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經常滯銷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何解決?

蜂果仁


1、銷售渠道單一

小農經濟下,蔬菜的銷售以被動銷售為主。當市場行情不佳時,批發商採購熱情降至冰點,種植戶一旦喪失了原有的銷售渠道,便會無從下手。

2、品質差

種植戶們在觀念上總是認為產量越高越好,卻不太注重品質。

只注重單位面積的產值,而忽略了質量。這樣一來就導致集中生產的蔬菜過多,市場無法一下次消耗生產的量。

3、產品缺乏競爭力

產品單一,沒有品牌,也缺乏競爭意識。

據統計,“門檻低、種植技術簡單、管理成本低、產量大”的低端蔬菜是種植戶的首選,同時也更容易出現滯銷的現象。據統計,低端蔬菜發生滯銷的概率在70%以上。

4、 跟風、盲目擴種

某種產品之前銷售情況好,農戶就會片面擴大生產、增加種植面積。2015年4月全國大蔥滯銷成災,山東和河南地區大蔥低到兩角,連工人工資都付不起,而這一切都源於2014年大蔥的好行情。

5、缺少有效的營銷

農業渠道不是產品或者行業本身的營銷,而是圍繞著產品的內容營銷。

對於農產品來說,我們如何通過精彩有效的內容來做好營銷,是困擾大多數農業從業者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事實上,農產品是最具內容性的產品,只要農產品營銷者們注重有效地製造並傳播內容,農產品營銷走向成功易如反掌。

6、不懂傳播

現代市場,無論哪裡都缺乏好內容,這正是農產品市場營銷的機會。

如果農產品營銷者能夠將農業生產、採摘、儲運、銷售、服務等全部生產經營活動製作成有效的內容進行傳播,會吸引大量嚮往農村卻沒去過或者極少去過農村的城市白領們的眼球


阿昌有話說


農產品滯銷,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盲目跟風,看別人今年種什麼掙錢,明年立馬跟風,種植量忽然變大更多,需求量就那麼多,滯銷是不可避免的。

2.為了追求眼前的芝麻小利,果不成熟就摘,消費者賣一次,不好吃,至少影響一年的銷量。比如我們當地的西瓜,為攆價錢,7成火就摘,切開西瓜是紅壤,但吃起來一股生瓜味,甜度不夠,消費者賣兩次不好吃,一整個夏天基本不買西瓜。我去年一天賣500斤左右西瓜,今年一天就200-300斤。西瓜賣的慢,果農種的西瓜能暢銷?

3.資本運行造成的。果子剛要成熟時,資金雄厚的以高於別人的價錢定下一部分果子,資金稍小的要麼跟著他的價錢訂,拉過去也是賠本,要麼訂不到果,誰能光做賠本的賣買?只剩資本雄厚的之後,他就使勁壓價,你不買只有爛地裡,從而造成果農只能賠本賣或者倒掉,不知情的以為以為果子滯銷。

4.農民最好不要單打獨鬥,加入合作社或多家合作,共產共銷,技術共享,所謂人多力量大,產出高質量的產品,自然有經銷商來。

這是我個人的幾分拙見,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A果聚緣


農產品滯銷,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盲目跟風,看別人今年種什麼掙錢,明年立馬跟風,種植量忽然變大更多,需求量就那麼多,滯銷是不可避免的。

2.為了追求眼前的芝麻小利,果不成熟就摘,消費者賣一次,不好吃,至少影響一年的銷量。比如我們當地的西瓜,為攆價錢,7成火就摘,切開西瓜是紅壤,但吃起來一股生瓜味,甜度不夠,消費者賣兩次不好吃,一整個夏天基本不買西瓜。我去年一天賣500斤左右西瓜,今年一天就200-300斤。西瓜賣的慢,果農種的西瓜能暢銷?

