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防疫 帳篷裡的守護人

連日來,面對全國疫情不斷蔓延的嚴峻形勢,城關區全面細化綜合性防控措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小區樓院這道防線的“最後一米”,用一頂頂帳篷和24小時不分晝夜的守護,支起守護轄區群眾安全的“保護傘”。

樓院下的“家園防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進一步做好節後返程高峰期間的疫情防控工作,城關區持續強化屬地防控、社區防控、群防群控舉措,城關區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視頻會議,要求針對“三不管”樓院分散不集中、進出路口多、人員流動大的特點,在“三不管”樓院片區主要路口設置卡口點,發放帳篷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全面築牢小區樓院的“家園防線”。

白銀路街道通過向區屬單位協調,借用周邊商鋪,發動志願者捐獻,自籌資金購買等方式在17處外圍露天卡點搭設帳篷,嘉峪關路街道為轄區5個“三不管”樓院搭建活動板房,團結新村街道設置10處卡口點全面推行“1+3+10”聯防聯控模式……會議結束後,全區各街道開始與時間賽跑,全力抹除疫情管控的空白點,與此同時,區屬單位抽調的200名工作人員包街部門工作人員迅速響應,身著“紅馬甲”奔赴工作崗位,開始了新一輪24小時全覆蓋的疫情防控工作。

夜间防疫 帐篷里的守护人

黑夜中的“一束暖光”

雖已是立春,但凌晨三四點的戶外,溫度只有零下七八度,這讓堅守在卡口的工作人員有些難熬。“保證管控工作的有效實施前提,就要先保證工作人員的健康”,一位街道黨工委書記告訴記者,要打贏這場阻擊戰,只有先保護好工作人員,才能更好的保護轄區的居民群眾。各個街道在24小時監測點的帳篷裡搭起了簡陋的板床,搬來了電暖氣,配發了手電筒。“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無條件為人民服務是我的職責所在,但街道考慮到我們值守人員夜間值班的實際困難,盡力改善我們的工作條件,更加增強了我們帶領老百姓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幹勁!”自由路卡口點值班人員高興地說到。

為基層“逆行者”助力的,還有轄區的熱心單位和群眾。2月5日一大早,城關供電服務中心一行8人組成的黨員志願先鋒隊,來到了團結新村街道,他們顧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供電工作中,一名工作人員說,“我們早一分鐘接通電,就可以讓你們早點暖和一點,你們太辛苦了,我們只能做好自己力所能的事情,向你們致敬!”說完,他又投入到現場勘查中。口罩、方便麵、熱水、棉被……,這幾日,各個卡口點不斷收到來自轄區居民送來的愛心,一件件微小而善意的舉動,就像黑夜中的一束暖光,更加堅定了基層“逆行者”不辱使命,守護好轄區群眾平安的決心。

夜间防疫 帐篷里的守护人

城市裡的“守夜人”

2月5日凌晨4:00,轄區各樓院路口前的帳篷裡,透出星星點點的光亮,凌晨是氣溫最低點,駐守在各勸返點的工作人員,身裹軍大衣堅守在點位。夜已深,但只要有人員和車輛出入,所有工作人員仍舊嚴格實行著“五個一律”制度,嚴格詢問每一位出入人員登記個人身份信息,詢問每一輛出入車輛,登記車輛信息及駕駛員個人身份信息,進行體溫測量,執行車輛消殺……面對疫情,各街道、社區的黨員紛紛請戰,各包街單位落實“在職黨員進社區”分批選派黨員志願者向社區報道,轄區內商務、樓宇、物業公司等各方面黨組織力量積極行動,切實守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最後一道“防線”。

火車站街道紅二村社區居民張曉慶,也主動請纓加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特意讓社區給自己安排了夜班值守,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開展人員登記勸返和車輛消殺工作。張曉慶說到,自己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在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要“若有戰,召必回”。

在疫情還沒有退散的每一個夜晚、凌晨,甚至天亮之時,都閃現著這座城市的“守夜人”忙碌的身影,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崗位,為人民群眾的安全護航,他們用自己特有的“夜間模式”,和我們一起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夜间防疫 帐篷里的守护人夜间防疫 帐篷里的守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