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一點,就能讓你和孩子關係更親密

寒假結束,今天孩子屁顛顛去上學了,我老公感嘆這個月的和諧比往年都要上一個新臺階,孩子每天的口頭禪是“開心快樂”,做什麼事情都很積極配合,要知道我是24小時陪伴左右的,零衝突外加一片祥和,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我是找到了了止怒的方法。要知道,我過去是一個急躁的憤怒小鳥型媽媽哦。


1 . 我們為什麼會容易憤怒?

最近一直在我的讀者群裡講“非暴力溝通”的微課,而今天要講的就是關於如何表達憤怒。


過往我們的理解為,憤怒是一個自動化的,宣洩的行為,而在非暴力溝通中,憤怒是可以用來合理表達的。

至於,為什麼我們會容易憤怒呢?那是因為我們的某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句話可能有點陌生,但是拆解起來很容易理解。


舉個例子,我和朋友去一個餐廳吃飯,這個餐廳的菜正好都是朋友喜歡的,不是我喜歡的,加上餐廳的服務水平不是很高,所以我就會覺得很不滿意,一邊埋怨廚師水平差,一邊指責服務員沒有笑臉。

可是,我抬頭一看,我的朋友正在拿著手機給飯點五星好評呢。這就是差別,朋友的需求得到滿足了,我的卻沒有,所以我憤怒了。

放在親子關係裡,當你的需求是“我要做一個成功的家長,我需要孩子替我來光耀門楣”,那麼你對孩子的學習就會抓的很緊,甚至會剝奪他一切的休息時間。除非孩子是天生學習狂人,否則他一定會為了生存鼎力反抗。


另外,你的需求是一個安靜的環境,那麼你就會控制孩子的活動範圍,甚至是說話的音量。只要孩子吵鬧了,你就會生氣,然後壓制他,他不同意,你們就衝突了。

還有,你的需求是家庭裡充滿歡聲笑語,所以只要有人冷場,你就會挑起話題,讓大家說話,如果他們還是沉默,你就惱羞成怒:這麼死氣沉沉的做給誰看呢,我就是希望家裡熱鬧一點,怎麼這麼難啊!

另外,你需要一個絕對整潔的家,所以你就得讓所有人配合你,每天整理打掃,不得亂扔和亂放,如若不然,你就會指責和懲罰暴怒。

諸如此類,當我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如新生嬰兒吃不到奶一樣就會啼哭一樣,我們就會使勁渾身解數,去影響他人,去要求他們為我們負責,無論用任何方式,直到他們的行為符合我們的需求為止。

這也是薩提亞冰山理論裡提到的,為什麼我們對別人的行為這麼敏感?


是因為這關係到我們內在一個渴望或者需要,這個渴望就是個勾子,不斷的勾著我們去尋找,甚至是向他人索取,最後往往導致關係的僵持和破裂,因為別人永遠無法為我們的人生負責。



學會這一點,就能讓你和孩子關係更親密

2 . 如何化干戈為玉帛?

在非暴力溝通講到,憤怒的表達分為四步,如果走完這四步,基本憤怒就消散不見了,甚至感情還能得到昇華。

第一步是停下來深呼吸


呼吸是連接自我的最簡單途徑,而當我們的關注點停留在呼吸上,憤怒自然就消減了一半。

第二步是傾聽他人


當我們通過深呼吸緩解了自己的情緒,然後我們可以試圖聆聽對方。

比如有一天,我和我兒子約好了,他玩一個小時手機就去做作業,結果我出了趟門回來發現,一個半小時過去了,他手裡還握著手機,我能夠感受到我身體的緊繃僵硬,胸腔一團怒火起來了,但我知道我必須搞清楚情況再說。

我先是做了三個深呼吸,然後過去問他:你現在在做什麼啊?

