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夫妻與親生兒女,哪個養老好?

冬雪梅花舞


我覺得哪個養老都不好,養老還是隻能依靠自己

先說說半路夫妻。

少時夫妻老來伴,就是說年少的是夫妻,等到了老年才是人生真正的伴侶。這裡的少年夫妻指的是原配,經歷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從青絲到白頭,兩人之間已經熟悉到不分彼此了。等到了老年的時候,夫妻關係才轉變為伴侶。

伴侶首先是平等的關係,不存在誰依靠誰的問題,是兩個人相互支撐相互扶持,一起度過剩下的日子。

而提問者的問法,讓人覺得是想依靠半路夫妻或兒女來養老。

原配夫妻尚且不能全權依靠來養老,半路夫妻就更加不能依賴了。畢竟半路夫妻都各自有一段過往,感情是不是有原配夫妻那麼純粹深厚姑且不說,光各自的孩子就夠雙方思量許久的。

再說說親生兒女。

法律規定兒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子女必須要贍養老人。可是子女們都有他們的生活,不僅要工作、還要照顧他們的孩子,每天自己忙都忙不過來,又有多少精力來照顧老人呢?

如果獨生子女的話,每一位獨生子女上面有雙方父母,四個老人,要是遇上爺爺奶奶輩的長輩長壽的話,要負擔的老人會更多。如果你沒有養育出一個超級精英的話,恐怕負擔不起這麼多老人。

就算是你的孩子很優秀,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能夠贍養眾多老人,你也無法保證他們會經常的陪伴你,甚至在你有病痛、有困難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也不一定能馬上趕過來,因為他必須努力打拼才能擁有安穩富足的生活。

所以說靠兒女養老也是靠不住的。

養老還是隻能靠自己,如何依靠自己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清華著名教授趙寶勳的夫人陳司寇老師,用自己的經歷給我們提供了最佳答案。

從2012年趙寶勳教授逝世後,陳老師就一直一個人生活,過得快樂而愜意,直到她2017年斷食離世。她陳老師總結了以下幾個養老的辦法,我覺得值得很多老人借鑑。

一是保持健康的身體

晚年生活幸福的首要條件就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只有身體沒有病痛,才會過得輕鬆快樂,那麼怎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呢,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不盲從

現在很多的老人特別注重養生,天天打聽養生之道,今天聽甲說吃紅薯好,就天天吃紅薯。過幾天又聽說吃魚油好,趕快又去買魚油……反反覆覆的各種折騰,反倒把身體弄差了。

其實人身體的好壞由三個因素所決定,一是遺傳,二是生活習慣,三是鍛鍊和養生。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生活習慣和養生方式肯定也要有所區別,切不可照搬別人的養生方法和生活方式,亂吃補品和保健品。

陳老師曾經患過皮膚瘙癢症,癢起來夜不能寐。找醫生看也沒有任何效果,後來她自己看書,參考書上的觀點,我分析了自己的病情,注意生活方式,通過食療的方式,加上對相應穴位的按摩,皮膚病竟然痊癒了。

身體是自己的,是寒是暖,有傷有疼自己最清楚。老年人要多學習知識,逐漸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養生辦法和生活習慣,才是對身體最好的保養。

2.不懶惰

很多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覺得自己應該什麼也不用幹,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其實這樣舒適的結果也許就是各種老年病症會提前找上你,讓你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廢人。

陳老師90多歲高齡,一直自己買草、做飯、洗衣整理房間、一切生活都是自理。按她的經濟條件,她完全可以請保姆做這些事。

可是她沒有,她當然知道做事情會累,可是她更知道,只要她一開始不做,以後就再也做不了了。所以她不到萬不得已就不開這個頭。在她獨居的5年多時間裡,她一直堅持親自料理家務,其實是為了讓自己身體更健康的另一種鍛鍊。

老年人在生活能夠自理的時候,一定不能偷懶,要儘可能的做點事,別讓自己什麼也不做一路額頹廢下去。

3.不放棄

這裡說的不放棄是指老年人不要放棄學習和自己的愛好,要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老人每天都無所事事的坐在院裡曬太陽,或者每天呆呆的坐在家裡等著兒女們回家看望他們。其實人不論多大年紀,都應該保持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好奇心,這樣才能一直擁有健康的大腦。

