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活躍的今天,大家以後的聚會是否應從分餐制開始注意?

大數據版


從目前的世界及社會的各類病毒發展傳播程度來看,中國的當下及以後一定要擺脫這種在一個盤子裡許多人去夾菜,共夾一條魚等不良的老習慣。因為這與一群鱷魚共同分食一條死魚沒有什麼質的區別,是傳染各種病毒肺炎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徑。人類的文明發展客觀現實也不容許我們國人再這樣共餐制下去了,我們要向文明看齊,也決不能在這方面再落於世界人民的後邊了!有識之士們,應該大聲呼籲了,改變中國的全社會的認識應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吧。否則我們將愧對後代,愧對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賈寶良)

山下居士y

中國式種種落後的、不好的做事方式或習慣多了,改進起來困難重重,簡直可以說無從下手,因為一改就要影響某些既得利益人群,所以總是有人贊成,有人反對,結果總是乾打雷,不下雨,橫豎不成。但我發現有一樣壞方式或習慣是上下都認同改進的,那就是改共餐製為分餐制。

現在到處都有標語橫幅寫著:“提倡公筷、公勺,養成文明好習慣。”證明官方已開始重視了,但全社會的傳統習俗是很難改變的,分餐制與共餐制,許多人看起來好象各有千秋,比如分餐制的衛生啊,共餐制的和諧熱鬧啊,官方的宣傳也僅僅是從衛生這一角度闡發。其實分餐制不僅僅是衛生問題,也不僅僅是節約問題,更不單純是跟國際接軌問題,最主要是體現每個人的獨立精神。一旦實行了分餐制,便擁有了民主氣氛,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因此,分餐制與合餐制並非是個東西方的地域性差異文化,而是一個前現代與後現代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理念的一種標誌性的差異。也就是說,分餐制實際是一種現代的科學民主文明的生活方式。如果你繼續實行合餐制,實際就意味著你的生活方式並沒有跨進現代社會的大門。

共餐制是落後的餐飲方式,是北方寒冷地帶少數民族帶給我們的餐飲方式,從縱向看,中國數千年餐飲史,分餐制是佔據很長時間的,只是在近幾百年由於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南下而將這一方式普及開來,因為北方寒冷,一家人坐在帳篷裡吃飯,圍著火盆,聚餐方便。許多資料顯示,從周朝起直到宋初,都是實行分餐制的, 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分餐的歷史要比合餐歷史久遠得多。在宋朝以前,中國人吃飯方式都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隨著蠻族習俗的混入,以及高足桌椅的出現和普及,人們的生活習慣在改變,吃飯方式也在逐漸變化,於是合餐製出現了,一直延續到現在。中國古代的“分餐制”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源頭上恐怕要追溯到史前氏族文化了。由於生產力低下,所以人們共同勞作共同抵禦風險,食物匱乏,只能嚴格按份分配,所以這時候的“分餐制”是一種很無奈的選擇。  

考古工作者從殷墟出土鬲的容量大約只夠一人一餐之用,推想出那時人們進食是一人一鬲的分餐制。  戰國時期的孟嘗君田文廣招天下賓客,禮賢下士,戰國時代流行分餐制。

漢朝時期,這種分餐的方式更明確了,皇帝坐在前面的臺階上,皇后坐在一側,大臣坐在兩側,都是一人一桌

如果說這些都是貴族階層實行的,而當時老百姓也是分餐制。

總之,專家的考證也說明了分餐制還有很強的文明制約力。     

宋代以後,元朝是蒙古族統治,蒙古族是遊牧民族,當蒙古做了皇族時,合餐制開始慢慢發展,但並沒有普及,分餐制在元朝依舊是漢族的主流。   到了清代,據史料記載,除皇帝一人一桌獨餐外,其他隨從人員都是圍桌合食,滿漢全席也在這一時期出現,加上百多年的奴化教育,分餐制這種優秀傳統遭到破壞。所以合餐制在中國成為主流的情況不足四百年,這四百年已經磨滅了中國傳統的記憶。

再從橫向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實行分餐制。阿爾巴利亞,如歐美、日本都是分餐,而且分得比較徹底。孩子從小就養成用公共餐具取食物的習慣,吃多少取多少,避免浪費。

而中國的“舌尖上的浪費”有資料顯示是十分巨大的,約佔整個食品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多。摺合成糧食生產就是兩億畝。

在20多年前報紙曾報道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中國參加宴會時看到餐桌上大量剩餘的食品感到無比痛心和疑惑!她不理解中國作為一個世界窮國何以浪費卻如此嚴重和普遍。所以,如果實行分餐制,中國將因此減少很多的食品浪費,緩解中國的食品短缺的危機。