我這句話看似是廢話,但也是一個提示,告訴他我回來了,並且知道他已經超時了。

他立即抬起頭來告訴我:媽媽,其實你出門的時候,我就去做手工作業了,因為我的手工作業材料剛剛被快遞員送來了,我做了快一個小時呢,現在才開始玩手機。

我鬆了一口氣,如果我不能傾聽他,勢必會引發一場不必要的風波,並會讓孩子覺得我不分青紅皂白,他也會很難尊重我。

第三:給自己時間

當情緒佔據了頭腦,我們的理智就會跑到九霄雲外,而一旦失去理性思考,我們就容易作出過激和不當的行為。所以,當我們對於當下的狀況毫無辦法的時候,我們不妨停下來,什麼都不做,這在“正面管教”裡,叫做積極暫停。

既然現在行動只會帶來傷害,那麼我們就暫時不行動。

我有一次看到孩子一直在外面玩水,提醒過他三次他還是捨不得回來,我眼看他要把一身衣服裹上泥水,再看外面溫度很低,又擔心他感冒生病,我很想把他拽回來。

但就在我要出手的時候,我突然停下來問自己:你現在正在滿足自己什麼需要呢?

有個聲音回答我:一個健康的,乾淨的,聽話的孩子。

然後我駁回了自己:這是你的需求,不是孩子的。除非他的安全受到威脅,否則你沒有權利讓他犧牲自己的快樂來迎合你的需求。

完成這樣的對話過後,我渾身得到了放鬆,我放棄了對他的關注,回來做自己的事情。結果不到五分鐘,孩子回來了,請求我給他準備衣服並說了謝謝,他說要洗個熱水澡,好好把自己洗乾淨。

那天孩子並沒有感冒,而我的“自我”卻又高大了很多,因為我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並給了孩子更多的允許,而他因此有了對我的感激。

第四:表達感受和需要

俗話說,事情分輕重緩急,有時我們幾個深呼吸就可以迴歸平靜,有些事,需要停頓幾分鐘,而有些,通過這些卻於事無補,甚至於憤怒會越演越烈。

過年前帶孩子去旅遊,因為北方內外溫差大,孩子去了兩天就發燒了,要知道他已經兩年沒有發燒了,所以我還是有點擔心的,一來覺得浪費了旅遊時光,二來覺得環境不可控,不知道他再這樣冷熱交替是不是會加重。

然而孩子是沒有這些掛礙的,當他溫度降下來以後,就又想要去玩雪了。我知道這肯定不行,孩子因此不悅,鼻子裡發出哼哼的聲音,以示不滿和抗議。

孩子爸爸威脅說:如果再被凍著發燒了,就回不了上海了,看你一個人怎麼辦。

結果孩子還是沒有反應,我最後向孩子表達了我的需求:當我看到你的臉燒得紅撲撲的,我很心疼你,當我聽到你說還想要去玩冰塊,我很擔心,我擔心你再度發燒,導致我們不能順利的回去過年。

這在非暴力溝通中,是表達需求。而在薩提亞冰山理論裡,是在做一致性溝通,意即既考慮了我和對方的感受,也考慮了情境因素,最終的結果,是在不破壞關係的情況下,達到溝通的雙贏目標。

孩子聽到我這樣平和而清晰的表達,感受到了我真切的關心,自動回到床上休息,並主動喝了一杯溫水,說希望自己快快好起來。

有人說,和孩子爭吵,即便是贏得了戰爭,也是輸掉了和平。而無論是非暴力溝通還是薩提亞,都主張我們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並通過情緒這根線索,去找到內在的需求,然後對自己全然負責。

因此,每當你覺得情緒受到孩子的影響,或孩子某個行為很容易引起你的震怒,你不妨檢索一下,他危及了你哪個內在需求和渴望,然後藉由這四個步驟來放鬆以及表達自己,相信我,這一定能夠幫助你找到內在的和平,以及讓你們的關係進階。

因為好的關係,從來不是誰服從誰,誰比誰更厲害,而是相互之間,因為懂得,而更加慈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