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蔡伦和郑和?对太监有偏见,但他们却如此不同?

ice-峰张开峰


一提到宦官,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九千岁魏忠贤,指鹿为马的赵高,对太监的偏见也是由于历史上的这些太监祸乱朝政,再加上太监们的自身会遭受一些歧视,所以有偏见也是正常的。但是蔡伦,郑和这些人都不同,他们都为世界文明的文化发展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历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讲一下蔡伦

蔡伦是东汉宦官,要知道他并没有发明造纸术,只是改进了,但是后世被称为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就是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并且改进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蔡伦也因此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在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


郑和下西洋

郑和,明朝太监,原名姓马,小名三宝,又三保。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二者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煤球菌


蔡伦是改进了造纸工艺。并不是发明造纸术。他所做的这些事情了。对于他本人来说是个副业。他的本职工作是一个太监。除了改进造纸术。还有一个重大的改进,就是铸件的工艺。现在人们所说的尚方宝剑。就是指蔡伦监督生产的。尚方是一个负责监督皇宫建造的这么一个机构。蔡伦是尚方的负责人。

蔡伦出生在湖南耒阳。他的祖传就是炼铁。所以他能够。提高。铁铸造工艺也很正常。

他本人经历了。复杂的。宫廷政变。一开始他和窦皇后合谋。祸害宋贵人。这个时候他多少是被逼的。但是他得到好处之后。就欲罢不能了。后来他又参与废立幼帝多达四个。直到窦太后的死对头。邓皇后。上台。他的人生达到了高潮。位列三公九卿。被封为龙亭侯。我们平常说蔡侯纸。就是因为蔡伦被封为侯爵。

不过最有戏剧性的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邓皇后启用宋贵人的孙子,做皇帝。当年宋贵人就是被蔡伦害死的。

所以得知这个决定之后。蔡伦自杀。

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宦官专权。就是从蔡伦这里开始的。


stud白丁


说到太监这个变态的职业,我们一听,首先从心里就感觉一种不舒服,这是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古时候一些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为了寻找出路,很小的时候便阉割进宫做了太监,那也是迫不得已,很多太监因为自身缺了一物,心里变得十分扭曲,便通过其他方法来满足自己的变态心里,他们或者娶妻,或者不择手段获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比如明末的魏忠贤,但是呢也有为人类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太监,比如七下西洋的郑和,发明纸张的蔡伦,他俩永远在为太监这个职业代言,太监也有优秀的人!下面咱就来说说他俩。

郑和原名叫马和,是云南人,大将蓝玉在打仗的时候把他掳至南京,阉割后做了太监后一直跟随燕王朱棣,在跟随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表现出了突出的才能,不仅善于带兵还通晓军事,为朱棣呢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深的朱棣的赏识。在朱棣登基后论功行赏,赐马和郑姓,官至四品内官监太监,从此历史上便称郑和,事实证明跟对人重要,自己的能力突出更重要!

 1405年(明永乐三年)朱棣命郑和开始下西洋,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间共七次之多,有人说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反正朱棣真正的目的也无从考究了。郑和下西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扩大了大明的视野,极大地宣扬了大明朝的国威,这次壮举,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显示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优秀航海技术,是我古代国航海业的顶峰。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大明和世界国家的友好交流,扩展了海外贸易,促进了大明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宣扬了中华文明。这是我国第一次向海洋伸出触手,并且获得了极大地成功,体现了我国人民不畏艰险,开拓创新的的高贵品质,如果没有清朝,我国或许就是现在的美国。呵呵,这是个人臆想。


蔡伦呢他是东汉人,也是出身于普通家庭,不过呢从小聪明伶俐,识文断字,15岁被选入宫,不过呢做了太监,如果不是这种机遇,估计纸或许晚许多年才能被发明出来。

蔡伦初入宫地位低下,也是牵连的后宫争斗,不过人家察言观色,跟对了窦太后,提拔为中常侍,侍奉幼小的皇帝刘肇,因此得以参与朝政,位同九卿,是历史上第一位宦官干政的人。永平九年(97年),窦太后去世,和帝正式亲政。永元十四年(102年),和帝立邓绥为皇后。蔡伦立即投靠邓皇后。为了巴结皇后,蔡伦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就是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

在这个职位,他的聪明才智更加体现了出来,邓皇后这人喜欢文史及纸墨,以前的纸呢又都是麻纸,就是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很不利于作画书写,蔡伦为了讨皇后喜欢,认真总结经验,利用碎布、麻头、鱼网等为原料,将西汉时的石灰水制浆改用草木灰水制浆,反复试验改进出了精品纸张,之后把纸献给了汉和帝,得以流变全国,此后便更加受重用。同年和帝去世,邓太后再立13岁皇侄刘祜嗣位,史称安帝,邓太后依旧把持朝堂,蔡伦呢被封为龙亭侯,从此踏入了贵族行列。后来人们把他改进的纸就叫蔡侯纸。

咱们现不管蔡伦发明纸,最初的目的,但是呢人家发明的造纸术成为了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华民族,甚至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历史上太监数不胜数,出名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像郑和,蔡伦这样做出突出贡献,影响历史进程的屈指可数,现在我们作为后人评价历史人物,更应该客观,从实际出发。他们的实际启发我们不应身处沉沦而自弃,始终为了目标而努力,那样我们会过的更好!


秦小猪侃历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监的地位一般不高,今天我们说的这两位太监不见得位高权重,却是中国古代贡献最大的两位太监。

  郑和11岁时被明军俘虏,被迫做了宦官,但他为人聪明,很快收到朱棣的赏识。他最大的贡献是七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去过的国家居然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苏门答腊、小葛兰、苏禄等国走了遍,最远到了东非海岸。郑和一生忙于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最后客死他乡。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制,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机动编队。英国世界级历史学家李约瑟说: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至于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不足以同明代海军匹敌!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还搜集了很多海洋学数据,对世界海洋学具有里程碑意义。可惜这样伟大的人病逝在印度古里,享年62岁。

  另一位要说的是蔡伦

  蔡伦原本只是个宦官,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伺候主子。为了方便主子的日常生活,蔡伦挑选树皮、麻头、敝布、渔网等,让工匠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里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下来。蔡伦让工匠把浸泡过的材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用竹篾把黏糊糊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刘变成了纸。

  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皇帝看了后大为赞赏,遂诏令天下推广。

两人对历史的贡献都很大,所以不可一概而论,重要的是有所作为,而不是身份。




马迁老师讲历史


蔡伦和郑和都是历史上两位名扬天下的太监,而且一生并无大罪,留下好名于世。蔡伦东汉太监,创造了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功垂千古。郑和明初太监,七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和世界的文化、贺易,加强了友谊与进步贡献更大。所以他们两位在历史上名声大多是赞扬。


小龙女5505


郑和的祖上其实是官宦人家,只因在明军攻打云南的过程中,他的家族兵败被俘,按照明朝的规定,俘虏的儿童是要阉割的(估计怕留下后人抱负),所以郑和的素质并不弱,跟随在朱棣身边颇得朱棣喜爱,尤其是在“靖难之役”中表现非常突出,当然最出色的还是他的七次下西洋活动,所以对郑和而言太监只是一种生理现状,但是就个人而言,他的才能与贡献比当时很多读书人都要强。

至于蔡伦,他走的是后宫路线——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后来又位列九卿,不过真正成就他的还是造纸术,虽然算不上原创,但是能够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改良,也算是做到了能人不能之事,只可惜没有在自己的擅长领域深耕,再次陷入权力漩涡,并最终被迫自杀身亡,可惜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