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老孃舅”!感謝您一直以來帶給我們的歡樂

再會,“老孃舅”!感謝您一直以來帶給我們的歡樂

2020年1月29日下午16:26分,著名滑稽戲表演藝術家李九松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享年86歲。

李九松,出生於1934年11月,江蘇海門人。他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獨腳戲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曲藝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代表。他是上海市人民滑稽劇團最受尊重的“老法師”之一,是江南地區家喻戶曉,頂頂親切的“老孃舅”。

再会,“老娘舅”!感谢您一直以来带给我们的欢乐

出身戲曲世家的李九松,其父乃文明戲前輩藝人李明揚,從小耳濡目染的李九松深受藝術薰陶。師承滑稽泰斗文彬彬,頗得“文派”表演的真諦,被譽為“滑稽界的奇才”。加盟人民滑稽劇團後,長期與王汝剛合作,兩人成為江南家喻戶曉的“黃金搭檔”。

李九松表演風格突出,個性魅力十足,擅長即興臺詞,時有出其不意的神來之筆,“活口”自然流暢,招笑手段嫻熟;表演誇張有度,特別擅長扮演各種小人物的形象,惟妙惟肖,顯出不凡的滑稽才能,贏得觀眾、專家高度評價。

再会,“老娘舅”!感谢您一直以来带给我们的欢乐

李九松老師一直非常關心曲藝事業的傳承與發展

在滑稽戲《蘇州兩公差》中,李九松扮演小公差,《孝順兒子》中他扮演老年痴呆症患者,各類角色均惟妙惟肖,恰到好處。他與人合作的獨腳戲《頭頭是道》獲江南滑稽匯演“優秀表演獎”、獨腳戲《補婚》入選首屆上海曲藝節,小品《沐浴》獲上海話劇小品二等獎、獨腳戲《徵婚》獲全國喜劇小品一等獎。

由他領銜主演情景喜劇《老孃舅》更是在觀眾中一炮而紅。“老孃舅”一角讓李九松的表演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該節目曾獲國家廣電部“飛天獎”,李九松功不可沒。

1987年,李九松與王汝剛搭檔演出獨腳戲《頭頭是道》。在這個作品裡,王汝剛扮演的青年工人去工地不戴安全帽被李九松扮演的老孃舅教育。李九松第一次被人稱呼為“老孃舅”。這也是李九松和王汝剛的第一次合作。一個生活底子厚,經驗豐富;一個反應快,有新鮮笑料,這對搭檔甫一亮相,就受到觀眾歡迎。《頭頭是道》在當時就演出了上千場。

就此,王汝剛、李九松這對“黃金搭檔”在滑稽舞臺上一合作就是二十多年。多年來,王汝剛獲得了很多榮譽,但他說:“我取得這些成績,也離不開我的搭檔。雖然我是上手,在滑稽戲裡演主角,但沒有下手及其他演員的配合,何談優秀,其中最有功勞的應是李九松。”

再会,“老娘舅”!感谢您一直以来带给我们的欢乐

王汝剛要比李九松小近二十歲,臺上臺下,兩人的關係也是亦師亦友。王汝剛曾回憶:“在藝術上,李九松是我的前輩。但在排練時兩人一直能互相尊重,平等地探討。記得初磨合時,我覺得李九松的噱頭太老套,而他也不習慣我的新花頭。於是我們保留兩種噱頭同時上臺演出,讓觀眾的反應來給予評價。作為一個滑稽演員,創作一個‘包袱’常常要絞盡腦汁、煞費苦心,真要放棄其實是很捨不得的。但老孃舅就有這樣的魄力——當證明是我的噱頭更受歡迎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放棄他的構思,一切都以劇場效果為重。”

“滑稽界有個說法,叫滑稽不過長江,因為過了長江就有語言隔閡。”王汝剛回憶說,“那回我們去四川演出,他買了件新夾克衫,因為是大興貨,拉鍊拉了兩次就壞了。沿路發現一個修鞋攤,他讓皮匠師傅幫忙修拉鍊,就跟四川人說起普通話,‘同志,幫一點忙。’‘你說什麼啊?’‘我這個拉鍊啊。’‘你說什麼啊?’四川人拉鍊不叫拉鍊,叫拉鎖。李九松不知道,繼續說‘我這個拉鍊壞了,主要是壞在這個頭上,就是拉鍊頭。’皮匠師傅一聽對著他的頭一看,‘哦,你搞錯了,我是皮匠,不是醫生,你這個瘌痢頭要到醫院裡去看的。’結果等到正式演出的那天夜裡,我在臺上嚇一跳,他一開口,竟是一口流利的北方話。”

再会,“老娘舅”!感谢您一直以来带给我们的欢乐

難能可貴的是,李九松在戲裡戲外都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孃舅。1998年12月,攝影師崔益軍與李九松一行人駕兩輛車同去浦東。不料車至浦東,同隊另一輛車因違章被交警攔下。交警表情嚴肅地請司機出示駕駛證。這時李九松也下了車,一路小跑來到了交警身邊。見到“老孃舅”,交警先是一愣,旋即露出了笑顏。李九松便詢問事情原由,如同“老孃舅”般地打起了圓場,原本緊張的氣氛這才緩和了下來。記得那位交警最終還是沒給“老孃舅”面子,按章開了罰單,李九松風趣地說:“老孃舅”也講原則,交警同志做得對,我們的司機也要吸取教訓。

由衷感謝“老孃舅”這些年來帶給大家的歡樂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一路走好!

文編 | 秦 嶺

美編 | 何亦平

上海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