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國外的影響有多大?

用戶65268749


魯迅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與荷馬、但丁、莎士比亞、歌德、拜倫、雨果、托爾斯泰、泰戈爾、高爾基並列,而聞名世界。

魯迅的作品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瞭解和承認,迄今為止 , 已有30多個國家 , 用50多種語言文字出版了魯迅的作品 。

原蘇聯盲詩人愛羅先坷評論魯迅說 : “ 魯迅是屬於作為人類明燈的作家之列 … …魯迅 是中國文學的驕傲 , 而且是世界文學的代表人物 。 ” 在三十年代 , 蘇聯著名報告文學 作家波列沃依也說 : “ 在我們蘇聯和你們中國的新文學發源地屹立著兩個巨人 , 這就是高爾基和魯迅 。 ”

在英國 , 作家約翰 · 索麥 菲爾德明確地說 : “ 魯迅 不僅是屬 於一個國家 , 而是 屬於全世界 的 。 ”

在德國 , 西德前總理自由民主黨主席根舍稱讚魯迅是世界一流的文學 家 , 是中國的布萊希特。

魯迅對日本和韓國的影響最為深遠,在日本和韓國的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加藤嘉一說過,在日本人的腦子裡,最有名的三位中國人物。一個是孔子,二魯迅,三孫中山。

日本當代最具權威的中國學家之一吉川幸次郎說:“對於日本人來說, 孔子和魯迅先生是中國文明與文化的代表。 一個日本人, 他可能不瞭解中國的文學、 歷史和哲學, 可是, 他卻知道孔子和魯迅的名字, 他們常常饒有趣味地閱讀孔子和魯迅的作品, 通過這些作品, 他們懂得了中國文明與文化的意義” 。

魯迅的思想成為戰後日本人民的思想武器,日本著名作家青木正兒 、 清水安三 、 淺野要 、 丸山 昏迷 、 山上正義 、 尾崎秀實 、 正宗白鳥 , 竹內好等都 給予很高評價 , 稱 “ 魯迅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 ” 。

魯迅的作品最先譯成外文的是日文 ,1922年《孔乙己》被翻譯成日文。1953年,魯迅的《故鄉》入選日本教育出版株式會社的中學國語教科書,在日本國語教科書中,魯迅 是唯一的非日籍亞洲作家。

魯迅去世之後不到一年間,日本改造社就出版了七卷本的《大魯迅全集》,這比中國出版第一套《魯迅全集》還早了近一年。

日本不僅是世界上翻譯和出版魯迅著作最早和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研究魯迅最早和出版有關研究魯迅的論著最多的國家。日本劇作家還將魯迅的《阿Q正傳》、《故事新編》、《藤野先生》改編成劇本,在舞臺上演出。日本的許多大學成立了魯迅研究室、魯迅研究會、學習魯迅小組。在日本民間不僅將魯迅的作品譯成日文,還翻譯成盲文。

大江健三郎在獲得諾 貝爾獎 時 ,母親小石對大江說了這樣一番話,“在亞洲作家中,最應當獲得諾貝爾獎的是泰戈爾和魯迅 。健三郎你跟他們 比起來差遠啦。”大江健三郎回憶說,自己在十歲左右就開始讀魯迅作品,在魯迅作品的影響下走上了文學之路,“很小的時候,我就從母親那裡接受了中國文學的影響。可以說,我的血管裡流淌著中國文學的血液,我的身上有著中國文學的遺傳基因。沒有魯迅、郁達夫等中國作家及其文學作品,就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的存在。”他的《自選隨筆集》的《自序》是這樣寫的:

“我現在寫作隨筆的最根本的動機,也是為了拯救日本、亞洲乃至世界的明天。而用最優美的文體和深刻思考寫出這樣的隨筆、世界文學中永遠不可能被忘卻的巨匠是魯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魯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點點。這是我文學和人生的最大願望。”

魯迅對日本的影響之大正如日本學者藤井省三所說:“魯迅文學永遠活在日本人心底”。

韓國接受魯迅比日本要晚一點,韓國對於魯迅作品的介紹與翻譯最早始於柳樹人於1925年將魯迅的《狂人日記》翻譯為韓文版本,並於1927年公開發表。

在韓國課本收錄的中國作家裡邊,魯迅的作品是最多的。最早的時候,韓國1949年版的《中國語·讀本篇》收錄了魯迅的《藥》和《故鄉》兩篇小說,之後又收錄了《孔乙己》和《一件小事》。韓國《文學》教科書對魯迅文學作品的收錄《阿q正傳》《風箏》《雪》《故鄉》。