3.資本運行造成的。果子剛要成熟時,資金雄厚的以高於別人的價錢定下一部分果子,資金稍小的要麼跟著他的價錢訂,拉過去也是賠本,要麼訂不到果,誰能光做賠本的賣買?只剩資本雄厚的之後,他就使勁壓價,你不買只有爛地裡,從而造成果農只能賠本賣或者倒掉,不知情的以為以為果子滯銷。

4.農民最好不要單打獨鬥,加入合作社或多家合作,共產共銷,技術共享,所謂人多力量大,產出高質量的產品,自然有經銷商來。

這是我認為最好的答案,於同評論者產生共鳴


坡坡上的洋芋兒


農產品主產區經常傳來令人揪心“難賣滯銷”的信息。然而在城市菜市場的“價格卻不便宜、有時還買不到”。造成這一問題的真正原因究竟出在哪裡?

《上海果蔬副食品市場全程運營揭秘》(九十四)

“菜賤傷農,菜貴傷民”。三十年前的老問題,演變成今日:“菜賤,城市居民買不到便宜菜。菜貴,農村農民卻不增收”之難題。一個萬民關注的“熱點”與“焦點”。


計劃經濟年代,農產品“產供銷”交易結構,是三個“不同群體”的“生存空間”。

在市場經濟運營中,一個“不完全競爭”的農產品市場,由於社會資源配置的“缺陷”與“缺失”,農產品在流通環節中,產生了一個“產不如批、批不如售 “巨大的”剪刀差“。

交易結構的嚴重錯配 ,出現了一個大市場“魔咒禁錮,價格堡壘”。市場經濟→市場有市場的遊戲規則,經營者有經營者的生存法則。這是社會經濟發展規律。


農業電商的出現,由於農產品這個不完全競爭市場商品的特殊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生鮮電商的湧入,線下生鮮店的擴張,資本的進入。“送紅包”、消費返利,快遞到家,名目繁多的“燒錢賺吆喝”,“賠錢反效益”的市場競爭經營。

不懂農業生產的搞農業生產,不懂產供銷的搞產供銷。不搞產業鏈的搞產業鏈,不懂整合的搞整合,在一套套所謂的理論、概念下,一個簡單的 “買與賣”,被人為被搞複雜了,不承認市場,終於遭到了市場的“無情報復”。

不但沒有對市場資源配置的“缺陷與缺失”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使農產品產地難賣、滯銷、價格低,城市價格高進入了“死循環”。


要承認在“市場經濟”運營中,計劃經濟年代社會資源配置的“缺陷”與“缺失”,造成大市場“魔咒禁錮”、“價格堡壘”存在的現實。然而,我們的社會人們都在有意無意“規避”著這個問題。

新的商業模式→交易結構(農民、運營方、門店)產、供、銷三方利益要重組設計。才能根本打破“產地難賣滯銷、城市價高”的市場魔咒。

如何解決?一個困撓中國農業發展的難題,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事,限於篇幅,如有興趣:
敬請關注:夢中翔之夢《人生創業果蔬副食品市場中的創業人生》文君122夢中翔之夢《網絡社會新零售概念下,創業者的思索》文章系列

2019.3.12.上海.青浦.


夢中翔之夢


農產品滯銷,最近兩年經常有,而且還挺嚴重。也是個一直困擾農民的魔咒,不知道哪一天滯銷到自己頭上。好像是聽天由命,無跡可尋,但是滯銷卻有具體的原因,我們阿甘是做農產品電商的,對農產品市場瞭解的多一些,說一下我的看法,供參考。

首先,從產品本身來說:

當下許多新品種不斷培育出來,上市,比較有賣點和特點,對老品種是個很大的衝擊,例如去年的廣西桔子低價沒人買滯銷傾倒路邊,但愛媛果凍橙卻高價依然銷售火爆;今年的蒙陰黃桃滯銷兩三元一筐40斤,對應的新品種的黃桃三四元一斤,一直價格堅挺。好的品種,好的口感,好的味道,肯定是有市場的。

其次,從農民種植本身:

跟風種植,農民信息瞭解的片面性和滯後性,往往是看到什麼好賣,都都種什麼,等結出了果子,供大於求,低價直銷;滯銷之後,毀掉換新,第二年又供不應求,價格又飆升了起來,好像總是完美的避開了準確的風口和節點,跟在市場後面慢半拍跑。

