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期末,大家對現在小學採用等級給孩子打分怎麼看?

zp772


對於小學採用等級給學生打分這事我們可從兩個方面去看:

一是從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及教師的視點去看;

淡化分數,不準排名,關注學生的隱私權,這些可能都是教育主管部門想讓學校把主要精力都放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上去,這樣的初衷無疑是正確的。

從學校來看,對學生用等級來評,雖模糊些,但也可能更客觀,也使得學校班級間、教師間關係更和諧,也更好開展全方位的評價。

對教師來說,這樣評也可能更好操作,因為畢竟同一等級間的內在差距也是不小的,同樣是優秀的人,可能也能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可以說清,有些也不一定都說得明白,這樣用等級的方式,對教師評價學生來說就容易的多了。

二是從學生和家長的視角去看。

在學生看來,這個等級評價也是比較好的,因為一門學生雖在具體分數上有差距,但等級可能就是一個樣子的,這對於每一段中間及中間偏下生是比較有利的,而對於特別好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心中就不認同這樣的做法,如果用分數來比,他們可能獲得的表揚或獎勵可能更多,也更能體現出他們的優秀。

對家長來說,這樣的評價大部分家長是不太喜歡的,因為他們個體來說,他們更關注孩子在班級在年級中的具體位置,也就是在班中每科排第幾名,總分排第幾名,年級也一樣,這樣他們可能心中更有底,尤其是對於優秀學生的家長更是如此。

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這五方由於各自思考的角度有差異,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不同也正常。我們不能改變這種有點模糊意向式的評價,但如果與孩子課任教師好好流通交流,實際上期末考試語數英都有具體成績的,也就是有分數統計的,在現在這個條件下,與老師更好是班主任老師個別溝通,想知道這方面的個體情況也不是太難的,但只要你做得心中有數,不必知後太過張揚,會了解到你想要知的情況的。


賢言教育


小學採用等級對孩子的成績進行評價,既符合教育部門的有關要求,也尊重了孩子身心成長和發展的規律,總得來說利大於弊。

其一,這一做法符合教育部門有關規定。早在2006年,教育部在《關於貫徹〈義務教育法〉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的若干意見》中就作出明確要求:“要嚴格控制學生在校考試次數,不得公佈學生考試成績,不得按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排名。”不公佈學生考試成績,正是在貫徹落實這一指示精神。
其二,這一做法有利於糾正家長唯分數論的錯誤觀念。孩子的成長除了學習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外,更為重要的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素質,前者可以通過紙筆考試、分數測量出來,而後者則難以通過考試和分數進行測量。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孩子一旦進入學校,家長往往會只關注前者,而輕視或者忽略後者,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全面發展。
其實,就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而言,學生一次考試考100分和考95分不會存在多大差異,不代表考100分的將來一定發展得好,考95分的就一定發展得差。因此,從鼓勵學生髮展的角度看,“100分”和“95分”都可以劃定為“優秀”等級,這就是實行等級評價的初衷。而在家長看來,別說五分之差,就是一分之差,也是天壤之別,這是他們固有的攀比心理在作怪。
“等級”雖不是具體的分數,但也是一種評價方式,目的就是要破除家長“分分計較”的攀比心理。這種評價方式雖然看上去有些模糊,但家長也可以瞭解孩子的學業水平,引導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孩子的倫理道德水平,發展孩子的個性特長,這些也是孩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必備的能力。
其三,這一做法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長期以來,我國學校幾乎都不約而同實施排名制度,每逢大小考試後,學校都要把所有學生的成績、名次統計出來,貼在教學樓的樓道里,供學生觀看或者直接在課堂上由老師公佈成績和名次。每逢這個時候,除了少數考得好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心情都十分緊張,而老師宣讀名次的語氣也明顯帶有感情色彩。
公佈成績和排名,許多人認為只有成績差的學生有壓力,其實很多成績不錯甚至非常優秀的學生也不希望老師這樣做,因為他們如果從前三名的位置上掉下來,心理承受的壓力也會很大。這樣一來,無論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在成績和名次面前,心情都難以平靜。回到家裡,幾乎都要承受父母無休止的數落甚至是暴力懲罰,這種狀況不知傷害了多少未成年人的心靈,並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長期的陰影。
況且,從法律的角度講,成績和名次屬於學生的隱私,而且這種隱私不是一般的隱私,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自尊心,侵犯了這種隱私,就等於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

需要注意的是,不公佈成績和排名並非是學校推卸責任,也並非教師不再對試卷進行分析和講評。教師要充分發揮考試的評價、診斷和激勵功能,認真收集試卷中出現的問題,對症下藥,科學講評,制訂下一步改進教學的措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進取心和自信心。


若對以上回答滿意,請點個“贊”!有不同意見,請“關注”作者繼續交流!


