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宅家”保障不愁

安心“宅家”保障不愁

2月6日,成都市龍泉驛區農產品批發市場組織了豐富的蔬菜供應市民。記者衡昌輝攝

安心“宅家”保障不愁

2月6日,在成都市蒲江縣壽安鎮,滿載愛心物資的17輛貨車向武漢出發。這批物資包括水果、蔬菜、防護服、口罩、消毒液等300多噸。記者李向雨攝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民一直關心生產生活物資是否有保障。近日,本報記者探訪蔬菜基地、農產品交易中心及物流配送點發現,各個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還創新工作方法,全力保障市民生活需要。

探訪:蔬菜基地

西南最大“菜籃子”彭州

未來兩月每日上市蔬菜7000餘噸

“今天菜價還不錯!”2月6日11時許,彭州市蔬菜產銷協會會長陳孝建走進白廟市場,和菜農攀談起來。位於彭州市天彭街道的白廟市場,承擔了彭州蔬菜90%的銷售任務。

作為全國主要“南菜北運”和冬春蔬菜生產基地、西南地區最大蔬菜交易中心,彭州每年的蔬菜總產量達1200多萬噸,近一半外銷至省外。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彭州如何保障居民“菜籃子”?

在地蔬菜60萬噸

已完成“搶種”4萬畝

“今天收完,明天要撒種。剛下過雨,墒情正好。”2月6日13時,剛吃完午飯,彭州市天彭鎮壁山村種植大戶劉文林就開著旋耕機來到地頭。不遠處,十餘名工人正搶收花菜。

在彭州,多年來的耕作模式是“菜-稻-菜”。每年菜農收完早春蔬菜後,要將部分土地閒置到五六月,才種植水稻。據統計,彭州目前在地蔬菜15萬畝,接下來兩個月可累計供應60萬噸。為何還要“搶種”?

“要保證全省乃至鄰近省市的蔬菜供應。”彭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廖德才介紹,“搶種”是當地近期大事之一。立春至2月中旬前播種的蔬菜,可在大春播種前完成收割,“現在種,五月還能再收一茬菜。”

有時間,還要有物資儲備。成都村投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但貴安介紹,去年底,彭州的經銷商、合作社、相關企業和農業部門就已完成種子、肥料、薄膜等物資採購,“現有物資能保證一直到秋播都不斷供。”

彭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受疫情影響,鄰近地區的務工人員尚未返崗,“但本地返鄉人員也未外出,正好能就近招工。”目前將把主要精力放在耕作人員的防護物資採購和分配上,“做到人人戴口罩,確保種植過程的安全。”

廖德才透露,截至目前,彭州已完成補種菜地4萬多畝。按每畝產量4噸計算,可新增成都及周邊區域半個月的蔬菜供應量。

與社區、商超等對接

實現“門對門”送菜服務

“我們的量很充足。”陳孝建介紹,疫情發生後,彭州市農業農村局、彭州市蔬菜產銷協會、成都村投農業發展股份公司等立即組織摸排“家底”,“登記每個種植戶的種植面積、品種、產量和預計採收時間,現在基本統計完了。”

廖德才透露,根據統計結果,不算補種蔬菜,預計接下來兩個月,彭州每天可供應蔬菜7000噸以上。鑑於目前成都等地尚未完全開工、開學,市場需求未到頂峰等現狀,當地決定組織涉農鏈條企業、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指導農戶“錯峰採收”,即分批採收,“畢竟眼下天氣還冷,蔬菜在田裡還能多長一段時間。”

如何打通蔬菜到市民餐桌上的“最後一公里”?答案是組織菜源輸出,儘量做到“點對點”直銷。

“這段時間批發市場線上接單,線下配送、分銷現象有所增加。”彭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彭州組織白廟市場等依託雨潤集團、永輝彩鮮食等,與成都主城區的社區、商超和物業公司對接,每天把上百噸蔬菜送到商超、小區。

“接下來,覆蓋的小區還會增加。”廖德才表示,將進一步對接商超和大型物業公司等,並依託後者的網點、配送和倉儲系統等資源,縮短市民外出買菜的距離和時間,降低傳染機會。(記者 王成棟)