陳老師就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豐富多彩,她每天起床後都要按摩,做操,看電視新聞。她還訂了好多份報紙雜誌,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看雜誌報紙,不抓緊時間都看不完。看到欣賞的地方還摘錄或者剪下來,放到摘抄本里經常翻看,樂在其中。

每個老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跳舞、打牌、聊天、作畫……擁有幾個愛好對老人的身體健康不無益處

二是擁有良好的心態

在身體健康之外,老人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很多老人,人老了活動空間小了,與社會漸漸隔絕,越來越多地把自己禁錮在家這個狹小空間裡,等候他人來關心照顧,甚至有很多的老人因此患上了抑鬱症。

要想老年生活幸福,擁有良好的心態是必要條件之一。怎樣才能擁有健康的心態呢,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怕死

死亡總是令人恐懼的,要真的做到不怕死是不可能的。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死亡不可能以為你的懼怕而離你更遠點,既然怕死沒有任何用處,那就只有坦然面對了。人只有達到一定的精神境界,才能超越生死。超越了生死,才能放下生死,輕鬆享受有限的生期。

我父親的一個戰友,是一名醫生,在75歲的時候被查出肝癌晚期,當時醫生說他只有半年的生命了。他不怕死,該吃吃該喝喝,每天開開心心的的過日子,現在都80多歲了,依舊活得好好的。

陳老師一個人生活時,兒女說還是找個保姆陪住吧。否則萬一哪天犯了病都沒有人知道。她說犯了病又怎樣,無非是拉到醫院搶救唄。搶救過來又怎樣,還不是不死不活地拖著?人的壽數到了,就要順其自然,犯了病還搶救他幹嘛?身體功能衰竭了,無疾而終,順其自然,這是福氣呀。

古人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來不怕死,就活得輕鬆,生活質量就高。事實證明越是不怕死,就越是死不了。

2.不愛錢

古語說一生的修行要做到“,少年戒色、中年戒鬥、老年戒得”,這裡的”戒得”說的就是不貪財。

有些老人年紀大了,把金錢、物質看到很重,捨不得吃捨不得花,把錢賺的緊緊的,生怕多花了錢。其實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我父親80多歲了,身體硬朗的很。他就把金錢和物質看得很淡,我們晚輩們過生日,他都給我們發紅包。孫輩們上學,他也會大方的資助學費。還隔三差五的花錢買很多好吃的,叫孩子們回家聚會,晚輩們都很開心,他也很享受這樣的過程。

正如陳老師所說:很多老人省吃儉用留下幾十萬的存款,等老人死後兒女們繼承,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沒有誰會感激,遇上不肖子孫,說不定還會為了幾萬元錢沒分清楚斷了兄弟情誼。不如現在就拿出來給大家共享,弄個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

老人不愛錢是活明白了的表現,不愛錢的老人活得更豁達更通透。

3.不計較

現在很多老人想問題喜歡從自己的角度考慮,想來想去總覺得別人對不起他。

覺得自己辛辛苦苦把兒女撫養長大,兒女理所當然就應該回報父母,兒女稍有疏忽就會各種抱怨各種不滿,弄得自己不開心,別人也難過。其實很多時候兒女不是不想陪伴,只是他們忙不過來,實在是抽出不身罷了。

在對待這個問題,陳老師說:我從不要求兒女來陪我。我一個人生活的很有規律,說真的,他們來了我還有點嫌打亂了自己的計劃。所以一個人生活是常態,兒女來看你,是驚喜。這樣就不會心懷不滿,常感落寂了。

其實活得開心快樂的關鍵是要放下自我,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戰勝死亡,充分享受生命。

任何企圖依靠在其他人身上養老的夢想都要落空,無論是再好的伴侶、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


柴群貓


半路夫妻和親生兒女,哪個養老好?說實話一個也靠不住,只有結髮夫妻有點靠譜,先說說半路夫妻吧:

1.我一個朋友,父親去世非常早,大概不到40歲吧,他媽媽長的很漂亮,過了幾年就有人說媒,他就選擇了一位幹部,但前提是以後有病了老了各回各家,各自由自己子女養老送終,後來朋友的媽媽腦梗了不能動了,就被送回來了,還算好老婆婆有較高的退休金,老婆婆的大女兒沒有工作,老婆婆就給大女兒照顧,退休金全部給大女兒,其他子女象徵性的節假日去看看,假若沒有退休金可怎麼辦呀?