當然,這個不能怪農戶,因為農戶根本沒辦法觸達到全國範圍的種植信息,也沒有比較準確判斷市場的辦法,只能靠簡單粗暴的跟風模仿。

另外,從銷售渠道來說:

現在其實有很多好東西,一邊是城市居民買的貴,買不到;另一邊是農村農民賣的便宜還賣不掉,這就是供需渠道不暢。

農民掌握的銷售渠道過於單一,每年往往依賴幾個固定的收購商,等著去收購,或者偶爾碰到一些帶貨的,掌握的銷售渠道非常有限,因此在市場上處於弱勢地位,一旦老客戶有幾個不在線,就有滯銷風險了。

以上三個角度原因,不是說有哪一個就一定會滯銷,但往往滯銷的時候,三個原因都有。

對應之策:

1,新時代新變化,消費者需求也有更高的要求,農民也可以主動嘗試新事物,新品種;

2,能有官方機構牽頭,各地農委各地村部參與,彙總全國各產區各品種種植數據,進行分析後,對農民種植以及市場預判有個參考,提前做準備,當然這個大數據現在還是很難做的,特別是企業,沒辦法做這個事情。在沒具體大數據指導的時候,咱們農民也知道你種植的產品,全國有哪些產區,每個產區都能有聯繫的朋友,也可以進行個信息共享,粗略判斷。

3,多渠道佈局,提前佈局,農民在種下種子的時候,就要開始找銷路了,現在有很多渠道可以借用,如果走大宗交易,可以在一畝田,惠農網,農商通等這些平臺尋找各地批發商;另外,積極擁抱電商,自己做也好,培養人做也好,和電商企業合作也好,未來也是個很好的銷貨渠道。

我是阿甘,農產品電商創業者,全國尋找優質的農產品,推薦給大家,歡迎關注交流。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幫忙點點贊

阿甘的農場


我是家裡在海南種植水果的果農,往年也經常出現海南的水果滯銷的現象,對於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今天主要以海南的水果滯銷情況來說一下這個問題,我認為往年海南的水果滯銷原因,主要有水果與內地同品種水果上市時間衝突,市面上同類型水果過多,供大於求,果農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主要依靠水果收購商等原因,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除了提高自己水果的品質,錯開上市時間,最重要的就是開闢自己的銷售渠道,掌握主動權。下面我們一起來說說關於怎麼解決農產品滯銷的那些事情。


一、先來說一下農產品滯銷的一些原因,以海南的水果為例,最為明顯的就是去年海南的芒果滯銷,雖然今年海南的芒果市場很好,但是前幾年的嚴重滯銷還歷歷在目,造成海南芒果滯銷的主要原因有因為天氣影響,海南的芒果品質受到影響,海南的交通不便利,影響了海南的芒果銷往內地,以及內地很多地方的芒果也在同樣的時間上市,而海南芒果因為運費多於內地的芒果,在這些因素下,造成了海南的芒果在前幾年都滯銷的很嚴重,果農們都血本無歸。


二、天氣影響農產品品質導致的滯銷我們沒有很難有辦法避免,但是我們可以避免的就是目前市面上出現滯銷的主要原因,就是供大於求,我們種植農產品一定要看自身的優勢去做,不能看到目前市面上什麼賣得好就盲目的種什麼,什麼好賣就一窩蜂的去種植什麼,最後的結果就是供大於求,市場的需求飽和,最後只能滯銷讓農產品爛在地裡。

三、而解決農產品滯銷的方法,除了保證產品的質量與儘量避免與市面上的很多同類型一起上市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打開銷售渠道,還是以海南的芒果為例,今年海南的芒果一改往年的情況,銷售得很火爆,銷售價格也都很好,這樣情況的原因,我認為除了海南的芒果品質有保證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海南的水果電商做得很好,今年很多的電商平臺都在主要推送海南的水果,海南的芒果為主要,在新的銷售渠道下,海南的芒果銷量很好,解決了滯銷的問題。所以我認為解決農產品滯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尋找新的銷售渠道,往年農產品的銷售主要靠的是收購商來收購,這樣農民們都沒有主動權,所以開闢新的銷售渠道很重要。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海南黑鳳梨,您的關注、點贊與評論是我最大的動力!關注後可以給你分享更多有趣的內容!