探訪:農產品交易中心

日均供應果蔬1萬餘噸

開闢專區為鄂渝保供提供專屬服務

“60塊錢買不買?”“買!”這是2月6日上午,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簡稱“交易中心”)水果交易區的一單草莓交易。

位於成都市彭州濛陽的交易中心,是國家級蔬菜批發市場、西南地區最大的農產品交易中心。批發市場,既是“菜籃子”保供的第一戰線,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線。疫情當前,這條戰線如何築牢?記者進行了探訪。

2月6日上午8時,記者駕車從成都市錦江區紅星路出發,不到50分鐘便到達交易中心。此時,4號門前,一輛輛貨車排著長龍,從這裡進入交易中心一期——果蔬交易區。交易區按水果、蔬菜的品種,劃分為20餘個大棚。大棚外,送貨的三輪車來來往往,商販們戴著口罩,站上升降梯,為列隊停放的大貨車上貨。交易中心日均人流量達兩萬餘人次,進場時須依次在入口測體溫、登記。

“近段時間交易正常。”交易中心果品總經理黨永斌說,為保障供給,交易中心提前聯繫對接彭州本地及成都周邊的上游供應基地,做好供應儲備,並積極與下游採購商聯絡溝通交通運輸情況,確保運輸保障線路暢通。據統計,目前交易中心日均果蔬交易量達1萬餘噸,其中蔬菜8000餘噸、果品2000餘噸,“市場供應得到了充分保障,不少果蔬價格較平時略有降低”。

交易中心向全國供貨,湖北、重慶等是重要“夥伴”。疫情發生後,兩地部分商家對於是否能繼續在四川採購、銷售果蔬表示擔心。

“我們挨個兒給商家打電話,解釋貨源充足、渠道暢通。”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兼食品城總經理劉騰輝說,交易中心還開闢了鄂渝保供專區,提供專屬服務。

2月6日上午10時許,專區大門口,交易中心工作人員,當地衛健、公安、綜合執法等部門工作人員,正對出入車輛及人員進行排查登記。專區內,重慶採購商蔣小金和助手們,正在往大貨車裡上貨。為了及時供貨,交易中心組織了20多輛三輪車,提前向專區輸送採購商們預訂的果蔬。

只用了幾個小時,蔣小金採購的雪梨、蜜瓜、番茄等10餘種、共計11噸蔬果,就裝車完畢。除了上貨速度,令蔣小金感動的,還有專區的服務:他身後的一排房屋的一樓,被裝飾成鄂渝採購商休息室,裡面有辦公桌、座椅、飲水機、衛生紙等,門上還張貼了附近超市及餐飲店電話。

數據顯示,2月2日至5日,兩地商家已在專區採購果蔬351噸。未來,交易中心還將開設河南及其他區域的保供專區。(記者 王代強)

探訪:物流配送

放貨地點五花八門

“無接觸配送”服務火了

“掛門把手、放電梯裡、放小區門口柵欄上……客戶指定的地點,‘畫風’有時候挺好笑,但這樣很安全。”2月6日一早,送完快遞的京東物流配送員楊松林告訴記者,入行快8年了,以前都是以把包裹遞到客戶手上為服務宗旨,最近只能把包裹放到客戶指定的地點,客戶自己來取,即使當場取,也隔開至少兩米,全程“無接觸”。

疫情防控期間,“無接觸配送”服務模式正成為一種“潮流”。所謂“無接觸配送”,指配送員不與消費者產生直接接觸,雙方協商約定將物品放在指定位置,避免直接面對面,儘可能降低人傳人風險。美團、餓了麼、盒馬、京東到家等各大平臺,都已推出這種新型服務模式。在製作、包裝等環節,不少平臺也都有相應規定。

幾天前,成都餐飲同業公會也聯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發出倡議,推出“無接觸式”在線送餐服務,成都24個餐飲品牌共388家門店響應。某些外賣APP還推出“外賣安心卡”服務,消費者可通過粘貼在外賣包裝袋上的卡片,得知餐品製作者、裝餐員、騎手的體溫記錄,安心收餐。同時,各平臺要求配送員嚴格佩戴口罩。

“無接觸配送”並不侷限於餐飲和快遞。藥品、生鮮及各大商超其他生活物資的配送,同樣支持此項服務。(記者 蒲香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