王營評教育


採用等級制不是老師的想法,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初衷是好的。對於一些想知道分數的家長,還是有很多辦法的。

參照那個著名“槍口抬高1釐米”的做法,老師對於這個要求的變通有很多,就看老師願不願意做,家長願不願意知道了。

一是教師扣分在旁邊,學生或家長自己會算。沒有違反等級制,因為等級制也是分數轉化而來的。

二是家長自己問一問,老師手裡一般都有分數的。

三是提前按學號編個名單,讓家長記住自己的學號,以後只發分數不發名字,每個家長想看就看。

四是各種查分系統都可使用,輸入學號就可以看見分數。

政策是死的,方法是活的。就看你想不想知道了!


呆呆教數學


我不知道別的區域採取什麼樣的辦法來評定學生一個學期學習成績。大連地區語數外三個學科期末檢測仍要考試的,其他非工具學科採用的是等級制,依據孩子平日表現來按等級評定孩子的學業成績。

等級評定,按照有些教育大家的說法就是模糊評價即淡化分數,縮小差別,弱化心理落差……如此說來,好否?好。導向的初心無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到操作層面上,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做好相關的引領。首先,要面對非工具學科教學等級評價的初心,實施策略,注意問題,等級評定標準等都要搞好講座引領;其次,切實加強非工具學科教學過程的嚴格管理,尤其是日常評價的學科學習興趣的調動、激勵和保護。不能因為是等級評價而弱化學科教學過程,模糊評價演變成馬虎評價;第三圍繞非工具學科的學生評價,搞好學科引路活動。第四,做好非工具學科日常評價的檢查監督,及時做好階段性總結。

只有如此,等級評價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助推。

建議:如果把非工具學科的評價實施等級評價和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考試結合起來,唯恐更加完美矣!


避暑山莊來客


國家教育部門初衷是要多元化評價學生。

但現實總是有些自欺欺人。

因為孩子只要生活在中國,就不可能脫離了分數。分數評價雖然不夠全面,但它確實很客觀的反應了孩子的努力和學習情況!

有些家長覺得打分數傷害學生的自尊。難道70,80,90後的孩子都沒有自尊的嗎?

孩子一批不如一批,越來越多的孩子承受不住壓力,跳樓,自殺。為什麼?

就是被慣的!


能貓熊熊


小學採取等級分制是貫徹落實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方針方向,其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學生的隱私,減少部份學生的自卑感。個人認為該措施有缺對學生學習的鞭策,因為不以分數排名,就不會有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學習積極性,所以會形成學生對學習成績因跟排名沒關係就會放縱學習,產生對學習得過且過的心態。個人認為分數制和等級制排名兩者之中還是分數制的動力好點



小月學堂


給孩子打分定等級,是一種值得商榷的方法,雖然對激勵先進,激發動力有一定作用,但對一些學生也有傷害,自尊心受損,產生心理陰影。是教育不公平,有悖教育的初衷的一種行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教育者應以學生之樂而樂,以學生之憂而憂’。打分定等級的方法,會讓一部分學生樂,也會讓另一部分學生憂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辦法有失教育公平,不可取。但問題是怎麼能保護一部分學生樂的權利和激發一部分學生憂而奮發的動力呢?這是教育者應該研究和探索的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途徑會有很多,肯定會有讓樂者更樂,憂者發奮的招數。關鍵是教育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學生充滿愛心,用心專研,肯下苦功,不怕麻煩,不怕冷嘲,就一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竅門的。實際上,國內外已經有了不少的案例。如:背後打分,個別溝通;綜合評定,均有優長;典型推介,正確引導等等。所以,對打分評等級要一分為二辯證看,衡量的標準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


荒野不荒涼


我覺得挺好的,可以說是教育的一大進步,原因如下

1 大多數小學課程設置少,比如語文,數學,自然,品德,還有體育,手工等,除了數學,其他課程本身都不好用分數量化,改用等級分是好事。

2 小學孩子還是好動,貪玩,小學主要就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探索的精神,獨立之人格,取消分數是合適的

3 當然還有顧及小孩子的自尊心方面的問題,也有教育的規律,畢竟有些小孩子開竅晚,不要打擊日自信心

4 除此之外以前過分強調分數排名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小孩子及其父母的攀比心,分數引起的恐懼感等


光影魅影


我也是小學生的家長,我覺得小學生家長對成績也不要太認真了吧!只要不是很差就可以了,主要還是抓習慣,比如現在語文,數學試卷上題目的文字就很多,很多理解性的題目,還是抓基礎,抓閱讀吧!

現在小學時間相對還很寬裕,讓孩子大量閱讀,這樣到了初中才不吃力,看了很多建議都是抓閱讀,不要等孩子初中了來還閱讀債,那時候就晚了。


我是80後寶媽


換湯未換藥!等級=評分

1.等級的初衷是模糊分數,殊不知等級也是分數換算過來的;

2.等級沒有分數直觀,不便於家長了解學生學科具體情況;

3.有選拔就有竟爭,有分數很正常,不要用等級的“形式”之名,行“形式主義”之實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