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0% ,经济能否探底回升?

野马和尚


最近公布的1月份全球制造业PMI指数确实升高到了50以上,这代表着投资人对于远期全球经济的走势更加乐观了,但是这个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目前的经济形势,而且相对来说数据比较滞后,未来一两个月可能还会出现数据的波动,现在确定经济探底回升为时过早。

一、制造业PMI指数的升高不一定能够代表经济真实情况。

制造业PMI指数是制造业情况的前瞻性指标,它意味着投资者对于远期市场的态度数字高于50就意味着更多的投资者看好远期经济,并愿意为自己的制造业企业进行扩张性的投资。因此这个数据又被称之为经济的荣枯线。那么这一次全球制造业指数回升到50以上,就意味着远期经济的预期正在好转,有可能带来经济的复苏苗头。图为制造业pmi与gdp的密切相关。

不过制造业PMI指数的回升,并不一定真的是经济就变好了。

首先,PmI指数更加前瞻,不能反映即时的情况。

从2019年8月份开始,美国的制造业指数持续下行,连续5个月低于荣枯线以下,并且录得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数字47.2。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就业数据依然良好,仍然维持在3.5%的失业率历史低点。也就是说制造业的持续萎缩并没有在经济上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图为美国制造业pmi2019年下滑情况。

这是因为PMI指数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前瞻性的指标,也是一个预期值,是远期经济变坏的一个预警,但是不意味着经济现在就变糟糕了。而PMI的抬升也意味着经济未来变好的预期正在增加,却不代表经济现在就已经好转了。

其次,PMI指数有明确的时效性。

既然PMI指数是一个统计学的数字而不是实际数字,就意味着它的波动性会更加的大,比如说经济的好转与恶化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即便是经济复苏也需要时间。但是预期的变化却可能出现更快的过程,这只需要对前景更加有信心就够了。所以PmI指数往往可以更明确的反映统计当时的经济现状,也就是说能够更快的体现经济的变化,然而这个更快的体现是建立在它的波动会更加频繁前提下的,因此PMI的变化不一定直接指向经济立刻的好转与恶化。

最后,建立一个好转与恶化的趋势,需要更加连续的曲线。

我们知道在统计学上了解一个事物发展的趋势,是要看最近的趋势性的。这需要连续几次数据相互连接来观察它的曲线变化。1月份的全球PMI指数确实非常强劲,将过去一年以来的下行趋势画上了一个暂时的终点,但是这样的变化到底是持续下行趋势当中的一次暂缓还是持续复苏的一个开始,很难通过单次数据判断出来,依照一个数据判断经济筑底回升还为时过早。图为本次pmi数据波动较为突出。

此外这一次的数据还有很大的偶然性。

二、本次制造业PMI数据的回升有一定水分

全球制造业PMI数据的回升,实际上体现的更多是对经济推动更加强烈的发达国家经济指数。实际上能够推动这样制造业预期回升的基本局限在美国、中国和欧洲三个经济体。

从中国来看,虽然经济筑底回升的态势还比较明确,但是毕竟复苏的苗头刚刚开始强势复苏还需要时间。而欧洲最近确实经济下行的速度已经出现了平缓的苗头,然而却还没有开始复苏。全球制造业数据的强劲,实际上更多来自于美国1月份制造业PMI的迅速回升。

如上图,12月份美国制造业PMI录得47.2的10年来最低数字,但是在1月份制造业PMI,迅速回升达到了50.7,这样大的转变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这确实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因为在美国的假期,更多企业倾向于补充库存和进行临时的扩张,所以数据上确实有所体现。

其次,这与中美之间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方面,贸易争端的缓和让更多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减少,这提升了企业进行投资的意愿,提振了制造业PMI数字。第二方面,第一阶段协议包含了中美之间大量的订单,这些订单的确认让美国上个月工厂订单月率瞬间提升,大幅度超过预期,这也让制造业PMI的数字有所提升。图为12月美国订单数创造新低的情况。

因此可以说这一次的提升有一定的临时性因素,还不能反映整体的经济趋势,并且在未来还将迎来更多的冲击。

三、未来两个月内制造业PMI还将接受考验。

这一次全球制造业泛滥确实有明显提升,但是其中的偶然因素比较突出,并且这一次的数据是上一个月的预期体现还没能反映出来最近的经济趋势。而看目前的情况,在未来两个月内制造业的数据还有可能遭遇冲击,出现更差的结果。