韓國民主變革運動的思想導師李泳禧被稱作“韓國的魯迅”。1995年,李泳禧在《吾師魯迅》中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社會活動時寫道:“如果說我的著作和我的思想、我對人生的態度對當代青年們起到了這樣的影響,那麼這個榮譽應該歸於現代中國作家、思想家魯迅。在過去近40年的歲月中,我以抵制韓國現實社會的態度寫了相當分量的文章,這些文章在思想上與魯迅相通,當然也在文筆上與魯迅相通。因此,如果說我對這個社會的知識分子和學生產生了某種影響的話,那隻不過是間接地傳達了魯迅的精神和文章而已。我親自擔當了這一角色,並以此為滿足。”

魯迅是韓國知識界的導師,韓國作家樸宰雨說:“在韓國知識界很早就開始接受魯迅,從魯迅的文學與思想裡發現驚醒人們封建意識的資源、反封建鬥爭的精神武器,進而發現同帝國主義壓迫者或者法西斯權力進行鬥爭的銳利的思想武器。”這一席話道出了韓國知識界對於魯迅反壓迫、反奴役精神的接受,對於魯迅文學與思想中這種反抗與鬥爭精神的推崇。所以樸宰雨在《韓國七八十年代變革運動與魯迅》中提出魯迅亦屬於韓國文學和歷史領域的觀點。

魯迅研究在韓國學術界是蒸蒸日上,現在超越日本成為世界各國研究魯迅數量最多的國家。據統計,1934—2018年間韓國共出版關於魯迅的單行本書籍790餘件,其中包含韓文639件、中文138件、日文18件、德文1件。1992—2018年間韓國學術雜誌共發表關於魯迅的論文250餘篇,其中韓文222篇、中文5篇、英文2篇。1980—2018年間韓國學生共提交關於魯迅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66篇,其中碩士論文49篇,博士論文17篇。

魯迅,這個偉大的作家,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非常道畢延河


魯迅是屬於人民的文學家。

毛主席說,文藝也是要為人民服務的。魯迅用一杆筆當做武器,直面中國五千年來人民的劣根性,揭露不是因為恨,而是更深刻的愛。

正因為對民族的熱愛,對人民寄予希望,他才用筆桿不斷揭露人間百態,揭露真實的人性。

我們往往沉溺於“大國”的思維之中,往往忘記居安思危,更忘記自己民族瑰寶被多少外族覬覦,不強不足以抵抗,不強不足以自保。

如何強大?

首先,必須是直面內心的最深最真處,面對醜陋的自己,才知道路在何方。

心懷民族,才能夠不浪費時間,在有生之年做一點有益於民族和人民的事,

與其去看孔子的虛偽,看西方的不知所以,不如多讀讀魯迅,他是真正民族需要的真文人!





辵首玄中


其實國外對於魯迅的評價如何我不清楚,國內為何對於魯迅的評價這麼高?

因為魯迅值得,他的文章是那個時代中國的寫照,魯迅對於人性的描寫深刻、直白甚至尖刻。

魯迅的文章以前讀不懂,但是現在讀來卻愈發深刻,細思恐極,尤其先生筆下的人物,每與自身對照,只覺那些文字直指本心,總能令我驚出一身冷汗。

至於因為政治因素被過譽?別看玩笑了,好好讀讀魯迅的文章,你就會發現,祥林嫂、閏土、阿Q還有孔乙己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或者自己心中,不過是換了個殼子而已。

至於李敖其人,是有真才實學的,針砭時事倒是稱得上的,但是與魯迅比起來只怕還不夠資格。至於說魯迅的文章拗口是不好的中文,我就只能呵呵了,魯迅寫作的時候,才剛剛開始普及白話文,語法什麼還都不成體系,自然拗口。至於李敖自稱中國白話文第一人,他之後的人我不說,但是若與這些為白話文普及的前輩們相比只怕是無恥了些許。