因此中國人的文明進程應先從分餐制抓起,現在各項條件都具備了,是該到恢復我們老祖宗幾千年的好習慣分餐制的時候了。而要恢復這好習慣好方式,就要說改就改,雷勵風行,自上而下,從飯店到食堂,從幼兒園到家庭,必須硬性規定,不留死角,要把它當成一場大仗來打,就象剛解放禁黃、賭、毒一樣。事實證明,任何事情只要決心實行,沒有行不通的。從中央到地方,從單位到家庭,一律推行,幹部帶明星示範,飯店不供應共餐制酒席。如此這般,要不了多久,社會上就會蔚然成風。

分餐制的確立,必將對中國的文明進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為全面跟國際接軌創造良好條件,也將大大節約餐飲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為真正進入公民社會開闢道路。如此這般,善莫大焉!


大數據版


分餐制這種習慣是好的值得每個人都應該去這麼做,中國人的傳統和習慣都是一起聚餐,一起聚餐時偶爾有一兩個人分餐反而讓別人覺得你另類。就算沒有冠狀病毒我們也應該分餐,有些病如乙肝、艾滋病等病人從外在是看不出症狀的,如果病人口腔有潰瘍極有可能把病毒傳染病到飯菜裡,剛好有人口腔也有潰瘍那被傳染的機會還是有的。



三無閒人


關於分餐制與合餐制的爭論由來已久,在此僅從病毒傳播,尤其是像冠狀病毒這樣厲害和傳播快速的感染控制的角度來說分餐是大有益處的。

今天是冠狀病毒,明天也許有可能是另一個病毒,眾所周知,很多傳染病都是通過飲食和飲水傳播的,如甲肝、霍亂、痢疾、傷寒、非典等。

國人愛場面和熱鬧,每次聚餐,少則幾人,多則十幾人,觥籌交錯,輪換著共同夾一盤菜,聚餐者中是否有人染有病毒,無從知曉。如果其中一人剛好是病毒傳染者或攜帶者,他或她用過的碗筷、接觸過的食物,都有可能成為病毒源頭,分餐可以很好地阻斷共餐人員之間通過該解除、唾液等相互傳播傳染的危險。

當然想要改變國人千百年來形成的合餐制的飲食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聚餐每個人身邊放兩幅餐具,一雙公筷夾菜入盤,一雙給自己夾菜,只是繁瑣一點,但習慣了就好,畢竟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老韓非專業嘚啵牙


從目前的防疫角度來看,分餐能夠有效避免病毒的傳染。但是,從長遠看,推廣分餐未必可行。

一是聚餐是中國傳統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傳承。有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裡面。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改變的。

二是聚餐是現代社交的一種必要方式,是被大家所認可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傳統的聚餐方式,這是我們人際交往的手段。

三是中國式的聚餐文化,是提升和維繫家庭關係的一種紐帶,是親情文化的一種組成部分。

所以,防止病毒,可以從多方面去入手,而不是從分餐制開始注意。況且,真正的病毒感染,即便你分餐,只要有人群集聚的地方,就會有感染分險。和分不分餐關係不大。


膠滋生命


不可能的,中國的飲食文化不允許這樣做,想因為一件事改變一種文化,不可能的,文化需要很長時間的潛移默化。才能形成複合當今社會的文化。再說現在的聚餐文化非常複合當今社會的餐飲文化。

歐美人追求的更多是個性,我們國人大多追求的是共性。

在創新中摒棄共性是應該的。其他方面個性與共性基本沒有優劣之分。


龍馬在月


在這非常時期還是儘量不聚會。假如非要聚會,分餐制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是因為分餐不易通過碗筷而引起互相傳染。另外聚餐時儘量不要大聲說話、猜拳劃令,以免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疾病。


早春記憶


應該!可以吸起教訓改變不良生活進餐習慣,能有效控制一些疾病傳播,有利於健康,可以大力宣傳推行分餐制,提高進餐的文明程度,也能促進民眾素質在這方面的提高。


老夫常談


現在專家說冠狀病毒不是通過食物傳播的!

而是通過飛沫或接觸(帶毒的手摳鼻,抹眼)傳播的!

所以,分餐制並不能阻止病毒傳播,不分餐亦不會增加冠狀病毒傳播。

除非大家乾脆抱個餐盒各自縮到一二角去吃!


世事洞明皆學問問問問


冠狀病毒都是高傳染性的病毒,所以我們每個人首先要敬畏大自然,不要食野生動物。都說病從口入,多吃瓜果蔬菜。吃熟食,不吃生食。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少聚會,聚會時也應注重衛生,最好是分餐,別交叉飲食感染。



風中的榮


沒有必要,疫病的產生,是由環境、氣候和個人的體質決定,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衛生和預防,就可以避免發生疫病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