海南黑鳳梨


答,導致農產品滯銷的原因,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說得清楚的問題,而是由諸多各方面的問題造成的。

就以今年的三紅柚來說吧,原本就因氣候的問題,連續七、八個月的時間,陰雨綿綿氣候,而導致柚子遲熟,但是,有很多的種植戶,為了柚子能夠搶佔市場,有個好的價錢,不分青紅皂白,按照往年採摘的時間,進行採果,而造成柚子皮厚、果質差,口感酸、苦等質量問題。



而結果市場反饋信息,柚子的質量出現問題,導致消費者無法接受,口碑傳播速度快,結論不言而喻,直接就影響到柚子銷售,而造成柚子滯銷的主要原因。


結果,農戶種植柚子,從一開始每市斤訂購價2.2元,隨著時間,柚子成熟時,受前期柚子質量問題的影響,價格就開始下降至1.8元、1.6元一市斤,最終5角一市斤,還很多種植戶柚子還掛在樹上沒人要。

總結,造成柚子滯銷的這些問題,值得種植戶去深思、反省。


上下左右681218


咱們買西瓜,假如一個六口之家,一次消費二十斤西瓜,如果有錢,想吃時隨時買,一年下來,消費量挺大的。但如果口袋癟了,想吃捨不得買,一年就吃個三五次,因為錢是硬東西,沒了一分沒。大家都無錢消費了,無形中商販的利益小了,收購價低的可憐,而到消費者手裡成了天價,因為不走貨。就拿蘋果來說,前幾年整箱整箱消費,現在是整斤整斤,甚至數個買,誰有錢不裝個大爺!誰有錢不愛吃好東西?南方滯銷的荔枝等水果,有人說產能過剩,其實很多東西北方人一生才吃幾回,我敢說到現在還有沒吃過的人!

前些年“蒜你狠,姜你軍”等,確實是因農民種植時,有利一哄而上,無利又改種其他的結果,而近些年,農產品整體不好賣,是普通人收入下降的結果,導致不但農產品難賣就連開實體店的,做生意的都普遍說錢難掙。

說一千,道一萬,都是沒錢惹的禍!



曹是梯田王國人


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缺乏銷售渠道。人們都說銷售才是王道,確實如此,沒有找到良好銷售渠道,再多的產品也會有過期的一天。

2、農產品沒有形成規模化。數量少而缺乏競爭力量,出售能力不足,導致大的收購企業只願意與大規模的農產品提供者合作,而忽視了散戶和小規模農產品提供者的農產品。

3、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無論在資金,技術,還是銷售,唯有得到政策的扶持才能走得更遠。

4、農產品本身存在問題。農產品沒有形成品牌。在沒有弄清楚農產品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麻木的生產一些不受歡迎的農產品,這也容易使得這些農產品供過於求而滯銷。

對策(辦法):

1、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瞭解農產品,努力讓更多的農產品走出去。

2、加大農產品規模,擴大範圍,形成多方面發展的農產品產業。

3、依靠政府,依靠政策扶持,向政府諮詢相關問題,相關知識,求得政府的幫助。

4、努力讓農產品品牌化,努力將農產品品牌做大做強。

以上內容僅為本人個人觀點,若有冒犯,請多多指點,提出批評。





怒江阿鵬


第一,缺乏計劃性。生產者在組織生產過程中,沒有營銷計劃或方案。


第二,缺乏經營知識、營銷經驗,營銷能力弱。

三,缺乏客觀的、準確的、具有針對性、指導性的生產和需求市場信息渠道。第四,農產品流通環節梗阻。有的借勢壓價,挫傷生產者積極性;有的蓄意操控,藉機抬價,抑制了消費者的消費慾望,因而造成生產與消費“兩重天”,一頭果在地裡爛掉,另一頭捨不得花錢買來吃。

第五,農產品質量達不到消費者的要求。第六,個別極端天氣變化或者其它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影響。或者比大面積冰凍災害,影響物流,導致運輸困難。
這是我的體會與思考。就回答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讀。

我是“三農”創業老兵,請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探討“三農”創業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