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制造企業的復工清單:日需口罩數千,廣東啟動“暖企”模式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杜弘禹

一家制造企業的復工清單:日需口罩數千,廣東啟動“暖企”模式

這個春節,鍾永隆沒有回老家,也沒有過好。

他是東莞一家制造業企業的負責人。工廠在1月21日放假,但疫情洶湧襲來,從初一開始,他就忙著帶人全廠消毒、佈置防控措施、安置留廠員工,幾乎一刻不得閒,極力抵禦疫情的侵入。

按照原本計劃,企業初四開工,但疫情打亂了節奏。廣東省有關通知要求,除少數例外,各類企業復工時間不早於2月9日24時。

鍾永隆期盼著這天早日到來,以緩解停產帶來的訂單交付、員工流失和剛性成本等多重壓力,但同時又感覺心裡沒底。因為這家擁有約2500名工人的企業,復工後每天需要消耗數千個口罩,廠裡僅有的儲備在不滿員情況下也只能支撐一週左右,而連日來,無論鍾永隆如何多方尋找,卻始終找不到口罩可買,酒精亦是如此。

這並非孤例。近期,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多家制造業企業存在同樣的擔憂。一家工業企業集中的微信群內進行了一次防疫物資需求接龍,瞬間即彙總了數十萬個口罩需求量。

“沒防疫能力就無法復工,不復工企業就撐不下去。”鍾永隆說。

作為對企業擔憂的回應,政策迅速響應。2月6日,廣東省政府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細化復工復產保障方案,一企一策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口罩、防護服、消毒用品、測溫儀等防控物資購置問題。

製造業企業防疫物資緊缺

鍾永隆所在的東莞廣澤汽車飾件有限公司,是國內外眾多知名車企的供應商,儘管近年逐步進行了自動化改造,但仍約有員工2500人。

1月21日,該企業開始放假,部分未完成的訂單,計劃在正月初四開工生產,迅速交付,貨值約有1000多萬,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一計劃落空了,進而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我們必須在政府允許復工的時候,確保安全和迅速地恢復生產,否則會有違約、丟失客戶和流失員工等風險。”鍾永隆說。

目前,廣東省規定的2月9日24時的復工時間點已日漸臨近,但這只是政策層面上的“能復工”,從企業角度來看,當前的復工更突出為一種能力要求,並取決於是否有足夠防疫物資形成安全保障。

這正是鍾永隆所面臨的難題。他說,按照一名員工每天至少需要2個口罩計算,全廠每天需要消耗數千個口罩。即便考慮復工逐步性,初期不滿員的情況下,該企業當前儲備也僅夠支撐一週左右。

“用完以後怎麼辦?我現在也不知道。”鍾永隆說,看到疫情全面發展之後,他馬上著手四處採購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但找遍了所有掌握的渠道,均一無所獲。唯一幸運的是,一家熟悉的供應商為其趕製了十幾桶消毒水,解了燃眉之急。

“如果接下來再買不到口罩、酒精,疫情也還沒消除,我們肯定不敢冒險讓上千人集中在一塊開工。”鍾永隆說。

位於佛山的日豐企業集團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復工後,我很擔心缺少防疫物資的問題。”該集團總裁許騰徽說,疫情發生後該企業迅速從國外採購一批口罩、測溫儀,但只夠使用半個月,而目前從國內外民用渠道採購已越來越難。該企業擁有4000多名員工。

更具代表性的一幕是,廣東省工業園區協會近日在其會員微信群中發起了一次防疫物資需求接龍,很快即彙總了超過數十萬個的口罩需求量,其餘如測溫儀、手套、酒精等的需求亦巨大。

一些廣東地方產業園區的有關人士表示,當前隨著復工臨近,企業普遍為採購不到防疫物資而著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各園區報出的需求均不小,尤其來自廣東省內的非珠三角地區,如一位粵東某市經開區的人士表示,該園區急需5萬個口罩和100只體溫槍;一位粵北某縣級市產業園人士也表示,其園內企業急需口罩5萬個及消毒液500瓶等物資。

廣東省工業園區協會有關人士表示,該協會彙總需求後正多渠道尋找供應資源,希望避免各園區因缺乏防護物資而無法及時安全復工。

企業呼籲防疫規範指導

自疫情全面發展以來,關於口罩等防疫物資短缺問題始終是焦點。

這背後有疫情猝不及防的因素。日前的廣東省新聞辦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廣東省工信廳廳長塗高坤錶示,此次疫情適逢春節假期,很多工廠已經放假,口罩、防護服的需求量極短時間內急劇增加,而這些屬於特殊物資,平常用量不大,而且都有儲存有效期,企業和醫療機構儲備量有限,因此造成近期全國此類物資都非常緊缺。

為此,包括廣東在內,全國在第一時間推動有關企業迅速復產並加大國際採購力度,增加供應。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截至2月3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產量已經達到1480.6萬隻,比前一日環比增長3.1%,產能利用率達到了67%,環比提高2個百分點。同時,再次鼓勵企業加大生產供應,並強調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收儲。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下一步隨著防疫物資產能繼續恢復和提升,有望能逐步解決企業復工所需,但仍需在優先保障醫療前線及社區防控一線的基礎上,對企業復工所需防疫物資的供應進行必要統籌安排。

“需要解決一些企業因為沒有防疫物資而無法復工的問題,但更關鍵是要形成保障機制和穩定預期,消除緊張感。”鍾永隆說。

事實上,廣東一些基層實踐中已開始有所行動。2月5日,作為廣州工業經濟重鎮,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出臺“暖企八條”,提出搭建應急物資生產供應與需求採購對接平臺,保障復工企業優先採購急需的口罩、測溫儀、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開展免費配送服務,並優先安排病毒篩查檢測,全力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這一模式包括開通“疫情物資申購”線上渠道收集企業需求,再由該區相關部門每天調度供應。

這種靈活性也切中了現實需求。上述廣東省工業園區協會有關人士也表示,企業為防疫會盡可能地購買和儲存防控物資,但其中如消毒酒精是易燃品,管理不善的話容易滋生安全隱患,需重視和解決。

更進一步來看,不僅防疫物資保障,多位受訪人士均表示,各級政府應該儘快制定出臺針對企業復工後防疫的有關政策和機制,對企業進行有效的規範和指導,整體上加強企業防疫能力建設和提升。

“我們企業主要將通過儘量取消會議、遠程辦公、分批用餐等措施來防範疫情,但這應該還不夠,比如我們沒有隔離設施,也沒有相關應對經驗,更多還需政府進行專業指導和支持。”許騰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