首先,中国国内因素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

此前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复苏的苗头,但是最近中国国内的原因,让这样的复苏被暂时抑制了。中国经济整体受到了明显的干扰,处于一个下行的波动当中。除了本身对于全球制造业PMI的拖累以外,这还会带来通过全球产业链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比如说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于中国工厂提供的零件减少,直接导致欧美的汽车工业陷入到停工的威胁当中,在全球链的供给环境下,中国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目前中国国内经济的情况很可能为未来两个月内全球制造业的数据产生冲击。


其次,中美订单数透支了未来一段时间的数据。

第1阶段的协议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不过这样的订单是在协议签订之后迅速增加的,他预知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可能贸易。因此相当于把近一段时间的经济利好集中在一个月的数据之上了,未来数据情况很难得到这方面的继续提升。

另一方面,第1阶段协议签订的只是订单数字,却有足够的豁免条款,即使这些订单在特殊条件下没有能够被履行,也依然会被记入协议之内。而在中国目前国情下,完成这些订单的履约实际并不容易,这也会对下一个月的数据产生一定的拖累。

第三,从整体数据上来看,经济的下行趋势仍然在持续。

即便是全球制造业的PMI数字有所回升,但是结合整体的趋势来看,曲线还是向下滑动的,这也意味着全球下行趋势仍然在持续当中缺乏经济触底反弹的证据。图为连续曲线向下波动情况。

因此,未来几个月内仍然有制造业PMI数据继续下滑的可能性,再加上本次数据对比其他数字较为强劲,所产生的对比会更加明显。因此这对整体市场预期的刺激也会更大。所以说,制造业PMI的数字在未来两个月内还会受到持续的挑战,很难确定经济筑底反弹了。

综上,虽然本次制造业数据有比较明显的回升,但是由于PMI数字的特殊性,以及本次数据有较大的偶然性,并不足以说明经济出现了触底反弹,还需要更多的观察。而未来两个月对于制造业数据的冲击仍然会出现。


咨询师天生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进口国和最大出口国,新冠病毒疫情不仅对中国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

综合美联社和“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4日报道,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预测,这场疫情或将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下降0.2至0.4个百分点。全球企业越来越依赖中国,将其当成食品、汽车、电影和其他商品的主要大买家。但这也已使他们身陷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之中。

影响还扩展到企业的供应链上。从长远来看,这场疫情可能会抑制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而影响到石油和铁矿石等原材料的价格,让市场产生波动。

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中,仅中国就占了39%。目前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3%。

对此,牛津经济研究院全球经济学家本·梅评论称:“很明显,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已成为一个更具主导地位的参与者,中国已经更多地参与了全球供应链。在过去10年里,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面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双双发声,表示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信心,中国经济极具韧性,政策空间充足。

消费者缺失,商家收入下降

疫情发生后,首当其冲遭受损失的是各国旅游业和服务行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的数据,自2014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支出来源国。但新冠病毒出现以来,多国实施的旅行禁令和航班取消可能会减少中国的海外旅游支出。

意大利民调机构“Demoskopika”4日称,今年该国或将损失4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在米兰的豪华购物区,数十家奢侈品牌的橱窗装饰洋溢着春节气息,但富有的中国顾客并未像往常那样纷至沓来。意大利全国时尚商会估计,疫情将使该行业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下滑1.8%,而此前的预期是增长3%。



K线博士


2020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大型企业PMI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PMI均位于临界点之上; 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之下。

2020年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0%,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有所放缓。

   受到疫情影响采购经理指数还会继续下降,整个指数将低于50%,目前数据和此刻正在发生的现实情况已经表明经济整体收缩了。预计数据向好发展需要等待疫情有明显好转之后能够大幅度反弹。



老曹有点意思


很简单,从股市情况看,经济已经见底。因为市场见底一般比经济见底早6到9个月。就是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


小潘主升浪


最近几年经济放缓,各行各业生意不好做,经济回升压力大


大灰狼炒股曰记


如果没有武汉疫情这只黑天鹅,复苏概率不小


每日股市观察


低位震荡,局势不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