声也曾经带人对果敢发起过反攻,只不过当时因为实力差距太过于悬殊,他们当时并没有那么能夺回果敢,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果敢至今仍一直掌控在缅甸政府军手中。



果敢曾经的辉煌

不过这都是最近10年内发生的事情,早在10年之前,果敢的状况与现如今是大有不同的。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们逃窜到缅甸的国民党残部影响下,果敢地区的人们就和其他金三角地区的人们一样开始疯狂地种植起了罂粟、炼制起了鸦片。


那时候,国民党残部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训练学校,打算从当地的青少年中培养出一群果敢善战的士兵,以补充自己和缅甸政府军队战斗所消耗的士兵数量。

正是在交易鸦片所获得的钱财以及国民党全部所训练出来的优秀军事人才帮助下,果敢最终在缅甸北部建立了他们的独立王国。

在那些时期里,缅甸政府军一直把果敢当地的军阀势力当成了眼中刺、肉中钉,一直在想着如何把果敢给收入囊中。

但是由于他们的实力太弱、根本无法解决果敢的军阀势力,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了跟果敢的军阀势力妥协。

在彭家声执政果敢时期,缅甸政府就特意给果敢授予了特区的独特地位、给彭家声授予了合法治理果敢的权力。


缅甸政府军的实力太弱

而总的来说,缅甸政府军以往之所以没能解决果敢,主要还是他们实力弱小的问题。

不说果敢的军阀势力,我们就说那些逃窜到缅甸金三角的国民党残部,仅就这些在我们国内只能算是三流的部队,就能把缅甸政府军打的落花流水。

国民党残部在从云南逃到缅甸之后,曾数次遭受过缅甸政府军的围剿,只不过最后的结局都是以他们获胜、缅甸政府军落败而归告终。


在后来,自国军将领李弥从台湾赶往缅甸之后,这些国民党残部更是加大了对缅甸政府军的欺压。

在面对着欧美国家的记者采访时,李弥说出一句非常狂妄的话:“我做不了云南王,但是做缅甸王还是轻而易举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就更加可以看出缅甸政府军实力的弱小,要不然不可能被一支曾经的败军欺压到如此程度,也无法把他们赶出国门之外。

其他的原因

除此之外,那就是果敢还有着其他的“盟友”。

在以前,缅甸其实就像我们的民国一样,北方地区存在着大量独立的军阀势力,这些军阀势力的存在,其实无形中为果敢分担了很多缅甸政府军施压而来的压力,这也是果敢军阀势力后来一直能存活到2010年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果敢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强大的靠山,这个靠山有时候对果敢是非常支持的,经常会在果敢遭遇生死存亡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只不过这一切都没能维持得了果敢的长久自立,从2010年开始,果敢人的自立时代就结束了,从此,果敢人丢弃了以往一直使用的汉字,开始在缅甸政府的压迫下使用起了缅甸的官方文字。


孤客生


缅甸国内有着很复杂的民族问题,时至今日,缅甸划分了135个民族,但目前来看,果敢已经不算缅甸的问题了,事实上,早在十年前果敢就大局已定。

果敢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族,在135个民族中缅族,克伦族,傣族,克钦族,孟族,若开族,佤族是主要民族。

而基本上稍大一点的民族中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民族武装和地盘,缅甸的少数民族曾经在20世纪末的时候,有至少17支民族武装与经政府达成和解或缔结停火协议,其中12只武装的辖区变为像果敢一样的特区。

果敢历史

果敢从来都不是最有影响力,也不是地方最大,军事实力最强的一支缅甸少数民族武装,果敢之所以那么有名,在于它的历史。

果敢其实就是缅甸的汉人的别称,他们自称是世居缅北的汉人,他们的祖先是来自于明朝灭亡时期退到缅甸的永历皇帝的部下的后人,所以他们一般认为自己是明朝的遗民

后来这里一直都有世袭的土司来管理,在二战后,果敢和邻近的土司邦一同从英国独立,在彬龙会议中组成缅甸联邦,该会议决定这些联邦有极高的自治权,并且可以随时退出缅甸联邦。

由于缅甸后来的大民族主义开始欺压国内的少数民族,导致缅甸国内的民族矛盾上升,果敢地区也出现了各种势力,后来被果敢人彭家声统一,并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政府达成和解,成立第一特区政府,保存有限的军力,独立的内政军事和财政等权力。

按道理这就算一个比较温和的结局了,在名义上成为缅甸的一部分,事实上具有高度的自治权利既符合缅甸的国家利益,又同时符合彭家声等人的利益。

十年前就已经被缅甸政府收复了

但是不符合果敢人的利益,因为彭家声在果敢地区就是事实上的果敢王,他实行非常浓厚的个人统治,除了他自己有绝对的权力之外,他的亲戚和自己的亲信都是果敢的实力派人物。

他的跋扈嚣张做法不仅让果敢民众觉得非常难受,更导致果敢一些高级权力阶层的不满,比如说果敢特区另一个实权人物白所成,所以既丧失民意支持,又有高层内讧。

缅甸政府抓住这个时机,在当时果敢地区,有人作为内应的情况下,对果敢进行了果断出击,虽然缅甸军队的实力并不怎么样,是面对只有1万人的果敢军,势如破竹。

再加上彭家声在果敢实行的是家天下,并没有人愿意为彭家卖命,可能对他们来说果敢变天,只不过是换了一个领导者而已,利益不变。

所以2009年8月缅甸在果敢发生了一场军事冲突,乘88事件两周后战争爆发,缅甸军以优势兵力三天就解决了果敢特区的反抗军队,发生领导的果敢军队,为保存实力很快就撤出了。