2.間接的一位朋友,他媽媽很年輕的時候就意外去世了,他的父親是東北人,個高人帥,又是個國企高幹,當年也就40出頭,有倆兒子。他父親在母親去世不到半年就和同廠子弟學校中學老師戀上了,中學女老師有一女兒讀初中。一切也都順利,二婚的他們老兩口順順利利的過了幾十年,兒女也都成家立業了。朋友的父親75歲以後,得了心臟病、糖尿病、腎病,經常住院,剛開始後媽還去探望,做飯什麼的,後來就管的越來越少了,半年後老人家又住院了,下了病危通知書,後媽在大家都忙的不亦樂乎時和女兒悄悄的把自己的物品都搬回她自己的家了。再後來老人家住院回來了,老太太就去住一兩天,老人病了住院了,她就回她自己的家。朋友沒辦法就僱了個保姆在家伺候老人家,直到老人家去世,去世時老人家83歲。老人家也有退休工資,而且也不低。順便說一句在老人家病重需要買個吸氧機時,倆兒子還是用老人家的退休金買的,哥倆誰也不出這個費用。

普羅大眾的養老如果沒有退休金,不知道會怎樣?

靠二婚夫妻和親生子女養老,靠不住。如果沒有人民幣,老了真的很可怕。








成敗轉換


半路夫妻和親生兒女,哪個養老好?我覺得,要看你與他們的感情如何了。

說說我家裡的情況吧,我的爸媽在我13歲那一年離了婚,在我16歲的時候,我媽另外嫁人了,嫁的那個叔叔對我們,那時候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因為我一年才見他一兩次,叔叔屬於比較憨厚老實的男人,反正說不來漂亮話,後來我和我妹妹相繼結婚,媽媽給我們每人準備了一萬塊錢的嫁妝,對於這一點,我理解,畢竟媽媽有了家庭了,也要考慮那邊。

在我們結婚後,我發現叔叔他變了,我們以前每次去媽媽家,叔叔雖然也很熱情,但是總有種疏離感,這幾年去,感覺真的像回了孃家,叔叔和我們話也多了,每次去他都非常高興,不知是不是跟我老公投緣?

三年前我妹妹生了二胎沒人帶,叔叔主動提出他來帶,今年我的小侄女都3歲多了,叔叔把她帶的可好了,小胖小胖的,可愛極了!

像我叔叔這樣的後爸,我們作為繼子女以後都非常樂意給他養老的!

所以,只要兩夫妻和親生子女也好,繼子女也罷,感情好,你把我當一家人,我自然而然的也把你當一家人了!


落花木有意


我覺的最後還得靠女兒養老,我有個鄰居,女的是大學生,有工作,工資高,有兩個女兒,找了個喪偶的男人是工人,有三個孩子,二男一女,家裡的經濟男的管,她己故的女人是有病死的,欠了好多績,這女人跟他還三年才還完了,男人口口聲聲說,女兒一出嫁就成了人家的人了,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的,不要管她,而且女人的兩個女兒出嫁的時候就很少陪送東西,對女人說,他的兩個兒子會為她養老送終,到最後,男人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也都成家了,女人中風有病了,男人侍侯幾年以後,男人也有病了,他家孩子就叫女人家的女兒把她媽接走了,說沒空待候,說以後不叫再去了,要叫離婚呢,可是女人以前的錢都給了他兒子了,沒給倆女兒呀,但是最後都是各家孩孑養各家老人,你沒生養他們,他們為何養你?他自已的親爸兒子還不想管呢,何況是後媽,但是這個後媽給她家生活了四十年了,錢都給倆兒子了,到快八十了不會動了,也沒錢的時候被趕走了,後媽只拿了自已的衣服和四條被子,所有家裡的電器傢俱都是他後媽買的,他兒媳婦也承認家裡沒有一個板凳是他爸買的,但就是這樣把他後媽趕走了,還非叫離婚,死後怕叫他們埋葬的,離婚書上寫寫明死不管葬的,你說這後媽到她女兒家哭了幾個月,也是沒臉去女兒家,早就對女兒說了,老了不用女兒管,也不會去女兒家的,現實就是這樣,即使倆老人有感情,到老了也是要分開的,兒女做主,最後還得靠親孩子!不親的不會管的!最後還是她女兒給她養老送終的。這女人早先一心對不親的兒孑好,不是糊塗嗎?老了後悔了也晚了。


趙紅傑


半路夫妻與親生兒女,那個養老更好?

