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东宁市一名村支书的防疫心得

凌晨四点,又换下了一班岗,丛银锋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6岁的女儿还在熟睡,能隔着门看她一眼,已是倍感欣慰。丛银锋是东宁市大城子村的村支书,从1月25日(农历春节)起就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到今天短短13天的抗疫经历让他终身难忘,在破旧的值守小屋里,他写下了一段心得体会。这段心得体会道尽了乡镇干部的心酸与不易,可以说丛银锋正是东宁数万名党员和志愿者的缩影,用全部力气守卫了这座城市与群众的安全。

【战“疫”一线】东宁市一名村支书的防疫心得

大城子村的值守党员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要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丛银锋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已经打响,从来没有想过我会以一名村支书的身份,带着一个口罩和一双手套就匆匆上了战场。在防疫初期,我们挨家挨户跑,扯着嗓子做宣传,我们扯条幅、放村广播、贴公告,还在村里的三轮车上挂上流动大喇叭,就怕有人听不见。我们的任务除了宣传、通知就是排查和隔离,我们村有10个外省返乡人员,我们在他们家门上贴上隔离公告,建了一个微信群,让他们每天录小视频量体温,生怕出什么乱子。2月2号,我们作出封村决定,我们就真的变成了前线尖兵,铁桶一般守住村口,谁也不让进出村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来自村民的阻力,也亲眼见证了这些阻力是如何化为动力的。农村人好面子,人家虽然从外面回来,但是没症状,根本理解不了你在干什么,他认为你这样做会让他们在街坊邻居间很没面子。我们只能在微信群里每天说点好听的话,发个小笑话逗逗大家,看有谁主动报体温就发个红包意思意思,渐渐地他们也不再排斥我们了。真正让我觉得我们干群关系“破冰”就是在封村以后,我们在村口设了卡点,每天站在风中值守,在东北零下20度的温度下,我们仅凭几件军大衣和几台车就这样撑着。所幸的是老百姓对我们的看法变了,他们没事就跑到村口给我们送吃的,有送饺子的,有送烤地瓜的,有送热奶的,还有送移动充电宝的。最感动是有一个村民捐献了一个小篷房,配上电暖风,我们在里面摆上桌椅,我们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值守小屋。

在家的村民也非常配合我们工作,有一位老大爷,80多岁了,昨天是他的生日,儿子一家想来陪他吃顿饭,我们给他拦住了,没让他来。想着这么大岁数的老人想过个生日都过不了,我就和副支书到他家门口,向他说明情况,站在门口给大声他唱生日歌,老人眼底泛起泪花,在那一刻我也想流泪,只希望疫情赶快过去。

【战“疫”一线】东宁市一名村支书的防疫心得

给值守党员送吃的村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在这场疫情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从疫情发生到现在,我们每一位村党员都非常勇敢,无论是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村民的不理解还是寒冷刺骨的环境,他们都没有说一句埋怨的话。在这个破旧的值班小屋里,我们反而活出了一个党员该有的样子。在值守的时候也很没意思,总看手机眼睛又疼,于是我决定把支部学习会搬到小屋里,我在小屋里准备了大量的报纸和《党的生活》,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思考怎么为大城子村发展做贡献。谁读到了好东西就马上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再说说怎么转化为我们村的发展思路。就这样,我们率先搞起了支部学习,别看环境简陋,但我认为在这种环境下反而是真的学进去了,因为我们是带着责任和使命在学习,不知是不是在“战争”环境下,学习的滋味真甜。

【战“疫”一线】东宁市一名村支书的防疫心得

在值守小屋里大家阅读《党的生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这场防疫战争打断了我们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总结会,但我认为它也恰恰让我们把在主题教育中学到的东西都用到里面了。俗话说得好,“学以致用”,只是没有想到这场“学业检测”来的这么快、这么急,索性我们没有辜负所学,我们所作所为就是在守护百姓的幸福,就是在为人民的宗旨奋斗。一场人人都不愿意看见的疫情,却让我看清很多东西,我看见了村民的感动与温暖,看见了党员的忠诚和担当,看见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最近我最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到来不了的春天,也没有不可逾越的寒冬。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东宁,加油我的大城子村,我们一定会平安度过难关!(刘晓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