事实上从这天起,基本上果敢就已经掌握在了缅甸政府的手中,驱逐了彭家声之后,果敢地区临时管理委员会接管原来的果敢特区政府的角色,亲缅甸政府的果敢地区的副司令白所成也成为新的特区主席,并改名为果敢自治区,变成由缅甸中央和自治区双重领导,果敢自治区的政府机关也新增加了缅族的成员。

所以从这一天起基本上上果敢就已经被缅甸政府收复了。彭家声的那点人虽然曾经还试图进行夺回果敢,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在2015彭家声重整后的同盟军反攻果敢,但是因为自己的后继乏力,而主动撤退了。

彭家日薄西山

从这场战争上就可以看出彭家生已经失去很大的支持了,在没有足够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再加上没有地盘,彭家声的残余力量又能支撑多久呢?

而彭家声本人也已经日薄西山,命不久矣,这位果敢王又如何能够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悍然去打败实力悬殊缅甸呢?自然也不现实……

随着时间的发展,彭家声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弱,如果他不能够等到缅甸发生大规模变化,或者没有超级大靠山的支持,显然果敢再也不会成为彭家的地盘了……


历史好奇怪


之所以存在果敢问题,我认为这个锅必须由缅甸军方来背,缅甸军队战斗力长期处于战五渣阶段,并且始终顽固地停留在青铜这个最低段位上,迟迟不见提升,最终导致果敢问题久拖不决。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摧枯拉朽,蒋介石军队一路败退,随着云南的和平解放,一部分蒋军进入了缅甸境内,这部分军队汇合了流落在缅甸的远征军士兵,盘踞在缅甸的果敢地区。

这支大约三万余人的部队可不是战场初哥,他们中有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血雨腥风,也接受过解放战争洗礼的部队,战斗力不弱,加上吸收了部分远征军的兄弟,对于缅甸山区丛林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很快这支部队就在果敢地区打出了自己的一份天下。

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何况还是一股三万人这么庞大的势力!

缅甸政府军立即调集主力对这支残军部队展开了攻势,可是缅甸军队的战斗力实在太渣,每次都是进攻不成被反杀,无论投入多少先进武器结局都是被吊打,可以这么说要不是这支国军部队的规模不大,补给不足,他们完全有能力把一个缅甸给搞得翻天覆地。

不过既然自己青铜的段位不是敌人的对手,缅甸人就找来了帮手带自己,这次他们请来的是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军队至尊王者——人民军队,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在人民军队面前曾经各种花式吊打缅军的国军残部大部被人民军队或消灭或赶走。

残军变得更残,他们化整为零,有的继续待在果敢地区,有的则朝老挝以及泰国方向渗透。这些留在果敢地区的国军残部,因地制宜与当地的土司势力相结合,他们为果敢地区的军阀武装带来了先进的战术,使得这些地方军阀实力有了突飞猛进,有了叫板缅甸政府军的实力。

其实,在这些国军兄弟到来之前,缅甸的果敢地区就是一个有独立倾向的地方,他们这里的居民相传是明朝爱国将领李定国残军的后裔,应该说这些果敢的汉子是我们同根同源的汉人同胞。他们长期接受杨氏土司的领导,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上个世纪的中期,在缅甸政府的操作下,杨氏土司的杨振财兄弟被驱逐出境,缅甸政府的这一顿操作猛如虎,本他们以为只要驱逐了杨氏兄弟就能够触手伸进果敢地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杨氏兄弟的手下彭家声应运而起,开始了对果敢的统治。

这是一个比杨氏兄弟更加难缠的对手。

他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通过吸收国民党残军的经验,以及自主学习北邦大国游击战的心得,断断续续的与缅甸政府展开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斗争,他也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八旬老人,但是他依然坚持与敌人作斗争。

上个世纪缅甸政府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在缅甸境内大搞民族主义,少数族裔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同时为了切断果敢地区汉人和北邦大国的联系,将果敢地区的汉人改称为果敢族,这种掩耳盗铃的行径着实可笑。

在这种形势之下,彭家声拉起了一支队伍,与缅甸政府死磕到底,保护整个组群的利益。受益于国军残部的加持,彭家声的武装部队多次挫败缅甸政府军的攻击,最终在一九八九年成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出任第一特区主席。

在这个时候彭家声可谓是名震一时,他是缅甸诸多反政府武装中第一个放下于缅甸政府仇恨达成民族和解的军事领袖,在他的表率作用下诸多政治派别都放下成见,一时间战火纷飞的缅甸北部,出现了和平的曙光。

同时这位彭家声也是缅北第一位宣布要废除毒品种植的军事领袖。通过不懈的努力,在2002年果敢地区彻底终止了罂粟的种植。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果敢地区并不是一潭死水,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城头经常变化大王旗,各种阴谋,内讧始终没有停过。内部的不团结给了外部的强敌机会,二零零九年的8·8事件,缅甸政府军背信弃义大举进攻果敢,猝不及防的果敢军队被打的落花流水。

彭家声仅以身免,但是这位八旬老人依然没有放弃,仍然在继续着斗争。

不过目前果敢地区已经被缅甸军方控制,开始了缅甸化进程,彭家声要重新夺回这片根据地真心很难,但是我们应该为彭家声的这种百折不回的精神击节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