其實只要感情到位,半路夫妻的兒女和自己的親生兒女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女,只要父母之間和兄弟姐妹之間相互關愛相互溶合,半路夫妻的痕跡就會自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記得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們村有個年青的單身漢,經人介紹與一個帶著三個孩子的寡婦結婚。這個寡婦帶來的孩子是二女一男,最大的女孩才五歲,最小的男孩剛會走路。

當時正遭遇三年自然災害,一個人的口糧突然添了四張口,說什麼也不夠吃,於是,兩個大人吃糠咽菜,把唯一少得可憐的細糧都讓給三個小孩吃。這個單身漢把妻子帶來的三個孩子視作己出關懷備至,而這三個孩子也把他當作親生父親形影不離。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個孩子天天長大,而妹妹們也不斷的出世。三個大孩子也精心地幫助父母帶幼小的妹妹,一家人雖然清貧但和氣熱鬧。

有人問他苦不苦,他說不苦,家有六千金,知足了。為什麼不在親生一個兒子呢?膝下有一子,夠了。他不是你親生的?不是親生勝過親生!

後來這對半路夫妻都老了。各自的子女都成家立業,但他(她)們無論平時和節假日都不定時的來探望二位老人,或陪老人外出旅遊,儘量讓二位老人過得開心愉快!

有好事者問這對半路夫妻是怎樣教育各自的子女的,回答很簡單,以心換心,將心比己。


忙裡偷閒花甲人


養老並不是親生女兒有多好,半路夫妻有多好反面例子現實打臉的也有不少例子。

半路夫妻無非就想老來伴。我家有個老一輩的親戚,他年輕時老婆去了,他又娶了一個,後來沒幾年病了女的伺候到他去世,女的一直沒回自己家,兒子中間幾次叫她回家,她留在男的家裡,家裡的兒女為她養老送終。她在艱難的時候幫到了這家兒女,懂的感恩人不會讓你受苦的。也有的嫁了,沒能照顧到家裡孫子孫女,老了男人沒了回來了兒子媳婦自己也有孫兒了,已經不去計較以前的事了,依然有口飽飯吃。

不管誰養老,你在哪個家庭裡,你要力所能及的為那個家庭付出,儘可能的兼顧到自己的兒孫。


蕙蕙妮


半路夫妻與親生兒女,那個養老好?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半路夫妻可能不靠譜,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臨各自飛。何況是半路夫妻。

我有個鄰居是個離休幹部,我認識他們都十幾年了。其實我不知道他是半路夫妻,但是就在去年10月份老頭病了,在住院期間老太太的兒女把她接走了。具體什麼原因不清楚,有人說是知道老頭看不好了,氣管切開沒準就是植物人,就讓她孩子接走了。還有人說是因為老頭的孫子要結婚,需要房子。怕老太太佔著房子被轟走。反正不是親的咋著也不行。這就是半路夫妻的結果。

兒女就不一樣了,想管也得管,不想管也得管。贍養是他們的義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還是親生的兒女比較靠譜。


退休的袁大姐


現在靠兒女養老,是靠不住的。半路夫妻?我說句實話,很多的半路夫妻就是打夥過日子。尤其是都有子女的半路夫妻更是相互算計,同床異夢。我認識這樣一對半路夫妻,男的在一家不錯的國企工作,還負點責任,有一女兒。女的下崗後,就閒在家中,有一兒子。他們是一九九八年結合在一起,重組家庭的,算來二十年了。這期間,全靠男人掙錢養家餬口,女人在家操持家務,到也夫唱婦隨,日子過得不錯。雙方子女都大了,男方的女兒嫁人了,女方的兒子也娶媳婦了。可天有不測風雲,去年秋天,男的得了腦血栓半身不遂,今年春天這對過了二十年的半路夫妻就離婚了。離婚後,女兒女婿還不錯,給老父親僱了個保姆。女人呢,則揚長而去,另嫁他人了。養老靠兒女靠不住,但相對於半路夫妻而言,兒女還是強於半路夫妻的。


