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栽贓24名中國科學家,妄圖阻止中國量子技術發展

最近美國媒體又出了一篇神文章,報道稱一家名為Strider的安全情報公司,經過調查,發現中國的量技術,是偷美國的?

這家情報公司通過大量斷章取義的內容和歪曲事實的春秋筆法,對中國的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內等三十多名量子物理學家在中國的安排下前往美國進行技術偷竊行為。

他們說中國蓄意安排物理學家,去西方的頂尖實驗室和科研院校進行研究與學習,然後通過“不成文的協議”將這些原本屬於美國的機密技術帶回中國,用以支持中國的科研工作。

並且還信誓旦旦地表示,西方的大學和研究所已經完全被中國滲透了。以暗示中國之所以能在量子領域上領先美國是因為偷了美國的技術。

??????

這是個什麼邏輯?

美國栽贓24名中國科學家,妄圖阻止中國量子技術發展

不僅如此,他們還說潘建偉院士在和西方學術機構合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這種間諜行為,將大量的資料帶給了一個擁有中國軍工背景的國企。甚至直接說出中國科學家就是間諜的結論。

雖然潘建偉教授早在今年夏天的時候就已經對美國提出的指控進行了解釋,並且證明了美國人拿出的證據幾乎沒有一個是有效的。但是這家公司完全沒有在意,仍舊把這些所謂的“證據”當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甚至還表示中國所有的科技進步,都是從美國偷來的。

為什麼美國人要不遺餘力地汙衊一切來自中國的科技進步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現在中國在量子領域上超越美國很久了。

現如今量子領域主要量成兩個主要部分,一部分是量子通訊技術,而另一部分是量子計算機技術。想說量子通訊技術,2016年,中發射了墨子號量子衛星。

美國栽贓24名中國科學家,妄圖阻止中國量子技術發展

當時美國人還在《科學》雜誌上大大方方的報道了這個時間,說墨子號是全世界首個實現了千公里級別的量子糾纏的衛星,讓量子通訊這一技術向著現實邁進了一大步。

《自然》雜誌也曾不吝筆墨大大稱讚了中國的這一進步,說國際上所有的量子科學家都在努力追趕中國,毫無疑問的,中國是現在世界量子通訊領域的領導者。

之所以當時的美國人能那麼“豁達”,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真正的目標並沒有集中在量子通訊上,他們認為量子計算機,才是量子科技真正的打開方式。而美國人一直覺得自己才是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領導者。

然而誰能想到,中國竟然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個實現所謂“量子霸權”的國家。

2019年4月,還是潘建偉團隊實現了國際上最大規模超導量子比特糾纏態,12比特“簇態”的製備。這也是目前固態量子系統中規模最大的多體糾纏態。這項技術徹底證明了量子計算相對於傳統計算機的優越性。為大規模隨機線路採樣和可擴展單向量子計算奠定基礎。

美國人曾經提出,想要證明量子計算的優越性,首先要實現隨機線路取樣,和利用光子實現玻色取樣。

美國栽贓24名中國科學家,妄圖阻止中國量子技術發展

潘建偉不僅成功實現了玻色取樣實驗,而且中國實現的量子計算機模型速度還五倍於美國人提出的理論速度。

可以說,中國無論是在量子通信還是在量子計算上,潘建偉教授都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因此也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

而這也引發了美國人的嫉恨。為了對抗潘建偉教授的貢獻,谷歌提出了自己成為了全球第一個達成量子霸權的企業,而且實現了量子霸權。而且實現了用傳統計算機模擬量子計算機的運行模式。

請讓我靜靜,我也不知道谷歌到底在想些什麼。

當然他們後來還把相關的論文發表出來,不過發表不到一天就被發現了,他們的論文是直接抄襲中國國防科技大學提出的關於量子計算機的論文。雖然他們還是在最短時間內就把論文撤了回去,但是仍被我國發現了他們的抄襲行為。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次他們使出了更無恥的方式,那就是乾脆汙衊潘建偉教授獲得的所有成就都是美國人的,真是好一齣賊喊捉賊。

只不過這些美國人不明白,科學成果不是依靠口嗨就能實現的,就算他們能騙過所有人,甚至能騙過中國的吃瓜網友。

但是騙不過這個世界,騙不過科學家們經過無數努力得到的成果。因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科技水平的發展,是絕不會騙人的。

美國栽贓24名中國科學家,妄圖阻止中國量子技術發展

為什麼中國人擁有如此巨大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教育。美國現在為了保護特權階級的權力,把教育限制在少部分人之中,而中國則是在廣納人才,試試全國性質的義務教育。這才讓中國能實現後來者居上。

事實上,中國從民國以來就開始重視教育。當年中國比今天的美國還慘,一點工業基礎都沒有。想要從一窮二百開始,建立起一個工業化強國,就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所以那時的中國興起了一大批教育家創辦各種名校。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數學教育家就是劉薰宇,他曾經歷任河南省立一師、湖南常德二師、上海大學附中、浙江春暉中學、立達學院教員。

後來去巴黎考察了兩年,研究了當時最先進的數學教育方法。

他覺得傳統的死記硬背絕非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興趣教育。所以他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生活處處皆數學。他教育出來的學生都對數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絕大多數在畢業後都主動投身於高等數學研究或者其他理工專業。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美國栽贓24名中國科學家,妄圖阻止中國量子技術發展

而他寫的《數學三書》更是啟蒙了一代科學家。其中楊振寧就特別推崇劉薰宇。他曾在一次和香港的大學生將交流的時候,提到了劉薰宇說:“我曾經就因為讀了劉薰宇的作品,無意中知道了原來數學也可以這樣去學、去理解,頓時眼前一亮,從那以後,我對數學的興趣就這樣起來了。”

可以說正因為有包括劉薰宇在內,一代中國數學家的努力,中國才能有今天的成果。所以美國人想要重建工業體系,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

點擊下面卡片瞭解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