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白加黑”模式,他連續9天堅守測溫點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通訊員 交通宣)“抗擊疫情需要人手,作為黨員我必須和大家一起守在前線。”從大年初三開始,北城養護所石馬養護站設施養護隊隊長駱衛海便開啟“白加黑”模式,連續9天一直守在105、106國道防控測溫點。原本在家的他得知防控一線人手緊缺的情況後,連夜開車趕回到單位,第二天一大早便出現在防控測溫點。

今年是駱衛海參加春運的第27個年頭,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比以往更為忙碌。春節假期來臨,很多職員工都已返鄉過年,接到緊急通知後一時趕不回來,外地趕回來的還需居家隔離一段時間,疫情防控一線的人手十分緊缺。石馬養護站黨支部書記蔡貴春在為排班的事情發愁的時候,駱衛海主動要求增加他的排班,補上人員的缺口。即使當天沒有他的排班,只要有時間他還是會到聯合檢疫站點幫忙。

作為防控測溫點的值班站長,駱衛海負責全體值班人員的分工、體溫檢測工作安全交底、工作信息的報送以及應急情況的處理等等。大大小小的事務,他總是認真細緻地去完成。2個測溫點他來回跑,看到測溫工作人員站了很久,他會立即頂上,讓他們喝口熱水休息一會兒。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海哥”。

2月1日,石馬養護站安排女黨員王琪到105國道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測溫點對過往旅客進行體溫檢測,由於是第一次開展測溫工作,她未免有些緊張和拘謹,一開始跟旅客說話也很小聲。駱衛海見狀,馬上上前進行安慰和鼓勵,教導如何快速測溫,還時不時問她累不累、需不需要休息。在駱衛海的幫助下,她漸漸進入狀態,得到了很多過往旅客的點贊。一天下來,王琪感受很深:“海哥真的很關心我們,他就像我們的老大哥一樣,鼓勵和帶領大家一同奮戰。”

駱衛海是眾所周知的先鋒模範人物。從1993年成為北城養護所第一批招進來的“築路機械駕駛與維修”的技術工人,出生在公路人之家的他一步一個腳印,多年如一日奮戰在公路養護一線,逐漸由一名機械操作手成長為技術全面的公路養護能手。這些年,他獲得了全國交通技術能手、廣東省交通運輸行業十大“最美南粵交通工匠”、廣州市勞模、市交通運輸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2019年9月,駱衛海被市委宣傳部評為“新時代廣州基層百姓宣講團”宣講員,通過向基層黨員群眾講述他的成長經歷,弘揚公路人以路為家、艱苦奮鬥的精神,成為許多人的學習榜樣。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這一次,他又衝在了最前線,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著身邊的人,帶領大家奮戰到底,堅決打贏這場“戰疫”,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