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尔帕村的新变化

大年初二的清晨,太阳刚刚照进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皮拉勒乡英阿尔帕村村民佐尔顿·亚森的庭院,院子里已经传出忙碌的声音。

原来,佐尔顿和爱人心里一直惦记着村里已停工的微型干果加工厂,着急出门去看看水电是否安全,厂里的货物是否存放完备,因为春节后大家又要为出一批货物而忙碌。“现在村民们越来越勤快,都一门心思地想脱贫致富奔小康。”谈起村里的变化,自治区纪委监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英阿尔帕村第一书记郭天军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郭书记,你看,去年我家10亩地的核桃加上种的小麦共收入2.8万元,再加上我和爱人在工厂打工也能收入3.2万元。”佐尔顿笑着说。

尝到甜头后,佐尔顿还主动种了7亩核桃树。变得越来越勤快的佐尔顿夫妇俩,又开始在家里搞起了养殖,从最初的5只羊发展到现在的12只羊、2头牛。

“我得好好干,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佐尔顿满怀信心地说。

过去,佐尔顿可是过着“等靠要”的悠闲日子,村里像佐尔顿这样的还不在少数。

如今,安居富民房、农村公路、防渗渠等勾画出一幅幅巨变图,“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小型工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描绘了一幕幕繁荣景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新生活的喜悦。

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从自治区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到村“两委”班子,都铆着劲儿想帮着老百姓把日子过好,加足干劲往前冲。村里的柏油路修通了,路灯装上了,安居富民房建好了,家里的冰箱洗衣机彩电一应俱全,“三免一补”的义务教育政策让孩子上学不再是负担,新农合、全民体检、居民健康小药箱等惠民政策更是让村民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也不再怕看病了……

走进英阿尔帕村村民尤里瓦斯·祖农的安居富民房,屋内水、电、厨、卫、浴等设施齐全,尤里瓦斯·祖农正忙活着将走廊里装饰得更漂亮一点。就在几个月前,尤里瓦斯·祖农一家人还居住在两间旧砖房内,空间狭小,生活不便。得益于安居富民工程的实施,2019年他家获得建房补贴,修建了这个110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

住进新房,尤里瓦斯·祖农的妻子古丽米热·亚森开玩笑说,如今不仅房子焕然一新,连丈夫也“改头换面”了,以往一回家就躺着的尤里瓦斯·祖农参加完村里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后,一刻也闲不住,一会儿去巴扎上买东西,一会儿又忙活家里的农活。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住上了新房,当然要把我们最好的劲头拿出来,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小康。”尤里瓦斯·祖农说。

村民如仙古丽·托合提一家,也是安居富民工程的受益者。如今,他们的家有现代化的厨卫、专门的书房,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养成。

“党的扶贫政策好,干部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不但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住上了漂亮的房子,生活越来越幸福,春节我也买了红灯笼,高高挂在家门口,希望我家的日子能越来越红火。”如仙古丽·托合提说。

自治区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不仅实现了“输血式”扶贫,还将特色手工纺织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实现了脱贫攻坚的“造血工程”,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手工纺织产业,帮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

通过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努力,这里不仅成立了阿克陶县苏贝合商贸公司,主营头巾和披肩等民族特色手工艺产品,还拥有1800平方米厂房、近百名工人、上百台纺织设备,使其真正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摇钱树”。

“刚开始还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把这份工作干下来,后来经过自己努力成功通过了岗前培训,我的工资从800元增加到1200元,现在涨到了1800元,这过程不仅让我的工作技能提升了,也实现了我的人生梦想。”阿曼古丽·奥荪回忆起自己的追梦历程,很有成就感。

“村民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人文精神好了,人也有了精气神,发展动力也更足了。”郭天军告诉记者。

现在的英阿尔帕村,街道宽敞、房屋整齐,道路四通八达,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记者 麦尔旦·吐尔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