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宅”在家裡,如何緩解煩躁?官方支招!

長時間“宅”在家裡,如何緩解煩躁?官方支招!

長時間“宅”在家裡,如何緩解煩躁?官方支招!

長時間“宅”在家裡,如何緩解煩躁?官方支招!

長時間“宅”在家中,如何緩解煩燥恐慌等情緒?如何緩解已確診、疑似病例等的心理壓力?


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發佈會,針對疫情防控過程中社會心理服務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陳雪峰迴答記者提問。


面對疫情發展當中人們產生的困惑和心理問題,有哪些干預措施?公眾如何獲得服務?


為了減輕公眾的心理困惑和不適,我們組織專家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提出普通公眾、居家隔離人員、密切接觸者等不同群體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和如何來干預這些問題。


除此以外,各個省份在原來已有的心理熱線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原來分佈在教育、民政等心理援助熱線,加強對這些熱線人員的培訓和督導,為公眾提供規範化的心理援助服務。


疫情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公眾心理自助和疏導指南在國家衛健委網站、“健康中國”APP和公眾號都有比較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登陸查詢參考。


目前一線臨床救治中藥物使用的進展情況如何?


一個是克力芝和中藥治療,一些臨床試驗正在收集臨床信息數據。最近還有一個藥物叫瑞德西韋,多家醫療機構正在就這個藥物組織開展臨床試驗,以及研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隨著疫情的發展,衛生健康委專門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目前已經到了試行第四版,這版方案中對一般的治療、重症治療所使用的中藥、西藥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大家可以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官方網站當中的疫情防控專題,對所有的文件、動態進行查詢。


如何緩解已確診、疑似病例等的心理壓力?


第一,認識瞭解危機。在經歷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後,很多人可能會經歷警覺期、消極防禦期、現實適應期、恢復成長期4個階段。


第二,面對壓力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1.增加對自身狀態的理解度。認識到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後都會有一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2.保持穩定狀態。可以通過一些穩定化技術實現,比如深呼吸放鬆等訓練。3.採納積極的應對措施。包括獲取良好的社會支持,與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電話、網絡交流和溝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能有愉悅感的事情。


第三,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佳,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對於密切接觸者,首先應該關注積極信息,特別是疫情防控進展的積極信息;二是關注自我防護和應對壓力的科學知識,掌握調整情緒狀態和行為的科學方法;最後增強信心,讓積極信息和科學知識發揮作用,認真配合社區和疾控部門的工作。


長時間“宅”在家中,如何緩解煩燥恐慌等情緒?


第一,制定一個計劃。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是要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第二,鑽研一件事請。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並且享受這個過程。


第三,找到一種支持。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


第四,進行一項鍛鍊。心情煩躁時,做一遍八段錦或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


第五,思考一些體驗。思考自己可以從這段經歷中獲得什麼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如自己無法調整時,應當撥打熱線電話或尋求在線心理諮詢。


如何舒緩醫護人員、公安幹警等一線工作人員的情緒,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節?


第一,工作強度不可以持續太長時間,適當輪休。在工作之餘的休息場所,播放一些輕音樂。


第二,他們應該自己掌握一些宣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比如心情特別壓抑,可以痛痛快快哭一場;如果有條件,辦公室或者工作休息場所放個沙袋,花幾分鐘做一些拳擊性的運動。還可以語音聊天,找自己特別想聊的人說說話。


第三,做運動,比如打太極拳、舉重、仰臥起坐等。


第四,通過可能的途徑第一時間或者定期與家人溝通交流。


隨著工作的逐漸恢復,很多人都需要外出,如何舒緩這類人群的緊張情緒?


第一,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壓力。有些人可能情緒受影響比較大;有些人可能認知受影響比較大,大量信息反覆刺激導致注意力、記憶力都受影響;有些人可能行為改變比較大,逃避本來應該做的事情。還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失眠、胃疼、腹瀉等軀體反應。大家應該認識到,這些反應大部分是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警覺性,主動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第二,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緒壓力大,可以藉助網絡平臺,學習放鬆技術,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認知壓力大,應當減少各種信息的影響,少看手機,多讀書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為方面的變化比較大,應當提醒自己及時調整。


如果心理應激狀態持續時間比較長,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自己覺得很痛苦,一定要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學校推遲開學,孩子在家學習、生活怎麼辦?


第一,家長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一起討論制定這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計劃。


第二,生活計劃中要包括娛樂和做家務的內容,最好是能夠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特別是如果家長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時間比較長,有時間陪孩子,這是難得的增進親子之間相互瞭解的機會。


第三,學習計劃要按照學校的要求,通過空中課堂等在線教育進行學習。要像平時上學一樣,認真聽課和做作業。


第四,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儘量不要太焦慮,不要太著急,保持情緒穩定,這對孩子的心理狀態影響很大。


如何調節有需要定期去醫院的患者的心理?


第一,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規律服用治療藥物,不要自己擅自調整用藥,以免病情波動或反覆。


第二,到醫院取藥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護,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潔;另一方面,各醫療機構都在按照要求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同時醫院設有專門的發熱門診,與普通的診療區域是分開的。所以,常規到醫院看病是安全的,一般不會被傳染。


第三,如果病情有波動的話,還是建議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基礎上,及時到醫院就醫。


對疫情嚴重區域的人產生過激情緒,該怎麼平復?


對疫情嚴重區域的人產生過激情緒,這是人的一種保護自己的心理本能,是可以理解的。


人們總是想為已經發生的事情找到一個原因,而疫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出現了一種新的病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這種病毒的認識正在不斷加深。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越來越能夠理性地對待這個問題,掌握自我防護的科學知識、學會調節心理的科學方法,看到全社會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戰勝疫情的信心。


疫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們的朋友和親人。一定不要因為過激的情緒,導致過激的行為,為疫情防控工作添亂。

轉自長安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