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化生存》:積極行動,培養設計思維,提升創新力

這個春節假期,如同一場魔幻現實主義的戲劇,萬家團圓之際卻突發疫情,無數的醫護人員奔赴抗疫一線,每日跳動的疫情報告牽動千千萬萬國人的心。作為普通市民,我們解不了病毒科研難題,衝不到醫療救助第一線,但我們可以做到無特殊情況堅決不出門,做好自身的鍛鍊和防護,不傳謠不造謠,不增加防控負擔,這也是在為抗疫做貢獻。

天天在家,那我們就多多閱讀吧。2020年的開局如此魔幻現實主義,蹲在家裡看看《創新化生存》,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書評 |《創新化生存》:積極行動,培養設計思維,提升創新力


《創新化生存》由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王可越博士撰寫,作為創新導師,王可越博士曾與團隊一起將設計思維創新體系率先引入中國。怎樣提升創新力,實現創新化生存是這本書探討的主題。在書裡,王可越博士提供了一個創新化生存工具包,從反思、感受、洞察、創意到行動,給讀者開闢了可能的視野,啟發思考。我先分享下面三點。

書評 |《創新化生存》:積極行動,培養設計思維,提升創新力


1. 只有設計師才能擁有設計思維嗎?

什麼是“設計思維”,這不是設計師才有的職業素養嗎?其實不是。喬布斯曾說:“設計實在太重要了,不能把它們只留給設計師去考慮。”當社會大環境整體開始尋求變革時,無論商業、教育還是家庭,都需要像設計師一樣擁有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是一套創新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學,它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團隊合作獲得創新方案,來解決實際問題。設計思維有6個步驟,分為:理解、觀察、綜合、創意、原型和測試。

書評 |《創新化生存》:積極行動,培養設計思維,提升創新力


第一步是運用同理心,從不同角度解讀問題(理解);第二步通過觀察、體驗、訪談等方法,深入瞭解用戶的情緒和需求(觀察);第三步是解析用戶需求,挖掘用戶洞察,重新定義創新命題(綜合);第四步圍繞洞察,快速產生大量點子,並對創意成果進行評估與選擇(創意);第五步選出一個創意,製作可觸可感的創新產品雛形(原型);最後是進行用戶測試,獲得明確反饋,改進原型(測試)。

我們可以來看一個兒童CT機的設計案例。孩子們在接受CT檢查時常常嚇得大哭,醫用成像設備設計師道格·迪茲經過調查發現,醫院中近80%的兒科患者需要服用鎮靜劑才能完成核磁共振,這讓他很吃驚。對孩子們來說,神秘的CT機意味著“未知的恐慌”。

書評 |《創新化生存》:積極行動,培養設計思維,提升創新力

運用設計思維,道格·迪茲團隊重新設計了兒童CT檢查的體驗,將CT設備設計成海盜船的模樣。在孩子進入CT機時,醫生宣佈:“好了,你現在要進入這艘海盜船,別亂動,不然海盜會發現你的!”經過測試,超過80%的兒童患者會主動選擇海盜船CT。剛做完檢查的小女孩甚至詢問:“媽媽,我明天還能來嗎?”

通過牆面、地面、道具與遊戲化的引導語言配合,CT機變成了“海盜船體驗館”,對兒童而言,嚴肅、恐怖的醫療檢查變成了一次探險之旅。這樣的解決方案得益於設計思維開放性的思考方式。

2. 重要的是行動,而不是思考

“種樹的最佳時機是20年前,其次是現在。”自從我開始寫書評,朋友小艾說她也想寫,於是我把學習材料發給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新年裡和小艾聊天,她說去年一篇都沒有寫成,有點可惜,要是去年開始寫,現在已經是“老手”了,今年要好好加油。我繼續鼓勵她,說那今天就開始寫吧。

《創新化生存》的最後有學生問王可越老師:如何改變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王老師的回答是:重要的是行動,而不是思考。從認識自己開始,積極行動,在“做”的過程中洞察自己,尋找自己的特長與喜好,拓展自己的可能性。

書評 |《創新化生存》:積極行動,培養設計思維,提升創新力


我的夢想是什麼?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雖然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但作家的夢想一直藏在心裡。從去年開始,我堅持業餘寫書評,保持練筆的狀態,才有可能在某一天夢想成真。2019年我看了30本書,寫了33篇書評,平均一篇書評2000多字,大概差不多利用週末寫了7萬字。

德魯克曾說,多數人都以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其實不然,更多的情況是,人們只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洞察自己,意味著深刻了解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首先從洞察自己開始。經過2019年的實踐和堅持,我明確了閱讀和寫作確實是自己的喜好和特長,2020年,希望自己繼續保持行動力,積極推廣閱讀,在魔幻現實主義的世界裡,拓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3. 無用之用,是真正的有用

19年年末,機緣巧合,我加入了一個四書學習群,群裡有一位知識淵博的張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四書,這個春節長假他已經在線上給大家上了6次《論語》課,並且還在繼續。我非常佩服他,有學識又願意傾囊分享,帶領大家一起進步。

有人會問,現在學這個有什麼用?又不能升職加薪,又沒有現實利益。但什麼是“有用”,什麼是“無用”?人們在單一標準的路上走遠了,卻忘了心中的熱愛。正所謂:“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書評 |《創新化生存》:積極行動,培養設計思維,提升創新力


即使功利上始終無用,但哲學、美學的修養在魔幻現實主義裡,能給個人帶來真正有用的慰藉。我特別同意王可越老師《創新化生存》裡的這段話:“閱讀、觀察、反思、嘗試,甚至用一部分的精力從事一些完全無益的事情,也許你會在下一個轉角,發現無用之用的真正用處。在更長的時間階段中,以前的無用變成了未來的有用。”

“在多變的未來,我們會隨時面臨徹底的失敗——無論心靈還是物質。無用的探索,為我們有可能的下墜,準備了一個緩衝氣墊。換句話說,無用之用的行動,是為組織,為個人,留一盞燈,多一口氣。”

書評 |《創新化生存》:積極行動,培養設計思維,提升創新力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歡閱讀與寫作,歡迎關注。

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