遲家二


這沒有比較,但最現實的選擇應該是半路夫妻吧,因為老伴時刻在你身邊,而親生兒女有自己的家,他們有自己的愛人與兒女需要照料,不會有更多的時間來陪伴照顧你。

01

我朋友的母親先離他父親而去,父親七十多歲了,心裡很孤獨寂寞,然後他父親找了個繼母。後來他父親得了腦瘤,在生命中的最後日子裡都是有這個繼母照顧陪伴的。朋友因為工作比較忙,無法陪伴與照顧,他只是到時候去關心一下,遠水救不了近火,全靠半路夫妻陪伴他父親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所以可以看出半路夫妻的重要性。

02

珍惜眼前人很重要,半路夫妻也是夫妻,感情也是一樣的好,因為本來就是因為愛情而在一起,不是搭夥過日子,不能把半路夫妻當作可有可無的選擇。人老了,只要陪伴就可以了,所以叫老伴,老來相伴。只要彼此關心照顧,有個人噓寒問暖就可以了,就這樣的簡單而純樸的感情,年紀越老,夫妻感情就會變得越簡單。

03

子女養老與夫妻之間互相關心照顧都是一體的,不能把這個問題完全割裂開來,認為父母有人照顧了,養老就不用管了,有了子女的關心照顧,再有老伴的相伴,是不是會更加幸福。也更加讓老人們心裡踏實,而不是一方管了養老,另一方完全脫離不關心老人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也許由於各種複雜原因,對親情有所懷疑,怕自己老了沒人照顧了,都會離你遠去,這種擔心也是沒必要的,只要真誠地付出過,人都是知道感恩的,無論是愛人還是子女 ,都會感念你的恩情,而陪伴你一生。


錢江趕潮人


半路夫妻與親生兒女,哪個養老好?



半路夫妻也就只是一個伴兒,能不能養老?那得另說著;親生兒女現在大多離的遠,需要養老時他們能不能放下工作回來照顧父母,也不一定。

我們村的李爺爺是一位退休老教師,只有兩個女兒。

李爺爺70多歲的時候,老伴兒去世了。兩個女兒和他商量,要麼找個後老伴,陪著度過餘生,要麼就去兩個閨女家輪流住著。

兩條路李爺爺一個也沒選。他說,當初你媽病的時候,都是我在伺候,我知道伺候一個病人的難處。即使找個後老伴,真有病的那一天,也不一定能指望得上,到時候再因為錢的事鬧了矛盾,更是不值得。

你們兩家現在都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我再去給你們添亂,我也不忍心。這樣吧,我去住養老院。反正我自己有退休工資,維持開銷不成問題,真有得了大病那一天,再通知你們。



一晃,李爺爺已經在養老院住了十幾年,他現在已經90歲了,身體無大恙,每天堅持鍛鍊,還學會了用微信,有時候還給兩個女兒發發視頻什麼的。

可是,在農村像李爺爺這種自己有退休工資,能住得起養老院的人,畢竟還是極少數。

我本家一個大爺,老婆死後,經人介紹又找了一個後老伴兒。兩個人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日子過得挺有滋味。

可這種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不到一年時間,我這個大爺就病了。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外面打工,每個人一個月只給他200塊錢,我大爺也沒有退休金,這點錢僅夠他們老兩口維持生活,有時候想買幾盒好點的藥都捨不得。

後老伴兒見這日子過得沒有希望,藉口給兒子看孩子為由就走了。



現在我這個大爺,天天兒拄個柺棍,拖拉著一條不太好使的腿,哪裡人多往哪裡去,就是不願意在家待著。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家裡面太冷清了,自己待著瘮得慌。

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所以養老是每個人以後都會面臨的問題。與其考慮以後養老是應該靠半路夫妻還是要靠兒女,倒不如現在就多給自己攢一些養老的資本。畢竟,靠人靠天都不如靠自己更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