其實,還有一些想要繼續補充一下的。

就我的觀點看來,魯迅實在是談不上被高估,被低估倒是實實在在的。

一方面先生的確是一個不討喜的作家,之前題主提過李敖評論先生的中文不是好中文,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但是單純攻擊他就有失偏頗了,這個稍後再說),但是先生的文筆還是屬於質樸晦澀的那種,比起同時期的一些作家以及後來者,在這一點上確實沒有什麼優勢,大部分人也包括我至少有一部分都是屬於外貌協會的,無論對人還是對文字都是一樣的,辭藻優美的文章自然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但是文字的力量終究不僅僅是那些浮於紙面上的辭藻,就如同先生的文字一樣,之前也說過先生對於人性的描寫非常深刻,深刻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在文字裡面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

這其實也是一個非常不討喜的地方,我一直覺得人是十分善於隱藏自己的,不是指欺騙別人或是像別人隱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我們非常善於向自己隱藏自己,我們自己腦海中的每一個想法其實我們都很清楚,但是其中有一些是陰暗的、不可告人的,對於這一部分想法大部分人首先是敬而遠之的,平時會把他們牢牢的藏起來,就算不小心出現了我們也可以做到視而不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想法都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在碰見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明明知道什麼是對的,這些陰暗的小想法還是會如同新春的竹筍一般從我們心中破土而出,有時候我們可以在這些小想法立足未穩的時候把他們剷掉,但是有些時候不行,它會茁壯成長促使我們做出選擇,往往這個時候為了避免自身的羞愧亦或是其它的什麼,我們會給自己的行為編制一個美麗的藉口,並且說服自己這才是促使我們作出決定的那個想法,久而久之這也變成了一種本能,我們也開始相信這個美麗的藉口才是真實的,而奇妙的是,這些過程是不被外人所知曉的,一般人就算能夠嗅出些許端倪,但是卻無從窺得全貌。

但是先生的文字呢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尖刀,一把就刺入了我們心中最隱秘的小世界,並且左一刀右一刀把我們自認為是華麗外衣的遮羞布割了個粉碎,沒有了遮羞布,羞自然就來了,來得多了便是惱羞成怒。

所以,我對先生和他的文字,始終是敬畏居多,而非喜愛。

另外一方面,題主所提到的所謂的政治原因也是魯迅被低估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認的是那個特殊的年代孕育了先生和他的文字,但是先生寫的是那個時代下的人,而非那個時代本身,其實本身是沒有任何政治色彩的,只不過是借用了那個時代的背景,可以是現如今提及先生,必稱先生筆下描寫的是那個時代中國人的劣根性等等,標籤色彩太嚴重,殊不知先生筆下的人其實已經超脫了那個時代,正活在當下。


逆旅修行


魯迅是一個了不起的文人,有思想知善惡、貶時弊揭黑暗,在那個時代實屬空谷足音,故共鳴者眾。

魯迅的雜文辛酸尖刻,毫不留情地刺向黑暗,擁有很多讀者。

當時的國民黨當局對他恨之入骨但不敢動他--

一是魯迅在文化界影響大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動了也就動了,騷動一時罷了,國民黨不在乎。

重要的是魯迅有很多日本友人而且都是有些名氣的,這就讓當局投鼠忌器還真的不敢動真格的。所以魯迅的書在日本友人開的書店裡賣,當局還真就沒轍。

但是魯迅受到自身的侷限,跟立志推翻舊中國建立新中國的共產黨人相比,是一個抨擊者、旁觀者,乏有建設性。

儘管如此魯迅也是普羅大眾在黑暗中看到的一絲亮光,他的作品對啟發民智、點撥人民大眾的思想是難能可貴的。

所以如果太過拔高、以魯迅的睿智他本人估計大概也是不贊成的。


幸福美麗中國人


魯迅曾拒絕過諾貝爾獎的提名,他說他不配。

另外魯迅被稱為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還有文學家,我認為他是當之無愧的,並不是什麼吹捧。

我們來一個假設,如果1927年魯迅先生沒有拒絕提名的話,能否在這一年摘取桂冠呢?可以看看1927年的評獎經歷。這一年,評獎競爭非常激烈,進入候選人名單被淘汰的作家,竟有36人之多,這其中還包括托馬斯·曼和高爾基這樣屢獲提名的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同時,法國一批有影響的學者推薦了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柏格森。這種推薦的號召力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把魯迅和這些作家相比,他創作的數量或許還略嫌輕了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